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时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6265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课时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案课时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案课时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案课时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案课时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课时备课.docx

《教案课时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课时备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课时备课.docx

教案课时备课

教案(首页)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周至第六周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

学分

3

总学时60

理论:

24学时

实验:

36学时

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

基础课(√)专业课()

任课教师

康立娟

职称

教授

授课对象

专业中资、植科年级07班 4个班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其前身在东北区农林高校使用多年,是本学科较成熟教材。

教学中主要以本教材为蓝本,适当补充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科普知识。

教学目的和

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

有限次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四大(酸碱、沉淀、配位和氧化还原)滴定法,吸光光度法简介等。

难点:

各种理论在实际中的综合运用、分析结果计算等。

教学方法和手段

方法:

教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学生自学为辅。

手段:

传统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为辅。

主要参考资料

1、分析化学: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合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2、分析化学:

武汉大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3、定量分析简明教程,赵士铎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年。

教学进程

每章从实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为起点,导出新课。

每次课先总结前一次课主要结论,说明本次课要解决的问题,引出新知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处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每章结束时引导学生做一小结,通过归纳总结,将知识融会贯通。

教案填写说明:

①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要求表明教材或参考文献的名称、作者、出版社和出版时间。

②教学方法、手段指使用直观教具、挂图、板图、多媒体教学及双语教学等方法。

③教学进程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等。

④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来。

⑤教后感是对本次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成功的地方以及存在的不足和学生反馈的信息情况进行总结。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课程类型:

必修第1次课学时:

2上课日期:

1、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介绍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分类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第一节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误差与偏差的表示方法

2、教学目的:

理解分析化学的分类方法。

掌握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掌握系统误差的来源、特性及分类。

随机误差的来源、特性及减少方法。

掌握误差的表示方法和准确度的表示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特性及减少方法。

难点:

随机误差的特性。

准确度和精密度关系。

4、重点和难点解决方法:

通过科研中的实例说明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5、主要参考资料:

1、分析化学: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合编。

2、分析化学:

武汉大学主编。

6、教学进程:

课程简介:

说明本课程的教学安排,从上学期普通化学的特点和内容入手,引出本课程的特点、学习要求、参考书等。

导入新课:

在普通化学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引出分析化学课程----研究物质的组成和含量。

为使测定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必须了解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讲授新课:

绪论:

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分类和发展趋势(45分钟)

教学方法:

举例与对比、自学

第二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教学方法:

举例与对比

第一节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33分钟)

教学方法:

举例与归纳

一、系统误差1.来源2.特性3.分类4.减小方法

二、随机误差1.来源2.特性3.减小方法

第二节误差与偏差的表示方法(10分钟)

教学方法:

举例与对比

一、准确度和误差1.准确度2.误差的表示: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3.准确度的表示

总结和布置思考题。

(2分钟)

小结:

误差根据产生的原因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和重复性。

随机误差具有对称性和单峰性。

随机误差的消除是增大测定次数。

准确度指测定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相对误差来表示。

思考题:

结合自己的专业说明学习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及分析化学在本专业科研中的重要应用。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课程类型:

第2次课学时:

2上课日期:

1、教学内容:

第二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第二节误差与偏差的表示方法

第三节有限次实验数据处理

2、教学目的:

掌握偏差的表示方法并熟悉有关计算。

掌握精密度的含义和表示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

理解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会用有限次实验数据对无限次测定进行判断。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偏差的表示方法。

精密度的含义和表示方法与准确度的关系。

用有限次实验数据对无限次测定进行判断。

Q检验法

分析结果报告。

难点:

用有限次实验数据对无限次测定进行判断。

4、重点和难点解决方法:

通过实例及计算等方法讲解。

个别统计方面的知识不用讨论太细,体现重在应用,重点是结论。

详细内容让学生看参考书。

5、主要参考资料:

1、分析化学: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合编。

2、分析化学:

武汉大学主编。

3、分析化学:

何先莉等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

6、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从复习上次课的准确度和误差开始,引出在真值不知情况下,如何评价分析结果,即精密度问题。

讲授新课:

第二节误差与偏差的表示方法(40分钟)

教学方法:

举例与演练

二、精密度和偏差

1、精密度

2、偏差表示方法:

(1)绝对偏差

(2)相对偏差⑶平均偏差⑷相对平均偏差⑸总体标准偏差⑹标准偏差⑺相对标准偏差⑻极差(9)相对相差

3、精密度的表示

4、准确度和精密度关系

三、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2.减小系统误差⑴对照试验⑵空白试验⑶校准仪器

3.减小测量误差⑴减小称量误差。

⑵减小体积误差。

4.减小随机误差

第三节有限次实验数据处理(47分钟)

教学方法:

举例与演练

一、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1、正态分布2、t分布规律

二、置信度和置信区间1、置信度2、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三、可疑数据的处理Q检验法。

五、分析结果报告。

小结:

精密度指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定时,各测定值间相符合的程度,或测定值与平均值间的符合程度。

精密度最好用标准偏差表示。

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高。

采取对照试试验、空白试验和校准仪器可减少系统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减小随机误差。

被称物质量大于0.2克或滴定剂体积大于20mL,可减小测量误差。

正态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是无限次测量数据的分布规律,而t分布规律是有限次测量数据的分布规律。

在实际工作中常是根据n次测定值的平均值

来估计µ,即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对分析结果数据处理时,常用Q检验法确定可疑数据的取舍。

例行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报告,多次测定结果常指出一定置信度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3分钟)

作业:

按作业本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课程类型:

必修第3次课学时:

2上课日期:

1、教学内容:

第二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第四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第三章滴定分析概论

第一节概述

2、教学目的:

理解有效数字的含义,能够正确进行有效数字的修约和计算。

掌握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方法分类及有关要求。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有效数字的应用。

滴定分析的有关概念和四种滴定方式及应用。

难点:

有效数字的应用。

四种滴定方式及应用。

4、重点和难点解决方法:

用学生熟悉的实例讨论新的知识就可解决。

5、主要参考资料:

1、分析化学: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合编。

2、分析化学:

武汉大学主编。

6、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从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开始,当计算出结果后怎样恰当表示?

引出本次课内容。

讲授新课:

第四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40分钟)

教学方法:

讲解与演练

一、有效数字:

含义和注意事项。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与运算

小结:

本章总结与布置作业(3分钟)

第三章滴定分析概论

第一节概述(45分钟)

教学方法:

复习与举例讲解

一、滴定分析过程和方法特点过程,特点,计量点、终点、终点误差等

二、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对滴定反应要求

1、分类:

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2、滴定反应要求:

定量进行完全、快速、有合适的指示剂确定终点。

三、滴定分析方法的滴定方式1、直接滴定法2、返滴定法

3、置换滴定法4、间接滴定法

小结:

滴定分析法是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适用于常量组分的测定,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

依反应类型不同分为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四类。

在实际分析中可灵活采用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和间接滴定法四种方式。

(2分钟)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第4次课学时:

2上课日期:

1、教学内容:

第三章滴定分析概论

第二节滴定分析法中的标准溶液

第三节滴定分析计算

2、教学目的:

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

掌握滴定分析的计算原理并熟悉有关计算。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标准溶液的直接配制和间接配制的本质区别。

滴定分析的计算原理。

难点:

滴定度概念及应用。

滴定分析的计算原理。

4、重点和难点解决方法:

通过典型题演练,掌握滴定分析计算方法。

5、主要参考资料:

1、分析化学: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合编。

2、分析化学:

武汉大学主编。

6、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从中学学过的物质的量浓度开始,说明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出滴定分析的一般知识引出新课。

讲授新课:

第二节滴定分析中的标准溶液(33分钟)

教学方法:

举例与归纳

一、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1、物质的量浓度2、滴定度

3、两种浓度之间的关系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配制2、标定

第三节滴定分析计算(55分钟)

教学方法:

讲解与演练

一、滴定分析计算原理

二、滴定分析计算示例

1、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浓度计算

2、基准物质质量和标液体积的计算

3、待测组分含量的测定

小结:

滴定分析中的标准溶液可直接和间接法配制,其浓度可用的滴定度表示,两者之间可以换算。

滴定分析计算主要是根据各类反应确定基本单元,再根据等物质的量反应进行计算。

通过典型题,总结出滴定分析计算的一般步骤是:

写出反应、确定基本单元、列式计算。

(2分钟)

作业布置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第5次课学时:

2上课日期:

1、教学内容:

第三章滴定分析概论

第四节滴定分析误差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酸碱溶液中酸碱度的计算简介

第二节酸碱指示剂

2、教学目的:

1、了解滴定分析误差的来源和种类。

2、掌握各类酸碱溶液酸碱度的计算方法。

3、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和变色范围,学会常用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减小滴定分析误差的方法。

2、各类酸碱溶液酸碱度的计算方法。

难点:

减小滴定分析误差的方法。

各类酸碱溶液酸碱度的计算。

4、主要参考资料:

1、分析化学: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合编。

2、分析化学:

武汉大学主编。

5、重点和难点解决方法:

通过前面知识的总结,归纳出减小滴定分析误差的方法;通过复习普通化学知识,总结出各类酸碱溶液酸碱度的计算方法。

6、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知识的总结,归纳出减小滴定分析误差的方法引出新课。

讲授新课:

第四节滴定分析误差(45分钟)

教学方法:

归纳总结法

一、称量误差

二、测量体积误差

1、方法误差

2、测量误差

3、操作误差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酸碱溶液中酸碱度的计算简介(35分钟)

教学方法:

复习归纳法

二、酸碱溶液中酸碱度的计算

1.强酸、强碱溶液中酸碱度的计算

2.一元弱酸或一元弱碱溶液酸碱度的计算

3.多元酸、多元碱溶液酸碱度的计算

4.两性物质溶液酸碱度的计算

5.缓冲溶液酸碱度的计算

第二节酸碱指示剂(8分钟)

教学方法:

自学

通过常见的酸碱指示剂酚酞和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与颜色变化,简要说明酸碱指示剂本身是弱酸弱碱,在一定的pH范围内有颜色变化,并说明其应用。

小结:

滴定分析误差主要是测量误差,可通过控制被称物的质量和滴定剂的体积来减小,使之符合滴定分析的要求。

各种酸碱溶液中酸碱度的计算以质子等衡式为依据,一般常用最简式进行计算。

(2分钟)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课程类型:

必修第6次课学时:

2上课日期:

1、教学内容:

第三节酸碱滴定原理

2、教学目的:

掌握强酸强碱间滴定的特点和规律,学会正确选用酸碱指示剂。

掌握影响酸碱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和酸碱准确滴定条件。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各种类型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规律。

影响酸碱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各类酸碱准确滴定条件。

难点:

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规律。

酸碱滴定准确滴定条件和各种酸碱滴定计量点的计算。

4、重点和难点解决方法:

以常见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滴定过程为例,说明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规律,画出滴定曲线找出影响酸碱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类推出其他类型酸碱滴定过程中酸度的变化特点,得出规律。

5、主要参考资料:

1、化学分析(第二版),邹明珠等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6、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从复习中学做过的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滴定过程开始,引出新课。

讲授新课:

第三节酸碱滴定原理(88分钟)

教学方法:

复习、类比与图解法

一、一元酸碱的滴定

1、强碱滴定强酸

(1)滴定曲线的绘制

(2)滴定曲线的特点

(3)浓度对酸碱滴定突跃范围的影响

(4)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2、强酸滴定强碱同上面对比说明。

3、强碱滴定弱酸

(1)滴定曲线的绘制

(2)滴定曲线的特点

(3)酸碱强度对酸碱滴定突跃范围的影响

(4)酸碱指示剂的选择(5)弱酸(碱)准确滴定条件

4、强酸滴定弱碱同上面类比

二、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

1、多元酸的滴定

(1)判定原则

(2)应用示例

2、混合酸的滴定类比于多元酸的滴定

三、多元碱和混合碱的滴定

1、多元碱的滴定

(1)判定原则

(2)应用示例

2、混合碱的滴定

(1)用双指示剂法进行定量分析

①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过程框图、结果计算

②Na2CO3和NaHCO3含量的测定过程框图、结果计算

(2)用双指示剂法进行定性分析

小结:

各类酸碱滴定过程的pH变化情况不同,酸碱的强度和浓度影响滴定突跃范围。

酸碱滴定法可用酸碱指示剂确定终点,酸碱指示剂在一定的pH范围内起作用,要根据各类酸碱滴定的突跃范围不同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2分钟)

作业布置: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课程类型:

必修第7次课学时:

2上课日期:

1、教学内容: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第四节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第五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五章沉淀滴定法

第六章配位滴定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EDTA及其金属配合物的性质

2、教学目的:

理解CO2对酸碱滴定的影响及消除。

理解配位反应的条件。

理解EDTA与金属生成配合物的特点。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CO2对酸碱滴定的影响及消除。

EDTA的结构性质和与金属生成配合物的特点。

难点:

CO2对酸碱滴定的影响及消除

EDTA的结构性质和与金属生成配合物的特点。

4、重点和难点解决方法:

通过实例说明CO2对酸碱滴定的影响及消除。

从EDTA结构和多元酸离解知识开始,自然引出酸度对EDTA配位能力的影响。

结合配位平衡的有关知识,得出EDTA与金属生成配合物的特点。

5、主要参考资料:

(1)化学分析(第二版),邹明珠等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定量分析化学简明教程赵士铎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6、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从上学期CO2的离解开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第四节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20分钟)

教学方法:

归纳讲解与自学讨论

一、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及消除

1、CO2的来源

2、CO2的存在形式

3、CO2的影响

4、CO2影响的消除

第五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自学)

本章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总结:

各种酸碱溶液中酸碱度的计算一般常用最简式。

各类酸碱滴定中溶液的pH变化不同,其突跃范围与酸碱的强度和浓度有关,弱酸及弱碱能够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是(c/

≥10-8。

酸碱滴定法的终点通常用酸碱指示剂来判断。

其选择原则是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地落在滴定的突跃范围之内。

多元酸碱的判定原则同一元弱酸及弱碱的判定原则相似,各级离解的H+能否分别准确滴定,是看相邻两级离解常数之比是否大于104。

多元酸碱可以看成是几种强度不同的一元酸碱的混合,所以混合酸碱也可以用与多元酸碱相似的原则进行判断,实际中常用双指示剂法进行混合碱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主要与其来源和终点pH有关,可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消除。

第五章沉淀滴定法(3分钟)教学方法:

自学法

主要围绕着银量法中莫尔法和佛尔哈德法确定终点的原理、滴定条件和应用范围几方面来引导学生自学。

第六章配位滴定法(60分钟)

教学方法:

复习归纳法

第一节概述

1、反应基础

2、反应条件

3、配位剂分类

4、氨羧配位剂

第二节EDTA及其金属配合物的性质

一、EDTA的性质:

1、EDTA的物理性质

2、EDTA的离解

二、EDTA的金属配合物

1、配位反应普遍,配位反应迅速

2、配位比简单,没有分级配位现象

3、配位反应完全,配合物非常稳定

4、配合物易溶于水

5、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颜色

小结:

配位滴定法通常指的是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或间接滴定金属离子的方法。

EDTA能与绝大多数金属离子以1︰1配位,反应迅速。

生成的配合物稳定且易溶于水。

所以配位滴定法使用EDTA作滴定剂。

EDTA的配位能力随溶液pH的增大而增强。

(2分钟)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课程类型:

必修第8次课学时:

2上课日期:

1、教学内容:

第三节副反应对配位滴定的影响

第四节配位滴定法原理

2、教学目的:

理解副反应对配位滴定的影响,明确条件稳定常数的意义。

掌握配位滴定法准确滴定条件和酸度条件。

理解酸效应曲线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运用该曲线。

掌握影响配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EDTA本身及其与金属生成配合物的特点。

酸度对配位滴定的影响。

配位滴定法准确滴定条件和酸度条件。

影响配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难点:

酸度对配位滴定的影响。

配位滴定法准确滴定条件和酸度条件。

4、重点和难点解决方法:

从EDTA结构和多元酸离解知识开始,自然引出酸度对EDTA配位能力的影响。

结合配位平衡的有关知识,引出副反应对配位滴定的影响。

5、主要参考资料:

(1)化学分析(第二版),邹明珠等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6、教学进程:

第三节副反应对配位滴定的影响(45分钟)

教学方法:

分析与讨论

一、配位反应的复杂性

二、酸效应及酸效应系数

1、酸效应

2、酸效应系数:

表达式、意义、数值范围

三、配位效应与配位效应系数

四、条件稳定常数几种表达式、意义

第四节配位滴定法原理(43分钟)

教学方法:

对比与演练

一、准确滴定的条件和酸效应曲线

1、准确滴定的条件导出结论及典型题演练

2、准确滴定的酸度条件

3、酸效应曲线及应用

二、配位滴定曲线的绘制

三、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1、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

2、条件稳定常数

小结:

由于EDTA配位能力强,所以配位滴定法容易受其他反应的影响,常见的是酸度和其他配位剂的影响,所以条件稳定常数更适用。

配位滴定法与酸碱滴定法一样,也有条件的限制,主要是酸度条件。

在滴定过程中随着滴定剂的加入金属离子离子浓度改变,在计量点附近存在滴定突跃,突跃范围的大小与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和条件稳定常数有关。

(2分钟)

布置作业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课程类型:

必修第9次课学时:

2上课日期:

1、教学内容:

第六章配位滴定法

第五节金属指示剂

第六节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第七节配位滴定方式和应用

2、教学目的:

理解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和条件,了解常见金属指示剂的应用。

掌握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理解配位滴定方式和应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和条件。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配位滴定方式和应用

难点:

金属指示剂的条件,金属指示剂的封闭和僵化现象。

控制酸度进行配位选择性滴定。

配位滴定方式的应用。

4、重点和难点解决方法:

结合滴定过程的进行,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和条件就一目了然。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方法通过例题计算和实例讨论进行。

配位滴定方式就是“滴定分析概论中的滴定方式”的具体应用。

5、主要参考资料:

(1)化学分析(第二版),邹明珠等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6、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从复习EDTA滴定金属离子具有普遍性,说明滴定时干扰严重,引出本次课内容。

讲授新课:

第五节金属指示剂(30分钟)

教学方法:

分析与自学

一、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和条件

1.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2.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二、金属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三、常用金属指示剂简介

1、EBT2、NN

第六节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35分钟)

教学方法:

复习与归纳自学

一、共存离子准确滴定的条件

二、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1、控制酸度

2、掩蔽和解蔽:

配位掩蔽法、沉淀掩蔽法、氧化还原掩蔽法、解蔽法

3.分离干扰离子

第七节配位滴定方式和应用(20分钟)

教学方法:

复习与归纳自学

一、配位滴定方式

1、直接滴定法

2、间接滴定法

3、返滴定法

4、置换滴定

二、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三、配位滴定结果计算

本章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课程类型:

必修第10次课学时:

2上课日期:

1、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