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新题型专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9553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0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新题型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新题型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新题型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新题型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新题型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新题型专题.docx

《中考语文新题型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新题型专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新题型专题.docx

中考语文新题型专题

 

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

新题型专题

目录

专题一:

古代诗词阅读

 

专题二:

标点符号

 

专题三:

文言文虚词

 

专题四:

查字典专练

 

专题一:

古代诗词阅读

【考点要求】

1、理解词义和句意。

2、划分朗读节奏。

3、欣赏词语和句子。

4、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5、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

【考查内容】

1、《望岳》(杜甫)

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4、《使至塞上》(王维)

5、《江城子·密洲出猎》(苏轼)

6、《破阵子》(辛弃疾)

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8、《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9、《赤壁》(杜牧)

10、《己亥杂诗》(龚自珍)

【指点迷津】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

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

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二、解题指导

(一)客观题解题方法:

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

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

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

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二)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

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

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

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

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

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

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卷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卷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链接中考】

1、望岳

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分)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2分)

答:

⑷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的形象。

(2分)

⑸这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例如:

第二联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泰山的特点。

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2分)

答:

⑺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

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2分)

2、钱塘湖春行

一、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

                                                                                            

(3)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是              

(4)本诗写了什么?

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5)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6)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7)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题。

(6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时的景物。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修辞手法:

拟人、

表达效果: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请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按要求答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4)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答:

 (5)“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

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答:

二、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1~3题。

(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淮上与友人别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2分)

(2)古人论诗有云:

“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

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 句是:

 。

…(1分)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隋感。

4、使至塞上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

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