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义完整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5135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5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义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义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义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义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义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义完整版.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义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义完整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义完整版.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义完整版

北京大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讲义

(2007年春)

整理:

元培计划 06级 徐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7年春)

说明:

1、本讲义适用于2007年春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2、本讲义主要适用于秦维红老师主管的班级;各章参考内容均已在题目下注明,在此不再赘述;

3、本讲义由徐梦整理制作,。

虽然以各位老师PPT和教材为依据,参考各位“笔记魔王”的笔记,尽量博采众家之言,宁滥勿缺,然而增删裁减,自出心裁,难免引述无据,去留不当。

而且熬夜赶制,时间紧张,再加蚊虫叮咬,心烦意乱,讲义中难免出现漏洞和纰缪,欢迎大家踊跃批评指正。

4、本讲义不能代替教材。

在制作过程中,本人发觉各位老师的课件内容不同,体例迥异,因而建议大家还是以自己主管老师所讲为准,以教材为依据,本讲义只有参考价值。

5、鸣谢胡琦同学和闫欣同学的大力支持!

特别是闫欣同学,通过QQ聊天方式将第九章和第十章讲义逐句传来,本人感激之情无以言表,特在此表达最真挚的谢意!

第一讲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参考内容:

秦维红老师讲义

一、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

1、大学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1)人成熟的标志。

①、身体长成,体态日趋定型,性意识形成;②、心理发展完善,以个性稳定为标志;③、社会化程度提高。

大学阶段正是实现这三个目标的重要过渡时期

(2)从生理上看。

人的一生有两个生理发展高峰期:

婴儿期和青年期。

大学生正处于人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

联合国规定青年年龄是14-28岁,并具体划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为14-17岁,18-22岁,23-28岁。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7-25岁之间,处于青年的中期,它在整个青年阶段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大学生的生理特点:

①、身体逐渐长成,体态也日趋定型,性意识形成,生理上已属于成人。

②、精力充沛。

③、智力水平发展迅速,记忆力处于最佳状态,思维能力显著增强,尤其是独立性、批判性思维能力突出,开始用批判、审视的目光看待世界,喜欢怀疑和争论,容易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

  大学生心理的总特点:

心理发展日益完善,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没有完全成熟的过程之中。

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情绪变动大、情感日益丰富。

情绪的变动和情感的丰富主要不是由于外部压力形成的,而是源于自身内部自我实现的需求。

②、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认识较为深刻,个性逐渐稳定,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要求和成人感,但是自主能力还有待完善。

③、精力旺盛使大学生十分自信,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自我实现的冲动,但忍耐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

2、大学是人生进取的新起点

(1)大学是新生活的开始,新角色的诞生。

新角色对于重点大学的学生来说有两重含义:

一是由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转变;二是由佼佼者到普通者的转变。

(2)大学生的标志。

胡适先生曾经说过,大学毕业生应该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标志,这个标志就是:

“一个多少受过训练的脑筋,一个多少有规律的思想方式”。

即要有一种看待事物的与众不同的眼光和态度,有独立思维的能力,有见识和鉴别力,不随波逐流。

  如何应对“鸡立鹤群”的现状?

要勇敢地面对新环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简单道理,重新定位自己,以乐观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一切重新开始,在不懈的努力中做回自我,重获自信。

正如有的同学所说的:

也许我不会是最优秀的,但我会努力做得更出色,大学学习不再简单的是一个分数,我们追逐的也不该仅仅是一个第一名,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学会不断地超越自我。

的确,大学应该成为每一个大学生展示个性的天堂。

(3)新目标的确立。

俗话说:

取乎上,得乎中;取乎中,得乎下;取乎下,其将如之何。

确立目标,托尔斯泰主张,一个人不仅要有“一辈子的目标”,而且要有“一段时期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

这也是我们制定长短目标的基本顺序。

制定目标,最关键是要能切实付诸实施,牢记朱光潜先生所说的“此身、此时、此地”的“三此主义”。

(4)适应期主要的心理矛盾:

①、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②、优越感和自卑感交织;③、理想和现实的冲突;④、强烈的怀旧情绪。

3、大学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1)思考人生:

一些谚语:

“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

”;“未经思考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

”;“对于人生问题思考得愈深愈多,人生向我们显示的意义也就越丰富。

”;“人生没有实验室。

”;“阿基米德说: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移动地球’。

”;“正确的人生观就是这样一个威力无限的支点。

(2)何为正确的人生观: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崇高正确的人生观,但是绝大多数人做不到。

季羡林先生关于“好人”的标准:

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

王选则以为,这个标准还可以再降低一点,就是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的就是好人。

的确,一个人,一个好人,他活着,如果能够为社会的利益而奋斗,那么,他的一生才是有意义的一生。

历史和现实中但凡有成就的人,大多具备这种品质。

(3)名人名言:

爱因斯坦说:

“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到那实际上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丘吉尔说: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就是为高贵的事业而奋斗,为了使这个混乱的世界更美好,为了死后活着的人。

(4)一般来说,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并不是特别困难,难的是终生不懈地去按照正确的人生观行事,不论他人和社会环境如何,也不管自己遭受了多少磨难和委屈。

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4、大学是人才成长的黄金时期

5、大学是青年学生走向社会的准备时期

二、适应人生新阶段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反思大学的真正理想。

现在世界上许多大学的办学包括北大都显露出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重科技轻人文、重操作轻思想的危险倾向。

一些与经济、权力资源直接相关的专业门庭若市,而文史哲等冷门专业的学生,迫于就业压力纷纷放弃专业的研究学习,急于寻找第二出路。

把大学建设引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做法是危险的,人们极容易由于目光短浅而忽略基础学科、人文学科的长远价值。

而大学的基础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则真正体现大学的理想:

大学是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的圣地,大学肩负着开社会风气之先的神圣职责。

所以,大学帮助学生寻找实用和令人满意的职业是必要的,但却不应该定位为职业培训所,着重于训练一种人力,而应该培养一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健全人格,旨在提高社会的思想格调,提高公众的智力修养,纯洁国民的情趣。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1)大学的学习特点:

①、专业性——专业兴趣至关重要;②、独立性——最重要的学习特点;③、选择性——学习途径和学习内容的选择;④、创造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有所创造。

(2)学习理念的四个转变:

①、纯接受型学习向接受型和创造型相结合的学习转变;②、教师指导灌输下的学习向自主独立的学习转变;③、一般性学习向个性化学习转变;④、“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4、培养优良学风

求知欲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每个大学生不一定都要取得最优秀的学习成绩,但一定要有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美国摩根财团下的摩根大通公司投资银行的中国区总裁朱德淼强调:

摩根公司的用人要求中,学习成绩只占25%,只把专业素质和学习成绩作为考核人才的一个基准,除此之外,摩根用人的三个核心是:

第一,要正直;第二,对知识要有很多的追求和好奇;第三,要知道怎么与人打交道,与同事打交道。

优良学风。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勤、谨、和、缓”:

①、勤,就是不偷懒,不走捷径,要切切实实,辛辛苦苦地去做。

②、谨,就是谨慎,不粗心,不苟且。

③、和,就是要虚心,不要武断,不存学术成见。

④、缓,就是不轻易下结论。

我再加一个“恒”字。

对于治学而言,“勤”是基本要诀,但若无“恒”,虽“勤”也很难保证学有所成。

因此在我看来,“恒”比“勤”更重要,也更难做到。

“不怕不太勤,只怕没有恒”5、现代大学生要有三个头脑:

①、扎实的知识头脑;②、清醒的政治头脑;③、精明的管理头脑。

大学生的成长和修养要注意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日积月累。

爱因斯坦曾说:

“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三、肩负历史新使命——成才,建设祖国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对国家而言,就是要服务社会,建设祖国。

而具体到个人,就是要首先成才。

而成才再具体到这四年大学生活,就是要学好知识,全面发展自己,做好准备工作。

而要真正不虚度时光,又要先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认清国家形势,从而督促自己,奋发成才。

但现在恰恰有些同学不知道大学究竟对个人来讲意味着什么,从而学习积极性不高,也缺乏持久的动力。

四、讨论题:

回顾与展望

1、进入北大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2、适应新生活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3、当前最主要的心理矛盾是什么?

4、读书与做人——介绍一本对你影响最大的书。

5、半年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第二讲 增强荣辱观念 引领社会风范

参考内容:

秦维红老师讲义

课前准备与讨论

1.思想交流:

就上半年学习“八荣八耻”的情况,在大学新同学之间交流看法。

2.调查分析:

就你所了解的周围人们的荣辱观状况谈谈看法。

3.课堂讨论:

生活中贯彻“八荣八耻”的体会,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意义。

荣辱观是道德观的集中体现

荣辱观是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荣辱观是人生观的具体体现

荣辱观是法律观的根本保障

一、荣辱观与道德观:

道德修养的目标

1、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管仲《管子·牧民》;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孔子《论语·学而》(把荣辱与人格修养相联系)。

荣辱观念对人的教化的着力点虽在“倡荣”,但更重在“斥耻”。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2、何谓荣辱?

荣:

光荣、荣耀、荣誉。

社会对个体或某群体行为的褒扬与嘉许,反映的是对该行为的肯定的、积极的评价,同时也包含着行为人对此评价而产生的荣誉与尊严的主观感受。

辱:

可耻、羞辱、耻辱。

社会、集体或他人对违背公共利益的不道德行为的否定和贬斥,以及个人因自己行为过失或错误而在内心形成的羞愧体验。

3、荣耻不清或颠倒现象在某些人群中存在。

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

热爱祖国被视为“假崇高”危害祖国被捧为“斗士”

服务群众被看作“捞名誉”背离人民被看作“人权”

崇尚科学被讥为“书呆子”愚昧无知被奉为“时尚”

辛勤劳动被笑作“没本事”好逸恶劳被当作“潇洒”

团结互助被称为“冒傻气”损人利己被尊为“能耐”

诚实守信被视作“老古板”见利忘义被赞作“聪明”

遵纪守法被看作“不开窍”违法乱纪被当成“勇敢”

艰苦奋斗被视作“老保守”骄奢淫逸被视作“荣耀”

4、当代大学生荣辱观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九重罪”:

①、生活腐化;②、堕落傍款;③、玩物丧志;④、寄生依赖;

、理性的侏儒(缺乏基本的辨别真假、是非的判断能力,辨别善恶、好坏的道德能力,以及辨别美丑的审美能力);

、政治的冷漠与投机;

、学术精神的失落;

、道德素质低下;

、生理与心理缺憾。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

1、“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八荣八耻”包含两个基本方面:

崇高的价值追求(前四条)和基本的做人要求(后四条)。

仅有高的价值指向会让人有空泛、无所适从之感,但没有高的价值引领也使人难以具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和坚守基本做人原则的勇气和毅力。

2、解读八荣八耻:

爱国=爱国主义?

爱国=爱社会主义?

服务人民与自我实现、无私奉献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何谓“崇尚科学”?

如何理解“劳动是人的本质”?

互助、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爱国≠爱国主义。

爱国的基本情感和爱国主义这一最高道德要求是通过日常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的。

爱心、同情心是爱国主义的基础和保障。

“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服务人民造就“大我”。

人们一般倾向于认为,一个人只有为自己打算、为自己活着才会有竞争心和动力,才会过得好。

其实,这种竞争心和动力如果没有一个更高的价值目标牵引,是不可能持久的,从而也注定不可能生活得好。

倡导无私奉献不是否定个人的正当利益。

“无私”不是不要私利,而是强调索取不应成为奉献的目的和动机。

“崇尚科学”是一个道德命题。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自己的高贵品质,超脱时代与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现在,大家都为了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了。

但是也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爱因斯坦;“献身科学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活法,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乐趣”——王选

全面理解“劳动”的含义。

为什么人要“辛勤”地劳动,怎样才算“热爱”劳动?

功利的理解能否达到这种状态?

好逸恶劳反映的不只是一般人的惰性、习惯问题,而是蕴含着对人生基本价值取向的不良认知,即没有把劳动当作体现自身创造价值的东西来看。

劳动的全部意义就是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价值,又要创造更丰富的自身价值——精神、道德得到更大满足和提高。

而劳动的道德教育意义比劳动的社会经济目的更为重要和基本。

互信与互助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团结互助是做人基本道德的核心。

诚信又是互助的前提,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是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助和团结可言的,有的只会是表面的一团和气和虚伪敷衍的互助,骨子里却是离心离德,都活在自我利益的算计中。

诚的意义非常丰富,其中一个意义是不欺,而不欺包含“不欺人”和“不自欺”两个方面。

我们常说的“自欺欺人”显然都是不诚。

为了自己生活得好,必须也要让别人生活得好,而不管是损人利己的极端利己主义,还是所谓“主观为自我,客观为他人”的合理利己主义,都是违背这一人群存在的基本规则的,最终也必然是损人不利己,谁都不可能过好。

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恰恰就是由于指出了处理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矛盾的正确方法,才能从根本上维护集体的存在,从而也维护了个人的利益和存在。

而且,只有坚持集体主义,才是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谁都不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有所缺损,因为我与人类难解难分。

所以,千万不必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丧钟就为你而鸣。

——海明威

灾难产生了,它究竟是我的、你的、还是他的,这已经不再重要,因为它可能是我们所有人的。

所以每个人都责无旁贷要为改变社会不良风气尽己之力。

即使面对坏人我们也没有理由只去抱怨,而是要尽自己所能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情,人性的美好,从而使他们也加入到践行道德的行列。

如果做不到这点,最起码的要理解而不是歧视他们,不要以恶报恶。

因为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罪犯,都是后天的各种境遇促成的。

张爱玲说,“正因为理解,所以慈悲”。

也正因为慈悲才会有爱心,才会不管别人和社会如何都去努力践行道德,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不是幻想,而是简单的生活道理:

每个人都理直气壮地以冷漠对待冷漠,那社会只会越来越冷漠,相反,哪怕只有一个人以爱对待冷漠,爱都将获胜,因为爱永远是人们渴望的,永远具有感召力。

3、法律与道德

道德是法律创制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即法律本身就是最低、最基本的道德。

如果说道德是法律的基础,那么,法律则是道德的保障。

然而,法律可以利用国家强制力迫使人们守法或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但却无法保证人们在任何时候都是守法者,只有道德上的知耻,才是人们守法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

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做人到底应该具备哪些最起码的素质(主要从人与人的关系方面来看)?

或者说我们一般认为的好人标准是什么?

这些基本的做人素质与追求崇高的人生价值又是一种什么关系?

理解多样但大同小异。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健康”的含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

道德健康的内容:

A.不得以损害他人为自己谋利;B.有辨别真伪、美丑、是非的能力;C.能够按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D.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做贡献。

王选的好人观: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首先要做个好人。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绝大多数人做不到的。

我赞成季羡林先生关于“好人”的标准:

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

不过我认为,这个标准还可以再降低一点,就是考虑别人和考虑自己一样多的就是好人。

一个人,一个好人,他活着,如果能够为社会的利益而奋斗,那么,他的一生才是有趣味的一生。

而但凡有成就的人,大多具有这种品质。

反观自身。

不论是起码的做人素质,道德健康的四点要求,还是王选老师的好人观,看起来都很容易做到,大家对照这些内容,甚至可能会认为自己也基本算是一个健康的人、一个道德的人、一个好人了。

我们的追问是:

真的是很容易做到吗?

每个人都敢下这样的断言吗?

回答不容置疑是否定的。

实际上,基本的做人素质要真正坚守一生并非易事,或者可以说是相当难的。

而能真正坚守住也就是圣人了。

其实,伟大来自平凡,伟大和平凡乃至卑下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平凡的人是基本能够按照做人的基本要求去做事,卑下之人恰恰是在践踏这些基本要求,而伟大的人则是在平凡的做人做事中有更高的价值追求,从而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坚守这些基本做人原则的勇气和毅力,所谓在平凡中见精神、见境界。

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

譬如登高,必自卑”。

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努力方向和目标。

我们虽然成不了圣人,却可以成为君子,成为道德水平比较高的人。

而这完全依赖于个人的定位和努力程度。

“我欲仁,斯仁至矣”,“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我未见力不足者。

”所以,真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日常伦用中见境界,就会逐渐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并从小我走向大我。

澄清常识误解。

到底什么是全面发展的人?

尤其从道德层面来讲,全面发展与道德高尚是否等同?

道德上的全面发展并不像我们以往想象得那么难做,“全面发展”与“做得最好”并不能完全等同,它就是指人要具备最起码的做人素质。

而这些最起码的做人素质正是铺就高尚人格的基石。

日常生活的道德养成是人们迈向更高境界的必由之路。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个连父母兄弟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奢望他爱别人和人类。

弗洛姆《爱的艺术》:

“如果我真爱一个人,则我爱所有的人,我爱全世界,我爱生命。

如果我能够对一个人说‘我爱你’,则我必能够说,‘在你之中我爱一切人,通过你,我爱全世界,在你生命中我也爱我自己’”丘吉尔: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就是为高贵的事业而奋斗,为了使这个混乱的世界更美好,为了死后活着的人。

”冯友兰的四境界说: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知行不一,缺乏持之以恒的道德坚守力;(2)道德相对主义的认识误区。

道德相对主义的利弊得失。

道德相对主义注重道德的相对性、层次性,有利于冲破以往道德绝对主义的认知,更显示道德的人性化的一面。

但是,道德相对主义使一切道德标准都处于相对之中,从而使人们陷入茫然、无所依从的境地,并逐渐丧失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英雄主义时代的隐退;高层精英文化的失落;理性主义的弱化;人类精神家园的困惑……道德相对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个人主义。

我们要认识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被许多人冠以现代文明的最高成就之名。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个人主义的出现使个人失去了更大的社会和宇宙的视野,失去了人之为人的更为厚重的内涵。

人们不再有更高的目标感,不再感觉到有某种值得以死相趋的东西,从而标示着英雄维度的失落。

目标的丧失是与一种狭隘化相联系的。

而狭隘化就来自于个人主义。

不论何种形式的个人主义都不同程度地以自我为中心,从而使生活既平庸又狭隘,使生活更缺乏意义,更缺少对他人及社会的关心。

一点结论。

在道德标准问题上,我们既要反对以往对人不分层次的“高大全”的完人要求,更要抵制道德相对主义。

道德是有时代性、相对性,但同样也有普遍性、绝对性。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国家制度如何不同,都有一些人之为人和构成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永恒不变的,如正直、诚实、善良、公平、尊重他人等。

每个人只有在不触犯这些基本道德规范的条件下,才有自由选择权可言,即可以选择高的道德要求,也可以选择最低道德要求。

(具体分析“见义勇为”)可见,不平凡的事业和人格,是建立在平凡的生活基础上的,而这种平凡生活在今天看来又并不容易做到。

但我们相信:

只要大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用心学习,潜心修养,就一定能成为各行各业的人才!

人才人才,先成人后成才。

而成人即是德为先,知荣明辱是其应有之义和做人的基本点。

作业与思考:

你认为最起码的做人素质有哪些?

试着写下你们的墓志铭,这将最好地说明自己希望怎样度过一生。

你信守什么样的价值(这意味着为了这种价值你可以献上自己的生命,或者奉献自己的一生)什么事情曾经极大地影响了你的人生价值观?

你的做人要求和价值观是怎样影响你每天的生活和心情的?

第三讲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参考内容: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刘书林老师讲义

一、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定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在不特指的情况下,理想是指社会理想。

(2)、理想的四大特征:

①、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受到社会生产力、社会性质、人们的处境和认识水平的限制。

②、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

指向未来的现实,经过奋斗才能达到。

③、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理想在实践中产生,理想指导实践。

④、具有多种类型和层次。

性质不同,时序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

(3)、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①、信念的定义: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和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②、信念的特征:

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信念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信念和理想互相依存,互为前提。

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指引人生发展的方向。

选择正确的方向,是成功人生的关键。

(2),提供人生发展的动力。

科学的理想信念是人生力量的源泉。

二、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1)、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

①、共同理想:

在现阶段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最高理想:

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一切有志于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的人坚持的理想。

③、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树立共同理想,适宜于对一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要求,也适合全体大学生群体。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树立最高理想,适宜于较高思想政治觉悟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者以及那些认识到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先进分子。

最高理想规定了共同理想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共同理想体现了最高理想在现阶段的具体要求和目标。

(2)、树立共同理想的三大环节:

第一,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从理性的角度看: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行先进的组织制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实践方面看:

80多年来、新中国建立50多年来的历史证明: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