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卷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463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9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卷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卷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卷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卷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卷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卷2.docx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卷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卷2.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卷2.docx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卷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单选题

1.下面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绿藻细胞中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D.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水和氧气参与才能释放储存的能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些细菌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产生酒精,导致水果腐烂,B错误;绿藻属于真核生物,细胞中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中,C正确;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若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则没有水和氧气参与也能释放储存的能量,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其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在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室内各放置一盆长势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幼苗,在充足的水分、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用红外线测量仪定时测量玻璃室内的CO2含量,结果如下表(假设实验期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恒定不变)。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记录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甲种植物(mg/L)

150

113

83

58

50

48

48

48

48

48

乙种植物(mg/L)

150

110

75

50

30

18

8

8

8

8

A.在0~25min期间,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

B.在0~25min期间,甲和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都逐渐减小

C.在30~45min期间,甲、乙两种植物仍然在进行光合作用

D.上表数据说明,甲植物比乙植物固定CO2的能力强

【答案】D

【解析】

3.下列有关实验探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值是自变量

B.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并与DNA结合促进DNA水解

C.将重铬酸钾溶解在体积分数为95%的浓硫酸溶液中,配制成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来鉴定呼吸作用中产生的CO2

D.盐酸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作用相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为自变量,pH为无关变量,故A错误;在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并能促进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开,便于DNA与染色剂结合,故B错误;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可以用来鉴定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故C错误;盐酸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都是解离液的成分,促进植物细胞分离开来,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4.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

B.蓝藻内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C.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合成的ATP,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D.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都有ATP生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故A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故B错误;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合成的ATP,用于暗反应,而不能用于各种生命活动,故C错误;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都有ATP生成,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ATP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下图是真核生物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②③表示有关物质。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②③在细胞膜上都不是静止的

B.③既有亲水性又有疏水性

C.由②参加的物质运输不一定为主动运输

D.③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该细胞内所有膜面积的2倍

【答案】D

【解析】②为蛋白质,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③是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A正确;组成③的磷脂分子既有亲水性又有疏水性,B正确;由②参加的物质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C正确;真核生物细胞,除了具有细胞膜外,还具有细胞器膜和核膜,因此③的单分子层面积小于该细胞内所有膜面积的2倍,D错误。

6.单位质量的脂肪与淀粉相比,其所含元素与氧化时耗氧量的特点是前者( )

A.含C;H多,氧化时耗氧多  

B.含C;H多,氧化时耗氧少

C.含C;H少,氧化时耗氧多  

D.含C;H少,氧化时耗氧少

【答案】A

【解析】脂肪含有C、H原子比例特别高,所以耗氧、产水量、产能量均最多,所以A选项正确。

7.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A.叶绿体B.线粒体C.核糖体D.中心体

【答案】B

【解析】考查有氧呼吸知识。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

8.下列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O2是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B.丙酮酸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中间产物

C.乳酸菌和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相同

D.苹果果实可进行无氧呼吸,其场所与有氧呼吸时相同

【答案】B

【解析】有氧呼吸的特点是:

需要氧气;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大量能量;能量彻底释放.无氧呼吸的特点是:

没有氧气参与反应,有机物不能彻底分解,而是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A项错误;丙酮酸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中间产物,B项正确;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C项错误;苹果果实可进行无氧呼吸,其场所为细胞质基质,而有氧呼吸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项错误;故选:

B。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

【名师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过程和反应物、产物,无氧呼吸的方式,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对于相关知识点是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9.下列生理活动中,要消耗ATP的是

A、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B、根毛细胞吸收水分

C、肌肉细胞从内环境中吸收K+D、叶片蒸腾水分

【答案】C

【解析】略

10.细胞内ATP—ADP循环可用下面的反应表示,①②表示两个不同的化学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TP分子中有3个高能磷酸键

B.ADP分子中戊糖是脱氧核糖

C.①反应释放能量可以用于吸能反应

D.②反应所需能量只能来自细胞呼吸

【答案】C

【解析】ATP分子中有2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ADP分子中戊糖是核糖,B错误;ATP为直接能源物质,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C正确;②反应所需能量可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D错误。

【考点定位】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名师点睛】ATP既是贮能物质,又是供能物质,因其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有大量能量,水解时又释放出大量能量;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因ATP与ADP可迅速相互转化;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中,是生物界的共性;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分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11.将新鲜苔藓植物叶片放入有少量红墨水、浓度为30%的蔗糖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到苔藓细胞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苔藓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低于30%,发生了质壁分离

B.①处为红色,②处为绿色,③处为无色

C.高温加热后的苔藓细胞重复实验,观察的结果不同

D.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蔗糖溶液,观察的结果相同

【答案】D

【解析】由于苔藓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低于30%,所以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A正确;①处充满了蔗糖溶液,为红色,②处是细胞质,含有叶绿体,为绿色,③处为无色,B正确;高温加热后的苔藓细胞重复实验,细胞死亡,细胞膜变为全透性的,蔗糖和墨水都可以进入细胞,所以观察的结果不同,C正确;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蔗糖溶液,观察的结果不同,发生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名师点睛】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12.图甲、图乙、图丙为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密闭装置)图,图中A、B、C和D是曲线上的四点,其中不能代表图1的点是(  )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被线粒体利用,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正好被叶绿体利用,表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图甲中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故A符合题意;图乙密闭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时的点为B、C两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故B不符合题意;图丙纵坐标表示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净光合速率=0时,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故D点不合题意。

考点:

本题考查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关系,意在考查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一项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了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塑形蛋白在合成过程中,场所由核糖体提供,动力可由叶绿体提供

B.“分子垃圾袋”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该结构具有流动性

C.“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

D.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答案】A

【解析】细胞膜塑形蛋白在细胞的核糖体内合成,合成所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提供,而叶绿体形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A错误;根据分泌蛋白形成过程等知识,可判断囊泡(分子垃圾袋)由生物膜构成,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具有生物膜流动性的特点,B正确;溶酶体中水解酶可以水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等,可以作为“回收利用工厂”,蛋白质水解的产物为氨基酸,故“组件”是氨基酸,C正确;内质网、高尔基体有生物膜结构,能形成囊泡,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器的功能

14.右图为绿色植物体内某次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水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产生于第三阶段,测定叶片的C的强度一定要将装置放在黑暗中

B.B在叶绿体基质上进行,且只有在黑暗中才可以进行

C.A中产生的O2用于C的第二阶段,生成CO2,释放出少量能量

D.在叶绿体中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囊状结构

【答案】A

【解析】

15.下列实验中,不需要染色的是()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C.低温或化学物质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D.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观察DNA和RNA在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分布,需要用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