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6671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四川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四川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四川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四川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

《四川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

四川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2018年四川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XX】

【一、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

13.诗歌赏析。

(5分)

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问刘十九①

(唐)白居易

绿蚁②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①刘十九:

刘十九乃白居易堂兄刘禹铜,两人常有应酬。

②绿蚁:

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两首小诗都写的是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邀请老朋友来倾诉衷肠。

它们无论是写声,还是绘色,都十分精妙,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

细细品读,回答下面问题。

(1)简析《约客》中写雨声、蛙声、棋子声的作用。

(2分)

【答案】雨声、蛙声写景中以声写静,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棋子声看似百无聊赖,实则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的独得之乐。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烘托氛围,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雨声、蛙声以声写静,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棋子声衬托作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的独得之乐。

“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

“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

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而真切地表现出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自期客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现时的独特心理感受。

遍布乡村、连绵不断的骤雨,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蛙鼓,本来十分和谐美妙,但令人懊恼的是:

这绵绵阴雨,阻挡了友人如约,如鼓的蛙声,扰乱了诗人的心境。

此时此刻,诗人多么希望友人风雨无阻、如期而至,和他一起举棋消愁。

闲敲棋子落灯花”,这句只是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态,然而在这个动态中,将诗人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划得细致入微。

因为孤独一人,下不成棋,所以说“闲敲棋子”,棋子本不是敲的,但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独中的苦闷;“闲”字说明了无聊,而正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失望焦躁的情绪。

前两句写户外的“家家雨”、“处处蛙”,直如两部鼓吹,喧聒盈耳。

后两句写户内的一灯如豆,枯坐敲棋,寂静无聊,恰与前文构成鲜明对照,通过这种对照,更深地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的情怀。

【白话译文】

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

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

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考点解析】以声衬静的诗词名句

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释义:

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释义:

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3.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释义: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释义: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释义: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释义: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7.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释义: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

8.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

释义: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9.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绝》

释义:

栖息在沙滩上的白鹭静静地蜷身而睡,突然船尾方向传来“拨剌”一声,原来有一条鱼儿跃出水面。

10.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

释义:

春天夜晚,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

青山碧林,更显空寂。

(2)《问刘十九》这首小诗在色彩的配置上很有特色,试对“绿”“红”“雪”三字的表现力作简要赏析。

(3分)

【答案】“绿”字描绘出新熟家酒的淡绿和浑浊粗糙,引发读者的联想;

“红”字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

雪”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畅饮的阔大背景,寒风瑟瑟,大雪飘飘,让人感到冷彻肌肤的凄寒,越是如此,越能反衬出火炉的炽热和友情的珍贵。

【解析】试题分析:

“绿蚁新醅酒”,开门见山点出新酒,由于酒是新近酿好的,未经过滤,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颜色微绿,细小如蚁,故称“绿蚁”。

诗歌首句中的“绿”字描绘家酒的新熟淡绿和浑浊粗糙,极易引发读者的联想,让读者犹如已经看到了那芳香扑鼻,甘甜可口的米酒。

“绿蚁”二字绘酒色摹酒状,酒色流香,令人啧啧称美,酒态活现让读者心向“目”往。

“红泥小火炉”,粗拙小巧的火炉朴素温馨,炉火正烧得通红,诗人围炉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临的屋子,照亮了浮动着绿色泡沫的酒。

“红泥小火炉”中的“红”字对饮酒环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

“红”字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人的身子,也温热了人的心窝。

“火”字表现出炭火熊熊、光影跃动的情境,更是能够给寒冬里的人增加无限的热量。

“红”“绿”相映,色味兼香,气氛热烈,情调欢快。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在这样一个风寒雪飞的冬天里,在这样一个暮色苍茫的空闲时刻,邀请老朋友来饮酒叙旧,更体现出诗人那种浓浓的情谊。

“雪”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畅饮的阔大背景,寒风瑟瑟,大雪飘飘,让人感到冷彻肌肤的凄寒,越是如此,就越能反衬出火炉的炽热和友情的珍贵。

“晚”“雪”两字告诉读者黑色的夜幕已经降落,而纷纷扬扬的白雪即将到来。

在风雪黑夜的无边背景下,小屋内的“绿”酒“红”炉和谐配置,异常醒目,也格外温暖。

白话译文

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

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释字、入句、达情——诗歌鉴赏炼字题解题技巧

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是:

①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纵观近几年的中高考试题,重点是鉴赏语言,其中诗中的关键字词是重中之重。

 语言凝炼是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古人作诗填词很重视炼字,讲究“一字传神”。

诗圣杜甫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句;唐代诗人陆延让,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感慨;唐代诗人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又泪流”成为苦吟诗人,其关于“推敲”的典故,传为千古美谈;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选定,更是古代诗人炼字的典范。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如果去了“闹”字、“弄”字,所写景色原也平淡无奇。

而着一“闹”字、“弄”字,就境界全出。

品味古代诗歌语言时,多注意一些关键字词,更好地把握诗歌意象,领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考查方向与重点

1.方向:

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色彩词。

重点是动词和形容词。

(1)炼字的基本内容:

1、炼动词。

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例1:

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2:

陶潜“悠然见南山”。

“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

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

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

2、炼形容词。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例1: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既有形容词义,又有动词义。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原是“春风又到江南岸”王安石觉得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

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

这样改了十多次,忽然,一阵春风拂过,柳枝摇舞,麦浪起伏,春草碧绿,风景如画,他精神一爽,最终确定“绿”字。

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

例2: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也写出征夫处境的孤危。

3、炼叠词。

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表达更加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叠词作用不外乎两种,一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二是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潺潺”一词拟春雨之声,使读者如听春雨之淅沥,冷雨淅沥,落在帘外,听在耳边,冷在心中,这位亡国之君的家仇国恨便立刻涌上心头(步骤三)。

4、炼拟声词。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

作用: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风吹树叶,浪涛咆哮之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粗重细切)

5、炼色彩词。

有时作谓语用,定语用,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添描写的色彩感,画面感,渲染气氛。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由点到线,向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感)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催红,染绿。

感叹时光匆匆,韶光易逝)

三、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

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

为什么?

(比较鉴赏)

 

【二、2018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5-6题。

(8分)

夏夜

唐·韦庄

傍水迁书榻,开襟纳夜凉。

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蛙吹鸣还息,蛛罗灭又光。

正吟秋兴赋,桐景下西墙。

注:

秋义赋,即西普文学家潘岳的代表作《秋兴赋》。

潘岳32岁时,是太尉府的属员兼任虎责中郎将,又在散骑官署内寄居值班,早起晚睡,难得一刻安宁,有感而作此赋。

5. 请简要赏析诗句“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的妙处。

(4分)

【答案】5.(4分)

(1)夏夜的满天繁星,让诗人忘却了白天的酷热,夜深露重,荷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

(2分)

(2)多感官结合。

“繁星”、“露重”和“荷香”分别从视觉、触觉和嗅觉描写景物,形象生动。

(2分)(3)远近结合。

“繁星”是远景,“露”和“荷香”是近景,远近结合,富有层次感。

(2分)(第一点必答,二三点任选其一一作答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步骤一)“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采用了多角度描写和远近结合的手法。

(步骤二)“愁昼热,觉荷香”等写出了夏夜凉爽、夜深露重、荷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的美妙感受;(步骤三),“繁星”从视觉、“露重”从触觉、“荷香”从嗅觉,多角度描写景物,形象生动;繁星”是远景,“露”和“荷香”是近景,远近结合,富有层次感。

这些意象共同组成了一幅夏夜美景图。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

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

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叠词、拟声词、数量词、虚词。

炼字重点放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多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

多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是景物描写的常用方法。

写景的角度有:

景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味道等;远眺、近看,俯瞰、仰视,正面、侧面,静态、动态,整体、局部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

在柳宗元的名篇《小石潭记》中,作者就运用了多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描摹的景物各具特色,特点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绘声之悦耳

如“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作者以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来比喻听到的潭水声,写出了水声的清脆悦耳,清亮诱人。

二、绘色之迷人

如“青树的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一句中的“青”与“翠”都有“绿”意,交错使用,既避免了重复,更表现了树木的青葱翠绿、枝条的参差不齐,它们随风摆动,让人想象到那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石潭的四周。

寥寥数语,写出了色彩的迷人。

三、绘形之各异

如“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句中“全石”即整块石头,“坻”为水中的高地,“屿”是水中的小岛,“嵁”是不平的岩石,从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小石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但石的形状又各不相同:

或整或零,或高或低,或平或仄,多姿多态。

四、绘影之巧妙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这两句话描绘了一幅极美的画面。

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像在空中。

太阳光照射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

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和鱼影,但透过鱼的影子,却能让我们对那清澈透亮的潭水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鱼影与潭水相映成辉。

作者巧妙地借鱼影再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而潭水之清也使得鱼影越发鲜活。

五、绘景之含情

如“似与游者相乐。

”句中人、鱼并写,情味无穷,真切地描绘了游鱼自由闲适的神韵,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

读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快心情。

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作者在后文描绘了一种悄怆之景: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看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凄凉。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幽清了,这不免激起了作者凄凉的联想,情景交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

以景写情,巧妙地反映了作者被贬后的苦闷心情。

此外,从点面结合角度,如写石:

“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从远近交错角度,如写潭:

“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从动静结合角度,如写鱼:

“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动。

从虚实相生角度,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生。

多角度描写景物,应当先从多角度观察景物开始。

怎样多角度观察景物呢?

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定点观察,即在一个适合的固定位置观察景物。

要注意观察的视角,包括远、近,动、静,俯、仰,整体、局部等。

要调用多种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

要适当作观察记录,或拍摄照片、视频等。

当然,在观察景物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能因追求视角独特而冒险去不安全的位置;要慎用味觉,不去品尝不洁物品。

二是移步换景,即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

要根据景物的特点,设计一条观察的路线。

在移步换景观察景物的过程中,要在合适的位置停下来作定点观察,因为移步换景离不开定点观察。

6. 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回答。

(4分)

【答案】6.(4分)

(1)白天暑热带给诗人的烦闷和焦躁;(1分)

(2)夏夜纳凉时的舒畅和惬意;(1分)(3)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分)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穷兵黩武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2、反映离乱的痛苦

《春望》《月夜》

3、同情人民疾苦

《卖炭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上渔者》

4、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登楼》杜甫

二、志向抱负

1、报国无门功业不成壮志难酬的感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2、建功立业的渴望

《龟虽寿》曹操《书愤》陆游

3、保家卫国的决心

《从军行》

4、山河沦丧的痛苦

《示儿》陆游《过零丁洋》文天祥

5、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涉江》屈原

三、人生感受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山居秋暝》王维《过故人庄》孟浩然

2、昔盛今衰的感慨

《扬州慢》姜夔《乌衣巷》刘禹锡

3、借古讽今的情怀

《江南春》杜牧

4、青春易逝的感叹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5、仕途失意的苦闷

《琵琶行》白居易

6、告慰平生的喜悦

《春夜喜雨》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四、思想怀人

1、身处羁旅的无尽愁思

《商山早行》温庭筠《次北固山下》王湾

2、戍守边关的企望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渔家傲》范仲淹

3、独守空闺的思夫之情

《闺怨》王昌龄

4、思念亲友悼念亡人的悲痛之情

《忆九月九日山东兄弟》王维《江城子》苏轼

五、离情别绪

1、依依不舍的留念

《渭城曲》王维《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2、情深意长的勉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

3、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三、2018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

6.下列对古诗词赏析有错的一项是

A.李白《行路难》抒发了自己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并吐露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B.曹操《观沧海》“洪波涌起”中的“涌”字用得尤其出色,让读者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C.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了他坚贞不屈的气节。

D.《<诗经>两首》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情感。

不同的是《关雎》意境含蓄,场景朦胧;《蒹葭》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

【答案】6.D

【解析】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D项错误,《关雎》和《蒹葭》表述内容应交换。

不同的是《关雎》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

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

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白话译文】

《关雎》白话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

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

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

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

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

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蒹葭》白话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

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

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考点解析】如何引领学生鉴赏古诗词

如果说中国古典文学是一所瑰丽的花园,而中国古诗就是园中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

特别是近年来的中考、高考都加强了古诗词赏析能力的考查,旨在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赏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下面以《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初中部分古诗为例来谈谈从哪些方面引领学生鉴赏古诗词呢?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炼字

炼字主要是品味重点词语,分析其含义和表达作用,体会其妙处。

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其中“卷”字用得好,简析好在何处?

赏析用词妙处时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①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它在句中的意思;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③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上题答案是:

①一个“卷”字写出千余匹马卷过小山冈,一个“卷”子极言队伍行走之快,体现出出猎的威武雄壮。

②其妙处表现作者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小山冈,。

③一方面写出速度快;另一方面写出猎的情绪高昂、精神抖擞,阵势威武雄壮。

二、炼句

例如:

《江城子密州出猎》问题: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案:

含义: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好处: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此题属于炼句题,主要是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

主要指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个方面,这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1、抒情方式。

抒情是诗的灵魂,诗人就是藉此来言志抒怀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诗中常见的抒情方式:

①直抒式,直抒胸臆。

如《关睢》《蒹葭》,爱慕之情流露大胆、直接、强烈而真挚。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断肠人在天涯”等都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

②叙事式,

即通过叙事来抒情,如《木兰诗》《观刈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③写景式,这是最主要的抒情之式。

情景相生,写景就是为抒情服务的。

《观沧海》《春望》《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渔家傲》《天净沙秋思》等均是情景珠联璧合的典范之作。

④议论式,即通过评论来抒情。

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我何功德?

?

尽日不能忘”,“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等。

2、修辞方法。

修辞的运用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修辞方法的分析对理解诗的内容极为重要,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等。

如:

《雁门太守行》首句中“黑云”“金鳞”的比喻,写出敌重兵压境及守城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情形。

《书湖阴先生壁》中“两山排闼送青来”用拟人修辞写出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