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选择题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5727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9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选择题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选择题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选择题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选择题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选择题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选择题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选择题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选择题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选择题复习知识点大全.docx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选择题复习知识点大全

一、选择题

1.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

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D.美洲板块

2.某地的年降水量是568毫米,这是指某地()

A.当年的降水量B.某一年的年降水量

C.各年的降水量都是568毫米D.多年平均降水量

3.下图为全球降水与气温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全球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全球年降水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B.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最少

C.中纬度地区,南半球比北半球降水量多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降水量多

4.国家交往中,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的产品最不可能的是(  )

A.石油B.小汽车C.农产品D.纺织品

5.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某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某学校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

C.某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

D.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

6.在地球仪上,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正确的是()

①南北回归线②赤道③20°W和160°E④180度经线圈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分析造成此诗句中景观差异的原因(  )

A.纬度位置因素B.海陆位置因素C.地形因素D.海陆热力差异因素

8.读图,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序正确的是()

A.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C.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D.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9.我们生活在图中哪一个大洲(  )

A.

B.

C.

D.

10.如图中,若A为海洋,B为陆地,则图示表示(  )

A.南半球7月等温线的分布

B.北半球7月等温线的分布

C.北半球1月等温线的分布

D.南半球1月等温线的分布

11.下图是某平原及其近海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判断正确的是

A.本地正处在冬季

B.B点气温低于同纬度D点气温

C.本地区位于北半球

D.本地区位于南半球

12.小李被选拔为孔子学院的老师,她发现她的学生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平时喜欢唱歌跳舞,小李工作的地方最有可能在(  )

A.非洲南部B.亚洲西部C.亚洲东部D.欧洲西部

13.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

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

这一记载说明(  )

A.太行山是由海洋演化为陆地而成的B.太行山今后将会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陆地演化而来的D.古老的海螺海蚌一直生活在陆地上

14.湘潭市某居民欲购买一套商品房,他相中了城郊一处依山傍水、远离闹市的花园式小区,他主要考虑的是该小区(  )

A.靠近工厂,便于上下班B.物产富饶

C.环境优美,空气清新D.交通便利

15.下列四幅图中,同时符合“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有阳光直射现象”的G点是()

A.

B.

C.

D.

16.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刘则去了海南岛的三亚领略海岛风情,下面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的影响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地势的影响

17.下列关于世界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乡村、城市聚落的差异,与劳动生产方式关系不大

B.中东地区居民属于白种人,使用阿拉伯语

C.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欧洲

D.凡人均收入水平高的国家,便为发达国家

18.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是(  )

A.东亚B.南亚C.东南亚D.西亚

19.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的大洋是

A.大西洋B.太平洋C.北冰洋D.印度洋

20.某山地当山麓地带(海拔720米)的气温为28.8℃,山顶(海拔1520米)的气温大致是

A.20℃B.24℃C.28℃D.32℃

21.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变化②人类活动③地壳的变动④海平面的升降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2.

下图示意新西兰和惠灵顿气候统计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惠灵顿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B.东半球、南半球

C.西半球、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

2、惠灵顿的气候类型为()

A.亚热带湿润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3、惠灵顿的气候特点为()

A.全年高温多雨B.夏季低温冬季高温

C.全年温和湿润D.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23.

小李以优异的成绩升入某中学,在入学通知书上,学校提供了两幅地图供参考,请你帮助他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两幅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的内容比乙图详细B.甲图表示的范围小

C.乙图中校门在教学楼的东北方向D.乙图的比例尺大

2、家住医院附近的小李骑自行车去学校报到,他在公路上的行驶方向是()

A.自东北向西南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D.自西南向东北

3、在比例尺为1:

10000的乙图上,测量田径场的长度为4厘米,那么田径场在地面上的长度为()

A.0.4千米B.4千米C.40千米D.400千米

24.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数据说明了我们“家园”的

A.海陆分布B.质量

C.高低起伏D.大小

2、图2显示“家园”的海陆面积比约

A.8:

2B.7:

3

C.5:

5D.9:

1

25.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小河汇流后的大致流向是()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2、图中,水电站到农机站的图上距离约为2cm,实地距离大约为()

A.200kmB.40km

C.60kmD.80km

26.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按①、②、③的数字顺序排列,对应代表的大洋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2、对图中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所在的大洲是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丙所在的大洲是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C.乙为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D.甲、丁各自所在的大洲是七大洲中相距最远的

27.

小明的爸爸是一位旅行爱好者,最近从网上发来一张旅行时拍摄的照片。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小明的爸爸拍摄的是哪一民族的生活场景()

A.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B.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

C.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D.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人

2、当地人聚居在长屋里与当地哪一因素有关()

A.炎热干燥B.严寒多雪

C.气候湿热D.河网密布

28.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上图反映的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B.夏季降水少,阳光充足

C.亚洲缺少此气候类型D.反映了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

2、该图可能反映了下列哪个区域的气候特点()

A.我国东部季风区B.英国某区域C.法国南部某区域D.美国东部某区域

29.今天(1月16日),地球运动的位置最接近右图中的( )

A.aB.bC.cD.d

30.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①②两地降水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处于同一纬度,降水相同B.①地降水比②地多

C.①地降水比②地少D.无法判断两地降水多少

2、造成①②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是

A.纬度位置B.季节因素

C.地形因素D.海陆位置

31.

下图为某岛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比例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岛国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B.平原C.丘陵D.山地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是(  )

A.白色B.黄色C.褐色D.绿色

32.下列哪些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不利影响(  )

①大量燃烧煤、石油作为能源   ②大力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③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④实施人工降雨.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33.天气预报说:

今天的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即指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为()

A.优B.良C.中度污染D.重度污染

34.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B.聚落既是人类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C.平原地区聚落比较集中,高山、荒漠地区聚落比较稀少

D.传统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

35.如图为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1月、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下列对该图的表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B.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C.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D.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

36.我们的身体健康与空气质量好坏息息相关,“蓝天计划”人人有责。

下列做法对减轻雾霾,提高空气质量有效的是()

①节约用水②大量燃放烟花爆竹③绿色出行④尽量少吃路边烧烤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7.世界上最炎热和最寒冷的大陆分别是( )

A.亚洲、非洲B.非洲、大洋洲

C.非洲、南极洲D.南美洲、南极洲

38.陆地伸入海洋的部分,即三面临水、一面邻陆的陆地被称为()

A.大陆B.大洲C.半岛D.岛屿

39.下列描写天气的是

A.四季分明B.长冬无夏

C.风和日丽D.全年高温多雨

40.

2017年11月21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阿贡火山爆发,给当地居民带来极大危害。

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阿贡火山爆发有关的板块是

A.非洲板块B.欧亚板块

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

2、当火山爆发时,下列自救行为错误的是

A.迅速跑出熔岩流的路线范围

B.头戴坚硬的保护头盔

C.近距离欣赏火山喷发的奇观

D.用湿布护住嘴和鼻子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世界六大板块的特点,记忆解答即可。

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某地的年降水量是568毫米,这是指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不是指当年或是某一年的降水量,更不是每一年都是相同的,故选D。

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全球年降水量从低纬向高纬不是一直递减,如南半球中纬度地区要比南回归线附近降水多,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最多,中纬度地区,南半球比北半球降水量多,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降水量少,C对,ABD错。

故选C。

4.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并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中,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具有吸引力的是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而发达国家的优势是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科技等,因此在国际交往中,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故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大量出口的产品最不可能是小汽车.故选:

B.

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某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属于四季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A错;某学校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属于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B错;某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属于正午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C错;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D对。

故选D。

6.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地球仪上,南北半球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东西半球是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为界,南北回归线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180度经线圈是日期分界线,故选A。

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是山顶和山脚海拔不同,一般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故选C。

【点睛】

识记气温的垂直变化:

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以及大洲的轮廓可以判甲是南美洲,乙是大西洋,丙是非洲。

所以选B

【点睛】

该题考查大洲和大洋。

9.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们生活的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洲,以上四个大洲轮廓图中,A是亚洲,B是非洲,C是北美洲,D是南美洲,故选A。

10.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中等温线可知,等温线是从北向南递减,说明该区域是南半球,而此时A是海洋、B是陆地,海洋的气温高于陆地,说明这是南半球冬季时的等温线图,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等温线图的判断,要知道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1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等温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同纬度地区B点气温高于D点,故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所以此时是夏季,且由于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所以位于北半球。

选C。

12.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目可知,小李工作的地方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平时喜欢唱歌跳舞,说明当地的人种主要是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所以小李工作的地方最有可能是非洲南部,故选A。

13.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浸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梦溪笔谈》中记载:

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这是海陆变迁的例证,故选A。

1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湘潭市某居民欲购买一套商品房,他相中了城郊一处依山傍水、远离闹市的花园式小区,他主要考虑的是该小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远离闹市,位于郊区交通较落后,故选C。

1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G点的经纬度看出,选项A中的G点符合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无阳光直射现象;选项B中的G点符合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有阳光直射现象;选项C中的G点符合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无阳光直射现象;选项D中的G点符合北半球、西半球、中纬度、无阳光直射现象.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16.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

在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对北半球来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低。

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太阳的光热少。

所以,我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冬季低温可达﹣30~﹣40℃,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而海南岛三亚冬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阴,所以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不同,C对,ABD错。

故选:

C。

1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乡村、城市聚落的差异,与劳动生产方式关系很大;中东地区居民属于白种人,使用阿拉伯语;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故选B。

18.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西亚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故选:

D.

【点睛】

识记世界主要宗教的发源地。

1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根据地球表面可分为七大洲,分别是: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为: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面积最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

20.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因此在山麓地带(海拔720米)的气温为28.8℃,山顶(海拔1520米)的气温是:

28.8℃-(1520米-720米)÷100米×0.6℃=24℃。

故选B。

【点睛】

根据在山地,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计算得出。

2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D正确。

故选D。

22.D

解析:

1、D

2、C

3、C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惠灵顿位于东经174°,南纬41°,东西半球的接线是西经20°1和东经160°,南北半球的界线是赤道,由此判断,惠灵顿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故选D。

2、读气温和降水图分析可知,惠灵顿全年温和湿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故选C。

3、读惠灵顿的气温和降水图分析可知,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年温差小,降水分配均匀,所以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和湿润。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新西兰的位置和气候,读图解答即可。

23.D

解析:

1、D

2、B

3、A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甲乙两图图幅相同,甲图表示的实地范围比乙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大;乙图的比例尺比甲图的比例尺大;乙图表示的内容详细;乙图中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乙图中校门在教学楼的东南方向;故选项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2、该图有指向标,指向标指向北方,故家住医院附近的小李骑自行车去学校报到,他在公路上的行驶方向是自西向东,B正确。

故选B。

3、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乙图比例尺为1:

10000,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田径场的实际距离为:

4×10000=40000厘米=0.4千米,A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地图的判读。

24.D

解析:

1、D

2、B

【解析】

【分析】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百分之二十九是陆地。

1、由左图数据可知,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这些数据都是地球大小的数据,故选D。

2、右图显示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百分之二十九是陆地,海洋与陆地之间所占的比重是7:

3,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说法,故选B。

25.A

解析:

1、A

2、B

【解析】

【分析】

1、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一是指向标判断法,二是经纬网判断法,三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法,可以看出,图中小河汇流后的大致流向是自北向南,故选A。

2、由图中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20千米,若图中水电站到农机站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实际距离大约为40千米,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地图三要素的判断。

26.A

解析:

1、A

2、C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①是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②是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略呈“S”,③是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故选A。

2、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故A错误;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故B错误;

乙是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故C正确;甲是亚洲,丁是北美洲,北美洲与亚洲隔白令海峡相望,其距离不远,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27.D

解析:

1、D

2、C

【解析】

【分析】

1、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住木屋,交通工具是狗拉爬犁;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以船为交通工具;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生活在热带沙漠地区,穿宽大的袍子,传统交通工具是骆驼;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人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住木楼或主楼,具有通风散热的特点。

所以选D。

2、居住在长屋里,主要是因为当地气候湿热,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

通风防潮。

故选C。

【点睛】

该题考查亚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8.B

解析:

1、B

2、C

【解析】

【分析】

1、图中可知,A.该气候雨热不同期,不利于农作物生长,A错;

B.夏季降水少,阳光充足,B正确;

C.该气候是地中海气候,亚洲有此气候类型,C错;

D.该气候不反映了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D错;

故B符合题意,选B。

2、A.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B.英国位于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C.法国南部位于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

D.美国东部某区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图中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故C符合题意,选C。

2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今天(1月16日),地球运动的位置最接近右图中的c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故选C。

30.B

解析:

1、B

2、D

【解析】

【分析】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东临太平洋,受海陆之间的影响,东部与西部之间的降水差异大。

1、关于图中①②两地降水多少的叙述,①、②位于同一纬度,但由于两地海陆位置不同,降水也不相同;①地离海近,降水比②地降水多;故选B。

2、由上题可知,①地离海近,降水比②地降水多,这是受海陆因素的影响,离海近的地区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明显,降水多,故选D。

31.B

解析:

1、B

2、D

【解析】

【分析】

1、读图分析可得:

该岛国的主要地形类型的海拔低于200米,是平原,故选B。

2、由上题可知:

该岛国的主要地形类型的海拔低于200米,是平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代表的是平原,故选D。

32.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有:

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通过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近年来,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引起温室效应增强,使全球气候变暖;另一面,砍伐森林、耕地减少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间接改变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也可使气候变暖.故选A。

【点睛】

33.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天气预报说:

今天的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即指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为优.故选A.

3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A正确。

聚落既是人类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场所,B正确。

平原地区聚落比较集中,高山、荒漠地区聚落比较稀少,C正确。

传统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密切相关,D错误。

故选D。

3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图中可知,

A.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大,A错误;

B.甲地7月和1月份的气温曲线更接近,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小,B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