八年级化学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1133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9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docx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化学知识点.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docx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

知识点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变化实质:

(1)有新物质生成

(2)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

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

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

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

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考点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可以”、“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知识点2分子和原子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

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

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考点二、分子

1、基本性质:

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

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

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

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

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

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考点三、原子

1、含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例:

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考点四、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知识点3化学语言

考点一、元素

1、含义:

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

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含义

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

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适用范围

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

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

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

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联系

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

3、元素的分类:

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考点二)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

O、Si、Al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

O和Ca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

N、O

二、元素符号(考点三)

1、书写原则:

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

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

表示2个氢原子:

2H;2H:

表示2个氢原子。

小结:

1、构成物质的微粒(考点九):

分子、原子、离子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如CO2、H2O、SO3、HCl)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碱、盐

2、物质的组成、构成的描述:

①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元素和××元素组成例: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②物质的构成:

××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

例:

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知识点4空气

考点一、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

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

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

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

化学方程式:

4P+5O22P2O5

5、注意事项:

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

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

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

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考点二、空气的主要成分

(按体积分数):

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

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考点三、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2、混合物:

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例如:

空气、雨水、溶液、碳酸饮料、牛奶等)

注意:

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

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考点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

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氧气

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

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

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考点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

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2、污染来源:

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

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CO2含量过多引起)、酸雨(由二氧化硫SO2、NO2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

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知识点5氧气

考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

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

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

(可用向上排空法)

3、溶解性:

氧气不易溶于水。

(可用排水法收集),

4、三态变化:

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考点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与非金属(碳、硫、磷)的反应

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

实验现象:

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化学方程式C+O2CO2

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

2、硫粉(淡黄色)燃烧:

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

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O2SO2

注:

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红磷(暗红色固体)的燃烧

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

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化学方程式:

4P+5O2

2P2O5(白固)

注意:

五氧化二磷(P2O5)是固体,不是气体

(二)与金属(镁、铁)的反应

1、镁带(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化学方程式:

2Mg+O2

2MgO

2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注意:

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四)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

缓慢氧化也放热。

如:

动植物呼吸作用,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酒醋的酿造等等。

总结: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

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

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

生成物有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

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

考点三、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

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考点四、反应类型:

①: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

A+B+……→E(简称“多合一”)

②: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

AB→A+B+……。

(简称:

“一变多”)

③:

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知识点6实验室制取氧气

考点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

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蒸馏)

(1)具体过程

(2)注意:

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考点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

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药品:

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MnO2)

B实验原理:

表达式:

过氧化氢(H2O2)

水(H2O)+氧气(O2)

化学方程式:

2H2O2MnO22H2O+O2↑

注:

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C、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双氧水的为一类)

注意事项:

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③、气密性检查:

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⑤、该装置的优点:

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D、步骤:

连、查、装(二氧化锰)、定、倒(过氧化氢溶液)、收

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A、药品:

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B、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反应方程式:

2KClO3

2KCl+3O2↑

注意:

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C、装置:

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

D、操作步骤:

(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

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装入药品:

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

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

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

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b、用向上排空法。

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E、易错事项:

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

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

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

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d).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F、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

G、检验、验满

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考点三、催化剂:

1、概念: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特点:

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

注意:

①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不能决定反应的进行

②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又不是生成物

③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④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

3、二氧化锰在一些反应中不只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一定就只有二氧化锰。

(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中,催化剂可以用硫酸铜溶液、氧化铁、氧化铜、红砖粉末)。

在氯酸钾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质量分数变大。

考点四、分解反应:

1、概念:

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及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特点:

一变多(AB→A+B)例如:

2KClO3

2KCl+3O2↑

知识点7化学式和化合价

一、化学式

1、概念: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含义(考点一):

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某种物质的组成;C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D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例如:

H2O:

A表示水这种物质;B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表示一个水分子;D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分子个数的表示方法(考点二):

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

若化学式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分子的个数。

例如:

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

3CO2;4H2O:

表示4个水分子。

4、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考点三):

表示分子的个数。

例如:

3H2O:

3表示3个水分子。

5、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的含义(考点四):

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例如;H2O:

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6、化学式的书写:

(考点五)

⑴单质:

A:

氢气、氮气、氧气、氟气、氯气、溴、碘这七种单质:

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表示。

例如:

氢气:

H2、氧气:

O2

B:

除上述七种以外的单质:

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

例如:

铁:

Fe;红磷:

P

⑵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

根据名称从右写到左。

若已读出原子个数的就直接写;若未读出原子个数的需根据化合价来正确书写。

例如:

四氧化三铁:

-2

Fe3O4;氯化镁:

2;硫酸钠:

2SO4

7、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的读法: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在氧化物中一般要读出原子个数

含有酸根(NO3、SO4、CO3、PO4)的化合物:

从右至左读作“某酸某”

含有氢氧根(OH)的化合物:

从右至左读作“氢氧化某”

例如:

Fe3O4:

四氧化三铁;MgCl2:

氯化镁;Al(NO3)3:

硝酸铝;Mg(OH)2:

氢氧化镁。

二、化合价

1、化合价是用来表示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原子个数比,是元素的一种化学性质。

有正价与负价之分。

2、

+2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

符号在前,数字在后。

若数字为

1时,不能省略。

例如:

标出物质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MgCl2。

3、

+2

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的含义(考点六):

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例如:

MgCl2。

2表示在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小结各种数字的含义:

(考点七)

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

表示原子的个数。

②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

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③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

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④化学式前面的数字:

表示分子的个数。

小结微粒个数的表示方法:

(考点八)

①原子个数的表示:

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②分子个数的表示:

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

4、元素化合价:

+a

-b

+2价的镁元素:

5、化合价的规则:

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以AmBn为例,

即(+a)×m+(-b)×n=0

6、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考点九)

(1)单质为零价

钾钠银氢+1价,镁钙铜钡锌+2价,铝+3硅+4磷+5价,

铁+2(亚铁)+3(铁),通常氧硫为为-2,溴氯为-1

(2)常见原子团:

硝酸根:

NO3(-1)氢氧根:

OH(-1)碳酸根:

CO3(-2)硫酸根:

SO4(-2)铵根:

NH4(+1)

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以AmBn为例(考点十一)

1、相对分子质量(式量)的计算AmBn的式量=A的相对原子量×m+B的相对原子量×n

例如:

Fe3O4的式量=Fe的相对原子量×3+O的相对原子量×4

=56×3+16×4

=232

2、各元素的质量比

A元素质量与B元素质量的比=[A的相对原子量×m]:

[B的相对原子量×n]

例如:

Fe3O4中

Fe元素与O元素质量之比=(Fe的相对原子量×3):

(O的相对原子量×4)

=56×3:

16×4

=168:

64

3.元素质量分数

A%=

A%=

例如:

求Fe3O4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

Fe的相对原子量×3+O的相对原子量×4

×100%

Fe的相对原子量×3

Fe的相对原子量×3+O的相对原子量×4

Fe%=

A%=

=

56×3

Fe的相对原子

56×3+16×4

×100%

=72.4%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考点一)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文字表达式:

水(H2O)

氢气(H2)+氧气(O2)

电解水口诀: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2:

1

质量比1:

8

E.检验:

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液体、40C时密度最大,为1g/cm3

化学性质:

通电分解

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3、氢气

1、物理性质:

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

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可燃性(用途:

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

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

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考点二、物质的分类

1、概念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

氢气(H2)、氧气、(O2)红磷等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

水(H2O)、氯化钠(NaCl)、碳酸钙(CaCO3)等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例:

二氧化硫(SO2)、氧化铁(Fe2O3)

注意:

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即划分单质、化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种类来划分的。

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单质;若含有几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化合物

2、物质分类的步骤

①根据物质种类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

②写出纯净物的化学符号

③根据元素种类将纯净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