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同伴互助.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135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9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小同伴互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安小同伴互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安小同伴互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安小同伴互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安小同伴互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小同伴互助.docx

《安小同伴互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小同伴互助.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小同伴互助.docx

安小同伴互助

 

 

遂宁市安居区安居小学校

同伴互助策略初探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校高效课堂以“优质轻负、充满活力、学习自主、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为工作思路,经历了“学习—思考—实践—总结—再实践”的历程,终于化茧成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化五步,同伴互助”。

“三化五步、同伴互助”中“三化”(即课堂教学活动化,教学流程任务化,任务教学主体化)是我校高效课堂建设的主要理念,“五步”(即自主学习、研读共品(合作探究)、课堂闯关、总结评价、课后拓展)是我校高效课堂的具体教学流程,而“同伴互助”则是实现“三化”的基本策略,是学生在“五步”中参与面、参与度、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是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一、我校高效课堂中“同伴互助”的内涵

我校高效课堂中的“同伴互助”是指各班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按一定方式划分成多对亦师亦友的互助同伴,若干对互助同伴按一定方式组合成师友小组,小组间、同伴间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最终实现兵教兵、兵强兵的师友双赢局面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同伴互助中师友的划分和小组的组合

1、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是保障小组活动的关键,让每对师友和每个师友小组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师友互助才能真正开展起来,师友互助的生命力才能得以持久。

(2)竞争性原则:

这里既有师友小组之间的竞争,也有师傅与学友之间、师傅与师傅之间、学友与学友之间的竞争。

竞争包括学习、纪律等各个层面。

(3)合作互助原则:

师友和师友小组要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体现团队优势,拒绝独立作战。

(4)互补性原则:

划分时要体现出师友的差异性,两人各有优势所在,师友之间要注意取长补短。

让他们在互助中能发现对方的优势以学习,发现对方不足来规劝和借鉴。

(5)相对稳定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学科内师友和师友小组尽可能稳定,这样能更好地增加两人的学习效率和友谊,但根据需要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实施动态管理,调整师友前一定要做好双方思想工作,争取学生的支持。

(6)班主任整体协调与任课教师具体落实相结合的原则。

(7)学生自愿组建与教师指定相结合的原则。

2、具体的标准:

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性别、交往能力等因素进行划分成对的互助同伴,互助同伴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要求组合成师友小组。

3、搭配方法:

(1)师友划分:

教师按上面标准将学生分为四类:

A优秀、B良好、C一般、D较弱(各占25%)。

A和B的做师傅,C和D的做学友。

按照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原则、让A带C,B带D的均衡标准搭配师友,避免了优质资源浪费。

如果受学生人数制约,一个师傅可以有两个学友。

师友是“同伴互助”教学模式中最基本的元素。

在师友划分中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如都好动、师傅性格很温和管不了太调皮的学友、师友性格不和的学生不能做师友;

(2)师友小组的组合:

班主任根据本班具体情况,把学业成绩、认知方式、兴趣特长、动手能力、性别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的若干对师友组合成师友小组,师友小组间的情况要尽量控制一致,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对小组的评价以具体师友表现为依据。

各班组数、每组内师友对数不统一要求。

小组内职责分工原则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人人参与学习,人人参与管理。

每一个小组设行政小组长和学科小组长各一名。

小组长是教师开展“三化五步”教学模式的得力助手,优秀的小组长可以高效率合理地进行小组分工和组织小组活动,是快速、高效完成小组活动的重要条件。

根据人数情况另可设其他组长若干,如路队组长、礼仪组长、安全组长等。

各小组轮流值周,管理班级事务,值周小组负责考核全班的学习与纪律的同时也接受其他组的监督考核。

值周小组的行政组长就是当周的值周班长。

(3)座位安排:

同伴互助学习方式主要通过同伴互相讨论、交流、检查督促来实现教育目的,这就要求座位安排要有利于讨论的开展。

下面的座位安排形式最好,既有利于同伴和小组讨论交流,也利于遇到难点时师师研讨。

 

4、师友和师友小组产生方式

(1)教师任命:

教师按师友和师友小组划分的原则和方法把学生组合成师友和师友小组。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划分高效、较合理,但由于是教师的行政命令,部分学生易接受,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自主选择:

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自主选择后再由教师进行宣布产生师友和师友小组。

这种方式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由于受学生认识能力限制,这样产生的同伴合理性较差,随意性较大。

(3)民主推选:

在师友和师友小组产生过程中,教师调动全班民主推选方式进行,有利提高学生参与到互助的热情,但很容易导致民主意愿过分集中到部分人身上,不利于整体工作开展。

(4)综合式:

在师友和师友小组划分阶段,教师把前三种方式综合起来运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班主任协调科任教师定出划分初稿,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和民主推选的方式产生师友和师友小组,尤其是行政小组长和学科小组长产生一定在充分利用民主推选方式。

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师的任命导致学生逆反,又能让学生乐于接受。

5、动态管理

在实践中,同伴的搭配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要结合学生互助配合情况和效果来适当调整。

如:

表现好、学习有进步已足够胜任师傅的学友可以调整为师傅;表现不好、学习退步的已不能胜任师傅工作的师傅调整为学友;师友因性格、感情等因素配合度不高的与其他师友进行重组成新的师友;师友小组在一起已经不利于互助学习了,教师要对师友小组进行重组。

班主任在动态管理师友时一定要和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争取学生理解和配合,也要征求科任教师意见和建议,综合各种情况有效进行。

动态管理要慎重,不要太频繁。

三、师友职责分工

1、师友职责分工

(1)师傅是老师的助手,是决定同伴互助学习效果的关键人物。

师傅的主要职责是教会学友学习,督促、管理学友学习常规,培养学友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友创新思维,激发灵感,对学友的思想、行为、学习、纪律等方面全面管理。

师傅对学友的管理既是学习上的,也是纪律上的,应该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由校内延伸到了校外,包括节假日和双休日。

因此要求师傅不仅学会做题,还要学会如何分析题,如何理清解题思路,如何把例题(习题)和更多同类的题、相应的知识点和拓展点联系起来,如何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系统。

课上课下要会讲,善讲,成为名副其实的师傅。

(2)学友接受师傅的全面管理,及时向师傅汇报情况,不但要接受师傅的学习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和师傅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信心。

同时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的优势显现出来,将自己的不足及时弥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学友有义务监督师傅的常规表现。

(3)在一定情况下,学友在某些方面会优于师傅,这时他就要做师傅的师傅,此时两者职责分工就对换了。

2、师友小组职责分工

(1)行政小组长:

负责检查考核本组师友互助小组的常规(清洁、路队、两操等),本组目标实施和达成情况,组织小组有关会议;

(2)学科小组长:

组织检查督促小组内师友互助情况,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评价本小组各成员的上课表现并向科任教师汇报,负责与本学科学习有关的其它事宜。

(3)其他组长:

根据安全、纪律等常规要求,在行政小组长的领导下专门负责安全、清洁、两操或路队等专项事务的组织与考核。

(4)值周小组及值周班长:

各小组轮流值周,管理班级事务,值周小组负责考核全班的学习与纪律的同时也接受其他组的监督考核,。

值周小组的行政组长就是当周的值周班长。

四、师友培训

1、集体培训:

主要学校层面、年级层面、班级层面、学科层面的培训。

(1)思想意识的培训:

教育学生明确同伴互助的重要性,领悟到师友互助学习的好处和必要性,让他们明确自己在师友和师友小组中的职责、掌握自己职位的工作要求,有荣辱与共的集体责任感。

(2)师友互助技巧的培训:

①学会表达。

教师要调动师友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互助学习中能克服心理障碍——敢于表达;教给学生常用的礼貌用语——善于表达;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能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精于表达。

表达时做到声音洪亮,吐词清楚,语气合理,句子完整。

②学会倾听。

培养学生倾听时不能打断别人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发言的正确性做出正确的判断,能从别人的发言中获益,培养专心听课的习惯和相互尊重的品质。

确认与他人意见不一致时,不要急于作无谓的争吵,应该设法用事实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③学会评价。

教师应引导学生互评,学生在倾听他人发言后,能一分为二地判断别人的观点,并能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在评价中建设性地看待问题。

如果学友的回答存在不足,评价的同学也要看到学友在自身基础上做出的努力,对其努力做出肯定。

评价要说真心话,不要拘泥于老师常用的形式。

④学会质疑,不懂就问。

对别人的观点不盲目相信,要持怀疑态度。

对生活中的现象要随时保持强烈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对暂时不懂的要学会查找资料、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来解决,确实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向师傅或学友请教,在别人的回答中捕捉到灵感,解决心中疑惑。

要多思、好问。

⑤学会自学。

同伴互助教学模式离不开学生的自学,教师要教给学生根据老师课前、课中、课后的要求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

教师要承认学生自主学习的差异,鼓励学友超越师傅。

如教给学生如何预习、如何根据老师的提示探究或品读、如何总结本堂所学知识点、如何完成课后拓展任务等。

⑥学会互助学习:

先利用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自学课本;再由师友把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互相提出;然后师友间互相帮助,在互助中解决疑难问题,突破重点难点;再然后师友通过互助交流还有疑惑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向其他师友寻求解决,如还不能解决就请教师引导解决;最后师友小结巩固。

(五步简称为一看、二问、三互助、四请教、五小结)

2、个别培训。

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培训。

在学生互助学习过程中,老师要不停地巡视,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对师傅进行个别指导,不仅要让师傅学会做题,用正确的方法和恰当的语言指导、帮助学友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分析题,理清解题思路,把题和更多的相类似的题、相应的知识点及拓展点联系起来,从而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

要真正参与学生的互助活动,了解学生如何讲题,方法、路子是否正确,发现问题,老师要及时纠正,并适时鼓励肯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在师傅教学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则要及时给予帮助,与师傅一起研究对策。

对于好的师友好的方面及时表扬激励,对表现不理想的师友及时和他们谈话。

教给师傅还要随时洞察课堂的学情,如果发现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要及时在全班纠正。

对于整堂课上学生的表现,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表扬、激励学生,以便保持学生长久的学习热情。

3、专题培训:

专题培训指老师利用课间或自主时间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的专项培训。

培养师傅的责任心,培养学友的上进心,让学生从内心体会到同伴互助的和谐之美。

(1)专项培训各小组长。

明确自己职责;掌握学习学校的相关制度与规则;明确同伴互助的具体要求;考核评价方法指导等等

(2)专项培训师傅:

只有懂方法又有真才实学的师傅才是真正的使师傅,只有好师傅才能教出更好的学友来。

①教育方法培训:

可包括:

如何给学友讲?

课堂如何管理督促帮助学友?

怎样在尊重学友自尊心的同时管理督促帮助学友进步?

如何做好学友的思想工作?

自己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怎么办?

②知识系统培训:

要让师傅教好学友,师傅首先得掌握好系统知识。

各科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对师傅进行知识系统培训,保证师傅讲授的准确性,让师傅们系统掌握每册书每单元的知识链,使师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便于更好的教好学友。

(3)专项培训学友

在对师傅培训的同时,教师应特别加强了对学友的培训。

培训他们如何与师傅合作、交流,如何发现师傅的优秀品质,如何模仿师傅,如何与师傅比速度、比效率,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超越师傅等。

(4)专项培训师友

定期在班级选择优秀师傅、优秀学友进行经验交流,谈谈师傅如何培养学友,学友如何适应并超越师傅,师友如何互助、如何发挥特长优势等问题。

(5)角色轮换培训

师友之间在学友擅长的科目课堂上可以进行角色轮换,这样师友站在不同的立场进行互助,能增强理解,相互支持,为共同利益和荣誉而努力。

五、规则建立

1、“捆绑”规则。

(1)回答问题“捆绑”:

老师提出问题后,只有师傅举手回答,而学友不会,那么,老师绝不会找这位师傅回答,必须是师友二人都举手,才有资格回答问题。

这样,就要求师傅必须教会学友。

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师傅举着手的同时,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还在指导学友,直到学友也举起手,才如释重负。

这种“捆绑”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友之间的交流,调动了师傅的积极性。

(2)接受批评“捆绑”:

常规管理中,如果师友一方违反了校规班纪,教师处理时不只找违纪一方,应把师友都进行教育。

对违纪一方进行纪律教育,对另一方的管理、监督不力进行批评谈话。

(3)受表彰“捆绑”:

参师友的表彰,不看其中一方的优劣,不能只表彰优秀的一方,要两者综合评定,具备评优条件的师友一起接受表彰。

这种表彰上的“捆绑”会增强师傅帮助学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增加师友间的友谊。

“捆绑”规则在师友小组管理中体现为师友奖惩得分都进入小组得分,都是小组评优的依据。

2、交流规则。

(1)交流声音控制:

师友互助交流时声音要小,不影响第三者;全班集体交流时,声音必须洪亮,让全班同学都能听清。

(2)交流程序:

师友间交流:

较简单的内容采用“学友操作交流→师傅点评补充”的程序;较复杂的内容采用“师傅讲解帮助→学友操作交流→师傅点评补充”的程序。

师友小组内交流:

学友交流→师傅点评补充→其他师友质疑。

全班交流(展示):

学友交流→师傅点评补充→其他师友质疑、解答→教师点评补充。

学友或师友回答错误或不完美:

学友或师友回答错误或不完美→其他师友质疑、修正或补充→教师点评补充→出错学友或师友重新回答反馈。

(3)交流用语:

交流过程中语言要准确规范,不仅要说明答案,而且要说明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及该题中得出的规律等,讲解时最好能图文并茂。

评价说真心话、要准确且有技巧。

(4)注意事项:

能独立完成的问题,就不要交流,需要互助交流的问题,尽最大可能在师友间解决,不是疑点、难点、重点的问题,尽量不在全班进行展示。

3、不包办代替规则。

在捆绑规则影响下,部分师傅急于求成,会一手包办了学友的学习活动,无形中剥夺了学友的学习权力。

要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提高的课堂,教师就得:

(1)分层要求:

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提出不同任务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选择。

如设计的训练题分为:

必做题(所有学生必做)、选做题(良好学生选做)和思考题(特优生选做)。

三种题型难度逐步升级,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一般学生“吃得了”,优秀学生吃得饱,最终达到“水涨船高”,让课堂成为“培优补弱”的主阵地,成为“因材施教”的主阵地。

(2)严格按交流规则中交流程序交流。

4、讲解规则。

(1)学友能自己学会的,老师和师傅都不用讲,放手让学友自己钻研,待学友钻研后师傅检查点评。

(2)学友不能自已学会而师傅能自己学会的知识,老师不用讲,由师傅引导学友学习。

(3)师友不能独自解决也不能合作解决的问题,师友小组讨论解决,老师不用讲。

(4)师友不能独自解决也不能合作解决、师友小组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讲解,引导师友学习。

(5)师傅的讲解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而在自己对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上讲解题思路,引申类似题型,链接相应知识点和拓展点。

这是需要师傅娴熟把握知识点、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6)教师讲解做到“三讲三不讲”:

讲易混易错易漏的问题,讲学生想不到的问题,讲归类提升的问题。

不讲学生已经会的问题,不讲学生自学能学会的问题,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

(7)所有讲解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

老师或师傅要留足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动脑思索、动手操作,避免出现“老师或师傅一言堂”的现象。

5、发言限制规则。

在鼓励弱势学生发言时,要限制优势学生的发言,要限制强势垄断课堂,要限制其发言次数和时间,规定师傅每节课发言机会最多不超过两次,要提高发言质量,多提供发言机会给弱势学生。

6、讨论规则。

把握时机,适时讨论,注意效果。

避免刚提出问题不给学生思考时间就让学生讨论,避免学生思维刚进入状态、讨论交流深度不够就被教师强行打断。

讨论中适当发言限制规则,保证弱势学生发言权

六、激励评价

1、激励评价的原则:

(1)客观公正:

对师友的评价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既要看到优秀学生的不足,又要看到“不优秀”学生的优秀;尤其是在批评学生时要有理有据,客观公正,切忌以偏概全,歧视学习和思想上的“待优生”。

客观公正的评价会让评价者获得更多的威信,产生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得到被评价者和其他更多人的信服与尊重。

(2)赏识与批评相结合:

赏识是每个生命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氧气,缺少表扬和欣赏的学生心理容易出现问题,在评价师友学习表现时,评价者要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他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积极进取、向上的精神。

但过多的表扬会滋生学生优越感,形成骄纵的不良性格。

因此赏识和批评还要有机结合,都要掌握分寸,恰到好处,做到高调表扬,低声批评,既激励学生又严格要求学生。

赏识与批评相结合的评价可以使被评价者看到自己的成就和不足,能够激起被评价者或者其他人发扬优点,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

(3)促进发展。

教育最终目的是育人,促进人的成长,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给人贴上标签,而是通过反馈让被评价者看到成就或不足,激发上进心和潜能,自觉调整行为,从而获得更大更优的发展。

因此评价者在评价时要注意评价方法多种、评价方式多样,让自己的评价能促进人、激励人、发展人。

(4)捆绑式原则。

将师友2人学习、纪律等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捆绑式评价,如教师在当堂提问,当自己的学友答得好的时候,师傅会感到非常自豪;有些学友表现差,师傅则感到很失落,学友也会有连累师傅的愧疚感;只有师友两人都优秀了,双方才会有发自内心的高兴。

2、激励评价方式:

(1)根据评价者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学生自评、师友自评、师友互评、教师评价、学校评价。

①学生自评:

学生在每堂课后总结自己的收获与感悟(知识、方法、能力、情感等方面)。

②师友自评:

每节课、每天、每周师傅与学友间互相指出进步与不足,进而调整行为。

③师友互评:

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师友评价其他师友的表现,总结出值得推广的做法和应该注意的事项。

④教师评价:

教师当堂评价师友表现,班主任课后汇总,作为评优选能的重要标准。

⑤学校评价:

学校在班、年级组的基础上对师友进行评价,主要指校级及以上的评优选能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等级等

(2)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①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

诊断性评价有利于了解预习情况和课堂学习情况、师友划分与动态管理等。

②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

形成性评价的可以对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调整教学行为、完善教学过程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③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

总结性评价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

3、激励评价的方法:

(1)师友相互激励措施:

①肢体激励法:

向双方竖起大拇指,为出色的师友鼓掌等。

②语言激励法:

语言激励要出自评价者内心,不能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形式。

说话要真诚,表扬要客观,批评要委婉。

这节课你进步了……,感谢你这节课对我的帮助……,哇,这么深的问题你都能解决,你太了不起了……,如果加把劲你会更出色……等等。

③汇报激励法:

师友一方采用电话、书信等适当方式给对方的老师或父母汇报对方本周的进步,为其争取老师和家庭的认同。

④评语激励法:

在作业、课本或试卷上写下鼓励或感谢的话语。

(2)外在激励措施:

①课中激励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课堂教学朝着理想的方向转变,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善于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点评适时、到位,有了成就感的学生在课堂上就会高度投入。

如班级文化中的“快乐每日评”中记录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得分扣分。

②课后激励法:

教师定期召开师傅或学友座谈会,介绍优秀的经验做法。

③作业激励法:

教师在作业本上、试卷上印笑脸标记或写上激励性话语,鼓励师友进步等。

如写上“你真棒!

”“看到你的作业做得这么好,老师心里真高兴。

”“你字写得真漂亮,如果……,那会更棒的!

”等等。

④喜报激励法:

用书信、电子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向家长发报喜,对孩子的进步予以表彰。

⑤榜样激励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应搭建平台,把班里树立一些平时学习刻苦、乐观积极互助和谐的师友塑造成学生心中的崇拜的偶像、愿意跟学的对象。

如班级文化布置中表彰栏里张贴照片,家长会、开学典礼、主题班会上作典型发言、参加班委会、学生会,进入国旗班、鼓号队等。

由于这些榜样和大家都生活学习在一起,大家彼此都很熟悉都很了解,从而更加使人容易接受,容易模仿。

⑥评优激励法:

根据一定制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成绩和进步情况、常规进行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评出班内、校级的优秀师友、优秀师傅、优秀学友、优秀师友和师友小组等。

评优过程是一个教育过程,班内每周评出“展示之星”、“质疑之星”、“点评之星”、“读书之星”等各个奖项;每月评出优秀师傅、和谐师友组、进步明显学友等。

每月给优秀的师友和小组给予表彰奖励,对有问题的小组和师友及时反思,限期整改并实行老师干预。

⑦竞争激励法:

师友在课堂中表现得到教师认可,该对师友和该师友小组能获得积分。

教师在当堂课作记录,班主任利用班级文化中的“快乐每日评”中公示,每周小结后班主任将周得分公示于评比栏,每月再总结,评出优秀师友小组。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公示各组的积分,让师友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斗志,引起竞争,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

⑧目标激励法:

班主任引导师友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师友共同奋斗的目标和个人成长目标,用目标激励师友上进心,让他们随时保持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

如对师傅可设置:

师傅→优秀师傅→最佳师傅的目标体系,师傅要以学友进步为荣,能以学友成为别人的师傅为荣;对学友设置学友→优秀学友→师傅→优秀师傅的目标体系。

教师不得吝啬自己的激励性评价,评价要及时、真诚、公平,切忌敷衍了事和与其他同学横向比较。

表扬形式不要过于单一,要换着新花样进行。

4、制度建立

(1)师友小组内建立完善小组内的制度。

各小组在《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一日常规》和学校规章制度总原则的指导下讨论制订本小组的组规(应包括常规和学习各方面),明确规定相应的加减分规则,对小组成员进行量化考核。

各小组的考核制度必须由该小组民主产生,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完善。

制度制订好后,应每人张贴一份在显眼位置时时警戒自己。

组规中常规部分由小组行政组长负责考核,填写小组考核表;学科组长负责考核组员相应科目的学习情况;其他组员负责监督考核本组行政组长和学科组长;每周总结时行政组长组织本小组总结,总结时除了公布本周各组员得分汇总情况外,表现优秀学生和最差学生在组内作发言,违规人员按组规承担相应责任。

(2)班内建立班级规则和支持、保障制度。

各班由全班同学民主建立《师友小组考核制度》(包含常规和学习各个方面,考核时间空间全覆盖),张贴于显眼位置。

根据制度设计考核评比表,做到每天对各小组的量化考核并随时公布。

执行方式为:

班级实行“轮流值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