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协商方案共18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3291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社区协商方案共18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乡社区协商方案共18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乡社区协商方案共18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城乡社区协商方案共18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城乡社区协商方案共18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乡社区协商方案共18页.docx

《城乡社区协商方案共1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社区协商方案共18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乡社区协商方案共18页.docx

城乡社区协商方案共18页

城乡社区协商方案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篇一:

社区协商材料

  目录

  上级印发《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工作制度

  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工作机制

  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协商内容

  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协商程序

  社区20xx年度协商议事委员会工作计划

  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会议记录

  皖办发(20xx)53号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

  实施意见》通知

  各市、县委,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xx年12月12日

  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xx]41号)精神,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目标任务。

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以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力。

到2020年,全省基本形成协商主体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序科学、制度健全、成效显著的城乡社区协商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村(居)、社区党组织在基层协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群众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坚持依法协商。

保证协商活动有序进行,协商结果合法有效。

坚持民主集中制。

实现发扬民主和提高效率相统一,防止议而不决。

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坚持因地制宜。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创新。

二、主要任务

  

(一)细化协商内容,各市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广泛协商,针对不同渠道、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特点,合理确定并细化协商内容,探索建立市级社区协商事项目录制度。

协商内容应包括:

城乡经济社区发展中涉及当地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公共服务、物业服务等;当地居民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实际困难问题和矛盾纠纷;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重点工作部署在城乡社区的落实;村(居)民(代表)会议表决事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要求协商的事项;各类协商主体提出协商需求的事项。

  

(二)确定协商主体。

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村(居)民小组、驻村(社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和当地户籍居民、非户籍居民代表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可以作为协商主体。

涉及行政村、社区公共事务和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由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牵头,组织利益相关方进行协商,涉及两个以上行政村、社区的重要事项,单靠某一村(社区)无法开展协商时,由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牵头组织开展协商。

人口较多的自然村、村民小组,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居民进行协商,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事项,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第三方机构等进行论证。

协商中应当重视吸纳威望高、办事公道的老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基层群团组织负责人、社会工作者参与。

  (三)建立社区工作协商委员会制度。

设立社区工作协商委员会作为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领导下设机构,其主任一般应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或村(居)民委员会主任担任,成员一般应从村(社区)党组织成员、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社区)妇联负责人、村(居)民代表、网格负责人、业主委员会成员、优秀共产党员及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举产生,专门负责组织实施社区协商的具体事务。

  (四)拓展协商形式。

坚持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规范议事规程。

结合参与主体情况和具体协商事项,可以采取社区党员议事会、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议事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议事会、物业联席会、小区协商、业主协商、网格协商、楼栋协商、村(居)民决策听证、民主访谈、民主评议、社区民情民意恳谈会、社区茶馆会议、居民开放空间、社区论坛、社区工作坊等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协商活动。

  (五)夯实协商平台。

建立并夯实社区协商委员会,党群之家,民主大院、村(居)民论坛、村民说事室、社区回音壁,老党员工作室,“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社区(驻村)警

  篇二:

关于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的实施办法

  关于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的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社区工作关系,优化社区工作环境,推进社区职能归位,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高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根据宁波市《关于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的意见》(甬社办〔20xx〕3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健全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准入工作的组织实施

  从20xx年起,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和有关单位,凡是需要将组织机构、工作任务、创建评比、考核检查、统计调查等延伸到社区的,应全面实行准入制度,未经准入的事项一律不得进入社区。

  准入工作由市政府纠风办和市城乡社区建设工作办公室组织实施,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准入制度执行情况。

  二、准入的基本条件和流程

  

(一)基本条件。

准入事项必须是与社区居民群众利益相关,且确实需要社区协助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事项。

交由社区承接或协助的工作,应以法律、法规或市级以上党委、政府文件为依据,充分兼顾社区的承接能力,赋予社区相应的工作职权,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工作条件,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二)准入流程。

部门工作进社区的项目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申请,经审批同意后方可进入。

  1.申请

  集中性申请:

各部门拟进入社区的工作,必须向市城乡社区建设工作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填写《余姚市部门工作进社区申报表》。

申请准入实行集中办理,原则上一年申请一次(每年第一季度进行集中申请,在第二季度的首月进行调整补充)。

  临时性申请:

根据上级要求和实际需要,对未能集中申请且临时需要进社区的项目,采取即时审批的办法,提前10个工作日提出申请。

  2.审批

  集中性申请由市城乡社区建设工作办公室汇总后,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提出办理意见,报市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并制订本年度《余姚市部门工作进社区指导目录》,通过网络平台、书面实时对外公示。

  临时性申请由市城乡社区建设工作办公室,商请相关部门意见后审批,审批结果在10个工作日内反馈申请部门,同时报送市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在目录中进行补充调整。

  3.进入

  街道、社区根据《余姚市部门工作进社区指导目录》中相关内容,承担相应的工作。

对未经审批擅自进入社区的内容,应立即停止,并限期报批。

凡没有经过审批进入社区的内容,社区有权拒绝。

每年年底,市城乡社区建设工作办公室将组织街道、社区对部门执行社区工作准入制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纳入目标考核。

同时,对当年准入项目满意度进行测评,测评结果作为次年是否准入的重要依据。

  三、准入工作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社区组织机构。

社区组织机构设置,除法律、法规或市委、市政府文件有明确要求外,其他原则上予以取消。

社区办公场所门口对外只挂“社区党支部(党总支、党委)”、“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四块牌子。

对经准入事项需要挂牌的,可在服务大厅或功能服务场所挂标识牌。

  

(二)关于社区工作任务。

凡属于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乡镇(街道)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除市委、市政府重点任务和重要突发性事件需要由社区协助配合外,一律不得延伸到社区;经准入的工作任务,原则上交由便民服务中心承接;未经准入的,一律不得交由社区承接。

  (三)关于社区创建评比。

除市级以上党委、政府文件明确要求开展社区创建评比外,其他原则予以取消。

对准入的社区创建评比,有关部门应简化考评的方式、程序和台帐,切实减轻社区工作负担。

  (四)关于社区考核检查。

整合对社区的各项考核检查,采取集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考核的方式进行,对社区的考核检查必须与准入工作相一致。

考核检查一般应采用电子工作台账,原则上不得要求社区另作纸质台账。

省级或省级以上部门规定必须制作纸质工作台账的,按照有关要求执行。

  (五)关于社区统计调查。

严格控制社区承接的各类统计调查,凡业务性强的一律以部门为主开展,社区提供协助。

对准入的统计调查,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操作,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且不得要求社区建立相应的专项调查统计档案。

鼓励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统计调查工作。

  四、准入工作要求

  市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密切配合,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各负其责,切实优化社区建设发展环境。

各街道和有社区的乡镇要做好社区准入工作的落实、跟踪、检查、反馈工作。

市政府纠风办和市社区办要加强对社区工作准入实施情况的监督评议,以指导工作、服务基层、改进作风为衡量标准,建立社区评议部门工作制度,制定考评办法,评议结果计入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分值。

市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社区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设立规范社区工作举报反馈通道,对执行准入制情况、工作作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针对违规情况进行核实查处。

对未按审批要求操作的或者基层反映强烈、群众不满意的项目,督促其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仍不到位的,经市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后进行撤销。

  附件:

1.余姚市20xx年部门工作进社区指导目录

  2.余姚市部门工作进社区申报表

  余姚市20xx年部门工作进社区指导目录抄送:

  中共余姚市委办公室20xx年5月14日

  篇三:

第五章城市社区新型管理体制构建

  第五章城市社区新型管理体制构建(3200)

  第一节传统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弊端

  1.简述城市社区传统管理体制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答:

所谓传统管理体制,是指中国城市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关于这种管理体制,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将其概括为“单位体制”或“单位现象”、“单位文化”。

传统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是:

  

(一)单位体制是社会管理的主体模式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各种类型的工作单位来编制城市居民组织网络。

  

(2)通过就业制度发挥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3)通过单位政治工作发挥思想政治整合功能。

  (4)通过单位保障和单位福利控制和整合广大干部、工人及其家属。

  (5)通过单位隶属关系发挥宏观管理作用。

  

(二)基层社区组织发挥补充管理作用

  基层社区组织主要是指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

  其突出表现是:

  

(1)管理对象主要是少数单位体制外人员。

  

(2)管理功能比较单一。

  (3)管理力量配置很弱。

  (4)街道、居委会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着单位体制的扩充源。

  (三)行政化运作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政党行政化,使党组织直接行使社会管理的行政职能。

  

(2)通过行政组织全能化,把社会管理纳入了行政化运作轨道。

  (3)通过群众性组织行政化,实施其发挥行政管理作用。

  (4)赋予每个企事业单位高低不同的行政级别,使之成为行政管理主体系统的零部件。

  (四)过度管理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管理网络的致密度很高。

  二是管理力度过大。

  三是管理刚性过强。

  2.简述传统管理体制形成和运行的主要条件?

  答: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城市的管理体制也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1)传统公有制垄断地位的形成和凝固是经济基础。

  

(2)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其根本保证。

  (3)高度组织化的战略思想和革命组织模式是其重要条件。

  (4)城乡二元化社会格局是其必要条件。

  3.简述传统管理体制的历史作用?

  答:

城市传统管理体制,发挥了国家以行政强制力快速启动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使国家得以快速启动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使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基本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4.简述传统管理体制的弊端?

答:

传统管理体制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2)严重影响社区发育。

  (3)严重阻碍社会流动。

  第二节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典型个案述评

  1.简述上海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做法?

  答:

上海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思路是:

  以“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为主线,已街道辖区为操作单元,形成“条包(区政府职能部门的专业管理)块管(街道综合管理)、以块为主”的管理格局,构筑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框架。

  按照上述基本思路,上海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以下几方面改革发展:

  

(1)强化街道办事处的地位、职能。

  

(2)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推进社区居民自治。

  (3)培育社区民间组织。

  (4)造就专业化社会工作队伍。

  (5)探索社区网络化管理。

  2.简述上海构建社区新型管理体制的启示?

  答:

上海市的探索性实践至少可以给我们以下几方面重要启示:

  第一,将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操作单元定位于街道办事处层面,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

  第二,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应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健全基层社会管理格局。

  第三,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既包括理顺条块关系,又包括理顺政府组织、居民委员会、民间组织之间的关系。

  第四,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社区网络化管理中的“网络”是一个有待探索的新问题。

  3.简述沈阳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做法?

  答:

沈阳市开始探索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主要做法如下:

  

(1)合理调整居委会规模。

  沈阳将社区定位于居委会辖区。

提出划分社区必须把握四个标准:

  一是要素定性标准;二是管辖定量标准;三是面积比重标准;四是类别区分标准。

  

(2)改革和健全社区组织体系。

  沈阳市在调整扩大居委会管辖规模的基础上,构建了社区组织、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管理委员会和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四位一体”的基层社区组织体系。

  4.简述沈阳市社区建设得到政府支持和在许多地区得到推广的原因?

  答:

第一,它将居委会规模的调整扩大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城市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二,它将社区界定在居委会辖区层次,相对来说难度不大,且可在短期内见到成效。

第三,它在居委会层面进行的社区体制改革带有某种程度的“补课”性质,是对现行《居委会组织法》的贯彻落实。

  5.简述北京鲁谷社区及青岛浮山后社区构建新型管理体制的做法?

  答:

北京鲁谷社区及青岛浮山后社区构建新型管理体制的做法是:

  第一,建立三个组织管理机构。

  一是建立鲁谷社区党工委;

  二是建立鲁谷社区行政事务管理中心;

  三是建立鲁谷社区成员代表大会。

第二,理顺条块关系,适当剥离鲁谷社区行政事务管理中心等部分职能,精简内设机构。

第三,发挥鲁谷社区成员代表会议民主评议监督职能,培育社区民间组织。

  6.简述北京鲁谷社区即青岛浮山后社区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启发?

  答:

分析北京鲁谷以及青岛浮山后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不难发现以下几点:

  一是它将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操作性单元定位于街道办事处辖区层面,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

  二是它将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重点放在了街道办事处行政体制改革方面,试图理顺基层行政组织间的条块关系。

  三是北京鲁谷以及青岛浮山后都试图发展街道层面的“社区自治”。

  四是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应该包括社区居委会建设和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

  第三节关于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思考

  1.简述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

  答:

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基层法定社区管理是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主体模式。

(主题模式)

  

(2)新型社区管理主体是以政府为主导,以群众性自治为主体的多元力量的有机统一。

(主体)

  (3)新型社区管理手段具有多元性。

(手段)

  2.简述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思路?

  答:

(1)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最根本原则。

坚持这一根本原则,应该做到以下五点:

  ①把不断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社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属。

(出发点和归属)

  ②把促进社区成员全面发展作为社区管理的重要目标。

(目标)

  ③把维护和增进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社区管理的最高标准。

(标准)④把切实增重和保障人权作为重要原则。

(原则)

  ⑤把依靠广大社区成员作为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根本途径。

(途径)

  

(2)坚持党的领导、居民群众当家做主和依法管理社区有机统一。

  (3)坚持法治与德治并重。

  (4)坚持管理和服务的有机结合。

  3.简述如何借鉴国外城市治理和管理经验?

  答: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社区治理和管理的经验主要有:

  

(一)企业化城市治理。

  城市政府将城市看作一个企业来经营和管理。

  

(二)顾客导向型治理。

  城市政府机构把管理服务对象视为不同类型的顾客,把服务顾客、提升顾客满意度作为城市管理的核心问题。

  (三)重视公众特别是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

  动员和鼓励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决策、实施和监督。

  (四)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

  运用经济、法律、教育、和现代化手段来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第五章城市社区新型管理体制构建

  第一节传统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弊端

  1.简述城市社区传统管理体制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2.简述传统管理体制形成和运行的主要条件?

  3.简述传统管理体制的历史作用?

  4.简述传统管理体制的弊端?

  第二节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典型个案述评

  1.简述上海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做法?

  2.简述上海构建社区新型管理体制的启示?

  3.简述沈阳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做法?

  4.简述沈阳市社区建设得到政府支持和在许多地区得到推广的原因?

  5.简述北京鲁谷社区及青岛浮山后社区构建新型管理体制的做法?

  6.简述北京鲁谷社区即青岛浮山后社区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启发?

  第三节关于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思考

  1.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

  2.简述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思路?

  3.简述如何借鉴国外城市治理和管理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