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北重三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833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北重三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内蒙古北重三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北重三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内蒙古北重三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北重三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北重三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内蒙古北重三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北重三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2017年7月满分:

150分考试时长:

12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史学家说:

“(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

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个体经营的农业模式   B.均田制的推行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下列诗句摘于人民版必修二教材,能够反映宋代是一场“商业革命”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

C.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D.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3.下列史料最能反映中国古代市场空间拓展的是

A.“有买及买(卖)也,各婴其贾(价),一物不能名一钱者,勿婴”

B.“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

C.“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

D.“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4.晋商票号取名讲究,如“日升昌”、“合盛元”、“协同庆”、“大德通”等。

这些票号名称的内涵不包括

A.兴旺发达的诉求   B.放眼世界的胸怀C.诚实守信的理念D.和气生财的寓意

5.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手工工场主和雇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①可用于研究唐宋时期的经济状况   ②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变化

③表明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④体现出商品经济的新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6.据考古研究表明,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隋唐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而唐都长安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

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A.时代赋予坊市制度不同的内涵B.历代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

C.汉代的商业发展水平高于唐代D.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7.2015、2016年分别是农历的羊年、猴年,传统历法中每一年都对应一个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生肖”

形象,与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生肖”文化形成关联最密切的是

A. 古代中国畜牧业发达B. 古代城市商品货币关系繁荣

C. 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D. 西方海洋商业文明的传人

8.某学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

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

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

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

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9.史载:

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

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男女平等的社会状况  B.资本主义萌芽C.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D.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10.张謇曾说:

“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

为“大生纱厂”。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政府扶持,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抵御外侮

11.某学习小组计划进行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

与下列一组图片适合的主题应是

A.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C.洋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12.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

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

之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

此举

A.有利于中国近代海军的起步 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C.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D.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13.图右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其中阐述的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其客

观因素是

A.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

C.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D.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

14.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6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

广告业一度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国家实行计划经济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15.据资料统计: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

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

的革命性变化。

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贸中心地位B.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C.中国没有出现西方式的工业革命D.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16.小李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

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形容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那么,中

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的历史时期是

A.洋务运动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抗日战争期间 D.人民解放战争期

17.下列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以来的一种重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种经济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②“实业救国”的道路越走越宽

③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夹缝中求生存④这种命运的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来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两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经济政策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后者是对前者的完全否定        D.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19.旧中国是“一个连铁打都需要进口的国家”,为了改变落后状况,新中国决定进行

A.三大改造   B.工业化建设C.“大跃进”运动   D.改革开放

20.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歌词: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

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其中“又是一个春天”到来的标志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2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

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做‘一种

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

部统一’。

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这等于

宣布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的抛弃。

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的史实是

A.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取向   B.邓小平南方谈话打破了原有禁忌

C.中国市场经济抛弃了公有制和计划体制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创新

22.对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商品经济发展──追求贵金属黄金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需求量增加 

C.欧洲商业危机──东西方通商要道断绝──商品价格猛涨

D.追求贵金属黄金──航海技术进步──资本主义萌芽

23.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认为: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

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

”这一评价

①立足于文明史观②正确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④是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24.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

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

其历史根源是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B.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D.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25.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

“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

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

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了中央集权

26.1929年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

A.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世界性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27.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一位市民拿着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100斤粮食,这是真的吗?

其依据

是什么?

A.真的,新经济政策 B.假的,余粮收集制

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自由贸易D.真的,余粮收集

28.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了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

家公式。

”这一观点

A.较客观的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B.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D.完全否定了斯大林模式

29.“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

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

材料中反映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是

A.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B.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C.迅速实现了苏联工业化D.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30.下表是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该表反映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方式是

国家行业

邮政

电话

铁路

航空

100

100

100

75

100

100

100

75

100

私有

75

25

100

25

25

私有

A.扩大政府开支  B.建立国营经济  C.改善交通事业  D.发展基础工业

31.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

“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

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

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