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模拟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4806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事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故事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故事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故事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故事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故事模拟题.docx

《故事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事模拟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故事模拟题.docx

故事模拟题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选

 

 仲亚贵

 

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②。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③,胜作一书生。

[注]①西京:

长安。

   ②龙城:

泛指敌要塞。

     ③百夫长:

泛指低级军官。

(1)开头两句写边报传来,激发了志士的情感,请各用一句话简评诗中“照”和“自”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2分)

答:

“照”字                                                                         

  “自”字                                                                         

(2)简要赏析“雪暗”和“风多”这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2分)

答:

                                                                                

                                                                                    

(3)这首诗采用了跳跃式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再跳到又一个典型场景。

这样的结构安排至少有哪两方面的作用?

(2分)

答:

作用一是                                                                               

   作用二是                                                                            

 

16、

(1)“照”字渲染了军情紧急的气氛。

      “自”字写出了书生由衷的报国激情

  

(2)这两句诗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了将士们冒雪战斗、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

  (3)作用一是场景之间留有合理的跨度,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

       作用二是使全诗节奏明快,气势雄浑,便于抒发这一书生投笔从戎、杀敌立功的壮志豪情。

 

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9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答:

                                                        。

(3分)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

                                                         。

(3分)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

请扼要回答。

答:

                                                         。

(3分)

 

14.①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

(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即可)

②以动写静,或反衬

③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⒓阅读晏几道《清平乐》完成后面试题。

(9分)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⑴本词在写景抒情上有什么特色?

(4分)

 

 

⑵结尾两句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5分)

 

 

12.⑴此词写离别,然而所写景物却是碧波春水、青青杨柳、晓莺啼鸣。

这是以乐景写离愁,以春天美好的景物写离别,词中景物枝枝叶叶都饱含感情。

⑵结尾两句以怨写爱,抒写出因多情而生绝望,而绝望又恰好表明不忍割舍之情。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第二句中有“不觉有离伤”之语,诗人当真没有离伤么?

(2分)三四句于送别诗中另辟蹊径,你认为妙在何处?

(4分)

答:

                                                                         

                                                                             

                                                                             

                                                                             

16.答:

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为了宽慰友人,不得不用乐观的语言减轻对方的离愁。

三四两句化远为近,化“两乡”为“一乡”,蕴涵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厚情谊。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片开头两句写出了寓居环境的什么特点?

(3分)

                                                         

 

(2)、下片采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

作简要分析(5分)

 

                                                                                          

 

                                                            

16、①幽静冷清的环境特点;(3分)

(2)虚实结合(或托物言志或象征);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5分)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深。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这首诗从哪几方面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

这个形象有何特点?

简要分析。

(4分)

                                                                        

 

(3)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小儿形象,表现了小儿的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而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不应人”看出小儿机灵。

(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①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题(8分)

①(4分)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

②(4分)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农忙的气氛。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9分)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首联中“池月渐东上”的“上”字,有人改为“院”,并且说,这样下文“开轩”才有机趣。

可不可以?

为什么?

(3分)

 

2、“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3分)

 

3、作者是怎样实现“怀辛大”这个题旨的?

(3分)

 

 

16题答案要点:

(1、(不可以。

“院”与上联“落”不对仗,且不押韵,没有写出好月初上的景致。

得分点共三个。

)3分。

(2、清幽(或清静)绝俗。

3分。

 

(3、诗,是紧扣“怀辛大”这个内容的。

作者先写夏夜水亭纳凉的快感,由清幽绝俗的良宵生出恬淡闲适的心情,才想到弹琴。

(1分)由弹琴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作者希望有朋友在身边,共度良宵。

(1分)可人期不来,便生出“怀故人”的惆怅,一直带到睡下以后。

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1分)。

3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浣溪沙    秦 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1)后人认为该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亦体现作者秦观的心中的“淡淡的愁”。

请你说说“淡淡的愁”的“淡淡”二字在词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答。

(2分)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成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

(4分)

 

 

16、参考答案:

(1)词人使用或选取了“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词语或意象,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体现了“淡淡”二字。

(得分关键:

“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这些意象。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

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

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

(该点2分。

如果考生围绕“通感”这种特殊的比喻来作答,此点亦可给分。

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

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

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

”(该点2分)

这个比喻用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诗意美和画境美。

 

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

它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

请加以赏析。

                                                                              

                                                                              

16 参考答案:

“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隐含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春色,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

这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

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

《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

(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

 

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1)—

(2)题。

(6分)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寄人

[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谢家:

代指女子的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首诗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分)

 

 

(2)上面两首诗的后半篇在艺术手法上同中有异,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4分)

 

 

16、⑴前一首表现的是怀古伤今之情,或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后一首表现的是别后的相思。

(2分)

⑵同:

这两首诗后半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无知之物(前柳后月)人格化,赋其以生命。

异:

前诗写柳之“无情”,以物之无情来反衬人之有情;后诗写月之“多情”,以其多情映衬(烘托)别离之苦。

(4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塞下曲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乌孙,西域少数民族。

据说曾两度与汉和亲。

(1)这首诗歌的诗眼是    ,诗歌表现的主题是                       

                                           。

(3分)

(2)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

这首诗独辟蹊径,弹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赋予了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请你简要分析。

(5分)

 答:

                                         

                                                                                   

15.

(1)诗眼是“静” 主题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

(2)、这首诗称颂和亲政策和弭兵理想。

头两句是平述史实,为全诗铺垫。

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写出了乌孙民族的宾服和归顺,一个“望”字笔重情深,写出了它的眷恋不舍,恩重义侠。

三四句顺势腾骞,波涌云飞,形成高潮。

一个“静”字下得尤为有力。

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

这是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日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两面关锁的写法,于无字处皆有深意。

诗歌结局,诗人用彩笔绘出了一幅辉煌画卷:

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

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响彻云霄的和平和统一的颂歌。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⑴联系全诗看,第三句中诗人“小立”时见到的景物主要有哪些?

(3分)这些景物组成的画面有何特点?

(2分)

答:

                                                                      

                                                                            

⑵全诗是如何扣住题目的“晚”字来写的?

(3分)

答:

                                                                      

                                                                           

14、⑴所写景物:

①柴门落花;②傍林飞鸦;③晚归樵渔。

特点:

恬静、谐和,富有生气。

⑵“花落”点明春之晚(暮春),“夕晖”“数点”“路归”点明天之晚。

春晚三景,景景都是扣住诗题中的“晚”字来写的。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①一夜声。

【注】:

①潺湲:

水流动的声音

(1)韩愈在论述七言诗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

六字寻常一字奇。

简要指出“溪水无情似有情”一句中的“似”字“奇”之所在。

(4分)

答:

                                                                               

 

(2)“惜别潺湲一夜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

(4分)

答:

                                                                               

12、

(1)“似”字将人的主观情感注入客观景物之中,使本无生命的溪水充满了情趣;(2分)在结构上,这个字勾联以下三句,“同行”、“分头”、“惜别”这些情感皆由此而来。

(2分)

(2)用拟人,使本无生命的溪流充满了人的惜别之情,显得情趣盎然。

(手法1分,效果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山 馆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

(1)穿云翠,畲田

(2)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

残菊绕墙飞。

注:

(1)岫:

(2)畲田:

焚烧田里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田地

(1)首联、颔联,诗人怎样表现自己的境遇、情怀?

试做具体分析。

(4分)

                                                                 

                                                                 

(2)“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4分)

                                                                

                                                                

 14、

(1)“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更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

(2分)树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徊寻巢,映衬了诗人内心的悲哀。

(2分)

(2)“穿云翠”是生动而美丽的景象。

“得雨肥”意味着丰足。

(2分)美好的景物反衬出诗人的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

这是乐景写哀的手法。

(2分)

 

1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8分)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

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

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①“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1分)“何妨”更小写出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更隐含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

(1分) 

   ②风雨借自然界的风雨比喻和象征人生的坎坷。

(1分)在常人所认为的悲喜之中,作者却认为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为虚无。

这恰恰反映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人生态度。

在遭受挫折时,不悲观失望;在境遇顺达时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永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3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晚 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①简析“知”和“斗”字的妙处(2分)

   ②有人说,这是一首贬“杨花榆荚”的诗,也有人说这是一首赞“杨花榆荚”的诗,

     你认为如何?

简述理由。

(4分)

 

 

15、①草木本是无情物,但“知”和“斗”二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其爱春、惜春之情。

体现了诗歌生动形象的特点。

       ②贬:

杨花榆荚本无才识,既无绚丽的色彩,也无妩媚的姿态,经风一吹,纷纷飘落,只知道像雪花那样漫天飞舞,直到化为乌有。

       赞:

杨花榆荚不像百花那样鲜艳美丽,但面对即将要过去的春天,也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为留住春色而像雪花那样漫天飞舞,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品一品白诗黄词中具体寻觅春天的句子,说一说,在写法上有何主要不同之处?

(3分)

 

  

(2)通读诗、词,说一说以上诗词所反映的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5分)

 

 

14、

(1)要点:

白诗:

①行动上,亲见中②直抒胸臆③用诗的形式等等

   黄诗:

①心理上想像中②简接表达③用词的形式等等

 

(2)共同点:

惋惜春光流逝

   不同点:

白居易最终找到了春天,充满惊讶和喜悦

   黄庭坚没有找到春天,感到天限怅惘和苦闷

 

1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6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春”的什么特点使得诗人喜爱不已?

(2分)作者是怎样写出“春”的这些特点的?

(4分)

 

 

15.清幽和新鲜。

(答“清新”也给2分。

“清雅”“清丽”等可以看作同于“清幽”;“早”“新”等可以看作同于“新鲜”。

只涉及“清幽、新鲜”的一个方面的,给1分。

①正面描写和(虚拟、想像)反衬相结合。

②柳芽新发,嫩黄的柳芽点缀枝头,只有绿意而还没有变成绿叶,足见春之早(新鲜);想像中的“花似锦”“俱是看花人”的热闹和惹人心烦反衬了此时柳色只引起了眼光独到的诗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