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策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5372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策略.docx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策略.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策略.docx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策略

传统班级管理模式过多强调教师的“管”,轻视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主管理,对学生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约束、相互激励重视不够,对学生的引导、评价和管理手段单一、方法简单,特别是对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学生间相互合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课堂的组织、结构、管理、评价必须改革。

“导学案”模式,其核心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包括小组内学生间的合作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班级管理工作也就相应地围绕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活动来开展,使学生自主地合作、在合作中体现自主,以此为导向,改革、创新班级管理工作,构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组织、管理、评价机制。

一、“导学案”模式的班级管理特点

根据“导学案”模式的特点,班级管理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师生间的多维合作性、信息沟通的多向性、管理的民主性、发展的多维性,更关注“以人为本、以‘导’引学、自主管理、有效自律、促进合作、科学评价、文化育人”。

1.以人为本。

尊重人性,尊重学生,把学生定义为生动活泼的人,班级管理工作顺应人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

2.以“导”引学。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引导、指导、帮助下自主地学习、体验、合作,使学生在过程经历中体验、感悟、发展。

班级工作不是管理、约束学生,而是引导、帮助、评价、激励学生。

3.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协调一致地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

一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自觉地担负起班级的某部分或某方面的组织管理或服务工作,主要通过班、组干部为载体来实现班级成员的愿望和要求,为班级服务,在班级里起着组织、引导、协调、服务、监控、激励的作用;二是班级中每一成员,对自己的活动和行为,能够按教育目标的要求,自行控制与调节,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努力。

班主任从前台退到后台,充当参谋,使学生从单一的被管理者角色转变成被管理者与管理者双重角色的集

合体,以两种身份共存于班级之中,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4.有效自律。

首先从自主他律着手,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制订班级管理制度,将班训、班规、干部名单与职责、考核结果、获奖与违纪情况等张贴在教室内,让学生一目了然,时刻提醒自己明确职责,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做与不做的结果是什么;其次,构建规范的班级管理机制,包括相应的学生自律、他律组织,管理、激励措施,以此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在规范和被规范的过程中学会规范与被规范,在管理和被管理的过程中学会管理和被管理,逐步实现他律与自律并重;第三,引导学生学会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正确对待评价结果,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调控自己的行为;第四,在常规管理和班级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触动、引导学生逐步走出自我,逐步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5.促进合作。

构建班级组织、管理的合作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和载体运行,使之与课堂学习模式配套。

同时,设计和组织关于团队合作的主题班会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感悟合作、学会合作,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水平。

6.科学评价。

构建“立体”评价机制,对学生实施发展性评价,多维评价指标、多种评价形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他评与自评的多元评价主体的结合,使评价的反馈、激励、调校功能充分发挥。

7.文化育人。

以班风、学风、人际氛围、环境设置等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通过暗示、熏陶对学生施加积极有效的影响,触动学生,使其由认同、遵守、模仿到自觉,行为和思维习惯逐步发生变化,强化学生的责任感、自觉性和主体意识,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思维、行为习惯,达到常规教育、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与管理

合作学习是“导学议练”模式课堂的关键,合作学习组织的好坏与效果直接影响课堂是否成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效率。

小组内合作学习、小组间合作学习是班级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因此,在班级管理中,需要有效地组织、引导、管理、评价、激励学习小组,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

合作学习小组是将适量的学生个体,为了达到共同目的,在行为上合作、互动、互助、互查、互励而组合成的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成员为主体进行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以小组成员个体和小组成员总体表现两个维度为评价和激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增强竞争意识,给学生适度的学习压力,利用学生的好胜心,使学生间互帮互助、优势互补,相互激励、有效督促,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人交往合作的素养。

 

一价忿允一

 

提高自己的情商。

(3)增强竞争意识,激励全体学生努力拼搏。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与激励,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之中,让竞争更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真切地参与和感受竞争。

在竞争压力、集体荣誉感的影响和好胜心的驱使下,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学生个体或群体都会尽心尽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小组成员会督促、帮助本组其他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和本职工作,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里,学生个体及群体竞争意识增强;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能得到锻炼,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发展能力。

(4)学会自我教育,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在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中,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个体或小组通过实施自我管理,进行自我教育,学生要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小组负责。

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5)学会评价,增强评价意识与能力。

通过小组内、小组间及时的、更有针对性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的结合,能够促进学生更全面、更真实地及时认识自我,进而调控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管理,同时,也促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与他人。

2.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1)小组成员的组成。

班主任组织分配。

班级组建初期,小组成员的分配一般由班主任安排,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采用互补式,将思想、成绩、习惯等方面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一般6人一组(或者叫做小班),其具体方法是:

依据学生成绩将全班学生分性别分别按优、中、差等次排列,每一组男、女生优、中、差层次各1人,如果班上男女生性别失衡,则按比例进行分配。

同时,兼顾其他因素,如将易动、自制力差的同学与稳重、自制力

强的同学安排在一组,将内向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同学分在一起,使“同组异质”,通过大家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取得共同进步。

每一个组内都有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类型、不同特长的学生,构成强弱搭配、性格互补、基本情况相近的小组,使“异组同质”,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

学生自主分配。

待学生间相互熟悉、了解后,可以实行单向、双向或多向选择制。

按全班的分组数假设为N,根据对学生考核的综合排名(名次不公布,由教师掌握),前N名的同学为组长,第一轮由第N名到第一名的顺序选择组员,第二轮反之,如此循环。

组员有拒绝组长选、择的权利,但要有充足的理由。

条件成熟后,也可以组长确定后,组长与组员间只要求人数相等,不限其他条件,全体同学双向自由选择。

还可以由学生按人数均等的原则,在班主任的指

导下,自由组建学习小组。

组员动态管理。

每隔一段时间(一般半期或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根据实际需要或学生反映,按一定的原则把学生重新分组。

组员微调可由组长负责处理,如果某一同学在本组内表现不好,经常使本组被扣分,或者不服从组长管理等,给本组的集体成绩带来严重损害的,在征求其他组员同意的基础上,组长可以经申请、协调,调出某一组员,再调人另一组员。

被调走的同学则要自己去想方设法请求其它小组“收留”,去过“寄人篱下”的生活。

如果所有小组都不收留该同学,班长或班主任再出面进行协调,并通过这一过程,影响、教育该同学并警示其他同学。

(2)组长的确定。

学习小组的组长,初期由班主任任命。

之后可以采用竞选、推荐等办法,由小组成员进行自荐演讲、小组成员选举确定组长、副组长;或者由小组成员民主推荐;或者学生先申报组长,获准后再去组阁组员。

(3)构建小组文化。

由组长组织全组讨论确定组名、组标、组训(本组的口号、自勉的格言警句),还可以制作组旗、组徽等,并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教室的恰当位置,为每个小组开辟一个园地,作为小组展示交流的阵地。

3.合作学习小组的管理。

(1)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

建组之初,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交换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以备随时取得联系。

使学生明确小组不仅是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集体,也是交流拓展的载体,还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力量。

小组成员要给自己的群体协商制定有创意的组名,制定共同发展的目标和步骤,形成积极的合作气氛,使全体组员产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为让小组成员互相支持和配合,树立为小组荣誉而努力的意识,小组成员不仅要为自己

的学习、生活负责,而且要为所在的小组其他同学、小组整体负责。

(2)实行组长负责制。

组员分工负责制。

班主任把小组管理的“权力”下放给组长,小组事务由组长负责,在集全组成员智慧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合理分工,人人有职位。

小组成员的职位主要包括学科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学科负责人相当于小组的学科代表、小老师,负责本组该学科合作学习的组织与指导、资料收交与检查、与班级科代表的联系、与科任教师的联系等;项目负责人相当于小组里面的班委,分工负责小组的纪律、卫生、宣传、艺体等方面的工作和事务。

各小组要制定出本组成员详实的分工表,明确各成员的职责、权利与义务。

小组成员每人都要有负

责的学科或项目,一人可以兼任几个学科和几个项目的负责人,所有成员向组长负责,在组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定期召开组长例会。

一般每周五下午放学后,定时召集小组长进行交流、评议,回顾一周内的情况,交流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相互学习、借鉴,相互激励、促进。

(3)明确小组目标和个体目标。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成员的实际设立小组目标,每个组员也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个人目标,两类目标中,均包含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两类。

围绕目标的达成,通过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刁、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

、组间竞争的格局,促进个体和刁、组目标的达成。

(4)建立小组常规。

围绕“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这一要求,由班主任给出提纲或要点作为引导,由组长组织全体组员认真研讨,制订出小组活动、管理的常规,包括组员的权利与义务、岗位分工与职责、学习常规、帮扶制度与措施、评价办法、激励措施等,一般以公约的形式呈现。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落实优差生结对帮扶的人员安排、办法、激励措施等,以保证“兵”教“兵”、“兵”促“兵”的实效。

(5)评价小组成员的表现。

由组长负责,学科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分工,对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记载和评价。

小组成员表现评价表

组合

第周星期

学习

纪律

活动

总成绩

组员

课前

课堂

练习

效果

课堂

眼操

间操

课外

卫生

个体

小组

班级

其他

4.小组参与班级管理。

合作学习小组除了合作学习、进行自我管理外,还要以周为单位,轮流管理班级常规,即“小组轮流值班”。

轮值小组的组长即是本周的班级执行班长,由他带领本组成员,对班级的学习、纪律、卫生、活动等方面进行管理。

管理绩效由全班同学进行评价,每学期评选“优秀值班小组”,由班级给予奖励。

小组参加班级管理,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负责班级日常事务工作和常规检查。

轮值小组负责监督检查本周各组在学习、卫生、纪律、活动等方面的表现,小组各成员由组长根据各自的特长和小组内“分工就近”的原则,各管一块,各司其职,检查到小组层面,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在督促检查的同时,做好记录、及时公示并进行评价,每天下午放学后离校前,由组长召集组员汇总当日情况,并于一周结束时,交给班长备案。

在此过程中,班主任、班委干部要加强监控,为轮值小组提出积极的建议,对小组的管理进行引导、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醒,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将《班级常规管理检查表》张贴在教室里适当的位置,由班级管理的轮值小组根据分工检查的情况,由相应的负责人每日填写,每周进行统计汇总,根据统计分数,每周评选出班级最佳小组1个、优秀小组2个,并评选单项最佳小组、优秀小组;小组各项目负责人,根据分工督查本组成员,按轮值小组检查的办法操作,每周评选出小组最佳组员1人,优秀组员1-2人。

全班每学月或学段,根据每周的检查情况,进行汇总、表彰。

各项目的具体评分细则参见后面《评价》部分。

值日班长

第周星期

学习

纪律

卫生

活动

总成绩

组别

课堂

练习

成绩

课堂

眼操

间操

课外

教室

公区

小组

参班

说明:

参班,指小组参与班级活动情况。

(2)轮流主持班会。

主题班会由各小组轮流主持,一周一换,实行申报制或轮值制。

主题班会由组长根据主题,确定班会内容,确定主持人,制订方案,提前一周报班长批准、班主任备案。

组长组织、安排组员利用周末时间搜集相关资料,组织预演、排练等相关准备工作。

5.班级小组建设规范。

根据前面的论述,为促进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结合学校或班级实际,提炼整理出《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建设规范》,以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1.小组内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指导与管理。

指导、帮助各组长负责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组织对全组成员课前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将学生课前学习的结果反馈给全体组员,收集整理全组成员课前学习的完成情况并反馈给教师;带领小组纪律组长负责组织并维持本组的纪律,对于表现好或违纪的同学,视情况进行相应的表扬激励或批评处罚,并将情况记录适时报告班主任;带领学习小组长、小组的学科负责人共同承担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指导、督促、检查;做好全班展示交流的组织、准备工作。

学习流程。

课前自学(复习回顾;尝试学习)—明确目标—课内自学—合作学习—及时练习—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当堂练习—小结整理—查找问题。

组内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在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小组讨论时,每组由一位学生做中心发言人,然后小组内轮流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中间不能打断别人,并准备补充或质疑。

最后再自由发言,小组长总结归纳,发言记录员做好记录。

小组讨论可分三种方式:

自由发言式—小组成员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全组要有争论的气氛;轮流发言式—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连锁评价式—先由一人发言,再由他本人请组内一个同学补充,若未完成,依次接续;点名发言式—由组长或学科负责人,指定某组员发言或回答问题,一般是在对学困生进行帮扶或考

查时使用。

互查互督练习。

根据组员的特长,在自愿的基础上,由组长协调分配并指导各学科的学习指导者,负责检查全组成员课前学习、及时练习、当堂检测等的完成情况并反馈给老师,负责合作探究实验的分工与指导;负责对本组成员的练习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或批阅,对检测的试卷进行分析,并对质量进行分析,对错题进行订正。

结对互助学习。

开展优优结对、优差结对合作学习,即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之间一起切磋学习经验、方法,以文或以题会友,互相命题相互检测,共同提高;组内优差两极的同学根据学科实际、性格特点、居住地点等确定结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定期为本组后进同学辅导,以出题(卷)形式帮助后进同学巩固课堂学习知识,并督促、检测后进同学的学习效果,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提高,从而提高本组在班级学习评比中的竞争力。

搭建交流平台。

一是办好小组周报,由小组轮值同学把自己阅读到的最佳文章、收集到的班级或小组学习情况的反馈、典型的人与事等记录、摘录在统一规格的稿纸上,轮流负责、每周整理编辑,经组长审核后放到班级书报架或小组展示栏内;二是各组在教室侧面和后面墙上辟出一方领地,通过书面形式,各组同学每天或每周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存在的问题与疑惑、拓展学习所得等,对班内外、校内外或当前社会热点,发表自己评论看法;三是定期或不定期以班会课或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专题交流。

2.小组间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与小组内各学生的合作学习类似。

以整个小组为单位,整个学习小组相当于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个体成员,班级相当于小组。

需要注意的是小组间的合作学习,是小组以整体为单位参与,由组长负责组织。

四、合作学习的评价与激励

合作学习需要通过评价向师生反馈信息,调校、激励合作学习的推进。

对合作学习的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是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的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多元主体评价的结合。

在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多元评价主体评价。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是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班级评价组评价、科任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各方面的评价,得出评价结果。

多种方式评价结合。

检测性达标评价、量表评价、投票评价、书面评语评价、口头评价、星级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有机结合。

多种形式呈现结果。

评价的结果以定性的评语评价与定量的分值评价等形式呈现。

恰当选择评价时机。

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时机,如及时评价、课时评价、阶段(周、学月、半期、学期、学年)评价、单元评价等。

在合作学习中,被评对象主要有两个,一是学习小组,二是学生个体。

对这两个主体的评价,有共性,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一)对学习小组的评价

对学习小组的评价,以小组的集体成绩和表现为评价对象,目的是促进小组之间的竞争,以此带动和促进小组内各成员间的积极努力和相互合作,使每个同学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1.评价内容与标准。

对学习小组整体的评价,包括学业成绩评价和学习过程评价。

学业成绩评价以全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评价对象进行评价,是一种比较简便的量化性评价。

过程评价可以参照以下量表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自评

互评

委评

师评

师评

师评

师评

班评

课前学习

认真进行课前复习、预习,课前准备充分,分组成员按时完成《导学案》上课前学习部分,正确率高。

小组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小组成员全员、主动与合作学习,积极表达,积极地质疑、反驳、辩论,互助互学,小组交流展示气氛活跃。

小组成员尊重他人,认真观看、倾听他人的交流展示,发言无垄断现象,小组合作氛围愉快,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合作效果好。

小组成员遵章守纪,分工明确、合理,各尽其责,组长和小组长的学科负责人积极主动地为小组服务。

讨论组织快速高效。

展示交流和讨论针对主题认真准备,做好材料的收集、准备工作,个人或小组表达意见时能做到紧扣讨论主题,有创意。

小组参与全班展示交流积极,有创新,形式生动活泼,有感染力,效果好。

小结整理认真,能正确地构建知识树,有创意,能真实地找准问题与疑惑并提出。

在遵守规定和要求的前提下,按时或提前完成练习。

小组完成练习的正确率整体较高,书写规范、美观、学习效果好。

及时练习

小组成员完成练习时有创新,能拓展性地提出或解决问题

说明:

(1)上表中各单项指标的评价等级分为四个等级:

A一优、B一良、C一合格、D-不合格如要量化计算,各等级赋值计算参考分值为:

A-100,B-80,C-60,D-40o

(2)上表中的四项“师评”,指对小组的评价每学月由班主任安排四位任课教师进行,每学月轮换;“班评”指班主任评价。

2.评价的方式。

学业成绩达标性评价一般采用检测评价的方法。

过程评价一般采取小组自评、组间互评、轮值小组评议、班级考评组评议、科任教师评议、班主任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平时注意观察并做好记载,每周末综合评价、小结一次,每月汇总并据此进行奖惩。

3.激励措施。

(1)评选学习优胜组。

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是成立合作小组的主要目的。

根据各合作小组的平均成绩和任课教师的评价,评选出“学习优胜小组”,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奖励,并交流他们的学习方法、经验,为其他小组树立榜样。

(2)评选学习进步组。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各组的差异会增大。

对于那些暂时落后的小组,要鼓励他们加强合作,加倍努力,争取进步。

对进步最大的小组,给予“进步显著”的荣誉;如果达到了本组的最好成绩,可获得“超越自我”的荣誉。

以此引领和激励学生形成相互赶超、在竞争中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3)争创特色小组。

有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得好,各项任务也完成得很好,但学习成绩暂时不理想。

这时,不能漠视他们的努力,更要重视他们的感受,为此,可以组织创建“特色小组”活动:

在班级管理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的,可以获得“最佳管理奖”、“优秀管理奖”;为班级提出了好建议,被采纳并有实效的可以获得“金点子奖”;展示交流积极,效果好的小组可以获得“展示交流奖”;小组活动有创意的小组可以获得“改革创新奖”。

各小组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主动申请。

如“体育最佳小组”、“热心公益小组”、“团结合作小组”等,经全班同学考核通过,就可以

获得相应的荣誉。

(4)自我剖析反思。

每月末、学期末,各小组要认真总结,写出书面材料在全班交流,从思想、学习、合作以及常规表现、行为习惯等方面及时地进行剖析并反思,既要看到自己的进步成长,也要分析出现的不足,并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不断提升成员个体和小组建设。

(5)建立并实施首位、末位汇报制度。

学月或学段结束时,小组得分排名在最前和最后的两个小组,小组长要先在组内召开会议,查找、分析得失的原因,总结经验与教训,再与班主任一起共同分析,并制定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形成书面材料,并在班会上交流、汇报。

(二)对学生个体的评价。

1.评价的内容。

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以从学生学业成绩的动态变化情况、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获得情况,学生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