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4638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演变。

(1)形成:

由“图画文字”演变形成,至________形成完整体系。

(2)发展脉络:

______(文字成熟标志)、金文、________(秦朝全国通用)、隶书、楷书。

(3)演变总趋势:

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

(1)发展阶段:

________时期由自发阶段进入自觉阶段。

(2)主要书法字体及成就。

答案:

一、

1.

(1)商朝 

(2)甲骨文 小篆

2.

(1)魏晋 

(2)①形体严整 实用 钟繇 颜真卿 ②流畅纵情 审美 王献之 怀素 ③王羲之 苏轼 赵孟文征明

 

【问题导思1】 汉字形体演变有什么规律?

提示:

由图画到符号:

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形成汉字;由繁到简:

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预习检测1】 关于书法字体,明朝人张潮认为:

“楷书须如文人,草书须如名将。

□□介乎二者之间,如羊叔子缓带轻裘,正是佳处。

”□□中应填入(  )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甲骨文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题干认为这种字体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结合各种书法字体的特征可知行书兼具楷书的实用和草书的审美功能,故选C项。

答案:

C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发展概况。

2.主要特点:

注重写意传神,追求“____________”。

答案:

二、

1.人物龙凤图 女史箴图 步辇图 送子天王图 莫高窟

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 借物抒情 文人画 墨梅图 墨兰图

2.得意忘形

 

【问题导思2】 宋代文人画和风俗画发展与哪些政治、经济因素有关?

提示:

因为宋代重文轻武,文人阶层不断壮大,宋代文人画进入繁荣时期;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和文化普及,民间风俗画兴起。

 

【预习检测2】 徐渭在画上自题诗: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为春。

由此可见,他的画属于(  )

A.文人画B.风俗画C.宫廷画D.山水画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从材料可看出此画是“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具有文人画的典型特征,故选A项。

答案:

A

 

三、古代中国的戏曲艺术

1.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

从原始歌舞发展而来。

(2)发展。

①春秋战国:

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优伶。

②________:

出现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瓦舍)。

③元代:

________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④明朝:

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________流传甚广。

2.京剧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

________年间,在“________”局面的基础上形成京剧。

(2)成熟:

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涌现出“________”。

(3)外传:

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

(4)主要特点: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虚拟化。

3.清朝的其他地方戏曲:

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

答案:

三、

1.

(2)②宋代 ③元杂剧 ④昆曲

2.

(1)道光 徽汉合流 

(2)同光十三绝

 

【问题导思3】 京剧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市民阶层数量大,戏曲舞台非常活跃;“四大徽班”进京、湖北汉剧艺人进京促成徽剧与汉调的结合,为京剧的正式诞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预习检测3】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与再现。

中国戏曲之祖是昆曲,排除B项;京剧形成于清朝,排除C项;京剧北京化是在乾隆年间,排除D项;同治、光绪年间,京剧风靡全国。

京剧被公认为“国剧”。

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项。

答案:

A

1.(2015·北京春季会考)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字体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楷书→篆书→隶书B.篆书→隶书→楷书

C.隶书→篆书→楷书D.篆书→楷书→隶书

答案:

B

 

2.(2015·福建基础会考)刘熙载在《艺概·书概》里说:

“书法无篆圣漾圣,而有草圣。

”唐代的草书大家是(  )

A.颜真卿、柳公权B.苏轼、黄庭坚

C.蔡襄、米芾D.张旭、怀素

答案:

D

 

3.东晋画家顾恺之强调绘画要“以形写神”,其代表作是(  )

A.《夫妇饮宴图》B.《洛神赋图》

C.《游春图》D.《人物龙凤图》

答案:

B

 

4.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下图,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A.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B.金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C.隶书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官方文字

D.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笔画平直稳重

解析: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

甲骨文已经被识读,并且是成熟的文字,故A、B两项错误;隶书始于秦,通行于汉代,故C项错误;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故D项正确。

答案:

D

 

5.郑板桥《墨竹图》是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

这类作品的风格是(  )

A.着重抒发个人的情感

B.力图表现真实的景象

C.极力描绘多彩的现实

D.特别强调画面的完整

答案:

A

 

6.清道光年间,两种地方戏曲的艺人在北京搭班演出,以二黄、西皮唱腔为主,互相融合,并吸收其他戏曲声腔的长处,对京剧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这两种地方戏曲是(  )

A.徽调、秦腔B.昆曲、徽调

C.昆曲、汉调D.徽调、汉调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

结合所学可知京剧是在徽剧和汉调的基础上吸收昆曲、秦腔等戏曲剧种逐渐演变而形成,故D项正确。

答案:

D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铨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

对书的要求必须是“慨法道美”。

朝廷又开创性地在最高学府中设立书学,形成书学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比肩并立的格局……唐代书法承袭隋而来,而隋代书法集南帖、北碑之大成。

“大开唐风”。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材料三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中,京剧获全票通过,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誉为中国“国粹”的京剧艺术迎来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两幅绘画是哪一种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

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京剧形成于何时,有哪些角色行当,在表现人物方面与材料二的绘画有何相似之处。

答案:

(1)原因:

科举考试重视书法;政府在最高学府设立书学;学习前代经验。

(2)文人画。

特点:

集文学、书法、篆刻及绘画艺术为一体,强调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3)京剧形成于19世纪中期(道光年间)。

有生、旦、净、丑等角色行当。

相似之处在于用写意的手法塑造人物。

 

1.(2015·北京石景山区期末考)“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已后始颠狂。

一颠一狂多意气,大叫一声起攘臂。

挥毫倏忽千万字,有时一字两字长丈二。

”据此推断诗中描写的是(  )

A.王羲之的行书B.颜真卿的楷书

C.怀素的草书D.赵孟頫的行书

解析:

“有时一字两字长丈二”,体现了该书法艺术变化丰富,奔放跃动的特点,怀素的草书被称为狂草,故C项正确。

答案:

C

 

2.右图为宋代《货郎图》,下列作品与其题材类似的是(  )

A.展子虔《游春图》B.阎立本《步辇图》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D.王冕《墨梅图》

解析:

本题考查图片分析能力。

《货郎图》体现了对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描绘了北宋都城商业繁荣的情景,都属于风俗画。

A、B、D三项分别属于人物山水画、人物画、文人画。

答案:

C

 

3.(2015·广东百校联考)南朝人王情称:

“次仲(人名)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

”由此可知王情认为(  )

A.次仲是隶书的创立者B.次仲尝试创立草书

C.古代的书是用楷体写的D.字体演变具有继承性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从“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可见字体演变具有继承性,故D项正确。

答案:

D

 

4.下图唐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说明(  )

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信息获取和分析判断能力。

“释迦降生为中心”暗示外来的佛教文化在唐朝地位,“诸神鬼皆着唐装”暗示唐代文化对佛教的影响,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5.(2015·嘉兴高二期末检测)读下图。

对该竹简制作年代的推论相对合理的是(  )

A.汉代制作,因为竹简出土于汉墓

B.春秋时期制作,因为竹简内容是《论语》

C.肯定不是汉代制作,因为书写材料是竹简

D.肯定不是春秋时期制作,因为字体是隶书

解析:

本题考查图片材料解读能力。

竹简出土于汉墓,并不能推测是汉代制作,A项错误;竹简内容是《论语》,并不能推测是春秋时期制作,B项错误;汉代书写材料有竹木简牍、纸,C项错误;从图片可以看出字体是隶书,隶书是汉代出现的,故D项正确。

答案:

D

 

6.(2015·广东六校第三次联考)“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四海五湖。

”这说的是(  )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再认再现能力。

“……一二人千变万化……三五步四海五湖”体现了戏曲的虚拟化,突破了舞台的限制,使得舞台的时间空间被充分、灵活地运用,故D项正确。

答案:

D

 

7.(2015·盐城摸底测试)吴歌是明清时期的流行歌曲,又称江南小调、俚曲、折枝儿。

它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全盛时代是在明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好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交往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

——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材料二 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在陈述1598年的社会情景时说:

“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

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

所言皆朝廷种种失败,人无不乐听者,启奸雄之心,开叛逆之路。

此非一人口舌便能耸动,盖缘众怀怨愤喜于听耳。

——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想当初,这往来,也是两厢情愿,又不是红拂私奔到你跟前,又不曾央媒人将你来说骗。

你要走,由你走,你若不要走,就今日起你便莫来缠,似雨落在江心上,哪希图你这一点。

——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不稀罕》

三皇是我兄,五帝是我弟。

欲罢而不能,因非而得罪。

——冯梦龙《黄山迷》

材料三 吴歌这一腔质朴的、真挚的人生感受,萌动着追求人生幸福的渴望……这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从思想史的角度考查吴歌,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为改写中国思想史增辉添彩。

——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之后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

(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吴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的依据是什么。

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对史学研究有何意义?

答案:

(1)原因:

理学的兴起,倡导“存天理、灭人欲”;戏曲等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

(2)现象:

非议朝政,抨击君主;张扬个性,自主择偶;否定礼教,追求平等。

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君主专制的加强,封建制度的腐朽;理学占主导地位等。

(3)依据:

人文意识的觉醒;意义:

拓宽思想史研究的领域。

 

古代印章

印章起源于商代,历代都有发展,所用材料有铜、石料、骨料和木料。

早期的印章是用作家族的标志、地位的象征、饰物佩戴或用作封泥。

在纸没有出现之前,公文或书信都写在简牍上,写好之后,用绳扎好,在结扎处放黏性泥封结,将印章盖在泥上,称为封泥,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这是当时保密的一种手段。

纸张出现之后,泥封演变成为纸封,在几张公文纸的接缝处或公文纸袋的封口处盖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