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3675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7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期要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本期要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本期要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本期要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本期要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期要目.docx

《本期要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期要目.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期要目.docx

本期要目

本期要目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稳定政策开好局

马凯指出:

重工业产能严重过剩

2006年钢材供需形势预测

钢铁业仍然处于发展时期贸易商适应变化捕捉商机

11月份钢材市场回顾与12月份走势展望

稳定钢市:

唯一出路在于限产

上海建筑钢材市场价格继续稳步上扬

2006年国内硅铁市场运行态势

12月上旬国内钢铁炉料市场稳中趋降

12月上旬国内钢铁炉料市场价格

东南亚热轧卷进口价格下跌至450美元/吨(FOB)

2005年11月份本周(12月5日-9日)

国内市场八个品种价格及指数

国内市场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及长材、板材价格指数

国内钢材市场价格行情

国际钢材市场价格行情

2005年12月8日内部刊物注意保存

第47期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总第618期)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稳定政策开好局

——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

近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进行全面解读。

●宏观调控,“双稳健”政策,适时适度微调。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大致有三层含义”,其一,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其二,就是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三,就是要根据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适度微调,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时机。

●经济社会处于改革开放以来最理想的发展阶段。

明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2003年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效地抑制了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

汪同三认为,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已经进入了较高经济增长、较低价格上涨的合理区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处于改革开放以来最理想的发展阶段。

中国经济增长在2003年一举跃上9%的平台之后,2004年为9.5%,今年前三季度为9.4%,始终沿着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轨道稳健前行;物价上涨比较温和,2003年和2004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分别同比上涨1.2%和3.9%,今年前三季度为2%。

好局面得益于好政策,好局面也证明了好政策,前一阶段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正确的和成功的,应当继续保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

新情况呼唤政策稳定

●一些新的行业,如铜冶炼,也出现了盲目投资

另一方面,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当前经济运行中还有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要实现明年的经济工作任务,就必须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应当看到,一些原有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比如,投资的增幅仍然偏高,规模仍然偏大。

投资增长,2003年为26.7%,2004年为25.8%,而今年前10月竟高达27.6%!

连续多年的投资增长明显高于GDP增长,使投资占GDP的比例即投资率持续攀升,预计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率将超过55%,明年将接近60%。

再如,粗放的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扭转,在一些地方甚至更加恶化。

据计算,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已从2001年的不足100%上升到2004年的183%。

汪同三解释说,这意味着2001年时,我国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增加不到1个百分点;而到2004年时,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源消费要增加1.83个百分点。

应当看到,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很大,由于前几年的盲目投资,一些部门和行业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钢材、电解铝、水泥等行业都出现了库存积压、价格下降、经营困难的现象。

煤炭近来也出现过剩,价格下跌了10%-20%。

令人担忧的是,虽然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信号,但仍有大量项目在纷纷上马。

比如,钢铁部门在建项目产能是目前产能的50%;发电部门为1.13倍。

值得警惕的是,一些新的部门和行业也出现了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势头。

现在全国共有在建、拟建铜冶炼项目18个,建设总能力205万吨,是2004年底能力的1.3倍。

按照这种发展态势,2007年底将形成近370万吨冶炼能力,远远超过届时全国铜精矿资源保障能力和国际市场可能提供的铜精矿量。

其次,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出现了新的困难。

再次,外贸顺差持续上升的情形堪忧。

汪同三坦言,外贸顺差的激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需减弱的现状,国内经济增长依赖外需的程度大大提高,也意味着经济增长的风险在提高。

同时,在全球贸易增长不足10%的情况下,我国出口增长超过30%,势必引起各种贸易摩擦的急剧增加,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还应当看到,油价高涨、贸易保护主义等国际上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

“要应对这些老问题、新矛盾、不确定性因素,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宏观调控就不能松劲,经济政策就应当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

●要防止开局之年大上项目,出现新的过热

明年应当怎样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其一,应当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把好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更加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财政政策方面,要继续减少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和财政赤字,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向农村、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

货币政策方面,要保持货币信贷的稳定增长,支持农业、中小企业等发展,促进经济的协调、平稳增长。

汪同三特别提醒说,明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与“十五”相比,“十一五”开局的形势更为有利。

“十五”开局时,中国尚未完全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民经济仍在爬坡。

而“十一五”开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平稳较快增长的阶段。

在这样的好形势下,更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反对急于求成、盲目攀比。

特别是在目前新开工项目已明显增加的情况下,要防止各地在明年大上项目,出现新的“过热”。

其二,应当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发挥整体效果。

要将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扩大消费需求、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政策措施紧密结合。

其三,应当进一步深化改革,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成果。

马凯指出:

重工业产能严重过剩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日前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已相当严重,这将成为明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马凯说,当前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没有解决,一些地方和企业还在继续上新项目,同时,有些行业尽管目前产需基本平衡,但潜在的产能过剩不容忽视。

具体看,钢铁行业目前生产能力已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还有在建能力7000万吨、拟建能力8000万吨;电解铝行业目前产能已经高达1030万吨,闲置能力就有260万吨;铁合金行业现在生产能力2213万吨,企业开工率仅有40%左右;电石行业现有生产能力1600万吨,有一半能力放空;焦炭行业产能超出需求1亿吨,目前还有在建和拟建能力各3000万吨;汽车行业目前产能已经过剩200万辆,在建能力220万辆,正在酝酿和筹划的新上能力高达800万辆。

此外,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潜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而这些行业在总量过剩的同时,企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也很突出。

马凯表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产品价格大幅回落和企业效益大幅下滑。

以钢铁行业为例,10月末,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仅为105.2点,比年初下降20点,相当于2003年末的水平,相当部分钢材产品价格已经跌破成本。

前10个月,钢铁行业利润增幅11.2%,同比回落52.2个百分点。

另外,产成品库存也增加较多,前10个月,钢铁行业产成品库存增长49%,应收账款增幅同比提高11.4个百分点。

不过,马凯指出,产能过剩问题有两重性,因为只有在供给能力大于市场需求较多的情况下,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约束增强,企业才会有调整结构的意愿和压力,市场也才有条件淘汰一部分落后的生产能力。

力争通过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双重作用,明年将在促进产能过剩行业控制总量、优化结构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马凯强调,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最关键的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推动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为此,首先要完善行业规划政策,抓紧细化各项政策措施。

对已出台的钢铁、电解铝、煤炭、汽车等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要强化落实,加强检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对尚未出台的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尽快出台。

积极主动地做好与金融、土地、环保、安全监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条件,国家明令淘汰的项目和企业,不得提供贷款和土地,环保和安全监管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其次,要严格市场准入,控制新上项目。

制定严格的环境、能耗、水耗、资源综合利用和安全、质量、技术、规模等标准,提高准入门槛。

原则上不批准新上钢厂。

提高进入煤炭生产领域的井型标准,明确回采率。

新建扩建整车生产企业,必须满足自有品牌、自主开发产品等条件。

继续清理整顿在建和拟建项目,区别情况,分类处置。

第三,要依据法律法规,淘汰落后产能。

此外,还要推进技术改造,加快兼并重组。

加大对纺织行业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研发、服装自主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

鼓励大型钢铁集团的重大技改和新产品项目。

按照市场原则,以资产、资源为纽带,鼓励钢铁、水泥、煤炭、化工等行业的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

2006年钢材供需形势预测

2006年全年钢材需求增速将持续放缓,在钢材供大于求的形势压迫下,多数钢材产品价格下跌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扭转,市场行情不太乐观。

钢铁供过于求压迫价格走软

钢材需求增速放缓2005年全年我国各行业对钢材的总需求将达到3.06亿吨,比2004年增加3025.8万吨,增幅为10.98%,钢材需求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但低于03年24.06%和04年13.34%的增速。

建筑、机械、家电、汽车、铁路等主要用钢行业景气回落是05年钢材需求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完成的“中国钢材需求(国内)预测模型”的分析,预计2006年各行业对钢材的总需求将达到33685.44万吨,比上年增加3096.12万吨,增幅为10.12%,较2004年和2005年增幅继续回落。

从月度国内用钢量看,6月、10月、11月、12月份为用钢需求高峰,分别为3031.76万吨、2954.15万吨、2962.32万吨、3467.61万吨。

从季度上看,四季度是用钢需求高峰,用钢需求为9384.08万吨,其次是二季度,用钢需求为8530.64万吨。

下半年用钢量要明显高于上半年,但一季度的增速最快,需求压力最大。

2006年国内钢材需求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在于宏观调控滞后效应影响下的经济增速放缓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大多数用钢行业对钢材的需求增长势头都继续回落。

建筑业、机械行业、家电行业、石油天然气、汽车行业及其他行业的用钢2006年的增幅预计较05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船舶行业的钢材需求增幅预计高于今年;集装箱行业和铁路行业的用钢需求仍将持续近年的需求回落趋势。

建筑、机械两大行业仍是用钢主力,全年用钢量达到23156.90万吨,在全部钢材需求中所占比例达到69%;建筑业用钢更是达到了18000万吨,增长贡献率达到58.98%。

分品种来看,板材和型材仍然是钢材消耗的主力品种,线材次之。

结合2003-2005年的数据来看,市场对板材和型材的需求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线材和管材的比例逐年下降。

钢铁产能继续释放原材料供应增速较快

据推算,2004年国内生铁生产能力新增7340万吨,粗钢生产能力新增7400万吨;估计到2005年底全国生铁产能达到3.2亿吨,粗钢产能达到3.4亿吨。

2005年钢铁企业产能扩张受到了较大制约,包括资金条件受到限制和政府对钢铁项目的大检查,部分产能可能推迟工期,部分落后产能会被淘汰,但预计2006年全国生铁产能仍可达3.5亿吨,粗钢产能可达3.6亿吨。

原材料方面,由于国内对进口铁矿石需求增速不断放缓,未来铁矿石进口量增加不大。

随着今年上半年国家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不断显现,未来钢铁生产增速逐步放缓,我国铁矿石强劲的需求增势也将逐渐得到控制。

今年7月份出台的钢铁产业政策表明,中国钢铁行业发展速度趋于稳定,不存在铁矿石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

预计2006年铁矿石产量有望达到44865.83万吨,同比增长15.51%。

另外,焦炭生产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预计2006年焦炭产量有望达到2.35亿吨,同比增长3.29%,增幅有所回落,但能够满足钢铁生产的需要。

今年上半年,随着新增和已有产能的快速释放,钢铁行业生产景气保持高位。

受钢材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为了消化已有库存并保持钢材价格的稳定,预计第四季度各钢铁企业仍将在一定程度限产,钢材生产景气也将从高位逐渐回落。

预测结果表明,2005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成品钢材产量将分别达到10667.84万吨和37691.59万吨,同比增幅为29.64%和27.69%。

钢材库存在2005年下半年逐渐消化之后,进入2006年后钢材生产景气有望回升。

预计2006年我国全年成品钢材产量将达到44013.42万吨,同比增长将达到16.77%。

钢材进口量持续回升出口增长态势不复存在

由于我国钢铁工业制造水平的提升,部分进口产品国内已能生产,再加上受经济增速放慢、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的增幅回落的影响,上半年国内钢材进口量大幅下滑,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6.7%。

但是进入第三季度之后,随着全球钢材价格指数的下降以及人民币汇率升高带来的钢材进口实际价格的下降,我国钢材进口量有所回升。

随着2006年国际钢材市场供过于求态势的进一步加剧,我国钢材市场面临国外低价进口钢材冲击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内钢材价格相对进口钢材价格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2006年我国钢材进口量将呈现出持续回升的态势,预计全年可达到3268.88万吨,同比增长15.32%。

从进口产品的结构来看,由于部分高附加值的薄板国内难以生产或产量较小,预计全年板材进口占总进口量比例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升至86.9%,而管材、线材、型材、铁道用钢及其它钢材的比例则分别降至4.10%、4.21%、2.64%、0.50%和1.65%。

由于我国国内钢材产量的大幅增长,品种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国际市场价格高于国内价格,今年1-8月份我国钢材和钢坯出口增长非常迅速,钢材出口量达到1503.82万吨,同比增长115.46%,钢坯出口量为584万吨,同比增长170%左右。

但钢坯出口退税政策的出台以及钢材出口面临反倾销的危险,加之国际市场持续疲软的态势,将给钢铁产品的出口贸易造成较大冲击,预计2006年我国钢材出口量为1946.05万吨,同比下降5.83%。

从出口产品的结构来看,预计2006年板材出口占出口总量的比例将升至43.73%,型材和管材出口占出口总量比例略有上升,其它品种钢材比例有所下降。

综合以上对钢材生产和进出口的分析可以看到,2006年我国钢材的国内供给量可以达到45336.25万吨,同比增加48.03%,而明年的总需求量却仅在33685.44万吨,供给超过需求11650.81万吨。

钢材价格进入下跌通道

今年前三季度随着需求增幅的回落以及产能快速的释放,国内钢材供大于求的形势压迫多数钢材产品价格下跌。

市场价格低迷、成交量清淡,导致厂家出货减少,库存积压。

明年钢材供大于求的矛盾依旧难以解决,从而压迫钢材价格进一步下跌,钢材价格缺乏有利的支撑因素。

消费者还普遍存在“买涨不买落”的市场心理,使得许多钢材贸易商和消费企业优先消化库存,尽可能地推迟购买,从而在一段时期内加剧了购买需求的萎缩,也加大了市场价格的跌落幅度。

另外,近期国际钢材价格也开始显露下滑的迹象,长期来看,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支撑将呈逐步弱化的趋势。

在上述多个方面的作用下,预计明年钢材市场价格仍然处于下跌通道,国内各品种的钢材价格将出现不同幅度的滑落。

2006年还需要密切关注以下影响钢铁行业的政策及市场因素:

汇率政策对钢材出口的滞后效应随着我国出口量的日益扩大,人民币升值给钢铁行业的总体利润形势带来不利影响。

货币政策对国内钢材需求的影响从国内钢材市场资金状况来看,现在仍然普遍偏紧。

由于终端用户减少采购量,导致经销商的资金使用量增加,资金周转时间延长,资金压力加剧。

钢铁产业政策对钢铁生产的影响将通过设置更加细化的环保标准、技术标准及规模标准,遏制日益突出的钢铁生产过剩的矛盾,加快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

行业利润水平会较大幅度回落,2005年上半年钢材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会对钢铁行业总体的利润形势产生不利影响,全年钢铁生产企业的利润水平与去年相比将有所回落。

但由于全年钢材实际消费量能达到3.06亿吨,增幅在10%以上,再叠加上铁矿石价格下滑的因素,利润水平仍能得到保证。

2006年我国钢铁行业整体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很难改变,钢材价格在市场形势的压力之下一路回落,钢铁行业的利润水平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回落。

特别是中低附加值的钢材产品,随着未来产能的不断释放和国内需求放缓,供大于求的局势将越来越严峻。

具体到企业层面,由于冷轧薄板、涂镀板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钢材供给相对偏紧,生产此类钢材的企业大多定价能力强,能够将上升的成本较好的传递给下游产业。

此外,近年来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钢铁生产企业通过组建贸易公司,直接介入国内钢铁市场流通,钢铁行业生产资本正在向流通领域渗透,这一变化将对钢材市场流通业和价格形成机制产生重大影响。

钢铁业仍然处于发展时期贸易商适应变化捕捉商机

12月4日下午,由上海斯迪尔电子交易市场主办的以“品‘十一五'规划,观宏观经济走向,商国际物流发展,谈金融投资务实,论钢铁供应形势”为主题的“2005年上海钢材网交易商年会”在申城隆重举行,来自上海及周边地区的钢铁业、钢铁流通业及钢材信息资讯业等300多位业内人士,就2006年钢铁业和钢材市场面临的形势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和交流。

与会者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仍处于发展期,钢材市场依然十分巨大,钢铁贸易商应适应市场变化,捕捉商机。

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中国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司长汲凤翔、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法规部副主任李伏安、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李新创等知名人士对2005年我国钢铁业和钢铁流通业运行状况进行回顾总结,同时着重分析预测2006年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趋势,受到与会者高度关注。

贾银松在他的《2006年宏观形势分析和产业政策运行》专题报告中,对明年经济发展环境作了总体判断,认为2006年我国经济发展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既面临难得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

据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增长4.3%,增幅与今年持平,仍处于较高增长水平。

世界贸易将增长7.4%,增幅略高于今年。

总体看,明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需求不会出现大的减弱。

同时,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的趋势没有改变,国际区域合作加强,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发展空间。

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石油价格仍在高位波动,不排除进一步上涨的可能;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更加强化。

贾银松强调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问题。

他说:

“8月15日,温家宝总理批示:

鞍本实现强强联合,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目前钢铁业发展处于一个关键时机,要以联合重组为契机,加快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他指出从明年开始,要把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一方面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推动结构调整的难得机遇。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在经济过热、需求旺盛、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落后企业、落后技术、落后产品还都有生存空间,企业缺乏调整结构的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而在供给能力大于市场需求较多的情况下,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约束增强,企业才会有调整结构的意愿和压力,市场也才有条件淘汰一部分落后的生产能力。

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李新创作了题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及2006年展望》的报告,他认为中国钢铁工业已是全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钢产量占全球的比例从1993年的12.3%提高到2005年的31%,生铁产量已占全球的41%,中国正在迈向世界钢铁强国。

李新创认为,中国钢铁工业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时期,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中,钢铁工业不仅不是夕阳产业,而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我国钢铁行业还将发展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工业化,钢铁工业是我国现今和将来都离不开的重要产业。

我国钢铁工业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规模,才能满足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所以,现阶段中国钢铁工业不是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健康发展的问题。

李新创指出,我国钢铁过度投资势头得到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投资结构得到优化,2005年我国铁、钢新增产能分别为5079万吨、6152万吨;热轧宽带轧机、冷轧宽带钢轧机和镀锌机组新增能力分别为2722万吨、1327万吨、603万吨。

市场需求拉动钢铁生产持续高速增长,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板管带材大幅度增长,长材增速呈现放慢趋势。

上半年生产板带比38.6%,板管比45.3%同比分别提高了2.6和2.43个百分点。

钢材进出口格局出现历史新变化,进口减少,出口加快。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较好水平,但利润大幅下降。

盈利向优势企业集中,上半年全行业利润768亿元,利润最多的前十名占总利润的68.2%,宝、鞍、武钢三家利润合计249.5亿元,占总额的50.68%1-10月重点大中型企业利润714亿元,同比增长5.6%。

据李新创的预测,我国在2020年以前钢材需求量将保持增长态势。

他认为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分析工业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在全面实现工业化之前,包括钢铁工业在内的传统产业的产品需求量不会很快达到饱和。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实现工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由于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差别很大,即使我国钢材消费不再增长,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每年的钢材消费量也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不会大幅度跌落下来。

根据历年国内钢材消费量与国民经济各产业发展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及发展目标、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趋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口结构及城市化发展速度、人均钢材消费量、钢材积蓄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宏观调控趋势,预测到2010年国内钢材需求总量将达到4.2亿吨左右。

“钢铁行业投资保持适度增长”,中国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司长汲凤翔在《对今明两年投资形势的分析和展望》报告中也谈到,我国钢铁工业投资增长情况得到控制,2004-2005年,钢铁行业投资经历了由高位增长急速下降,再到适度增长的过程。

2004年年初曾增长1.7倍,今年年初为负增长9.5%。

之后增幅逐步回升,进入适度增长的阶段。

他认为,投资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加剧了能源、原材料工业和交通运输的紧张,刺激了这些行业投资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建设项目的逐步建成投产,能源、原材料供给能力显著增加,必将对这些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以钢材为例,全国投资活动消耗的钢材约占全国钢材产量的一半,投资的高速增长使钢材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也刺激各地纷纷上马钢铁项目。

随着钢铁项目的投产,生产能力的增加,又可能导致产品过剩,形成新的矛盾。

对于2006年投资增长趋势判断,汲凤翔认为:

我国靠大规模扩大投资来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