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程纲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7435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程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程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程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程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程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程纲要.docx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程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程纲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程纲要.docx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程纲要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程纲要

温州市瓯海区郭溪第三小学 

课外阅读指导课程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计划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和习惯,形成小学生阅读指导系列课程,通过研究已形成了具有纲要、教学设计以及课外阅读网络。

一、课外阅读课程的设计背景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义务制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质。

其中阅读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不仅要通过课堂阅读教学来进行,而且还必须通过课外阅读来进行。

国家教育部最近制订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

然而,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还存在着“想得多,做得少;号召多,务实少;形式多,效果少”的“三多三少”的现象。

学生课外阅读究竟读什么,怎样读;教师指导究竟导什么,怎样导,见仁见智,诸说不同。

《标准》已向我们全体语文教师提出了确定宏观认识和微观实施的要求。

我们怎样才能保证《标准》的要求不是停留在理想的境地,而是真正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为此,我们在认真总结本市各校开展课外阅读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编写了“江阴市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纲要”。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标准》中规定了各个阶段课外阅读的总量,突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

由于课外阅读能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思想情操,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他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克服其弊端。

因此,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好比车子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辅相承,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课外阅读与课内指导相结合,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是:

1.课外阅读有利于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

”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拓展自己的视野,才能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感情,社会主义品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和审美情趣。

2.课外阅读有利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

如学生利用图书、网络等信息渠道等进行探究性阅读。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然而,仅靠边课堂教学是很难达到能力的提高,必须还要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通过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阅读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4.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标准》中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人”,课外阅读给学生提供了广阔学习空间。

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在探究性阅读中,培养学生创造情感,增强创造意识,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功底、文化积淀逐步丰厚起来。

5.课外阅读有利于促进语文教育的改革。

“多读”是学好语文的主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是“多读”的主要方法。

要使学生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就要重视读书和背诵,重视读书内化,重视范文语言的积累。

《标准》中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就要求教师要摈弃烦琐的分析,在改进教法上狠下功夫,要使学生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积累、学会体验、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质量。

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准》中已规定了各个阶段课外阅读的总量,突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

由于课外阅读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的挑战,课外阅读比以往更加成为人们获取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目前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的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对课外阅读没有兴趣,被动应付;

对阅读材料不会选择,盲目随意;看书图快,不求质;读而不思,缺少内化等等。

新课改为小学生广泛阅读自己喜欢的好书创造了重要的契机。

然而要真正建立起小学生健康的读书生活,并非轻而易举,必须有促进实现转变的一系列有效措施。

我校从2000年初,开始着手课外阅读课程的校本研究,逐步形成以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和习惯,初步形成小学生课外阅读系列。

二、课外阅读课程的目标系列

1.总体目标:

⑴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课外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⑵学会朗读、默读、复述、精读、略读、浏览等读书方法。

默读有一定速度。

小学毕业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⑶能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⑷能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古诗,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⑸能利用多种渠道扩展自己的阅读量,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

⑹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学会摘记或写读书心得,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⑺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312篇(段)。

⑻学会选择课外阅读书籍,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⑼在阅读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2.课外阅读年级目标及内容

年级

阅读目标

指导内容

阅读内容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具有一定的课外阅读意识,有读书的兴趣。

2.在规定的读书时间内专心读书,能坚持读书15分钟以上。

能与人交流。

3.借助读物中的图意读书,能看懂图意,能用二、三句话正确、清楚地口述图意。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学习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20篇(段),总阅读量不少于2万字。

1.书里的世界真大

1.知识的海洋

一、必读内容:

1.语文补充阅读课本;

2.古诗文诵读;

3.儿童刊物1本。

二、选读内容:

1.拼音读物;2.低幼儿歌;3.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

2.读书要正确

2.朗读要流利

3.读书要三到

3.科学安排读书时间

4.看图阅读有技巧

4.看目录有方法

5.画读法

5.朗读法

6.看图想意有诀窍

6.童话阅读

7.读懂连环画

7.童话复述和表演

8.儿歌的朗诵

8.边读边想读儿歌

9.儿歌背诵会

9.童话演讲会

1.在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下,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正确阅读行为习惯,喜爱图书、爱护图书;每次阅读能坚持15到20分钟。

2.基本掌握看图说文的方法,能正确、清楚地用连贯的语言说出图画的主要内容,说出想象中的事物和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乐于与人讨论。

3.学会运用拼音和工具书阅读较简单的注音读物(童话、寓言等)的方法,初步理解读物的主要内容。

4.学习边读边划边思考的阅读方法并能质疑。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

初步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优美,学习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总阅读量不少于3万字。

1.读书的快乐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一、必读内容:

1.语文补充阅读课本;2.古诗文诵读;3.儿童刊物1本;4.童话(寓言)集1本。

二、选读内容:

1.拼音读物;2.低幼儿歌;3.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

2.默读不出声

2.默读要有速度

3.读书需动笔

3.书本笔记法

4.字典是读书的工具

4.词典是读书的工具

5.划读法

5.议读法

6.正确清楚说图意

6.诗歌阅读

7.书要自己读

7.读书要动脑

8.课内外结合读

8.体会感情读文章

9.故事会

9.名言警句展示

1.具有一定的课外阅读的意识,有了读书的兴趣,爱读书、想读书,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安排读书时间,收藏读书资料,参与读书活动。

2.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专心读书,能坚持读书30分钟以上。

能与人交流读书感受。

3.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简单的阅读摘录,能归纳、摘抄好词句。

4.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5.学习欣赏方法,在提示下能对人物和优美的语言作出评价,进行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和网络查阅工作。

背诵诗文25篇,全学年课外阅读总量达15万字以上。

1.收藏和搜集图书资料

1.编辑图书目录

一、必读内容:

1.语文补充阅读课本;2.古诗文诵读;3.儿童刊物、小说各1本。

二、选读内容:

1.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

;2.儿童小说;3.科普小说。

2.学习朗读

2.学习背诵

3.好词佳句片段的摘录

3.卡片索引摘录

4.学会查资料

4.读书的秘诀

5.摘读法

5.避读法

6.学习评价方法

6.故事阅读

7.理解词句的方法

7.抓住关键读懂一段话

8.古诗文背诵的技巧

8.阅读批注

9.古诗朗诵会

9.读书卡片展示

1.具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科学地安排阅读的时间;养成读书看报和收藏的习惯,与同学交流资料的习惯。

每天坚持阅读45分钟以上。

2.学会欣赏,初步学会选择自己喜爱阅读的书报,并做好摘录读书笔记与学习批注的方法,学写归纳型的读书笔记。

3.学会运用已学的语文知识、技能和工具书阅读适合的童话、寓言、小说等,理解读物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欣赏所阅读的文章,与人交流阅读的感受;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资料收集,并参与专题讨论。

5.诵读优秀诗文25篇,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开始阅读中国名著,总阅读量不少于25万字。

1.选择好书

1.读书面要广

 

一、必读内容:

1.语文补充阅读课本;2.古诗文诵读;3.少年书刊及名著1本。

二、选读内容:

1.童话故事。

;2.科普小说。

;3.普及型中国名著。

 

 

 

2.学习略读

2.学习复述

3.提纲式笔记

3.归纳型笔记

4.读书爱书

4.名人读书法

5.疑读法

5.问读法

6.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寓言阅读

7.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

7.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8.诵读中想象培养语感

8.领悟古诗文的内涵

9.中国名著介绍

9.读书笔记展示

1、具有较强的课外阅读意识,能自觉安排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有收藏图书资料、参与读书活动的习惯。

2.在规定的读书时间内专心读书,能坚持读书1小时以上,能与人交流读书感受。

3.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会摘录、会剪报,学会写感想型读书笔记。

4.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句的意思,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能质疑并展开讨论。

5.初步学会速读,可达每分钟200字以上,学习浏览,能根据要求选择有关读物和收集有关信息。

6.学习探究性阅读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专题性阅读。

对人物和表达方法作出简单的评价。

背诵诗文30篇,开始阅读中外名著,全学年课外阅读总量达50万字以上。

1.读报剪报

1.读书要有选择

一、必读内容:

1.语文补充阅读课本;2.古诗文诵读;3.少年刊物、中外名著各2本。

二、选读内容:

1.童话、故事、寓言;2.科普小说;3.普及型中外名著。

2.学习速读的方法

2.欣赏与借鉴

3.剪报笔记法

3.感想型笔记

4.三步读课外书

4.五步阅读法

5.比读法

5.批(改)读法

6.古诗文学习的想象功能

6.说明文阅读

7.找段、篇的中心句

7.归纳中心

8.跳读法

8.快速读

9.介绍中外名著

9.心得体会交流

1.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学习制定规划,每天固定阅读时间不少于60分钟;养成读书看报和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与讨论的习惯,在交流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学会精读,学会选择自己喜爱阅读的书报,并做好摘录读书笔记和批注,学写评价型的读书笔记;

3.学会运用已学过的语文知识、技能和工具书阅读适合的童话、寓言、小说和浅显的文言文,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和事件梗概,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4.提高速读水平,达每分钟300字以上。

学会浏览,自主选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行资料收集和网络查找,并参与专题讨论。

5.能鉴赏文学作品,阅读中外名著,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形成个人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精神世界,诵读优秀诗文30篇,总阅读量不少于50万字。

1.订读书计划

1.按计划读书

一、必读内容:

1.语文补充阅读课本;2.古诗文诵读;3.少年刊物、中外名著各2本。

二、选读内容:

1.童话故事及浅显的文言文;2.科普小说;3.普及型中外名著。

2.精读的要诀

2.运用浏览捕捉信息

3.评价型笔记

3.专题笔记法

4.阅读六法

4.养成阅读习惯

5.联(演)读法

5.练读法

6.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6.小说阅读

7.记叙与议论法

7.描写与抒情

8.科普读物的阅读方

8.长文短读

三、课外阅读指导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外阅读的指导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

只有学生自己读书,亲自感受需要的满足,在愉快的心境中,才能较好地启动学生内驱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发展学生自身各种能力。

因此,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特点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以主体身份充分地阅读。

2.愉悦性原则。

指导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自学、求知能力。

因此,教师一方面要采用富有趣味性的知识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另一方面要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使全体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物的丰富多彩,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灿烂,感受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

既在知识水平、求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在心理上感到愉悦,受到激励。

3.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要求学生自己做主,自愿选择。

实践证明,学生只有自愿学,有“我要读书”的心理愿望,才会主动积极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

4.差异性原则。

要承认学生在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上的差异。

不必强求一律,可以根据不同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在阅读数量和理解深度上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对于思维水平高的学生,可以提出高一些的要求,鼓励他创新,不受预定框框的限制;差的学生,允许其缓慢前进,积少成多。

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互相鼓励,无负担感。

5.整体性原则。

课外阅读的开展必须与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教学的管理及评估,教育教学形式与方法的改革相配套,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并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体现出阅读教育诸多因素和谐整合。

6.创造性原则。

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是读书活动的目的之一。

因此,创造性原则是课外阅读中的重要原则。

创造学研究表明:

创造思维是一种综合性思维,在从事创造性活动时,既要运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又要运用灵感和直觉思维,还要依靠想象等心理活动。

依据这一理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把重点放在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上,通过阅读启动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情感,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要正常有序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导兴趣、导方法、导思维、导信息。

课外阅读一般采用的形式:

一是利用课内的阅读课指导课外阅读;二是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三是利用课余的时间辅导课外阅读等。

其中常用的“课外阅读,课内指导”方法有以下几种:

1.导读法:

学生根据老师提示的阅读理解课文的思路,自学理解读物,教师作适当点拨指导,导读法程序:

提示阅读思路——自学探索——质疑释疑——自学理解。

2.实践法:

选择与课内教材同类型的文章,联系课文总结学法,运用学法,从扶到放,让学生自学课外读物,理解主要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程序是:

总结课内学习方法——选一篇课外读物,引导运用学法自学理解,掌握学法——另选一篇同类课外读物,学生独立运用学法自学理解,教师检查自学效果。

3.自学反馈法:

让学生在课外(或课内)自选读物,独立阅读做好笔记,然后再集中检查反馈学生的自学效果,帮助解疑和总结学习方法。

4.交流汇报法:

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汇报阅读情况,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用学生自己的正确阅读方法,启发、指导其他同学。

教师主要起组织、小结作用。

5.确立课外阅读指导的课型。

我们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课外阅读指导课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读物推荐课。

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

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读书方法指导课。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常用

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3)读后叙述课。

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

(4)交流评论课。

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5)读书笔记辅导课。

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读书笔记的写法。

其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开辟读书方法指导课,可以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序列化的指导、介绍、引著,也可以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初步形成了“复习迁移,尝试导入”-“明确要求,尝试练习”-“训练交流,感悟方法”-“实践体验,培养习惯”四个环节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模式。

五、课外阅读指导的几点建议

1.抓好课外阅读常规

要重视抓好阅读指导的备课工作。

要求教师把“阅读指导课”、“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活动”作为语文教育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好课,做到有教案、有进度、有事先选好的读物、有教研制度、有考核评价。

学校领导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督促检查,总结经验及时推广。

2.课外阅读的书面语言积累与课内习作运用的结合。

三年级以上学生学会用活页读书卡或读书笔记本。

分类抄录好词好句,做好读书笔记。

在课内习作时,引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书面语言正确运用于习作时,采取多种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设立班级评比栏和学习园地,定期开展评挂课外阅读小红花活动,展评学生读书笔记和学习致用的佳作。

交流学习运用心得,评选课外阅读先进学生个人和集体等。

3.课外阅读与读书活动的结合。

读书活动的形式很多,有故事会、朗读比赛、知识竞赛、古诗文对抗赛,佳作欣赏,读书征文等等。

课外阅读可与读书活动有机结合,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如围绕一个主题,采用七个字的读书活动。

“读”,读好一本书,重点指导阅读,分段检查阅读效果。

“看”,组织收看一部影视片,纳入班队工作计划。

“讲”,以这本书为主要内容,举行演讲会、故事会。

“赛”,举行读书知识竞赛。

“游”,利用校外活动基地,开展春、秋游以及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谈心得体会。

“写”,写好读书笔记,组织学生自办学习园地,采访编写读书活动中的好人好事,举行读书征文。

“演”,结合节日庆典,开展活动,举行主题中队会和文娱会演。

4.创设优良的阅读环境,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努力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有效地运用空间资源,积极地创设优良的阅读环境,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不但能有效地增进阅读的效果,而且对学生人格陶冶的潜在性影响也很大。

学校要加强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和管理,做到有设施、有制度、有环境布置、有统一安排的课外阅读轮流表,有图书管理员。

班级要指导学生办知识园地或知识角、图书角、手抄报,好词佳句集锦、阅读信箱、以及学生家庭小书房的建设等等,阅读环境的合理布置,让学校、班级、家庭每一个场所成为师生共做、共学、共享、共赏的乐园、潜移默化地发挥环境教育功能。

另外,在教师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营造温馨的读书氛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5.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搞好网络环境下的课外阅读

随着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地在学校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已成为人类拓展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而且极大地拓展教育的时空界限,提高了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和能动性。

信息交互手段使用,使教育愈益成为个体化的学习过程。

因此,学校要不断建立并完善电子资料库,为学生提供课余阅读资料。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计算机网络收搜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并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由于声像资料、有声读物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它能使学生的多种感管同时受到刺激,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快,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愉快地阅读、主动地阅读

6.科学、客观地做好课外阅读的评价。

科学、客观在做好课外阅读的评价是搞好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价能对课外阅读的建设和实施进行正确导向,使学校领导和教师,学生和家长明确自己的职责。

加强责任感,提高效益。

评价可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对教师课外阅读指导工作的评价;二是对学生课外阅读目标达标情况的评价。

评价的办法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

学校领导要加强考评工作的领导,认真做好考评工作。

确立课外阅读课程指导的评价。

课外阅读指导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证明学习语文综合能力的实现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语文学习的条件,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进行评价,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确立合理的评价流程。

我校实施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发展性评价,主要采用了全程评价模式和多元评价模式。

⑴全程评价模式:

①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又称准备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或教育活动进行之中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或特殊困难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准备。

主要采用观察、调查、访谈等方法,期初我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

如下表:

②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动态行为评价,又称过程评价。

我们在学期初便为每位学生建立了课外阅读档案。

档案袋中内容见上图表。

平时学生有目的地将这些资料收集起来,每两月展示一次自己的阅读档案袋,采用自评、生互评的主要方法,通过参观自己、同学的档案袋之后,写出阶

段性反思小结。

教师和家长则根据学生的这些材料写出鼓励性的评语。

评价通过收集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