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5342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docx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docx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重建;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原因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得失。

(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教学难点]

(1)《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学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

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理论难度较大,若能以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接受,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站在理论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为以后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

专题概述

鸦片战争后,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剥削。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民的血泪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不断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掀起了一系列的革命和斗争。

最具代表性的有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有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农民阶级由于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坚持斗争14年,轰轰烈烈,最后失败。

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没能够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严重脱离人民群众。

虽然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但最终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经过国民大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历史经验表明,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本专题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而进行的斗争,主要有三目课文,第一目“太平天国运动”,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斗争的经过及历史意义,由此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第二目“辛亥革命”,着重讲述了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三目“新民主主义革命”着重讲述了五四运动,中共成立的主要史实,以及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经历的四个历史阶段,即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的主要史实,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

(提问导入法):

同学们,请大家看课本44页插图,这些图片反映的是那一历史时期的什么重大事件?

促使该事件爆发的原因有那些?

(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

二:

2001年是太平天国运动150周年,央视热播大型历史剧《太平天国》,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大家能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洪秀全、杨秀清等)接着让学生主动讲解洪秀全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引出洪秀全领导农民运动是因为科举没成功,那么当时的人民群众为什么跟着他造反?

从而引出第一个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板书:

太平天国运动)

【过渡】:

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它的兴起是诸多因素促成的。

通过文中小字部分介绍,不难看出它与鸦片战争的内在联系。

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

鸦片输入年年激增。

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使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

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

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板书)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板书)

【设问】:

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如何理解?

强调:

分析应该结合19世纪40、50年代的国际国内背景展开,特别要指出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因果关系。

根本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

自然灾害严重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的激化,因为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尚未深入到中国内地,农民阶级与列强侵略正面强烈冲突不大,他们直接感受到的还是清政府及地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当时支配他们之间关系的仍然是封建和封建生产关系。

【过渡】:

时势造英雄,正当社会阶级矛盾愈演愈烈之际,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农民战争爆发的时机日渐成熟,那么谁是这场运动的主要领导者?

为此他做了那些准备?

2、洪秀全组织、发动起义的准备工作

1理论来源:

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理论准备:

创拜上帝教。

②理论著作:

《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

革命的准备③理论特点:

将平等自由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

组织准备:

六人领导核心形成。

根据地建立:

冯深入广西紫金山区活动,建立根据地。

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平等思想和反封建统治来号召农民起来斗争,它不同与基督教,它是农民起义的工具,这也说明农民由于受阶级的局限,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只能利用宗教达到目的。

3、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A.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让同学们从起义形势图中找到金田村。

)不久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

李大钊说:

“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

”(让学生分析得出太平天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B.永安建制

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城,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让同学们从起义形势图中找到永安。

永安封王表

称号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人名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同时规定西王以下受东王节制。

由此正式建立了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

C.定都天京

(从太平天国形势图,找到所经地区。

)1852年4月太平军永安突围后北上,6月攻占全州;9月猛攻长沙,不克;撤围后继续北上,水陆并进直取武汉三镇。

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后,顺长江东下直趋南京。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入南京城,改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

D.军事全盛

为推翻清政府,1853年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军2万多人从扬州出发,北伐开始。

初期北伐军进展顺利,经安徽,进河南,渡黄河,转入山西。

进至直隶地区。

1853年10月北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静海,前锋抵达天津附近。

清廷大为震动,急调精锐部队防堵北伐军。

北伐军受阻以后退守连镇、冯官屯,林凤祥、李开芳先后被俘,英勇牺牲,北伐失败。

北伐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表现了太平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它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西征和天京突围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为巩固天京大本营,1853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

西征军的战略目标是夺取安庆、武汉,控制长江中游,为天京树立起军事屏障。

然后进兵湖南,平定两广,统一南部中国。

西征军夺取安徽、湖北的重镇后进入湖南。

在湖南和曾国藩的湘军交战失利。

1855年石达开率军增援,在湖口、九江与湘军主力激战,取得重大胜利,夺取江西8府50多县,巩固了天京大本营。

为了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1856年秦日纲率军突围。

首先进军扬州,摧垮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合,一举摧垮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被围的局面。

至此,太平天国取得西征、天京突围的胜利,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过渡】:

太平军对外采取军事行动解除天京之围的同时,对内整纲建制,大力加强内政建设,颁行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二、《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板书)

(一)《天朝田亩制度》(1853)(板书)

1、内容:

【设问】:

《天朝田亩制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

主要内容有那些?

强调:

此为本课最难理解之部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7页,观看《天朝田亩制度》书影,充分利用书中各种信息,启发学生思维。

【过渡】:

《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

【设问】:

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配土地呢?

(投影:

第20页材料)从这段资料中,你能看出平均分配土地有哪些标准呢?

原则: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⑴土地分配问题:

分配方式:

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过渡】:

从这段资料中不难看出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据人口,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据地力,把好坏田搭配着分;三是依据丰荒情况,由荒处迁丰处以赈济荒处;四是依据年龄,凡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岁以下就减半。

如此细致的规定,真可谓是“平均了”。

太平天国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还平均分配产品。

原则: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⑵产品分配问题:

方法: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过渡】:

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农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

2、评价:

【设问】:

请同学们从《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入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思考这一问题。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两组讨论原则,两组讨论方法,两组讨论环境条件)

问题一:

在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什么?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最大特征是?

(土地是私有财产,地主占有广大土地)

问题二:

《天朝田亩制度》在土地分配方面提出的主张对该制度有何影响?

(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它的积极意义在于?

(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

问题三:

中国历史上所爆发的农民起义举不胜举,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相比,《天朝田亩制度》意义在于?

(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

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过渡】:

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⑴进步性——革命性:

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

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问题四:

《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

它是否代表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问题五:

《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劳动产品的分配采取何种方式?

它是否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为什么?

⑵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

体现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对平均主义。

(阶级局限性)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要实现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决定了他们的觉悟是自私的,平均主义满足了他们要求土地的愿望,但“从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原则,又超越了他们的觉悟,无法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天朝田亩制度》

1953年冬,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1.中心内容:

关于土地分配:

原则: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方法:

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关于产品分配:

原则: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2.目的:

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核心思想:

绝对平均主义

4.评价:

革命性: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提出的“平均”“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将过去农民起义的口号做了具体的规划,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有平等,要有摆脱封建压迫、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因此,它对贫苦农民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

空想性

一方面,农民是小生产者,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人人平等,实现平均主义,满足了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要求。

但是,“产品归公”的规定又超越了小私有者的本性,生产产品的多少对农民来说并没有实际的好处,所以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施,只能是一种空想。

另外,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以后,一直处于清朝军队的包围之中,军事斗争非常紧张,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来保证社会经济的改革。

【过渡】:

我们从进步性与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历史作用,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因素,这一方案并未得以真正实施。

天京变乱后,由于国势日衰,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整顿朝纲的方案《资政新篇》。

(二)《资政新篇》(1859)(板书)

【设问】: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内容包括那些方面?

1、背景:

天京变乱,国势大衰,为重振朝纲,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

(1)政治:

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2、内容:

(2)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文教:

学习近代教育和先进技术

(4)外交: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

【设问】:

从内容上看,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为何会有此特点?

为什么《资政新篇》没有真正实行?

评价:

⑴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⑵缺乏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新的阶级出现),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的客观条件,因此未能真正实行。

(强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资政新篇》

这是太平天国在后期颁布的一个重要文件,是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1.目的:

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

政治:

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

提倡广开言路

经济:

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厂,奖励技术发明

外交:

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文教:

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3.评价:

进步性:

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空想性

《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其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却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产物,它未能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农民没有实施它的热情,因此它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经济发展,新的阶级出现)。

加之当时一直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也未能真正推行。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1)产生背景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初,太平天国刚定都天京后为巩固政权而颁布的革命纲领。

此时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

《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

经过天京事变,这时太平天国已处于衰落时期。

(2)有关社会经济主张的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款项,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全面系统性的纲领性文件。

它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地上天国,即企图在小生产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

《资政新篇》是作为太平天国政治纲领提出来的,主要分为“用人”和“设法”两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即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

(3)群众基础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验的直观总结规范化,是广大农民平等、平均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理想化,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革命蓝图,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上海等处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

它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结果。

由于这一纲领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

(4)作用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这一纲领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资政新篇》由于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农民对这一纲领反映不积极。

再加上残酷的战争环境,尤其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使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行。

(5)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

但这一纲领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施。

太平天国的失败与其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资政新篇》则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它为后来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开了先河,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过渡】:

1856年,当太平军西征与东征胜利,军事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由于争权夺利,矛盾却日渐尖锐化,导致天京变乱发生,天国的事业开始由盛而衰。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板书)

(一)天京变乱——由胜而衰的转折点(1856年)(板书)

【设问】:

太平天国前期形成以洪秀全为首的领导集团,主要由那几人组成?

后来发生怎样的变化?

他们发动起义的工具是什么?

1、直接原因:

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在新旧交替时代的农民阶级,是与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联系的小生产者,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具有落后性、分散性、狭隘性、自私性等特点。

他们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

因而,天京事变的悲剧,包含着历史的必然性。

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以后,尽管推翻清王朝的目的还没有达到,但是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却不能够居安思危,陶醉于已经取得的胜利,享乐思想发展很快。

随着追求享乐、讲究排场、划定等级而来的必然是争权夺利。

这也是小生产者狭隘性的表现。

这样,他们背离了当初自己提出的平等原则,领导集团原有的亲密无间的关系很快就遭到了破坏,个人私欲膨胀,最终演变成令人心痛的天京事变。

2、天京变乱的经过

天京变乱的后果突出强调三点:

(1)力量受损:

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互相猜忌,大批骨干被杀或出走,损失了干部,又削弱了军事力量,造成“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局面,为清军的反扑提供了可乘之机;

(2)形势危急:

清军再建江北、江南大营。

(3)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太平天国由前期的积极进攻转为全面防御阶段,在此之后太平大国运动没有被很快镇压,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是因为当时正在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一时抽不出更多的军队“围剿”太平军。

3、影响:

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军事形势急转直下,太平天国处于左支右绌的艰难境地,转入到防御阶段。

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天国重建领导核心,暂时稳定了政权。

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过渡】:

经过这场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

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

(二)重建领导核心——英王、忠王、干王

【设问】:

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进行那些军事斗争?

(三)后期防御战(1856——1861):

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受挫上海—安庆失守——天京沦陷

(1)解天京之围

◆再破江北大营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

◆三河镇大捷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

再破江北大营和三河镇大捷,是扭转颓势的关键,这两次决定性战役的胜利,使天京、安庆转危为安,基本上制止了敌人长驱直入的进攻。

◆再破江南大营 1860年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

依洪仁玕的计策,李秀成率兵先袭杭州,待江南大营清军分兵救援之际,火速回师与陈玉成等汇合,合力攻打江南大营。

此计为“三十六计”之中的“围魏救赵”之计。

这样,平定江北、江南大营之后,太平天国运动从低谷中走出,又有了一些发展。

当然,从总的局势来看,太平天国再也无法回到天京变乱前飞跃发展的时期了,而且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太平天国的形势更为严峻。

此后,清朝统治集团也调整了内部关系,重用曾国藩,借助湘军镇压太平天国。

(2)向东拓展,遭遇中外反动势力联合攻击

太平天国攻破江南大营之后,清军统帅和春向东逃窜。

李秀成穷追不舍,和春自杀。

李秀成乘胜率军东征苏南,连战连捷。

李秀成指挥太平军继续东进,一直打到上海近郊。

进军苏南,给清朝的打击十分沉重,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打击最为沉重。

在进攻上海的战役中,由于上海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的重要据点,外国侵略者公然直接参战,从此,太平天国勇敢地肩起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重任。

(3)安庆保卫战 1861年

正当太平军同中外反动势力在江浙激战的时候,湘军再次包围安庆。

经过几个月的激战,太平军未能击退湘军,1861年,安庆陷落,陈玉成退守庐州。

1862年,由于歹徒出卖,陈玉成被俘,不久,英勇就义。

安庆失守和陈玉成牺牲,是太平天国后期极为严重的挫折。

军势、军威大损,太平天国防御中的攻势也就结束了。

●(提问)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与前期的斗争有什么本质区别?

(回答)纵观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斗争,与前期相比总的特征是始终处于防御的阶段。

无论积极的还是被迫的,都与前期军事斗争目的有了本质的区别。

这些斗争,

(1)从区域上看,主要集中在天京的上游和江浙一带。

(2)从军事力量来看,既有陈玉成、李秀成的联合作战,又有他们各自相对独立的战斗,陈玉成主要在天京上游地区作战,李秀成主要在江浙一带与敌周旋。

(3)从作战对象看,有同清军的作战,也有同湘军等汉族地主武装的作战,还有同外国侵略军的作战。

同学们在归纳时,可根据不同的视角和标准予以概括,以使知识条理化。

(4)值得注意的是,在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斗争中,太平军遇到了以往农民战争从未遇到过的现象──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共同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