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分类解析汇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267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2.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分类解析汇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分类解析汇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分类解析汇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分类解析汇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分类解析汇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分类解析汇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分类解析汇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分类解析汇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分类解析汇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分类解析汇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F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目录

F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

F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

F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4

F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文综地理卷·2015届河南省开封高中等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D1F1J33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3分)

材料一 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 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下图)。

材料三 贺兰山东坡是世界优质葡萄产区。

下图为该地葡萄加工生产流程图。

(1)描述材料一所示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3分),并根据材料二简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4分)

(2)比较黄河宁夏段与山东段水文特点的最主要差异以及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导自然因素。

(4分)

(3)材料二中2为草原,3为针叶林,据图说明贺兰山东西两坡植被带分布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6分)

(4)分析该地区发展材料三所示葡萄加工产业链的经济意义。

(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水文,自然带,农业流程分析。

【答案解析】

(1)自东向西依次为鄂尔多斯高原、宁夏平原、贺兰山(或东为鄂尔多斯高原、中为宁夏平原、西为贺兰山)(3分);断裂下陷带(2分);经河流(黄河)冲积(或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形成(2分)。

解析:

描述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只表达是什么还不行,还要表达在哪里;而宁夏平原是断裂下陷后,经黄河冲积而成。

(2)黄河宁夏段比山东段含沙量小;(黄河的)水源。

(每点2分,共4分)

解析:

黄河宁夏段比山东段含沙量小,因为中游经过了黄土高原,所以含沙量大增;黄河水源是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导因素。

(3)东坡比西坡多了针叶林带,西坡比东坡多了沙漠带;东坡比西坡各植被带的海拔都低。

原因:

(东坡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西坡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背风坡)东坡比西坡降水多。

(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东坡比西坡多了针叶林带,所以判定东坡降水较多;而东坡比西坡各植被带的海拔都低,也说明东坡是迎风坡。

(4)促进葡萄种植业的发展;延长葡萄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实现葡萄加工中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降低了原料投入的成本。

(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葡萄加工产业链的经济意义可以从促进葡萄种植业的发展、延长葡萄产业、增加附加值、实现葡萄加工中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降低了原料投入的成本等方面叙述。

【思路点拨】描述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只表达是什么还不行,还要表达在哪里;迎风坡一般自然带较低,而产业链的经济意义是高考的常见考点,要熟练掌握。

 

【文综地理卷·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12月调研考试(201412)】F1J3K2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西地图巴西能源消费构成图

材料一潘塔纳尔沼泽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孕育着3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动物。

材料二巴西是世界上重要的柑桔生产国,所产柑橘大部用于加工橙汁。

目前巴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橙汁出口国,贸易量占世界的80%。

材料三新能源指传统能源之外,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例如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生物能和核能等。

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或者生产和使用中污染较小的能源,例如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能、天然气和核能等。

(1)结合巴西地图和材料一分析潘塔纳尔湿地形成原因。

(4分)

(2)结合巴西地图和材料二指出巴西橙汁加工工业的分布地区,并分析巴西成为全球最大的橙汁出口国的原因。

(8分)

(3)结合巴西能源消费构成图和材料三归纳巴西能源构成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10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湿地形成的原因、工业生产、能源问题。

【答案解析】

(1)(4分)降水丰富,河水泛滥,水源补给丰富(2分);地形平坦,排水不畅(2分);

解析:

湿地形成与降水丰富,河水泛滥,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有关。

(2)(8分)东南沿海(2分)

①柑橘面积广②橙汁加工工业发达③海运便利④离欧美市场较近(每点2分,任答3点满分6分)

解析:

出口离不开原材料丰富,海运便利,市场广阔。

(3)(10分)新能源比重大(2分)清洁能源比重大(2分)

经济意义: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资源的开发(2分)

社会意义: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缓解节能源危机(2分)

环境意义: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于环境的改善(2分)

解析:

意义类习题要从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环境意义方面分析。

【思路点拨】理解出口所需的条件,学会分析意义类习题是解本题应该提高的能力要求。

 

【文综地理卷·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12月调研考试(201412)】F1F2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上两列山脉上的某地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6题。

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山脉为阴山,B山脉为贺兰山

B.两山脉为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

C.造成两山垂直带谱中基带相同的地理要素为水分

D.造成B山比A山垂直带谱少的地理要素为纬度

【知识点】本题考查自然带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6.C

解析:

贺兰山是200mm等降水量线,所以西坡降水较少,是荒漠,所以B山脉为贺兰山,A错误;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不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B错误;造成B山比A山垂直带谱少的地理要素为水分和海拔,所以D错误。

只有C正确。

【思路点拨】正确运用已知知识点进行区域信息的判定需要较高的能力,本题难度较大。

补充: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

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

b:

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

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

c:

200mm年等降水量线:

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

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地理卷·2015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12月月考(期中)(201412)】B3E2F1下图6为某农村聚落M所在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OP实际水平距离为425米。

图7为沿PQ一线所做地质剖面示意图。

M聚落分布于两边山脊对称的宽谷中,当一年中M聚落房屋的正午日影最长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大致与甲坡坡度相等,且该日M聚落的日照时间从北京时间8:

10至17:

50,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已知:

tan30°=0.58tan35°=0.7tan40°=0.84)

3.该地的纬度约是

A.31°NB.36°NC.31°SD.36°S

4.下列有关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7所示地形为背斜山B.图7森林为常绿阔叶林

C.乙处草坡因地处背风坡,降水少D.M聚落居民发现,该日昼长夜短

【知识点】本题考查太阳高度角和区域特征判定。

【答案解析】3.A4.B

解析:

3题,根据材料中信息,OP实际水平距离为425米。

根据等高线图,可以判断OP的高差是300米。

利用正切值tan35°=0.7,可以计算出OP坡的坡度是35°。

当一年中M聚落房屋的正午日影最长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大致与甲坡坡度相等,即冬至日时,M聚落正午太阳高度是35°。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纬度差,可以计算出该地的纬度约是31.5°,所以A正确,B、C、D错。

4题,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图乙地形为向斜山,A错;结合前面分析,该地纬度判断,位于亚热带地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对;根据图甲中的指向标,结合图中坡度、字母等信息,可以判断乙处是迎风坡,降水多,C错;根据材料,该地位于我国,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D错。

【思路点拨】本题难度较大,要综合调动各个因素,变繁为简。

 

【地理卷·2015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2)word版】F1I229.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渎“我国东部M市的等高线图(单位:

m)”和“M市产业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在地理野外考察中发现,图中3、4处上覆土层较1、2处厚,结合图中信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其原因。

(4分)

(2)据图分析,M市近15年来产业结构是如何调整的,这对劳动力的需求有何影响?

(4分)

(3)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M市建设了新的产业区。

请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化工产业区中任选一个,依据图中信息对其区位进行客观评价。

(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等高线疏密与坡度大小、工业发展问题、工业区位比较评价。

【答案解析】

(1)1、2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2分)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速度快,水土流失较重(2分),土层较薄;3、4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小(2分)水流速度较缓,泥沙沉积(侵蚀较弱),(2分)土层较厚。

解析:

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等高线疏密与坡度大小比较问题是常考的知识点。

(2)轻纺工业产值比重下降,(2分)1998年到2003年比重下降最快;(2分)高新技术产值比重上升,(2分)2003年到2008年比重上升最快;(2分)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对劳动力素质需求提高(2分)。

解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因而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也就有所提高。

(3)(任选一个回答)

①化工产业区:

位于郊区,地势较低(2分),对市区固体垃圾污染、水污染较小(2分),位于公路沿线,交通便利。

(2分)

但位于冬季盛行风上风向,对市区、高新区污染较重(2分)。

②高新技术产业区:

地势较高,城市水污染不会影响该区域(2分);交通便利(2分);但距市区较远或距化工产业区近(2分);东部坡陡,易发生地质灾害等(2分)。

(8分)

解析:

此类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回答时候要根据我们所学的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进行回答即可。

【思路点拨】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是一种能力的要求,而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的问题要根据我们所学的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进行回答。

 

【地理卷·2015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2)word版】F1下图示意某山地顶峰周边的情况,阴影部分为终年积雪,甲、丁两地气温相同。

据此完成19~21题。

19.甲、乙、丙按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乙甲D.丙甲乙

20.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迎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C.阳坡和背风坡D.阴坡和迎风坡

21.实际调查发现,该山地北坡植被生长状况优于南坡,可能是由于北坡

A.降水丰富B.热量充足

C.蒸发量小,水分条件好D.流水堆积,土层条件好

【知识点】本题考查雪线影响因素和植被。

【答案解析】19.D20.A21.C

解析:

19题,由于甲、丁两地气温相同,甲乙两地位于同一侧山坡,乙处的海拔高度高于甲处,故判断乙地气温低于甲地;而丙丁位于同一侧山坡,丙地海拔高度低于丁地,故判断丙地气温高于丁,即丙高于甲地,所以D正确。

20题,由于甲、丁两地气温相同,而丁地的海拔高度明显高于甲地,故判断丁地(南坡)位于向阳坡;根据图示山顶积雪的分布状况,南坡雪线较低,而南坡又是向阳坡,故判断南坡应为迎风坡,降水量丰富,故雪线较低,A正确。

21题,结合上题结论,北坡为背阳坡和背风坡,故降水量、热量条件不如南坡;而由于气温较低,故蒸发较弱,故水分条件较好,C正确。

【思路点拨】掌握坡向和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气温、降水量对雪线高度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结合向阳坡和背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热条件的差异分析。

 

【地理卷·2015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2)word版】D1F1下图甲为大陆东岸的某河段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EF处的河床横断面图。

读图回答15~16题。

15.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EF处,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老

B.地势北高南低

C.④处河岸比②③两处侵蚀更严重

D.①处比②④处建港条件优越

16.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南半球B.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C.全年流量变化小D.EF附近河段是地下水补给河水

【知识点】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

【答案解析】15.C16.B

解析:

15题,结合图乙中E岸堆积(即左岸),F岸侵蚀(即右岸)判断,此图甲中地区位于北半球,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

图乙中地质构造为背斜,离河岸越远,岩石年龄越新,A错误;根据指向标及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南高北低,B错误;④处为凹岸以侵蚀为主,C正确;②为凸岸以堆积为主,①④处侵蚀作用强,水深利于建港,所以D错误。

16题,由上题分析知该地位于北半球,A错误;该河流流经温带地区,且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度,故可能会发生凌汛,B正确;该河段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故该河流全年流量变化大,C错误;地下水由高潜水位流向低潜水位,且垂直于等潜水位线,故图中地下水的流向背离河流,河水补给地下水,D错误。

【思路点拨】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地理卷·2015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2)word版】F1下图为岷江上游山地自然垂直带谱和岷江上游山区民族与聚落个数与海拔的关系图。

读图回答7~8题。

7.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的集中分布地带海拔是

A.800~l400mB.1400~2200mC.2200~3200mD.3200~3800m

8.影响岷江上游民族聚落类型垂直带谱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和国家民族政策B.地形和民族农业生产方式

C.河流和民族建筑风格D.矿产和民族工业生产方式

【知识点】本题考查聚落分布分析。

【答案解析】7.C8.B

解析:

7题,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的集中分布地带是2200~3200m,C正确。

8题,在海拔较低的地方主要是汉族,主要从事种植业;海拔较高的地区主要发布一些少数民族,他们多从事畜牧业,所以影响岷江上游民族聚落类型垂直带谱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民族农业生产方式,B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对图的解读能力要求较高,难度中等。

 

【地理卷·2015届湖南省浏阳一中、攸县一中、醴陵一中三校高三联考(201411)】F1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图中起关键作用的箭头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3.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⑤    B.⑥  

C.⑦    D.⑧

【知识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解析】22.A23.B

解析:

22题,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最大差异是松花江有结冰期,珠江没有结冰期,这是由两地气候差异造成的,所以关键是①箭头,A正确。

2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水文对地貌的影响对应图中的⑥,B正确。

而⑦是地貌对水文的影响,其它与地貌沟壑纵横状态形成

【思路点拨】熟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地理卷·2015届湖南省岳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411)】E2F1F2M132.(14分)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

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被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4分)

(2)简述图示地区西部多高山、地势崎岖的内力作用及R河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4分)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水文、土壤、生物三方面的影响。

(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植被带分布、内外力作用、自然环境整体性。

【答案解析】

(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2分)。

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2分)

解析:

本题实质考查降水因素分析,大峡谷两侧及谷底植被带景观不同主要是降水多少造成的,结合影响降水因素可知,位置及地形是其最主要因素。

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

该大峡谷盛行西南风,所以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而南壁为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2)图示地区的西部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碰撞、挤压)频繁(2分);流水侵蚀作用(2分)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部地区为落基山脉,主要是其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所以地壳运动频繁,导致其多高山、地势崎岖。

大峡谷主要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

(3)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水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减少;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

(6分)

解析:

本题要主要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理解,抓住相互影响的关系来分析。

对水文:

R河径流量减少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对土壤:

R河径流量减少会导致水沙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对生物:

R河径流量减少会导致入海口的营养物质减少,从而使得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减少;海水倒灌和河流径流量减少会导致湿地减少,进而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对气候:

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

【思路点拨】准确解读图中信息及熟悉影响降水因素、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

 

【地理卷·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F1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

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

读下图,回答32~33题。

32.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④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3.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A.涵养水源B.调蓄洪水C.美化环境D.保护生物多样性

【知识点】本题考查湿地形成的原因和湿地的作用。

【答案解析】32.A33.D

解析:

32题,扎龙湿地形成与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等有关,而湿地一般地下水位高,所以A正确。

33题,扎龙湿地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所以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

【思路点拨】湿地与大量的水的富集有关,分析湿地要分析为什么水多是解题的关键。

 

【地理卷·2015届安徽省安庆一中等江淮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01411)word版】D1F1G1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湖南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图(图18)和湖南省等高线地形图(图19)

材料二洞庭湖的水域面积由原来约6000平方千米骤减到如今的约2625平方千米,也从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为了第二大淡水湖。

(1)说明湖南省降水最高值中心的位置(省内空间方位),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6分)

(2)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洞庭湖水域面积的变化对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从气温、降水、生物方面分析)(8分)

(3)根据图19简要说明湖南省不同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

(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降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答案解析】

(1)分布在湖南省的东南部地区;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6分)

解析:

考虑迎风坡降水多即可。

(2)对周围地区气温调节能力下降,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湖水蒸发量减少,周围地区湿度下降,降水减少;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破坏(渔业资源下降),水生生物变为陆生生物。

(8分)

解析:

洞庭湖水域面积的变化会对周围地区气温调节,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蒸发量、湿度、湿地、生物多样性等产生影响。

(3)平原地形平坦,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道路较密集;山区地形起伏大,人口稀少,经济较落后,道路较稀疏。

(6分)

解析:

比较山区和平原的不同即可。

【思路点拨】学会知识的迁移,把握基本的理论进行叙述。

 

F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文综地理卷·2015届河南省开封高中等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D2F2读某大陆沿西海岸线降水量空间变化图(下图),回答4-6题。

4.该大陆是

A.南美大陆B.澳大利亚大陆C.非洲大陆D.亚欧大陆

5.图中纬度10°~20°地区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B.终年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6.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10°~30°地区流水侵蚀地貌广布B.降水量空间变化主要受地形和洋流的影响

C.纬度40°~60°地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D.纬度30°~40°地区冬季水循环更强烈

【知识点】本题考查区域定位、特征、洋流。

【答案解析】4.A5.C6.D

解析:

4题,该大陆位于10°S~50°S,只有南美大陆符合,所以A正确。

或从30~40°西岸是地中海气候,6月降水多于12月,判定是南半球,再据纬度判定是南美大陆。

5题,纬度10°~20°南美地区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所以C正确。

6题,纬度10°~30°地区降水较少,流水侵蚀地貌较少,A错误;降水量空间变化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所以B错误;纬度40°~60°地区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错误;纬度30°~40°地区是地中海气候区,所以冬季水循环更强烈,D正确。

【思路点拨】分布纬度较高,可以判定是南美大陆,而其西岸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所以应该结合区域因子进行联系。

 

【文综地理卷·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12月调研考试(201412)】F1F2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上两列山脉上的某地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6题。

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山脉为阴山,B山脉为贺兰山

B.两山脉为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

C.造成两山垂直带谱中基带相同的地理要素为水分

D.造成B山比A山垂直带谱少的地理要素为纬度

【知识点】本题考查自然带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6.C

解析:

贺兰山是200mm等降水量线,所以西坡降水较少,是荒漠,所以B山脉为贺兰山,A错误;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不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B错误;造成B山比A山垂直带谱少的地理要素为水分和海拔,所以D错误。

只有C正确。

【思路点拨】正确运用已知知识点进行区域信息的判定需要较高的能力,本题难度较大。

补充: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