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03150218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5042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03150218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03150218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03150218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03150218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03150218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031502186.docx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03150218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031502186.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031502186.docx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031502186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24、商代王位的继承,有时兄终弟及,有时父死子继,并不固定;发展到周朝时,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使王位的继承更有体系、更为稳定。

这种发展状况

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B.有利于中国政局与社会秩序的稳定

C.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要求的必然结果D.直接促进了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

25、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载: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由此可知,班固

A.推崇重农抑商政策B.有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

C.有农商皆本的意识D.主张商品经济取代小农经济

26、由于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严重地妨碍着中央皇权,开皇七年,隋文帝下诏“罢州郡之弊,废乡里之举”,规定所有官员的选任一律须先分科参加考试,然后由吏部录用。

这说明了

A.隋朝分科考试的实行主要是为了加强专制B.科举制从隋文帝开始实行

C.隋朝时只有分科考试这一种选官制度D.通过科举制实现了分权制衡

27、正如德国梅涅克的思想变化一样,民国国父孙中山的思想也经历了从改良派逐渐到革命派的转变,当时的社会需求与救亡图存的需要促进了孙中山思想的转变。

这说明

A.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时代局势息息相关

B.个人思想的变化主要通过暴力革命来体现

C.当时社会的发展主流是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D.近代中国人们的思想变化是与主观愿望成正比的

28、下表是中国近代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表中数据与信息反映了

年代

植茶面积(万亩)

产量(万担)

内销(万担)

外销(万担)

1837

521

260.5

200

60.5

1861

625

312.5

202.5

110

1871

819

409.5

202.5

207

1886

934.9

567.46

205

362.46

A.茶叶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中国的逐利意识逐渐淡薄

B.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带动人民富裕

C.自然经济已经解体完毕

D.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

29、毛泽东同志曾说,“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必须是农工政策的三民主义。

不要农工政策,不真心实意地扶助农工,不实行《总理遗嘱》上的‘唤起民众’,那就是准备革命失败,也就是准备自己失败”。

这说明了

A.毛泽东同志认识到农民、工人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基本力量

B.说明当时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结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

C.当时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日可待

D.当时日本正在进行全面侵华战争,国共紧密合作

30.在1978年特大灾害后,凤阳人走四方更是达到了高峰,但在凤阳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有一群人,他们在1978年11月24日晚上,在严立华家的茅草屋里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之后,他们采取了抓阄的方式,分牲畜、农具,又迅速丈量了土地,迈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最初一步。

关于这一做法,不正确的是

A.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丰收

B.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一部分,不利于人们主体地位的发挥

C.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肯定,开启了农村改革的新篇章

31、“三一区”是雅典克里斯提尼改革所建立的部落组成单位。

克里斯提尼将雅典城邦的领土分成10个新部落,每个部落由三个分别位于沿海、内陆和雅典城市的互不相连的区域组成。

如此划分的目的在于使部落之间相对平等。

这体现了

A.克里斯提尼改革主要是为了维护旧贵族的既得利益,打击平民的政治与经济地位

B.克里斯提尼改革废除了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地位差异,实现了人人平等

C.克里斯提尼改革一定程度上关注到了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们的政治地位差异

D.雅典民主改革只是虚有其表,难以代表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32、重商主义产生的深层次的背景,是在追求商业资本增加、追求货币积累这股强大潮流冲击下,所引起的西欧经济形式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新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变化,旧式贵族变成了真正的商人。

这说明了

A.重商主义的产生与资本主义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B.重商主义的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推动

C.重商主义是一种长期的经济政策,可以长期实行

D.重商主义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政策,其他社会制度均不适用

33、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

他说: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

上述材料表明

A.孟德斯鸠认为并不存在自由,自由只是人们意念的产物

B.孟德斯鸠认为政治权力必须实行三权分立

C.孟德斯鸠的主张适合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孟德斯鸠认为自由是相对的,这体现了他的理性思想

34、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演进序列做过三种归纳和多次论述,但从未把任何一种演进序列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他所做的演进序列的阐述,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针对性。

这说明了马克思主义

A.作为历史科学的严谨性与缜密性

B.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具有多样性

C.断言人类社会必然要经历五种社会制度的变迁,不可跨越

D.本质上与地理环境或社会环境决定论的机械唯物主义论一样

35、贝克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他的一篇文学作品主要描写两个流浪汉在荒野路边的一棵树下日复一日地等待戈多,用各种无聊的动作和对白来消磨时光,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待,剧中没有交代,唯一的主题便是等待。

这阐明了他“在人类的荒诞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苦闷”这一戏剧主题。

请问,这一作品的艺术风格应该属于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新古典主义

二、综合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5分)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与海上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劲的激素和新的活力。

然而,时至明清之交,绵延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已经步入衰世,不仅丧失了汉唐王朝的恢宏气度,就连宋元时代的精明眼光也不复存在。

封建统治者所关心的,已经不是如何向外开拓,而是兢兢于闭关自守。

——王翔《对外贸易与中国丝绸业的近代化》

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

从西班牙国王伊莎贝拉女王……(到)英国女王维多利亚,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

海权,工业,殖民》

(1)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概括古代丝绸之路产生的作用。

并分析明清统治者“兢兢于闭关自守”的影响。

(13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列强在征服世界时具备的优势。

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对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活动进行评价。

(12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

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

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

——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

钱穆与王亚南的分歧》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钱穆对中国古代中央政治运行状况的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地理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43、[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

川藏南线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是骑行者心中的朝圣路,骑行过该线路的驴友们都发出“心灵在天堂,身体在地狱”的感叹。

资深驴友们多认为每年的5月~6月或9月~10月是川藏南线的最佳骑行时间,下图是某驴友绘制的川藏南线沿线海拔简要剖面图。

 

推断每年5月~6月或9月~10月成为川藏南线最佳骑行时间的原因。

44、[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

2017年4月24日,一篇《生蚝长满海岸,丹麦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的文章刷屏微博。

太平洋生蚝对温度、盐度的适应范围广,生长周期仅半年左右,产量大。

这种生蚝自上世纪90年代初已经出现在丹麦海岸,经过数十年的“愉快”生长,才形成现在如此巨大的规模。

丹麦人口不到600万,虽有吃生蚝的传统,但常吃的是当地土生土长的生蚝,对通过吃来消灭生蚝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右图为太平洋生蚝遍布丹麦海岸景观图。

简述太平洋生蚝在丹麦海岸大规模泛滥的原因与带来的危害。

【历史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44~46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第一届政协一次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教育,提出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

首先是改革课程。

1949年11月公布的《大学专科学校各系课程暂行规定》,明确宣布废除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党义"、"公民"、"童子军"、"军事训练"等反动课程,增设了"政治经济学"、"新民主主义论"、"社会发展史"等马列主义新课。

1950年8月,教育部发布并实施高等学校各院系课程草案,规定文、法、理、工各院都设有公共必修课程、本系必修课程、分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逐渐建立比较科学的学时制。

此后,又根据实际需要……课程改革逐渐走向全面化和配套化。

其次进行了学制改革,建立起幼儿、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学制。

再者是对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目的是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使之适应新中国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教育改革的特点。

(6分)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教育改革的意义。

(9分)

 

45、【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1年12月23日下午4时至次日凌晨3时在重庆召开的“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通过了《远东联合军事行动初步计划》。

计划主要内容为:

①各方目前应尽现有实力,对日本根据地及建筑物发动空袭攻势,以使仰光及缅甸全境免受敌方攻击;②继续以器材供给中国,以支持中国抗战;③中国军队应继续以攻击或攻击之威胁,对日军之交通线发动军事行动,以牵制日军;④待实力充实后,即发动中美英可以抽调之军力,对日改取攻势;⑤在重庆之联席分区军事委员会应随时开会,并将资料及建议案送交联军军事委员会,俾该会得拟定东亚战略;⑥希望在美国组织之总机构能早日实现。

——《近代以来重庆100件大事要览·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的召开》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召开的背景。

依据材料概括《远东联合军事行动初步计划》的战略意图。

(7分)

(2)材料中“在美国组织之总机构”的含义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会议对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产生的影响。

(8分)

4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戴高乐从1958年开始连续当了11年法国总统,他领导制定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重新确立法国的政治体制.任内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外事务上。

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因心脏病猝然逝世。

蓬皮杜总统于次日向法国人民发表广播讲话:

“戴高乐将军逝世了,法国失去了亲人。

1940年,戴高乐将军拯救了我们的荣誉.1944年,他领导我们走向解放和胜利。

1958年,他把我们从内战的威胁中救了出来,他使今天的法国有了自己的制度、独立和国际地位……让我们向法国保证,我们决不辜负我们所得到的教诲,愿戴高乐将军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戴高乐主义”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

(6分)

(2)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对法国和法兰西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

(9分)

政治答案:

12--23ABDDABABBDBA

38.①企业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芯片质量和竞争力。

(4分)

②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

(4分)

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芯片产业结构,发展先进制造业。

(3分)

④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加大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进入。

(3分)

39.执政“密码”:

道路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具有担当精神,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每点2分,答对任意4点即8分)

贡献: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把本国的事情做好,并积极促进世界共同发展(2分);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尊重世界各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2分)

40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从雄安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建设“一主,五辅,多节点“的空间格局,交通环保建设考虑当地实际,坚持从群众生活需求出发。

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现结合。

雄安新区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逐步形成……的城市空间。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用科学的理论指导,综合考虑该区的建设;以人民为中心,打造便捷绿色温馨生活圈;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等。

(2)①坚持文化自信,雄安新区的文化发展有坚定的信心,目标是保护历史文化形成体现历史传承,文明包容,时代创新的新区风貌。

②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雄安优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

在雄安新区规划中提出,建设中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保护好历史文化,然老百姓记得住乡愁。

③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在保护产痛文化的同时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实现历史古城,传统村镇与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④加强文化交流,利用现代传媒和信息技术,坚持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中华文化基因。

(答出其中任3点给满分)

(3)示例:

“科学合理,绿色发展”(发展观);"以人为本,共建共享”(联系观)

 

历史参考答案

24-28BCAAD29-33ABCAD34-35AC

41、

(1)作用:

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谐共荣;推动中西方的贸易往来,给中国经济注入活力,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扩大古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一点3分,两点6分,三点7分,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中外交流,一定程度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局面。

(一点3分,两点6分)

(2)优势:

先进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工业技术发达;人文主义发展,思想解放;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

(一点3分,两点6分)

评价: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展;但也使得全球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一点3分,两点6分)

42、论题:

中国古代的政治是一种开明的专制,不由皇帝一人的意志决定。

(3分)

论证:

秦朝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重视朝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工明确,强调相互配合;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一定程度避免了皇权专制带来的决策失误;隋唐实行的科举制,扩大了入仕途径,使得贫寒子弟也能跻身政府管理中来,促进了社会公平。

(一点4分,两点及以上8分)

综上,中国古代政治虽然围绕皇权展开,但是也一定程度注重分工协作、入仕机会的公平性,中国古代政治是一种开明的专制。

(1分)

(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44、

(1)特点:

改革分步骤、有计划的进行;以国家立法作保障;除旧布新;进行全面化和配套化改革;服务于国家发展需要。

(一点3分,两点6分)

(2)意义:

推动新中国教育制度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适应了新中国经济文化建设,巩固了新生政权。

(一点3分,三点9分)

45、

(1)背景:

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美英中三国对日宣战;日本进攻东南亚,成为中美英三国共同敌人;中国长期坚持对日作战,是反击日本法西斯的中坚力量。

(每点2分,共4分)

意图:

阻止日军对东南亚的进攻;协调三国对日作战;支援中国抗战以牵制日军,建立反对日本法西斯的统一战线。

(3分,言之有理即可)

(2)含义:

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2分)

影响:

中国抗战得到国际进步力量的认可和支持,极大改善了中国的抗战环境;有利于提高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对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联合抗击法西斯侵略进行了有益尝试,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6分,一点3分)

46、

(1)历史背景:

二战结束后,法国实力削弱、国际地位降低;冷战格局下,美国加强对欧洲控制;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6分,一点3分)

(2)贡献:

二战中拒绝对德投降,赢得国际尊重;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打败德国法西斯,赢得民族独立;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确立法国特色的政治体制;促进法德和解,推动欧洲一体化;重塑法国大国形象,提高了法国国际地位。

(9分,一点3分)

第六次月考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1.C2.A3.B4.C5.D6.C7.D8.D9.B10.A11.D

1.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①图像围楼,代表的是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气候湿润,夏季炎热,A错;②有熊猫造型,代表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云雾多,光照不足,B错;③代表台湾,位于低纬,水果之乡,C对;④代表云南省,位于内陆,水运条件差,据此选C。

2.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根据上题结论,可以得出①是福建,②是四川,③是台湾,④是云南,四个省级行政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地势起伏大,共同的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选A。

四川不受台风、火山影响,福建、云南等没有伏旱,BCD错。

3.“城归”指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学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技能与素质的提升,B对。

年龄构成的年轻化、性别结构的均衡化、数量的大幅度提高,不能表示劳动力素质提升,不是人口红利升级,A、C、D错。

4.“城归”人口都是劳动力人口,该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C对。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等,是返乡创业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A、B、D错。

5.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有含盐量整体上由外侧海洋向内陆递减,①错。

高值区多集中于近海沿岸和地势较低的地区,②对。

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滩涂,受河水稀释作用,土壤盐分含量较低,③错。

1996年黄河人为改道后新生湿地,淡水补充充足,含盐量明显低于改道前形成的湿地,④对。

D对,A、B、C错。

6.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系统中磷主要是陆源磷,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

输入途径是河流,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分布特点是总氮含量整体上呈现出由河道两侧向外侧海洋递减,①对。

总氮含量高值区集中在离河流两岸近的地区,②错。

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海向陆递增,③错,④对。

C对,A、B、D错。

7.相对于水培(将植物根系直接浸在营养液中),气雾栽培是将营养液通过喷雾装置雾化后喷射到根系的表面,根系裸露在空气中,是气生根,吸收养分速度更快,主要改良的是透气状况,使根部吸收养分,D对。

没有改变光照条件、热量条件、养分状况等,A、B、C错。

8.与传统的土壤栽培相比,采用气雾栽培的植物吸收养分速度更快,且减少浪费,优势有节水、节肥,①对。

营养液雾化设备会增加投入,②错。

根悬在空气中,减免了基质对病虫的滋生与传播感染,减少病虫害,③对。

生长速度快3-5们,提高产量,④对。

D对,A、B、C错。

9.结合上题分析,该栽培方式节水节肥,产量大。

从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角度看,最适宜推广该技术的是人口密集的岛屿,岛屿上地表水短缺,人口多,水资源需求量大,需要发展节水农业,B对。

极地寒冷地区、青藏高寒地区、人烟稀少的沙漠虽然水资源少,市场需求量也小,供需矛盾小,A、C、D错。

点睛:

气雾栽培是将营养液通过喷雾装置雾化后喷射到根系的表面,根系裸露在空气中,是气生根,吸收养分速度更快,主要改良的是透气状况,使根部吸收养分。

采用气雾栽培的植物吸收养分速度更快,且减少浪费,优势有节水、节肥。

10.最热月与各月平均气温差最大的月份是冬季,根据曲线形态,该地7月份是冬季。

结合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该地冬季的各月降水量累计多,说明冬季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

根据曲线形态,最热月与各月平均气温差最大的月份是冬季,即该地7月份是冬季。

结合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该地冬季的各月降水量累计多,说明冬季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A对。

1月份是夏季,各月降水量累计少,说明炎热干燥,B、C、D错。

11.结合上题,该地7月份是冬季,温和多雨,是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最有可能位于开普敦,D对。

上海、北京、旧金山,7月份是夏季,A、B、C错。

二综合题

36.

(1)季节:

冬季;原因:

①地处低纬热带,全年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繁殖;②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东北信风带影响,处于旱季,光照充足;③东北信风带来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带来充足的矿物质。

(8分)

(2)①热带沙漠气候,光热充足;②沿海地区,地势低平;③经济发达,资金充足;④政府政策支持(任答3点)(6分)

(3)①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②加强对周边气候的调节;③加快水中污染物质的净化速度(增强水体自净能力);④美化环境。

(任答3点)(6分)

(4)分布:

①分布不均,中北部、南部多,四周少;②集中在中部地区(中部高原区);原因:

位于低纬高原,气温较低、凉爽。

(6分)

37.

(1)城市分布(消费市场)。

乙经济区能源相对贫乏,但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甲经济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小,对能源的需求量小,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6分)

(2)做好区域规划与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做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优化产业结构,淘汰高耗能、高成本、高污染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任答3点)(6分)

(3)甲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价格较低;矿产、能源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廉价;经济发展潜力大;政策支持;市场广阔。

(任答4点)(8分)

[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

该时段处于季节交替之际,沿途景色优美;气温适宜(避开酷暑、严寒);紫外线辐射较弱(太阳辐射较弱);阴雨天气较少;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少。

[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

原因:

①丹麦海岸线漫长,浅海面积广,光热条件较好,太平洋生蚝对温度、盐度的适应范围广,对当地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②多条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积,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③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④属外来物种,缺少天敌;⑤丹麦人口少,且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