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4578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1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蛋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蛋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蛋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蛋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蛋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蛋糕.docx

《蛋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蛋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蛋糕.docx

蛋糕

 

材料包括:

鸡蛋4个,面粉,糖,盐,油,牛奶PS:

这个过程都不要沾水

 

将蛋黄和蛋清分开。

 

用三根筷子打蛋清

 

打两三下就变成这样了

 

加一点点盐突出糖的甜度

 

加一大勺子糖继续搅拌

 

拌得有点稠的时候再加一大勺子糖。

这个过程痛苦啊

 

太累了,中间停顿一下休息!

 

将蛋清搅拌到挂在筷子上不会掉下来才算是成功哦,这步是关键

 

加3大勺糖,4勺冒尖的面粉,7勺牛奶到鸡蛋里面。

其实分量自己可以调整

 

搅拌均匀,知道没有粉粒。

 

加入一半奶油状的鸡蛋清

 

拿筷子上下搅拌均匀

 

搅拌后的样子

 

把另外一般鸡蛋清也倒进去继续搅拌均匀

 

电饭锅先预热(如果太轻就用一本书压住)一分钟,然后放点油,将锅底涂均匀,把搅拌好的蛋糕液倒进去。

并且拿着电饭锅胆在桌子上轻轻地蹲两下,一边将液体里面的气泡去掉

 

在电饭锅的排气孔放一条毛巾将它压住,按下煮饭的按钮。

大概3分钟左右就会跳到保温的按键,这个时候不用管它,就让它在里面焖20分钟左右。

接着再次按下煮饭的按钮,20分钟后就好啦

 

从电饭锅的排气孔里面喷出来的蛋糕味好香哦,呵呵!

搞定啦

 

因为之前在饭锅里面涂了油,所以很容易就将蛋糕弄出来了

 在国外的中文论坛上,隔一段时间就会看到关于对孩子“穷养,富养”的讨论,大家讨论得热热闹闹,我却看得糊里糊涂,一直对“穷养富养”的定义不得要领。

理论问题想不明白,索性不想了,不过倒是借着这个话题梳理了一下这些年养女儿的经历和体会。

  大女儿5岁时我们来到美国。

那时,一个博士后的工资养三个人,房租一个月一千块,什么东西换成人民币都让我肉疼(当时一美元值八块多人民币),这些加上身份和工作的不稳定,让我对家里的经济状况有深深的不安全感,甚至是恐慌感,恨不得一块钱掰成几半花。

  当然女儿的生活水准也未能幸免,跟着我们一落千丈。

还记得第一次去yardsale(家庭庭院拍卖),满载而归两大袋,一袋毛绒玩具,一袋小孩衣服。

用洗衣机洗了以后,女儿穿着高兴,玩得开心。

  在那段谷底的岁月里,女儿很懂事地和我们一起走过来。

去中国店买菜,她的眼睛总是被花花绿绿的小食品吸引,可是她记住妈妈说的话:

“每次只能挑一个,不能超过一块钱。

”在超市里看到喜欢的玩具她会拿起来先看价签,然后自言自语说:

“哦,太贵了,等到降价的时候我们再来看看。

”再喜欢的她也会放回架上。

至今想起她当时的样子,我的心都会酸酸的。

  从小酷爱读书的女儿童年时好像没有几本属于自己的新书,因为十块钱一本的书对当时的我是一笔大钱。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她的成长,因为一到美国我们就发现了一个最好的地方---图书馆。

每周十几本甚至几十本地借,借回来如饥似渴地读,读完就催着爸爸妈妈去图书馆。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新书的女儿却成了最爱读书的孩子。

  这样的日子过了五年,随着孩儿爸找到稳定工作,我们有了绿卡,再后来我也有了工作,家里的日子不再那么紧巴,我花钱的手也慢慢地松了起来。

我不再给孩子买人家的旧衣服。

等到女儿上了初中,对穿衣戴帽有了自己的想法时,我就带着她一起去商店让她自己挑选,现在更多的时候是她和朋友一起去买。

  孩子小的时候对金钱没有什么概念,渐渐大了,看到周围的人和事,就有了想法和疑问。

面对这些,我知道不能回避,敷衍,只能正面地去和女儿交流。

记得上初中时女儿说:

“有的同学家没有自己的房子,住公寓,自己都没有单独的卧室,可是她们却背着coach包,穿着coach鞋。

”我说:

“我们和人家一样都不是富人,只是每家的父母把钱花在不同的地方。

我们更愿意把钱花在你学钢琴,长笛,滑冰,网球,游泳上。

你说哪种做法更值得?

  我一直都没有富养还是穷养的概念,也没有为此纠结过。

跟着家里的收入走,跟着孩子的需要走,边走边把自己的金钱观价值观灌输给孩子,这样孩子也不会纠结,不会为物质所累。

  我让女儿知道:

你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家里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每一块钱都是父母辛苦工作挣来的。

我们对你物质需求的满足是有限度有选择的,更不会超越我们能力所及的。

  我让女儿知道:

考试得了好成绩,比赛得了奖是你为自己做的,爸爸妈妈会为你高兴,全家会出去吃饭庆祝,可是我们不会事先悬赏,也不会事后现金奖励。

  我让女儿知道:

一个女孩子打动人的是健美的身体,自信的眼神和阳光般的笑容,没有这些,穿再贵的衣服人们在心里也不会给你打高分。

  守住这些底线,并不意味我是个在金钱上苛待孩子的妈妈。

女儿去外州参加国际科学大[微博]赛,去华盛顿领奖,我都会带她去买漂亮的衣服,去做头发,去买好的化妆品。

女儿和朋友去逛mall,看电影,吃饭,如果她需要20块钱,我会给她30,回来后她会主动把剩的钱还给我。

  特别是女儿上高中以后,校内校外参加的很多活动都要花钱,有时我们也会私底下唠叨一句:

“这真是花钱如流水啊!

”可是该花的时候我们从不犹豫。

记得九年级女儿试着组织debateclub(辩论俱乐部)的时候,她对我说:

“妈妈,要加入一个全国的组织,需要交200多块钱的会费。

可是现在还没有几个人,而且他们几个都犹犹豫豫的。

”我说:

“你不用担心这个钱,需要交的时候我们为你付。

”尽管最后club没有办起来,可是女儿知道爸爸妈妈一直在支持她。

  特别是这一两年,我们对她自己的花费越来越放松,可是她自己懂得分寸,所以还没让我们头疼过。

  十一年级的暑假她去华盛顿参加一个一周的活动,所有费用主办方都包了,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可是我还是给她100块钱。

活动结束后我们全家在华盛顿又玩了几天,在历史博物馆,妹妹挑了几件纪念品和书,交款的时候,我一时着急找不到信用卡,大女儿连忙从自己的包里拿出钱。

后来她又在路边的小店给妹妹买了一件纪念衫。

我跟小女儿说:

“看,姐姐多好!

”大女儿马上说:

“那是妈妈的钱。

”回到家后,她把剩下的钱交给我,我随便问了句:

“你买什么了?

”她说在Smithsonian博物馆买了些纪念品,是送给她的好朋友们的。

  就这样,在我还没明白啥是穷养富养的时候,孩子就长大了。

  看到关于穷养富养的讨论我问女儿怎么看,她说:

“小孩懂事之前不该富养。

”看来小时候的苦日子在她的身上没有成为负能量,而是让她懂得了父母给与孩子的无限的爱和有限的物质之间是不矛盾的。

  我相信女儿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比我们好,她一定会有不同于我们的消费方式,同时我也相信,有些东西是会代代传承下去的。

  作者:

远方,定居美国十余年,现为美国高中全职中文老师,对于美国教育的了解不仅来自于女儿的成长过程,也因工作的关系有很多切身的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