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 级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003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 级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 级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 级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 级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 级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 级语文教案.docx

《八年 级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 级语文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 级语文教案.docx

八年级语文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八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学案

课题:

与朱元思书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应着力于诵读,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品味出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和文中所写景物的诗情画意,才能体会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志趣。

学习时可先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再通过反复诵读,并展开联想,放飞想象,体会文章的意境,领略语言的神韵;最后熟读成诵。

朗读课文时要力求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读出情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等

【学习过程】

一、课前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水皆缥碧()急湍甚箭()泠泠作响()鸢飞戾天()

经纶世务()互相轩邈()嘤嘤成韵()横柯上蔽()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从流飘荡:

____________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

互相轩邈:

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

_______________

急湍甚箭:

____________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

皆生寒树:

____________千转不穷:

________________

3.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作者吴均的资料,筛选归纳后写在下面。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恰当。

想一想本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5.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遇到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二、课堂学习

(一)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范读、领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

1.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

2.结合工具书和文下注释,疏通文意,不解之处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划分本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3.作者说: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这一段山水“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四读课文,品味语言。

1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目的是什么?

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揣摩品味。

2体味一份美情。

你从文中感到了什么?

用“我读(句子),感受到了作者的感情。

”的句式说话。

(四)比较阅读,鉴赏提升。

齐背《三峡》,熟悉文章内容,然后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比较与本文的异同。

三、拓展延伸?

巩固

【练习反馈】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

③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2.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①蝉则千转不穷。

(         )欲穷其林。

(          )

②猿则百叫无绝(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果如鹤唳云端。

(          )

3.《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文学家。

字__________,吴兴故章人。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4.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  ,介绍 (                     )了优美的景色。

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征。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7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

找出具体语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

它反映

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链接】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

他是著名的文学家。

《梁书》本传说:

“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原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这里看到的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

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的秀美风光,如诗如画,引人入胜,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

【我的收获】

课题:

五柳先生传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

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一方面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词句,课文内容了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对译。

有些句子如“曾不吝情去留”“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等,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不宜过细;另一方面,要通过反复诵读,从其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分析理解作者守志安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和高洁志趣。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

1.查字典,给下列字注音,并读一读。

嗜()辄()吝()箪()黔()

汲()俦()觞()欤()晏()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每有会意:

_____________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_____________

曾不吝情去留:

________________环堵萧然:

___________

晏如也:

_____________以乐其志:

_____________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查资料或上网搜索关于作者陶渊明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恰当。

画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

5.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课堂学习?

研讨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采用各种形式反复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结合工具书和文下注释,疏通文意。

〈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得出来?

本文主要赞美了五柳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格?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3.“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4.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五)学以致用,能力提升。

结合学习本文的体会,给你的同学写一篇小传。

(200字左右)

三、拓展延伸?

巩固

【练习反馈】

(一)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____②不慕荣利___________

③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___________④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__

⑤亲旧知其如此___________⑥造饮辄尽___________

⑦期在必醉___________⑧曾不吝情去留___________

⑨环堵萧然___________⑩短褐穿结_____________

2.本文是一篇,作者 是,(朝代)著名诗人,我们在上学期曾学过他的散文《                 》。

3.“五柳先生”名号来历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生活的情况如何?

(用原文回答)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环堵萧然()②短褐穿结()

③晏如也()④造饮辄尽()

⑤兹若人之俦乎()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6.本文一反传记明确交代姓名籍贯的通则,以虚写代实写,有何用意?

7.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表现在哪六个方面?

概括出来。

性格:

生活:

志趣:

8.“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资料链接】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因此后来文学史上称他为“田园诗人”。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我的收获】

课题:

马说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学习重点】

1、有步骤的诵读训练。

2、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一方面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基本内容,丰富文言语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体会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学习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