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思想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3573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思想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经济思想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经济思想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经济思想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经济思想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思想史.docx

《中国经济思想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思想史.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经济思想史.docx

中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教案

第一章西周及西周前的经济思想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中国经济思想史》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明确其研究对象和学习的意义,认识到中国经济思想史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导论

一、中国经济思想遗产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社会经济形态与经济思想

经济活动是人们经济思想产生的源泉。

有两个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经济思想是人们改造自然活动在头脑里的反应,另一方面是一定的经济制度又对经济思想的产生有着如影随形的直接联系。

经济思想史作为一门科学,就是研究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社会经济的各种见解、主张,政策方案以及它们赖以产生的思想基础和相互之间的影响等。

西方经济思想史如此,我们中国经济思想史同样如此。

2.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中国经济思想史是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历史发展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

中国历史上人们关于经济问题的思想,理论以及对政府的经济方针、政策、措施、方法的主张和观点。

3.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①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②运用中西对比的方法③坚持古为今用的方法

二、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意义

1.从智育角度讲,使学生认识到: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应该把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同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学习结合起来,中西合璧,为我所用,才能构成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产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2.从德育角度讲,中国经济思想史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修养,找回丢失的人格家园,把握人生的方向,比单纯的说教效果会更持久,而且事半功倍。

三、《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诞生

《中国经济思想史》这门学科的产生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新中国成立前50年为草创起步阶段。

2.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为学科建立基业阶段。

3.改革开放以后至今为开始初步繁荣发展阶段。

复习与思考题1.如何认识中国经济思想遗产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习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意义。

参考文献目录

1.胡寄窗:

《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赵晓雷主编:

《中国经济思想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赵靖:

《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二节西周时期的主要经济思想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秦统一之前,即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思想,认识到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是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深刻认识到挖掘这些经济思想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

一、西周的社会经济基础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所以,土地所有权问题是社会生产中一切经济关系的基础。

分析古代社会土地所有制是研究古代各种经济思想的出发点。

西周时期的土地所有制是以农村公社为基础的领主占有制,各分封诸侯们的领地虽然可以世袭,但却是代领性质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周时期并没有土地私有制,也就没有土地的买卖和兼并。

秦以后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二、财富的观念

1.自然形态的财富观。

西周时期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财富观念。

因此,以自然形态上的使用价值作为财富的标志,个人的富裕程度基本上以自然形态的财富来体现。

2.劳动与财富的关系。

西周时期人们对劳动与财富的关系已有了萌芽的认识,认识到劳动会使人富裕。

三、农业生产观念。

西周时期对农业生产更为重视。

传说周民族的始祖是后稷,他正是帝尧时代掌管稼穑工作的,不论此事真否,周民族重视农业生产这一事实是很清楚的。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如《尚书》、《诗经》、《周易》等均有关于各种农业活动的纪录。

四、对工商业的认识。

我国古代市场的产生相当久远。

在周代,货币的运用已相当普遍,既有以“朋”为计算单位的贝,也有以“锊”[lüè]为计算单位的金属。

认为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轻工、抑商”观念,这是误解。

实际上在西周时期,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并未发现轻视工商业的迹象。

相反,到显示出一种农商并重的认识。

这种农商并重的认识,到了春秋就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商俱利”观念。

五、工商管理思想。

西周时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市场管理思想,市场管理制度也相当突出。

《礼记》等文献中有记载。

六、财政思想。

财政思想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中最为显着的一页,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

1.量入为出、要有盈余(储备)的基本原则。

2.税收政策。

七、富民思想。

富民思想是我国古代经济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也是优良传统,它首先为春秋时期的儒家学派所正式倡导,但其思想的萌芽却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这种“富民”思想自孔子以后不断为了历代思想家与政治家所主张,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思想之一,直至影响至今。

富民思想是我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基础,不仅派生出许多富民政策和措施,而且还与其它一些经济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章春秋时期的经济思想

一、时代背景春秋时期虽然仍保持着贵族经济的性质,但已名存实亡,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种社会经济大变革时期,必然会孕育和产生多种多样的不同社会意识,当然也就会导致许多经济思想的出现,其中不少思想是极为卓越的。

二、管仲的主要经济思想

1.四民分业定居思想

管仲主张将社会职业化分为四大类——士、工、农、商,进而将从事这四种职业的人们分为四大社会集团。

他们不能混合居住,必须各按其职业“群萃而州处”。

这种分业定居论有以下一些意义:

①社会职业分为四大类,至今我们仍有“工、农、商、学、兵”的说法,可见其影响之大。

②把工商业者与士兵并列,足见他对工商业者社会地位的承认与重视。

③这种分业定居论有利于安定团结和一致对外。

④从经济意义上分析:

第一、同业聚居有利于交流技术,促进生产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信息的沟通,对商品生产和流通有很大的作用。

第三、有利于本职业的发展,为本行业提供稳定的劳动力。

第四、有利于养成专业技术氛围,为社会技术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2.经济伦理观和富民思想

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水平是社会伦理标准的基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就把“德、义、礼”等论理观念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很少见的。

三、范蠡的经济思想简介

1.基本经济思想范蠡的基本经济思想与他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分不开的。

他主张,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应该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这表明他已意识到在客观事物的运动中都有某种内在的规律性,并试图将其应用到社会经济活动中去。

2.价格思想与政策范蠡已经认识得到谷物的价格是波动的,这是经济规律,“八谷亦一贱一贵,极而复返”。

范蠡的价格思想,在近代经济学中是一种常识,但在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却是相当精神的。

3.经济循环学说经济循环论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经济周期思想。

范蠡的经济循环论是世界上最早的经济周期思想。

他的这一学说是建立在当时天文学知识,五行学说和农业生产丰、歉收经验相结合的基础上。

从世界经济思想史范畴来看,范蠡可以说是最早试图探讨和说明社会经济活动变动规律性的思想家,虽然它并不十分科学。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主要经济思想

一、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

儒家学派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一个建立起来而又影响最大的学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

这一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和荀子。

(一)孔子经济思想

1.孔子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目的性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历史大变革时代,他的思想是那个时代的反映。

孔子思想的本质是“克己复礼”,即是为了维护旧贵族的统治。

因此,孔子的思想在那个时期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

但是,这不应该成为影响我们研究他的经济思想中所包含的合理性,辩证地认识这一问题才能做到古为今用。

2.“义利观”与富民思想问题传统观点认为孔子是“贵义贱利”的,这是对孔子义利观经济思想的误解。

实际上孔子对财富和欲利的态度是很肯定的: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我所好。

”不过,在孔子看来对利的追求,君子和小人因社会地位不同,其谋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孔子认为,取利必须合乎义,这样多取不为贪,不合乎义的利,一点也不应该取。

所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的富民思想是以“仁”为政治出发点的。

我们应该正确评价孔子的义利观。

3.生产观点。

孔子的生产观念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他很重视物质资料的生产,认为这是民生之本。

另一方面孔子又反对士人阶层和君子直接从事生产劳动。

这种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在我国历史发展中起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作用。

另外,在孔子的生产思想中还有一种主张值得注意和研究,即“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和“废山泽之禁”的思想。

4.财政思想。

孔子的财政思想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提倡节用,反对聚敛。

第二、强调培养税源的财政思想。

第三、宣传什一之税。

孔子财政思想的核心是:

藏富于民,轻徭薄赋,“使民以时”。

这一思想为后来孟子进一步发挥和丰富,对后人影响笃深。

(二)孟子的经济思想

1.义利论。

从仁政的思想出发,孟子提出:

“仁义而已,何必曰利!

”这比孔子的“罕言利”更进一步,即根本不必要言利。

孟子认为只有讲仁义才是利,即利是建立在仁义基础上的。

在财富的来源问题上,孟子的观点与《中庸》中的思想相近似,即认为土地是一切物质生产品的源泉。

2.分工与劳动。

分工概念是孟子的一个卓越经济思想。

孟子是了解社会分工必要性的。

对分工的好处也是有认识的。

孟子对分工的认识并没有使他得出正确的结论,反而在他看来脑力劳动者是高贵的,体力劳动者是卑微的。

他说:

“或劳心,或劳力。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此天下之通义也。

3.恒产论和井田论。

所谓“恒产论”是指使民长期拥有财产的理论,在农耕社会中主要恒产使土地。

所以孟子把“制民之产”定为行人政治本。

“恒产”的标准是五亩宅、百亩田。

从这里我们可以借鉴的思想。

井田论孟子在“恒产论”思想基础上具体实施。

“井田制”通过把土地分给老百姓,以使农民有“恒产”,这样才能实现王道,仁政的首要目标。

井田制在我国古代是一种类似于乌托邦式的理想土地制度,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它不切合实际,也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同时其本身也存在着许多矛盾。

4.财政思想和赋税论。

首先,孟子的财政思想是以他的“仁政”思想为基础的。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租税的征收要以是否有利于民为准则。

其次,他主张轻赋税和单一税制。

在税率问题上,他主张薄税敛,即低税率,推行“什一而税”的税制。

5.工商业思想。

孟子对工商业的思想是主张自由放任的。

他认为市场上的店铺不征税,法律规定征的地税(指什一税)不包括商宅地,天下的商人都高兴,市场也就会繁荣。

对关卡检查,查看,但不征税,天下的商人都会高兴来这里做生意。

他批评当时设关征税的做法违背了“讥而不征”的原则。

6.价格与垄断。

孟子认为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商品的品质,不同商品的不同品质是形成各种价格的基础。

他认识到商品的质量对价格的影响作用。

这种试图从商品的内部寻找决定价格的因素应该说一种天才的猜想。

因为朝着这个方向思考就会向揭示价值决定的秘密前进。

“垄断”一词是在《孟子》中首先使用的。

(三)荀子经济思想

1.欲望论。

欲望论早在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就有论述,唯有荀子作了深刻而独到分析。

荀子认为,人生而就有欲望,这是人的生理机能,应该肯定对欲望的追求是合乎自然的行为。

他反对两种欲望论,即寡欲论和去欲论。

同时他主张对欲望的追求应该是有“节制”和合乎“道义”的,称为“节欲”和“道欲”。

2.富国、富民思想。

(1)将富国与富民统一起来,把富民看成是富国的基础。

荀子讲:

“足国之道,节用欲民,而善藏其余。

”这一思想不仅在先秦时期就表现为一种新的境界,即使在今天,也对我们建设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强本节用”是富国、富民的基础。

在荀子那里,本末不是指农本商末,而是用来说明生产与财政的关系问题。

他说:

“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窖仓廪者财之末也;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

”这一思想是很值得称道的。

二、法家学派的经济思想

(一)李悝的经济思想

1.重农和禁技巧论

尽地力之教是其主要的经济管理思想,表明他特别重视农业劳动力的作用。

这种“重农抑工”的思想,标志着先秦时期对待工商业态度转折的开始,对以后中国历代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平籴论。

李悝的“平籴论”是指政府根据农业丰年的程度不同按相同的价格收购不同数量的粮食,然后在歉年按同一价格出售,这样就不会使粮食价格上涨,做到“使民适足,价平则止,……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

(二)商鞅的经济思想

1.农本论商鞅认为农业是财富生产的源泉,他说:

“农则易勤,勤则富。

”这也表明他对财富的认识。

2.农战论他主张农战论,即将农和战结合起来。

商鞅的农战政策就是做到种田靠农民,打仗也靠农民,“入使民属于农,出使民壹于战”。

3.名利思想商鞅的名利思想有别于孔子,孔子认为只有“小人喻于利”,而商鞅则认为好利是一切人的本性。

商鞅对人追求名利的欲望持肯定的态度,并且从物质利益原则出发制定国家政策,这是一种深刻的见解。

4.财政思想商鞅的财政思想主要可从三个方面讲:

第一、财政的来源。

他认为农业是国家财政和积累的源泉。

第二、他主张统一的财政政策。

第三、他主张对非农业课征重税。

5.抑商思想。

商鞅明确地主张抑商政策,不过他是在肯定商业作用的前提下主张抑商的。

说商鞅主张抑商政策,毋如说他认识到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的关系问题。

6.人口思想。

这一思想体现在他的《徕民》中。

他主张对人口的出生与死亡进行登记,对全国人口总数进行调查,统计“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

他是中国历史上进行人口登记和调查的第一位思想家。

(三)韩非的经济思想

1.重视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对人的思想变化的影响他说:

“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

2.自为论。

韩非把人的自利思想称为“自为心”,这有点像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自利论”。

他认为好利是人的本性,并且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均设想为是从“自为心”和“计算之心”出发的。

3.人口论与财富的关系论。

韩非的这一认识可能是世界经济思想史有关人口与财富增长关系中最早提出的论述。

他是试图从人口与财富的对比关系上去分析社会动乱根源的第一人。

4.财富增值论。

他总结出六条财富增值的途径。

5.从耕战论到“农本工商末”口号的提出。

韩非同商鞅一样力主耕战论,并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述。

他对非农业活动的攻击比商鞅有过之无不及。

三、道家、农家的经济思想

(一)道家的经济思想

道家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光辉的哲学思想,但其经济思想内容比较少。

主要是“无为”思想在经济思想方面的表现。

其代表著作是《老子》。

(二)农家的经济思想先秦各家学派的经济思想都涉及到农业生产经验,但只有农家学派独精此道。

不过,先秦农家不同于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与古罗马的农家有些相似,主要关心国家对农业的经营管理政策和种植技术。

其代表人物是许行,他提出“君敏并耕论”。

四、其它学派的经济思想

(一)墨家的经济思想

1.义利论2.价格论3.劳动论

墨翟经济思想最突出的是他的劳动论,它是先秦诸子中极其重视劳动问题的思想家。

墨翟已经意识到人类劳动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劳动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

不仅如此,他还认识到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4.人口论。

墨翟的人口思想则是为了发展社会经济,解决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问题,即地广人稀问题。

他看到了当时人地关系中缺乏劳动力的情况,说:

“然则土地者,所有余也。

王民者,所不足也。

”他提出用多种办法增加人口:

第一、早婚。

第二、禁私蓄妾媵。

第三、非攻。

第四、重税的影响。

第五、短丧薄葬。

5.财政论。

6.消费论。

在消费方面墨家主张“节用”。

所谓“节用”是指公共消费和私人消费而言,提倡“自苦为极”。

他主张人民的生活应该保持适当的标准,一方面他说“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另一方面又明确说“饮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二)白圭的商业论。

白圭是与儒家孟轲,农家许行同时代人,是一位鼓吹商业致富论者,被后人称为商业的祖师爷。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关于他的专门论述。

他的商业原则是“乐观时变”,根据对年成好坏的预测是想“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方针。

(三)《吕氏春秋》中的经济思想

《吕氏春秋》是以秦相吕不韦名义问世的,但他是集体著作,书中也包含了各家学派的观点,故有人称其为“杂家”。

但也有其自己的主流思想,这决定了它对各派学说的取舍。

其中关于农家经济思想主要保存在《伤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中,其要点如下:

第一、认为使人民从事农业有三点好处:

一是可以保障边境安全;二是少私义,便于发令推行,力量易趋专一;三是人民的财产固定不愿迁徙。

如果舍农而务他业,也有三点害处,与三点好处相反。

第二、主张限制农民与外地人通婚家,使人民长期固守农业,农村的劳动力不致缺乏。

第三、主张在农村推行五项保护农业的禁令,即所谓“野禁”。

第四、限定土地的最低生产量,在农忙季节不许兴建工程,不为军旅之事,不许打猎,嫁娶祭祀不准浪费,不准私雇农民为佣工作其它工作。

第五、总结出农业生产技术方面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其中有些是很杰出的贡献。

复习与思考题

1.西周时期的主要经济思想有哪些?

2.儒家经济思想核心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

3.法家经济思想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目录

1.胡寄窗:

《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赵晓雷主编:

《中国经济思想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赵靖:

《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考核要求

一、西周时期的主要经济思想1.财富的观念2.农业生产观念3.对工商业的认识4.工商管理思想5.财政思想6.富民思想。

二、春秋时期的主要经济思想1.管仲的主要经济思想2.范蠡的经济思想简介

三、战国时期的主要经济思想1.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

孔子经济思想、孟子的经济、荀子经济思想2.法家学派的经济思想李悝的平籴论、商鞅的农战政策、韩非的经济思想3.道家、农家的经济思想道家的经济思想、农家的经济思想4.其它学派的经济思想墨家的经济思想、白圭的商业论、《吕氏春秋》中的经济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