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题库试题跟答案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3518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7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题库试题跟答案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题库试题跟答案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题库试题跟答案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题库试题跟答案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题库试题跟答案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题库试题跟答案文档.docx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题库试题跟答案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题库试题跟答案文档.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题库试题跟答案文档.docx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题库试题跟答案文档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题库及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1及答案

1.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5分)

1.模样由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形成铸型型腔的工艺装备。

2.切削深度一般指工件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间的垂直距离。

3.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4.划线基准—划线时,在工件上所选定的用来确定其他点、线、面位置的基准。

5.轴承预紧—装配时给轴承内外圈加一预载荷,使轴承的内外圈产生轴向相对位移,消除轴承游隙,并使滚动体与内外圈滚道产生初始的接触弹性变形,从而提高轴承刚度的方法。

2.简答题(每题各6分,共30分)

1.如何合理选用切削液?

(6分)

切削液应根据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加工方法、加工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并加以合理选用。

(1分)一般切削塑性材料时需使用切削液,切削脆性材料时可不用用切削液;(1分)使用高速工具钢刀具切削时需使用切削液,(1分)使用硬质合金刀具切削时一般不用切削液;(1分)粗加工时选用冷却作用好的切削液,(1分)精加工时选用润滑作用好的切削液。

(1分)

2.指出(下图)卧式车床的主要部件及功用。

(6分)(每项1分,答全8分)

CA6140卧式车床的外形如图所示。

其主要部件如下:

1)主轴箱:

功用:

将电动机输出的回转运动传递给主轴,再通过装在主轴上的夹具盘带动工件回转,实现主运动。

主轴箱内有变速机构,通过变换箱外手柄的位置,可改变主轴的转速,以满足不同车削工作的需要。

2)刀架:

功用:

用于装夹刀具。

3)滑板:

功用:

俗称拖板,由上、中、下三层组成。

床鞍(下滑板,俗称大拖板)用于实现纵向进给运动;中滑板(中拖板)用于车外圆(或孔)时控制切削深度及车端平面时实现横向进给运动;上滑板(小拖板)用来纵向调节刀具位置和实现手动纵向进给运动。

上滑板还可以相对中滑板偏转一定角度,实现手动加工圆锥面。

4)尾座:

功用:

它有一个套筒,由手轮驱动可沿主轴轴线方向移动。

套筒锥孔中可安装顶尖,用以支承较长的工件并增加工件的安装刚度。

此外,还可以装上钻头、铰刀等刀具实现孔的钻削和铰削。

例如:

在车床上钻、铰孔、套扣等。

5)床身:

功用:

用来安装机床的各部件。

床身上面有两条导轨,用作床鞍及尾座纵向往复运动的导向。

6)溜板箱:

功用:

将光杠或丝杠的回转运动变为床鞍或中滑板及刀具的进给运动。

变换溜板箱外的手柄位置,可控制刀具纵向或横向进给运动的方向和运动的启动、停止。

7)进给箱:

功用:

将主轴通过挂轮箱传递来的回转运动传给光杠或丝杠。

进给箱内有变速机构,可实现光杠或丝杠的转速变换,以调节进给量或螺距。

8)挂轮箱:

功用:

将主轴的回转运动传递给进给箱。

挂轮箱内有挂轮装置,配换不同齿数的挂轮(齿轮)可改变进给量或车螺纹时的螺距(或导程)。

3.什么是试装?

试装有什么作用?

(6分)

试装是为了保证产品总装质量而进行的连接部位的局部试验性装配。

(2分)试装时,可用调整、更换零件等方法确定试装零件间的相互位置,合适后拆开试装零件并做好配套标记,在总装时重新装配,从而保证产品总装质量。

(4分)

4.什么是装配?

说明装配工作的重要性。

(6分)

装配——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零件组合成部件或将若干个零件和部件组合成机构或机器的工艺过程。

(3分)装配工作的质量对产品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合格的零件只有经过正确、合理的装配,才能最终获得高质量的零件产品。

(3分)

5.简述如何划分加工阶段。

(6分)切削加工的三个阶段:

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

(1.5分)

1)各加工阶段主要任务:

(3分)

a)粗加工阶段:

切除工件加工表面的大部分余量,提高生产率。

b)半精加工阶段:

零件达到一定的准确度要求,完成次要表面的最终加工,并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作好准备。

c)精加工阶段:

完成各主要表向的最终加工,使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达到图样规定的要求。

2)划分加工阶段的作用:

(1.5分)

a)有利于消除或减小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b)可尽早发现毛坯的缺陷,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c)有利于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设备;d)有利于合理组织生产和工艺布置。

三.砂轮标记。

(共8分)(每项各1分,共8分)写出砂轮1-280×40×60-A50L6V-40m/sGB2485的标记。

平形砂轮;外经×厚度×孔径;棕刚玉;粒度号;硬度;6号组织;陶瓷结合剂;最高工作速度

四、下图为何种焊接?

指出图中序号1至9各自含义。

(共10分)

答案:

埋弧焊(1分)1—漏斗2—焊丝盘3—焊丝4—自动焊机头5—导电嘴6—焊缝7—渣壳8—焊件9—焊剂(以上每项各1分,共9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2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5分)

1.冲压:

使板料经分离或成形而得到制件的工艺统称为冲压。

2.坡口:

根据设计或工艺需要,在焊件的待焊部位加工并装配成一定几何形状的沟槽称为坡口。

3.工位:

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

4.工序基准:

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的基准。

5.装配精度:

机器或部件装配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二.简答题(任选5题,每题各6分,共30分)

2.焊条电弧焊常见的焊接缺陷有哪些?

产生焊接缺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焊条电弧焊常见的焊接缺陷有未焊透、夹渣、气孔、咬边、焊瘤、焊接裂纹等。

(每两点1分,共3分);产生焊接缺陷的主要原因是焊前接头处未清理干净、焊条未烘干、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等(每一点1分,共3分)。

2.车孔为什么比车外圆困难?

(6分)

车孔方法基本上与车外圆方法相同,只是进刀与退刀的方向相反。

(1分)

车孔时的切削用量应比车外圆时小一些,特别是车小(直径)孔或深孔时,其切削用量应更小一些。

(1分)外圆表面包括外圆柱面和外圆锥面。

(1分)习惯上所说的车外圆是指车削外圆柱表面。

(1分)车削外圆柱面时,工件回转是主运动,车刀作平行于工件轴线的移动是进给运动。

(2分)

3.举例说明冲压生产的特点。

(6分)

举例:

啤酒瓶盖的生产过程。

(1分)(以下每项各1分)

1)在分离或成形过程中,板料厚度变化很小,内部组织也不产生变化;

2)生产效率很高,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3)冲压制件尺寸精确,表面光洁,一般不再进行加工或按需要补充进行机械加工即可使用;

4)适应范围广;例:

小型的仪表零件;大型的汽车横梁等。

5)冲压主要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4.简述铣削的工艺特点。

(6分)

1)铣削的主运动是铣刀的回转运动,切削速度较高,除加工狭长的平面外,其生产效率均高于刨削;(2分)

2)铣刀种类多,铣床的功能强,铣削的适应性好,能完成多种表面的加工;(以下每项各1分)

3)铣刀为多刃刀具,铣削时,各刀齿轮流承担切削,冷却条件好,刀具寿命长;

4)铣刀各刀齿的切削是断续的,铣削过程中同时参与切削的刀齿数是变化的,切屑厚度也是变化的,因此切削力是变化的,存在冲击;

5)铣削的经济加工精度为IT9~IT7,表面粗糙度Ra值为12.5~1.6μm。

5.什么是装配?

说明装配工作的重要性。

(6分)

装配——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零件组合成部件或将若干个零件和部件组合成机构或机器的工艺过程。

(3分)装配工作的质量对产品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合格的零件只有经过正确、合理的装配,才能最终获得高质量的零件产品。

(3分)

6.指出下列图形各表示何种切削加工方法,a)图中的序号1至5各表示什么。

(6分)

a)车削b)铣削c)刨削d)钻削e)磨削(3分);1-主运动2-进给运动3-以=已加工表面4-过渡表面5-加工表面(3分)

三.如图所示阶台轴零件,合理安排其加工工艺。

(10分)

答案:

a)单件生产时制定的工艺过程:

表1(4分)

工序号

工序名称

工序内容

工作地

0

毛坯

下料

锯床(1分)

1

车工

除外圆留磨量其余按图

车床

2

热处理

调质处理

热处理车间(1分)

3

磨工

磨各外圆至尺寸要求

外圆磨床

4

铣工

铣键槽去毛刺

铣床(1分)

5

检验

按图示要求检验

检验台(1分)

答案:

b)成批生产制定的工艺过程:

表2(6分)(序号0-5各0.5,共3分;6-12共3分)

工序号

工序名称

工序内容

工作地

0

毛坯

下料

锯床

1

车工

车两端面至总长,钻中心孔

中心孔车床

2

车工

车右端三个外圆(两外圆留磨量)

仿形车床

3

车工

车左端外圆(留磨量),切槽、倒角

卧式车床

4

热处理

调质处理

热处理车间

5

钳工

研磨中心孔

钻床

6

磨工

磨外圆∮55至尺寸要求

外圆磨床

7

磨工

磨外圆∮40至尺寸要求

外圆磨床

8

磨工

磨外圆∮35至尺寸要求

外圆磨床

9

铣工

铣键槽

键槽铣床

10

铣工

铣螺纹

螺纹铣床

11

钳工

去毛刺

钳工平台

12

检验

按图示尺寸检验

检验台

四、简述电弧的引燃与控制。

看下图运条,指出图中序号1至6各自含义。

(共8分)

答案:

将焊条的末端与焊件表面接触形成短路,然后迅速将焊条提离焊件表面至一定距离(2~4mm),电弧即能引燃。

焊条末端与焊件表面之间的距离要保持不变。

(3分)直击法、划擦法(各1分,共2分)

1-焊条送进2-焊条沿焊接方向移动3-焊条横向摆动4-焊条5-焊件6-焊接方向(3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3及答案

3.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5分)

1.独立原则——图样上给定的每个尺寸、形状和位置都是各自独立的,应分别满足各自的要求。

采用独立原则时,尺寸公差只控制被测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使它不超出极限尺寸范围;被测要素的形位误差允许值与局部实际尺寸无关,只取决于给定的形位公差值。

2.互换性—是指机器零件(部件)相互之间可以代换,且能保证使用要求的一种特性。

3.尺寸公差—--指尺寸的允许变动量。

孔的公差Th轴的公差Ts

公差与极限尺寸和极限偏差的关系如下:

Th=Dmax-Dmin=ES-EI

TS=dmax-dmin=es-ei

4.取样长度--取样长度是测量或评定表面粗糙度时所规定的一段基准线长度。

5.“三针测量法”—用三根直径d0相等的细圆柱量针,放在螺纹相对应的螺旋槽中,然后用指示式量仪测出针距M。

已知螺距P,牙型半角α/2,量针直径d0的数值计算出中经。

d2=M-d0(1+1/sinα/2)+P/2cotα/2

4.简答题(每题各5分,共15分)

1.简述最大实体原则是什么?

工件的合格条件是什么?

(5分)

最大实体原则用于被测要素时,表示图样上给出的形位公差值是在被测要素处于最大实体状态时给定的,当被测要素偏离最大实体状态时,形位公差可以获得补偿。

但实际要素的实体不得超越实效边界。

工件的合格条件:

①作用尺寸不得超越实效尺寸。

②被测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越最大和最小极限尺寸。

2.简述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5分)

1)对摩擦和磨损的影响;2)对配合性质的影响;3)对零件强度的影响;4)对耐腐蚀性的影响;5)对结合面密封性的影响。

3.圆锥配合的种类和特点.(5分)

1)间隙配合这类配合具有间隙,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借圆锥轴承的轴向移动来调整间隙的大小。

2)紧密配合这类圆锥配合的结合面间接触很紧密,能够完全消除间隙,多用于气密或水密装置上。

3)过盈配合这类圆锥配合具有过盈,利用圆锥过盈配合对接触表面间所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扭矩。

三.试将下列各项形位公差要求标注在图上(每题各2分,共10分)

1、两个Φ20mm孔的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2;

2、平面A对两个Φ20mm孔的公共轴线的平行度公差为0.015;

3、相距50mm的两平行平面的中心平面对平面A的垂直度公差为0.03;

4、宽度为5mm的槽相对于相距50mm的两平行平面中心的对称度公差为0.04;

5、平面A的平面度公差为0.01。

四.计算题算出下列配合中最大、最小间隙(或过盈),并画出公差带图及配合公差带

图。

(每题各5分,共10分)

1.Φ50H8(+0.0390)/n7(

)2.Φ40R7(

)/n6(

五.改错题。

(共8分)

1.试将下图中错误的形位公差标注改正,形位公差项目不允许更改(8分)

六.设计应用(共17分)

1.应用“表2轴的基本偏差系列”和“表3标准公差系列”完成表1空格中各项要求填写。

(每格1分,共9分)

2.设计计算(8分)按表2和表3給出的尺寸公差带标准设计一孔、轴配合:

基本尺寸D=12mm,要求:

Ymin=-12µm,Ymax=-38µm。

3.由下图a)求出最大、最小间隙(或过盈),在下图b)上画出配合公差带图。

(5分)

轴基本偏差代号

m

n

p

r

s

t

u

v

基本尺寸mm

所有的公差等级µm

>6~10mm

+6

+10

+15

+19

+23

-----

+28

-----

>10~14mm

+7

+12

+18

+23

+28

-----

+33

-----

3.Xmax=+30-(+11)=+19µm;Ymin=0-(+30)=-30µm.b)图如下:

2.D(d)=ф12mmYmax=-38µmYmin=-12µm

解:

设为过盈配合,Tf=Ymin-Ymax=26µm

1)选择公差等级

因为Tf=Th+Ts,查表确定Th和Ts的值

因为轴和孔的公差等级应符合“工艺等价”原则,且Th+Ts≤Tf

先假设Th=Ts=Tf/2=13µm,查表介于IT5和IT6之间,取轴、孔各为IT5、IT6

则Th+Ts=8+11=19µm,该值符合上述原则。

若优先采用基孔制,则为ф12H6(+0.0110)mm

2)选择配合种类(选择轴的基本偏差)

因为轴和孔结合最大和最小过盈要求在-12~-32µm范围内,而Ymin=ES-ei且EI=0

所以ei=-Ymin=+11-(-12)=+23µm,查表轴的基本偏差ei介于p、r之间,取r,ei=+23µm所以es=+31µm故ф12r5(+0.031+0.023)mm

3)验算结果:

所选配合为ф12H6/r5Ymax=0-(+31)=-31µmYmin=+11-(+23)=-12µm在-12~-32µm范围内。

选择的配合符合题意的要求。

公差等级µm

IT4

IT5

IT6

IT7

IT8

IT9

IT10

IT11

>6~10mm

4

6

9

15

22

36

58

90

>10~18mm

5

8

11

18

27

43

70

11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4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5分)

1.包容原则——要求被测要素的实体,处处不得超越最大实体边界的一

种公差原则。

单一要素尺寸公差后加注符号

,关联要素后用O

或фO

.

2.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在取样长度内,轮廓上各点至基准线的距离yi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3.圆锥配合的特点—--对中性良好、装拆简便、配合可以调整、密封性自锁性好、结构较为复杂,加工检验较为困难。

4.螺纹的螺距—指相邻两牙在中经素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

5.齿距累积误差⊿Fp—指被测齿轮的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长与工程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

二.简答题(1、2题每题各5分,3题8分,共18分)

1.对零件表面规定粗糙度数值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5分)

1)对摩擦和磨损的影响;2)对配合性质的影响;3)对零件强度的影响4)对耐腐蚀性的影响;5)对结合面密封性的影响

2.螺纹标注:

M16—5g6g—s(5分)

M-普通米制螺纹;

16公称直径;

5g-中径公差代号;

6g—顶径(大径)公差代号

S旋合长度

3.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有哪些?

影响这些使用要求的主要误差有哪些?

(5分)

1)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要求齿轮在一转过程中,转角误差的最大值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齿轮付传动比变动量小,以保证传递运动准确性。

2)传动的平稳性:

对高速运转要求齿轮一转过程中,一齿距范围内的转角误差的最大值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齿轮付瞬时传动比变化小,以保证传动的平稳性。

3)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对于重载荷要求传动中的工作齿面接触良好,接触痕迹尽可能的大,保证载荷分布均匀。

4)齿轮副侧隙的合理性,齿轮副在啮合时非工作面间有一定间隙,用以

(1)贮存润滑油

(2)补偿因温度变化(3)弹性变形引起的尺寸变化(4)加工和安装误差.

影响齿轮使用要求的主要误差有:

齿轮毛坯的误差(尺寸、形状和位置误差);齿坯在滚齿机床上的误差(包括夹具误差);滚齿机床的分度机构及传动链误差;滚齿刀具的制造误差及其刃磨误差等。

三.标注题将下列公差要求用形位公差代号标注在下图所示的图样上。

(每小题2分,共10分)

(1)曲轴销Фd4圆柱度公差为0.01mm。

(2)曲轴销Фd4的轴线与A-B公共轴线的平行度公差0.02mm。

(3)左端锥部相对A-B公共轴线的径向跳动公差为0.025mm。

(4)锥部键槽相对大径轴线的对称度公差值为0.025mm。

(5)轴径Фd3(两处)相对C-D公共轴线的径向跳动公差0.025mm。

(6)轴径Фd3圆柱度公差为0.06mm。

答案如下:

四.计算题(每题各5分,共10分)

1.算出下列配合中最大、最小间隙(或过盈),并画出公差带图及配合公差带图。

Φ45F8(

)/h7(0-0.025)(5分)Xmax=+0.071mm,Xmin=+0.025mm,图略。

2.根据下表中已知项,填写表中未知项(5分)2.根据下表中已知项,填写表中未知项(5分)

基本尺寸

Xmax或Ymin

Xmin或Ymax

Tf

ES

EI

TD

es

ei

Td

φ40

+0.025

0

0.025

+0.050

+0.034

0.016

-0.009

-0.050

0.041

 

五.设计应用(共17分)

1.应用“表2标准公差系列”和“表3轴的基本偏差系列”完成表1空格

中各项要求填写。

(每格1分,共9分)

2.设计计算(8分)按表2和表3給出的尺寸公差带标准设计一孔、轴配合:

基本尺寸D(d)=ф30mm,要求:

Xmax=+107µmTf=44µm。

2.D(d)=ф30mmXmax=+107µmTf=44µm

解:

设为间隙配合,Tf=Xmax-XminXmin=Xmax-Tf=107-44=+63µm

1)选择公差等级

因为Tf=Th+Ts,查表确定Th和Ts的值

因为轴和孔的公差等级应符合“工艺等价”原则,且Th+Ts≤Tf

先假设Th=Ts=Tf/2=22µm,查表此值为IT7,取轴、孔均为IT7

则Th+Ts=21+21=42µm,该值符合上述原则。

若采用基孔制,则为ф30H7(+0.0210)mm

2)选择配合种类(选择轴的基本偏差)

因为轴和孔结合最大和最小间隙要求在107~63µm范围内,而Xmin=EI-es且EI=0

所以es=-Xmin=-63µm,查表轴的基本偏差-63µm介于-65µmµm和-40µm之间,根据上述条件选取e(es=-40µm)则轴为ф30e7(-0.040-0.061)mm

3)验算结果:

所选配合为ф30H7/e7Xmax=21-(-61)=+82µmXmin=0-(-40)=+40µm在63µm~107µm范围内。

选择的配合符合题意的要求。

1

配合件

公差带代号

基本偏差

µm

标准公差

µm

另一极限偏差

µm

极限间隙或过盈

µm

配合公差

µm

配合性质

Ø30H8

0

33

+33

Xmax=+18

Ymax=-36

54

过渡配合

Ø30n7

+15

21

+36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5及答案

一、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4×5=20分。

1.试述铣削过程中逆铣的加工特点。

关键点:

(每个关键点1分,共4分。

答对4个关键点即可)

逆铣时,刀齿由切削层内切入,从待加工表面切出,切削厚度由零增至最大。

由于刀刃并非绝对锋利,所以刀齿在刚接触工件的一段距离上不能切入工件,只是在加工表面上挤压、滑行,使工件表面产生严重冷硬层,降低表面质量,并加剧刀具磨损。

一般情况下,在粗加工或是加工有硬皮的毛坯时,采用逆铣。

2.机床结构中换置机构有什么作用?

举出两种以上的典型换置机构。

关键点:

(每个关键点1分,共4分。

答对4个关键点即可)

机床传动链中,换置机构主要起到:

变换传动比和传动方向。

如挂轮变速机构,滑移齿轮变速机构,离合器换向机构等。

3.试述粗基准的选用原则。

关键点:

(每个关键点1分,共4分。

答对4个关键点即可)

(1)该表面加工余量要求均匀时;

(2)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

(3)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

(4)粗基准的表面要求平整光洁;

(5)粗基准一般只使用一次。

4.简述切削过程中的三个变形区域的变化特点。

关键点:

(每个关键点1分,共4分。

答对其中4个关键点即可)

第一变形区:

从始剪切线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到终剪切线晶粒的剪切滑移基本完成。

第二变形区:

切屑沿前刀面排出时,进一步受到前刀面的挤压和摩擦,使靠近前刀面处的金属纤维化,纤维化方向基本上和前刀面平行。

第三变形区:

已加工表面受到刀刃钝园部分和后刀面的挤压与摩擦,产生变形与回弹,造成纤维化与加工硬化。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刀刃附近,切削层金属在此处与工件母体分离,一部分变成切屑,很小一部分留在已加工表面上。

5.简述刀具磨损的过程。

关键点:

(每个关键点1分,共4分。

典型的刀具磨损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急剧磨损阶段。

第这一阶段的磨损很快,第二阶段的磨损比较缓慢均匀,尽量避免达到第三阶段,在这之前及时更换刀具。

二、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8×5=40分。

1.分析车削过程中,由于刀具的刀尖安装高于回转工件的中心时,刀具的实际前角和实际后角的变化趋势。

关键点:

(每个关键点2分,共8分)

2.若车刀刀尖高于工件回转轴线,则由于切削速度方向的变化,引起基面和切削平面的位置改变,则工作前角增大,工作后角减小。

(可以自己作图分析)分析机床主轴纯径向跳动对工件回转类加工(如车削)和刀具回转类加工(如镗削)两种不同加工形式的影响。

关键点:

(每个关键点2分,共8分)

机床主轴纯径向跳动对工件回转类加工(如车削)的影响,加工的外园轴与回转中心不同轴,即是偏心轴。

偏心距即是主轴纯径向跳动误差值。

机床主轴纯径向跳动对刀具回转类加工(如镗削)的影响,主轴轴承孔或滚动轴承外园的圆度误差将直接复映到工件内园表面上,形成椭圆内孔。

3.试分析高刚度轴类零件,采用两端顶尖支承车削后零件的实际形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