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十二个常考点专题专题九物态变化若干问题的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2321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4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十二个常考点专题专题九物态变化若干问题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十二个常考点专题专题九物态变化若干问题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十二个常考点专题专题九物态变化若干问题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十二个常考点专题专题九物态变化若干问题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十二个常考点专题专题九物态变化若干问题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十二个常考点专题专题九物态变化若干问题的解析.docx

《中考物理十二个常考点专题专题九物态变化若干问题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十二个常考点专题专题九物态变化若干问题的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十二个常考点专题专题九物态变化若干问题的解析.docx

中考物理十二个常考点专题专题九物态变化若干问题的解析

专题九物态变化若干问题的解析

一、熔化与凝固问题

【例题1】将光滑细嫩的豆腐放入冰箱冰冻,豆腐里的水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体积  ;再将豆腐从冰箱取出,豆腐里的冰  热量,熔化成水,就做成了“冻豆腐”

答案:

凝固;变大;吸收.

解析: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豆腐有很多水分,放入冰箱水受冷就会凝固成冰,水凝固时体积要变大;拿出来,凝固的小冰晶要吸收热量而熔化成水,体积减小,所以冻豆腐上有很多小孔.

二、汽化与液化问题

【例题2】(2017•贵港)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汽化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关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

B.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

C.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

D.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握住物态变化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这两个过程是相反的.

将海水中的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其中汽化吸收热量,液化放出热量.

三、影响蒸发快慢因素问题

【例题3】(2017•北京)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答案:

C.

解析:

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快慢;故减慢蒸发,就是从降低温度、减小液体面积和减弱空气流动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A.给湿头发吹热风是从提高液体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

B.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液体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故B不合题意;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C符合题意;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D不合题意.

【例题4】现有如下几个实例:

(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会感觉到“凉”;

(2)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降低;(3)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不变。

能说明蒸发制冷道理的是()

A.

(1)(3)B.

(2)(3)

C.

(1)

(2)D.

(1)

(2)(3)

答案:

C

解析:

(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会感觉到“凉”。

因为手背上的酒精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手背温度降低,这就是由于蒸发导致的制冷效果;

(2)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降低。

因为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的酒精,用扇子扇,加快酒精的蒸发,由于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与酒精接触的温度计放热,温度降低。

也是利用蒸发制冷导致的;

(3)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不变。

因为温度计表面上没有液体,用扇子扇不涉及液体蒸发,温度计和环境温度一致,用扇子扇也不改变读数。

根据对以上实例的分析,我们很容易知道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题技巧:

紧密围绕液体蒸发了,液体需要吸收热量,与其接触的物体温度就是放热的,放热物体温度就降低。

四、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问题

【例题5】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固B.液化C.升华D.凝华

答案:

D.

分析: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霜是由水蒸气放热凝华成的小冰晶.“树挂”和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

【例题6】(2017•绵阳)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人工降雨过程物态变化的分析,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抓住物质的状态变化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A.二氧化碳变成干冰,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故A正确;

B.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故B错误;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升华吸热,故C错误;

D.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凝华放热,故D错误.

五、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问题

【例题7】(2017•成都)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答案:

C.

解析:

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AB.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本身的状态,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故AB错误;

C.甲物质在4﹣6min内,温度升高,一定持续吸收热量,故C正确;

D.由于不能确定图象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min内的状态,故D错误.

六、物态变化规律探究问题

【例题8】(2017•北京)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A.石蜡是非晶体

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

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D.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

答案:

ABD.

解析:

此题是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同时考查了晶体熔点的概念和物质状态的判断.

(1)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2)要判断晶体的熔点,首先要了解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吸热但温度不变.并且要了解熔点的概念;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要解决此题需要搞清温度低于熔点则晶体处于固态;若温度高于熔点则晶体处于液态;若温度等于熔点,则晶体可能处于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态.

A.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海波从第4到9分钟,经历了5分钟,在此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而石蜡在整个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所以石蜡是非晶体,故A正确.

B.在4﹣9min时,海波吸收热量,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48℃不变,故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故B正确.

C.海波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D.海波的熔点是48℃时,42℃低于海波的熔点,是固态,故D正确.

七、物态变化问题训练题(含答案)

1.(2017•山西)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其主要成因是( )

A.水的比热容较大B.水的凝固

C.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水的汽化

答案:

B

2.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  )

A.打在枝头的霜B.屋檐下结的冰凌

C.山间的云雾D.消融的冰雪

答案:

C.

解析: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清晨温度比较低)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

B.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符合题意;

D.冰雪消融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

答案:

A

4.(2017•北京)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初春,积雪消融

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答案:

B.

5.(2017•广元)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升华,后凝华B.先升华,后凝固

C.先汽化,后液化D.先溶化,后凝固

答案:

A.

6.(2017•云南)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

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B.

7.对下面几幅图反映出来的各种现象的原因,解释错误的是()

甲乙丙丁

A.图甲是在外面两个人说话,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

B.图乙树杈上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图丙玻璃上的水是霜凝固形成的;

D.图丁灯泡内壁上黑色的钨是钨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案:

C

解析:

ABD解释均正确。

C图丙玻璃上的水是霜熔化形成的。

解题技巧:

先要根据图反映的情景,说出每幅图观察到的现象。

然后结合物态变化过程给予解释说明即可。

8.(2017•吉林)如图是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水的初温是  ℃;加热至水沸腾用了  min;在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  保持不变.

答案:

90;7.5;温度.

9.某同学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水的沸点是  °C,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答案:

98;小于.

10.如图所示是用纸锅烧水的情境图。

当水沸腾时需要,但温度保持不变,使得被水浸湿的纸的温度纸的着火点,则纸锅不会燃烧。

答案:

吸热,低于。

解析:

水沸腾时温度温度保持不变(约100℃),沸腾过程需要继续吸收热量。

纸的着火点(约183℃),水沸腾时被水浸湿的纸的温度约100℃,低于纸的着火点(约183℃),所以纸锅不会燃烧。

解题要领:

抓住水沸腾时的温度与纸的着火点。

这里要注意的是水沸腾时的温度与纸的温度均为约100℃,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11.如图所示,给水壶里的水加热沸腾,水壶上方的玻璃板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请你结合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案:

水蒸气从壶嘴出来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板液化成水,玻璃板上出现了许多的小水珠就是液化现象形成的。

解析:

抓住研究对象是气体变化为液体,这个过程是液化现象。

液化过程中,气体放热变为液体。

解题指点:

物态变化有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

理解好这几个现象形成过程是解答相关问题的钥匙。

12.小军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的沸点实验.

(1)如图乙中A、B所示,其中图是水沸腾时的气泡的变化情况;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实验中小军记录了的数据记录在如下的表格中.

(2)从表格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有明显错误的是第分钟时的数据;

(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此时水的沸点为℃,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4)在图丙中,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5)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填写一条措施即可)。

答案:

(1)A

(2)9(3)98(4)如图所示(5)减少水的质量或加大火焰或提高水的初温

解析:

(1)水沸腾前气泡内含有热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上方冷的水,会液化,因此上升过程中气泡会变小;沸腾时,水内部各个位置的水都在剧烈地汽化,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不断融合,形成更大的气泡到达水面时破裂。

因此图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A是水在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情况;

(2)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因此从表中可以看出第9min的数据记录错误;

(3)从实验记录表格中可知,水在达到98℃时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见水的沸点为98℃;

(4)以时间为横轴、对应的温度为纵轴确定坐标点(0,90)(1,91)(2,92)(3,93)(4,94)(5,95)(6,96)(7,97)(8,98)(9,98)(10,98)(11,98)(12,98).在图像上找准这些点,然后用光滑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是所求的水的沸腾图像;

(5)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也就是在短时间内让水沸腾,要想让水吸收热量减少,初温一定时,就得使水的质量减少。

或者水质量一定,就得让水的初温提高。

因此减少水的质量或加大火焰或提高水的初温是可行的措施。

解题关键:

本题虽然没有提到吸热公式,但在回答(5)小问时,运用的知识点却是热量公式的应用。

能够正确知道吸热公式的物理意义是关键。

13.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从图中可收集到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是非晶体;

B.海波的熔点是48℃;

C.在B点海波的

状态是液态;

D.在D点海波的状态是固态。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

海波是晶体,因为海波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48℃不变,即它的熔点是48℃;在B点海波处于熔化过程,既有固态也有液态,固液共(并)存;在D点海波的温度高于熔点且处于放热降温的过程,所以,状态是液体。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晶体的

熔化和凝固特点。

要求会根据图像反映出规律,总结晶体的

熔化和凝固特点。

14.有甲、乙两种不同品牌的保温杯,为了比较这两种品牌的保温杯盛水时的保温效果,小明按照科学探究的程序,明确了具体的探究问题,选择了适当的器材,在控制变量的前提下,在室内进行了实验,得到了一段时间内,甲、乙两种保温杯内水的温度的实验数据,根据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小明探究的问题的自变量是水冷却的时间.

B.乙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

C.实验过程中第5h的室温是20℃.

D.两个保温杯里的水在第1h内温度相等。

答案:

ABC

15.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答案:

B

16.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实验图像,固体甲第6分钟的状态是____,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的区别是__________。

答案:

固液共存甲有熔点,乙没有熔点

17.如图甲所示,两名同学分别用完全相同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绘制了a、b两杯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实验时烧杯上覆盖硬纸板的目的是增大热量散失以便缩短加热时间.

B.通过分析图像信息可知:

此时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C.通过实验得到水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①达到沸点,②不断吸热.

D.a、b两杯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不同的原因是水的质量相同.

答案:

BC

18.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点.

(1)图中是“研究水的沸点”实验,如图乙中A、B所示,其中____图是水沸腾时的气泡的变化情况;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在实验中记录了下列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3

98

98

98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分钟时的数据;

(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4)在图丙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5)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答案:

(1)A

(2)9(3)98(4)如图所示(5)减少水的质量或加大火焰或提高水的初温

19.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同时将水加热16min.

甲乙丙

(1)甲图中,中心有孔的纸板的主要作用是;(写出一条即可)。

(2)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

(3)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此时的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②请根据图像分析,小红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答案:

(1)减少热量损失

(2)94(3)①99低于②水的初温较低

20.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3)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

(4)烧杯上面加纸板盖的目的是.

答案:

(1)水蒸气

(2)小华所用水的质量大(3)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且需要吸收热量,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说明杯底温度高于杯中水的温度.(4)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采取加盖,加火等措施,加纸板的目的是减少散热。

21.(2017•烟台)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

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物质

酒精

煤油

熔点(凝固点)

0

﹣117

﹣30

113.6

1083

1535

1064

沸点

100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答案:

(1)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2)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达不到碘的熔点113.6℃,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