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器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660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7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曝气器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曝气器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曝气器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曝气器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曝气器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曝气器设计.docx

《曝气器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曝气器设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曝气器设计.docx

曝气器设计

XX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程

Designstandardofaerationblowingsystem

CECS97:

97

主编单位:

XX建筑工程学院

审查单位:

XX建设标准化协会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

批准日期:

1997年12月30日

前言

 

现标准《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程》CECS97:

97为XX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推荐给有关单位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XX和平街北口中国XX工程公司XX建设标准化协会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邮编:

100029),以便修订时参考。

 

本规程主编单位:

XX建筑工程学院

主要起草人:

XX、XX

 

XX建设标准化协会

1997年12月30日

1总则

1.0.1为使生物处理曝气系统设计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包括曝气器、供风管道、风机的选型及机房设计。

1.0.3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或工业污水处理工程中的生物处理鼓风曝气系统的设计计算。

1.1.4鼓风曝气系统设计除按本规程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的国家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曝气器aerator

用于水中充氧兼搅拌的基本器具或设备。

2.0.2微孔曝气器finebubbleaerator

空气通过多孔介质,在水中产生气泡直径小于3mm的高效曝气器。

2.0.3中大气泡曝气器middleandlargeairbubbleaerator

空气通过曝气器在水中产生气泡直径大于3mm以上的曝气器。

2.0.4可张中、微孔曝气器openablemiddleandfinebubbleaerator

空气通过具有弹性材质的微孔曝气器或软管时,其上孔缝张开,停止供气时孔缝闭合的一种曝气器。

2.0.5双环伞型曝气器doubleringsumbrellaaerator

一种具有双环类似伞状的,在水中产生中大气泡的曝气器。

2.0.6曝气器标准状态充氧性能oxygenctransferperformance

指单个曝气器在大气压力为0.1Mpa、水温为20℃时,对清水的充氧性能。

2.0.7鼓风曝气系统aerationblowingsystem

指由风机、管路、曝气器、除尘器为主组成的系统。

3鼓风曝气器

3.1一般规定

3.1.1根据污水性质、环境要求、管理水平、经济核算,工程设计中可选用鼓风曝气、机械表面曝气、射流曝气等方式,一般宜选用鼓风曝气式。

3.1.2选用鼓风曝气系统时曝气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某一特定曝气条件下,既能满足曝气池污水需氧要求,又能达到混合搅拌,池内无沉淀的要求;

2、曝气器既要有较高充氧性能,又应有较强混合搅拌能力。

同时还应有不易堵塞、耐腐蚀、坚固、布气均匀、操作管理及维修简便,成本低、阻力小和寿命长等性能;

3、选用曝气器所组成的鼓风曝气系统,从整体上应具有节约能量、组成简单、安装及维修管理方便,易于排除故障等优点。

3.1.3鼓风曝气器分为微孔曝气器及中大气泡曝气器。

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

厂宜选用微孔曝气器,接触曝气器氧化法宜选用中大气泡曝气器。

3.1.4工程中选用的曝气器,应有该曝气器在不同服务面积、不同风量、不同曝气水深时标准状态下的充氧性能曲线及底部流速曲线。

3.1.5鼓风曝气器可满池布置,也可在池侧布置。

推流式曝气池的曝气器宜沿池长方向渐减布置。

3.2微孔曝气器

3.2.1工程中常用微孔曝气器有:

1、可张中、微孔曝气器;

2、平板式微孔曝气器;

3、钟罩式微孔曝气器;

4、聚乙烯棒状微孔曝气器。

3.2.2可张中、微孔曝气器技术性能应符合《污水处理用可张中、微孔曝气器》CJ/T3015.4-96的要求,其充氧性能见附录A.0.1。

3.2.3钟罩式、平板式微孔曝气器的技术性能应符合《污水处理用微孔曝气器》CJ/T3015.1-93的要求,其充氧性能见附录A.0.2。

3.2.4在不连续曝气的污水生物处理中,当使用微孔曝气器时,应采用可张中、微孔曝气器。

3.3中大气泡曝气器

3.3.1工程中常用的中大气泡曝气器有:

1、双环伞型曝气器;

2、穿孔散流曝气器;

3、网状膜中微孔曝气器;

4、固定螺旋曝气器;

5、动态曝气器;

6、盆型曝气器;

7、穿孔管曝气器。

3.3.2双环伞型曝气器技术性能应符合《双环伞型曝气器》CJ/T3015.3-95的要求,其充氧性能见附录A.0.3,选用中大气泡曝气器时,宜选用双伞型曝气器。

3.3.3选用固定螺旋曝气器时,曝气池水深不宜小于4.0m,曝气池底部流速不宜小于0.5m/s。

3.3.4选用盆型曝气器时,曝气器启动阻力约为0.01Mpa,运行阻力约为

0.005Mpa。

3.3.5选用穿孔管曝气器时,应根据污水性能确定孔径。

一般宜为3-10mm。

3.4曝气器数量计算

3.4.1曝气池容积计算

曝气池容积可按下列方法之一计算:

1、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公式计算

详见《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第6.6.2条及第6.6.3条。

2、按下述公式计算

1)污泥负荷

FW=K·Le(3.4.1-1)

2)曝气池容积

(3.4.1-2)

式中FW–曝气池的五日生物需氧量污泥负荷(kgBOD5/kgMLSS·d);

K--BOD5降解常数由试验确定(l/d);

Le–曝气池出水五日生物需氧量(mg/L);

Q--曝气池的设计流量(m3/h);

Li--曝气池进水五日生物需氧量(mg/L);

V--曝气池的容积(m3);

NW–曝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g/l)。

3.4.2曝气池面积按下式计算

(3.4.2-1)

式中F–曝气池面积(m2);

H–曝气池水深(h);

V–由3.4.1算得的曝气池容积(m3)。

3.4.3曝气池污水需氧量应按下列方法之一计算:

1、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公式计算

详见《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第6.7.2条。

2、按下述公式计算

O2=24·Q·(Li-Le)·a’+V·NW·b’(3.4.3-1)

式中O2–曝气池污水需氧量(kgO2/d);

a’--BOD5降解需氧量(kgO2/kgBOD5);

b’--活性污泥内源呼吸耗氧量(kgO2/kgMLSS·d);

a’、b’宜通过试验确定,也可参照附录B.0.1。

3.4.4曝气池标准状态下污水需氧量按下式计算

(3.4.4-1)

式中OC–标准状态下曝气池污水需氧量(kgO2/d);

O2–由3.4.3算得的曝气池污水需氧量(kgO2/d);

CS20--20C蒸馏水饱和溶解氧值9.17〈mgO2/L〉;

α–曝气设备在污水与清水中氧总转移系数之比值;

β–污水与清水中饱和溶解氧浓度之比值;

α、β值通过试验确定,也可参照附录B.0.2选用;

1.024—温度修正系数;

T–曝气池内水温,应按夏季温度考虑(C);

CS(T)--水温TC时蒸馏水中饱和溶解氧值(mgO2/L〉;

Ct–曝气池正常运行中应维持的溶解氧浓度值(mgO2/L〉;

ρ–不同地区气压修正系数

(3.4.4-2)

P–压力修正系数,按下式计算

(3.4.4-3)

式中Pb–空气释放点处绝对压力,按下式计算

(Mpa);(3.4.4-4)

式中Pa–当地大气压力(Mpa);

H–曝气池空气释放点距水面高度(m);

Ot–空气逸出池面时气体中氧的百分数,按下式计算。

(3.4.4-5)

式中ε–曝气池氧的利用率,以%计。

(由附录A.0.1,A.0.2,A.0.3中查得)。

3.4.5风机总供风量按下式计算

(3.4.5-1)

式中Q–风机总供风量(m3/d);

0.28–标准状态(0.1Mpa,20C)下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氧量

(kgO2/m3);

Oc、ε—见3.4.4。

3.4.6曝气器数量计算

曝气器所需数量,应从供氧、服务面积两方面计算。

1、按供氧能力计算曝气器数量

(3.4.6-1)

式中h1—按供氧能力所需曝气器个数(个);

Oc–由式(3.4.4-1)所得曝气器污水标准状态下生物处理需氧量(kgO2/d);

qc–曝气器标准状态下,与曝气器工作条件接近时的供氧能力

(kgO2/h·个);

(见附录A.0.1,A.0.3,A.0.3)

2、按服务面积计算曝气器数量

(3.4.7-1)

式中h2–按服务面积所需曝气器个数(个);

F–由式(3.4.2-1)所得曝气器面积(m2);

f–单个曝气器服务面积(m2);

(见附录A.0.1,A.0.3,A.0.3)

当算得h1与h2二者相差较大时,应经调整f或qc重复上述计算,直至二者接近时为止。

3.5曝气搅拌能力验算

3.5.1为满足曝气池混合搅拌需要,曝气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污水生物处理供风量立方米污水还不应小于3m3;

2、曝气池底部水流速不应小于0.25m/s。

4供风管道及计算

4.1供风管道一般规定

4.1.1供风管道系指风机出口至曝气器的管道。

设计中应尽可能减小管道局部阻力损失,并使各曝气器处压力相等或接近。

4.1.2大中型处理厂曝气池供风总干管应从鼓风机房引出两条供气管或采用环状布置、或总干管上设气体分配罐,一组池设置一供风干管。

4.1.3供风管路宜采用钢管,并应考虑温度补偿措施和管道防腐处理。

4.1.4供风干管上应设置适量的伸缩节和固定支架。

4.1.5供风管道应在最低点设置排除水份或油份的放泄口。

4.1.6供风管道应设置排入大气的放风口,并应采取消声措施。

4.1.7供风支、干管上应装有真空破坏阀,立管管顶应高出水面0.5m以上,管路上所装阀门应设在水面之上。

4.2微孔曝气器供风管路

4.2.1水面以上供风干、支管可采用UPVC-FRP复合管(加强聚氯乙烯+2mm玻璃布)或FRP管、钢管。

水下供风支管也可采用加强聚氯乙烯UPVC管。

4.2.2供风管道为钢管时,必须对管道内进行严格防腐处理,管道外也宜做防腐处理。

管内防腐可采用厚δ=150μ的铝合金热喷涂或其它方法。

4.2.3布气支管允许水平高度误差值±10mm。

4.2.4微孔曝气器底盘与布气支管连接后,底盘平面与管轴线水平误差不应大于5mm。

4.2.5微孔曝气器固定支架应可调。

调整后同一曝气池内曝气器盘面标高最大误差不应大于5mm,两曝气池之间的曝气器盘面标高,最大误差不应大于10mm或按设计要求。

4.2.6供风支管的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但不宜小于0.5m。

4.2.7为便于检修和更换曝气头,也可采用可提式微孔曝气器装置。

4.2.8曝气支管末端应有排除气、水混合物之立管,管端伸出水面,管径不宜小于5mm,支管与立管连接处孔洞直径以3-5mm为宜,管上设有阀门。

4.2.9微孔曝气器的固定支架,应有足够的锚固力,与池底板进行锚固应考虑所受浮力。

4.2.10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