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乘法》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738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乘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乘法》教案.docx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乘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乘法》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乘法》教案.docx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乘法》教案

二次备课

四、乘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过程,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并会简单的估算。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时间:

10课时

 

乘法口算

教学内容:

p.28~29。

教材简析:

例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12×10的口算方法。

“试一试”让学生根据12×10的口算类推出12×30的口算方法,并通过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本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在各种算法的交流、对比中,提高学生对计算采取一定的方法、技巧。

发现计算的一些乐趣。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补充读文字信息:

三年级有117人,每人一瓶牛奶,搬下10箱够不够?

2.交流解决策略:

你觉得可以从什么角度来解决该问题?

方法一:

从牛奶的瓶数角度考虑。

算出总的10箱牛奶瓶数,再和117人比,看够不够。

方法二:

从牛奶箱数的角度比。

117人,每12人需要一箱牛奶,看一共需要几箱牛奶,把算得的结果和10箱比,看够不够。

二、探索算法:

1、板书:

要算出10箱有多少瓶?

你是怎么算的?

把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结合情境图中左下角的牛奶摆放特点来说。

(1)横看,先算2箱,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瓶)24×5=120(瓶)

(2)竖看,先算5箱,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瓶)60×2=120(瓶)

(3)先算9箱,再加1箱。

二次备课

12×9=108(瓶)108+12=120(瓶)

(4)想:

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

问:

各种方法你都懂了吗?

有没有你觉得最容易的方法?

说说为什么这种方法你觉得好?

问:

“搬下10箱够不够?

2.用方法二估算:

117÷12,前两位不够商1,所以商只能是个一位数,现在有10箱是够的。

3.试一试:

如果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个同学喝?

请你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与同桌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1.对比:

32×34×2111×5

32×3040×2111×50

问:

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联系?

通过计算,你能说说整十数乘两位数口算怎么算?

2.对比:

20×33×5040×56×70

20×3030×5040×5060×70

这组题有什么特点?

在口算整十数乘法的时候,你有什么高招?

3.同桌互相算一算,发现对方有错及时教一教:

(先逐题算,比比谁能算对;再随机点题算,比比谁算得比较快。

13×2022×4060×4013×30

10×7074×1050×2030×33

4.你能算出下面每种文具各有多少吗?

(表格略)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两位数乘两位教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

第31、31页例题和练习。

教材简析:

例题在组织学生探究算法的基础上,教学用竖式计算,重点解决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试一试”让学生用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学习验算乘法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通过交流,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体会优化的策略和思想。

教学过程:

一、提出订《小数报》的问题并解决:

1.开学初,我们很多小朋友都订了《小数报》,我想算算如果我们每人都订一共需要交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报纸的单价和订报纸的人数)

板书:

每份报纸13元,有48人订了这份报纸

2.列式并估算

随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48×13

和同桌一起估一估,得数是几百左右?

为什么会这么想?

交流:

(1)得数是500左右,把48看成50,把13看成10,50×10等于500

(2)得数是600左右。

把48看成50,50×13等于600多。

教师评价:

这2种估算理由都很正确,尽管500和600有较大的差距,但都是对的。

估算是允许有一定的误差的。

3.笔算:

究竟是多少,我们还得用笔算

板书:

48

×13

看这部分竖式,你觉得要注意什么?

(线用尺划,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注意看老师这个动作,想:

这部分你会算吗?

(用手遮去“1”)

学生答:

3乘18我们以前学过怎么算,一起算一算,老师板书。

接下来的怎么算?

生:

10乘48得480,写480。

师:

然后呢?

生:

把两部分加起来。

师:

板书加得的结果:

624

和估算的结果比一比,原来得数更接近的是600。

4.完善笔算:

大家看这个竖式,你有什么建议?

生:

480这个个位上的“0”不要写。

老师擦去“0”,问:

大家会不会把它当成是“48”,为什么?

那这个“0”不写除了少写一个数字,还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再看竖式:

乘完了个位乘十位,十位上的1乘8得8,对齐1的下面写8,1乘4得4,在8的前面写4。

这样算的时候是没有出现“0”的,所以0不写真的很好。

二次备课

生:

2次乘了之后要在下面一根横线上写“+”。

师:

大家说,要不要写?

为什么?

达成共识:

这个是乘法竖式,强调乘,所以只有一个乘号,不必写加号。

但要注意,乘法笔算中是先有分别乘,然后要加的过程。

追问:

现在你们知道乘法笔算的方法了吗?

5.验算:

笔算有难度,很容易出错,怎么验算?

在学生说得计出上老师板书,让学生注意观察:

13

×48

谁愿意上来完成这个板书?

其他同学仔细看,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共同来完成这个计算。

指出:

乘法验算可以用交换乘数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

二、学生自己阅读书上的例题,每看懂一个方法打一个“√”,并把书上竖式的未完成部分写完。

和同桌交换看法,如果对方有不懂处互相帮一下。

三、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第1题一起做,没发现问题。

后面两题让学生自己做,老师选取了一个学生的练习板书并集体讲评:

2.改错(p.31第3题)

3.作业:

p.31第2题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练习三

教学内容:

p.32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巩固前面的口算和笔算,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

第1题巩固所学的口算,第2题巩固所学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第3题通过填表的形式,渗透了积的变化规律,第4、5题是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谈话说笔算:

前一节数学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现在谁来给大家出这样一道题?

随学生回答,板书:

34×85

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我们往往还要验算,板书竖式:

34  85

×85 ×34

说说这两个竖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是乘数,不同的是位置;

相同的是最后的结果,不同的是中间乘的结果。

重点分析第2个不同:

前面一个算式第一步算5×34,第二步算8×34。

后面这个算式第一步算4×85,第二步算3×85。

显然5×34和4×85的得数是不一样的,所以再算第2个算式的时候,大家要清楚中间的得数是不同,最后的得数才相同的道理。

一起完成这2个竖式。

再看竖式,验证刚才大家的想法。

二、完成书上的部分练习:

1.口算:

注意最后一题是加法。

25×1014×2040×60

10×9430×233×90

30×2040×1112+20

2.(p.31第5题)这题画的是什么事?

有什么数学问题?

提到买东西,我们就会想到哪几个熟悉的相关联的量?

随学生回答并板书:

单价、数量、总价

找找看,告诉我们的是其中的哪几个量?

这里的“24元”、“12元”都是单价,都派用场吗?

为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大家会算吗?

算一算。

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3.(p.32第4题)先让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列出题中所告之的信息,并板书:

每箱苹果有10千克,共有22箱,每箱30元,

选其中的2个信息,并提出合适的问题。

问题一:

一共有多少千克?

(学生解答)

问题二:

一共要卖多少钱?

(学生解答)

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二次备课

(估计:

学生很有可能会把30元看成是单价,提出一共要卖多少钱的问题,可引导学生把这个30元看成是总价,再求出相应的单价“每千克多少钱?

”的问题。

引起学生重视:

同样一个信息,有的时候可以把它看成不同的意义,并求出不同的问题来。

4.(p.32第3题)按每盒水彩笔12枝计算,填写下表

一共的盒数

5

10

15

30

45

一共的枝数

60

问:

这个“60”是怎么算出来的?

依次问问“**”盒有多少枝你是怎么算的?

比如30盒,可以看成是5盒的6倍,那就是60×6=360;也可以看成是10盒的3倍或是15盒的2倍、5盒加10盒加15盒等,不同的看法就会有不同的算式。

5.(p.32第5题)学生读懂题目并列式。

问:

136×17你会算吗?

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算完后问:

我们现在学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但你只会算这一种吗?

其实只要是掌握了方法,还是可以自己尝试着计算更多更难的计算题的。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

p.33、34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两位数乘法的估算,并进一步练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例题首先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同的估算方法,并通过笔算的出精确结果进行比较,提高对估算价值的认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结合估算结果,提高计算正确率。

教学重点:

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题:

1.板书:

一头奶牛一天大约可挤奶29千克。

理解“大约”:

这“29千克”是正好29千克吗?

那么用它来进行计算的结果也只能是“大约”的结果,此时,是不要用“≈”来表示的。

2.板书:

照这样计算

谁能说说“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比如说第2头奶牛……第3头……

指出:

在题目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照这样计算”,一般就要按照其中的一份数是多少来考虑问题。

3.“照这样计算”,如果有10头奶牛,一天可以挤奶多少千克?

指出:

两位数乘整十数,我们可以口算。

如果有42头奶牛呢?

板书:

29×42

4.这道题,我们不能直接口算,那就先来估计一下,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是怎么估的?

结果是多少?

交流:

(1)把29看成是30,把42看成是40,30乘40得1200,得数大约是1200

(2)把29看成是20,把42看成是40,20乘40得800

(3)把29看成是30,把42看成是50,30乘50得1500

……

讲评:

在一个乘法算式里,一个乘数变大,另一个乘数也变大,结果会怎么样?

(变大)指方法(3)说:

所以这个1500是偏大了的。

在一个乘法算式里,一个乘数变小,另一个乘数也变小,结果会怎么样?

(变小)指方法

(2)说:

所以这个800是偏小了的。

在一个乘法算式里,一个乘数变大,另一个乘数变小,结果会怎么样?

(还是蛮接近的)指方法

(1)说:

所以这个1200是较接近的。

根据刚才的估算,我们可以说积大约是1200,或积比800大比1500小,都是可以的。

补充:

我们还可以就把29看成30,42不变,那这样得到的结果是1260;同样还可以把42看成40,29不变,这样得到的结果是1160;积应该在1160到1260之间。

比较一下,与前面估计的范围相比,这次估得怎么样?

5.笔算:

大家认为我们班还有谁笔算掌握得不够好,我们请他来算一算,好吗?

指名学生板演,大家仔细看并评价。

指笔算的结果问:

这个结果与我们估算的范围一致吗?

二次备课

谁能说说学了估算有什么用?

二、练习:

1.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40×2030×5060×30

47×2334×5868×35

50×3040×6070×40

以第一组题为例,先口算40×20,50×30。

问47×23的积与刚才两题的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

继续完成后面两组题。

2.你能用线连一连吗?

24×53得数比1800大,比2800小

37×65得数比3500大,比4800小

28×32得数比1000大,比1800小

76×59得数比600大,比1200小

以第一题为例,让学生说说往小的估,是考虑哪个算式?

结果是多少?

往大的估呢?

……

3.三种价钱的篮球:

48元、38元、28元。

带了1000元,买24个同样的篮球,他可能买了哪种篮球?

问:

读完题,你首先考虑的是什么问题?

(24个篮球的价钱不能超过1000元。

估算一下,最贵的48元乘24结果大约是多少?

能买吗?

再估38元的,乘24结果大约是多少?

能买吗?

单价是28元的要不要再像刚才那样估一估?

为什么?

那会不会单价38元的和28元的篮球都买一些呢?

为什么?

(同样)

三:

你知道吗?

介绍“铺地锦”的乘法计算方法。

以黑板上现成的乘法题用该方法检验一遍。

学生自己同桌之间互相出个题试一试。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p.36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笔算成熟末尾有0的简便方法。

例题先让学生按照竖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其他不同方法算出结果,使学生初步产生学习笔算简便方法的需求,再介绍笔算的简便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乘数末尾有0笔算的简便写法并掌握它。

2.会灵活应用该方法,进行一定的迁移,体会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乘法这一单元里,我们已经学习了

(1)、口算。

哪类题目可口算?

(两位数乘整十数)

(2)、笔算。

哪类题目要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里的两位数我们指的是一般的情况,不包括整十数

(3)、估算。

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把两位数看成是很接近它的整十数来估算的。

估算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

2.关于乘法,我们这一课要学什么,有谁知道吗?

板书课题:

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学习探究:

1.其实末尾有0的乘法也就是我们前面口算中出现的那类题,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口算,今天要笔算。

谁来给大家出一道两位数乘整十数的题目?

随学生回答并板书(如):

25×30

这题谁能来说说怎么口算?

强调:

先不看0,最后添0。

2.学生用已有的笔算知识列出竖式计算

交流:

观察两个竖式,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生: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计算还要用竖式,多此一举。

生:

学了这个有什么用?

生:

0在参加乘和加的过程中,太麻烦

……

3.注意看老师的竖式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板书:

问:

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0)没有有什么数位对齐)

猜:

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在算的时候先不要考虑它)

遮去“0”,现在的竖式变成几乘几?

(25乘3)

一起来算一算:

75。

好了吗?

(没有,还要添上0,得数是750)

把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个竖式?

为什么?

说说这种简便竖式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指出:

它其实和口算差不多,先不看0,最后添0。

二次备课

4.如果给你的题是30×25,你该如何写竖式?

5.学这个简便写法有什么用呢?

大家来看这道题:

380×4500

这是一道三位数乘四位数,你能不能用新学的办法来计算?

随学生回答并板书,结合板书指出:

先不看0,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样就会了,不过最后还要加上3个0。

看来学了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一些更难的计算。

三、练习:

1.完成书上p.36第1题

学生独立做,完了交流得数

2.布置作业:

p.36第2题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练习课

教学内容:

P35 p.3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有关乘法的口算、估算、笔算的知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一些有规律题的探索,让学生发现数学计算的奥妙,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介绍两个算式

1.老师向大家隆重介绍这两个算式,板书:

25×4125×8

猜,有那么多的乘法算式,老师为什么要介绍这两个呢?

大家一起算一算,发现它们的得数分别是100和1000。

2.再想:

100的一半是50,50的一半是25,所以说4个25就是100。

同样,1000的一半是500,500的一半是250,250的一半是125,所以说8个125是1000。

再记这两个算式。

3.学了它有什么用呢?

昨天的作业中有这样一题:

25×68

这是一道应该用笔算来计算的题,可老师就可以根据25×4=100来口算。

可以把68转换成4×17,那算式就变成了25×4×17=1700

其实以前作业中还有25×13,我们也可以把它转换成25×4×3+25=325

那如果现在让你计算125×16,你会吗?

怎么算?

指出:

单看这两个算式你会觉得很简单,但我们可以灵活地运用它,就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比较的简便。

数学是需要灵活运用的。

二、完成书上p.35的练习:

1.估算:

21×38,40×47,32×29,57×43,63×27,81×19

分别请学生说说这几题是怎么估算的,

注意:

比如说21×38,一般是把21看成是20,38看成是40,20乘40得800,应该说成是800左右,这是为什么?

40×47在估算的时候,40不用变,47看成是50,40乘50得2000,这个2000是2000不到,也可以说成是大约2000,但不可以说成2000多

……

2.观察每组算式中的前三题,再填出括号里的数

37×3=11113×7=91

37×6=22213×14=182

37×9=33313×21=273

37×()=44413×28=()

37×()=55513×35=()

37×()=66613×42=()

37×()=77713×49=()

37×()=()13×()=()

观察完之后,先让学生说你所发现的规律,再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填写,为什么?

最后发现,每一组都漏了一题,按照规律把该算式补出来,并用笔算来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二次备课

指出:

像这样很有特点的算式组合还有很多。

3.订一份电视节目报每个季度12元,有线电视收视维护费每月13元。

订阅一份全年的电视节目报要多少钱?

有线电视收视维护费要多少钱?

读完题,问:

读完后,谁想给同学们一点提醒?

(一年是4个季度,一年是12个月……)

现在你会算了吗?

把它写在书上。

三、完成p.37上的练习

1.生活中的估算

曾有同学问我,学了乘法估算有什么用?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时候只需要估算出一个大致的结果就可以。

比如:

(1)这一页上有21行,每行27个字,估计一下,这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注意书写的格式:

21×27≈600(字)

(2)你还可以举一些例子吗?

比如:

根据一个学校的班级数,我们可以估计出这个学校大约有多少人?

根据行车的速度和时间,我们可以大致的估计出走了多远?

……

指出:

这些问题有的时候,我们就只需要一个大致的结果,所以说,估算还是很有用的。

2.“租4条船,正好坐20人,”根据这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现在还有38人,还剩7条船,够吗?

怎么想?

3.张华从学校出发走了15分,每分走70米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可以求什么?

(15×70=1050米)

(1)如果向东走,现在在少年宫的东面还是西面?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如果是向北走,大概走到了哪个位置?

在图中用“.”表示出来。

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复习课(计算部分)

教学内容:

p.38~40的练习题部分

教学目标:

1.系统复习计算(包括口算、估算、笔算)掌握学生这方面真实的信息,调整好教学节奏。

2.通过介绍“11乘两位数”的简便计算,让学生发现计算的乐趣。

教学过程:

这节课,什么来复习本单元的计算。

一、口算:

要求:

完成p.38第1、2题,p.39第1题,老师看好时间,了解学生的速度情况。

(一般的学生能在2分钟左右完成这3题共26道计算)

交流:

(1)检查得数是否正确。

(2)你觉得哪类题的计算特有把握?

你是怎么算的?

二、估算:

完成书上p.38第4题和p.39第3题

要求: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估的,估得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全班交流。

举例:

25×23

25可以看成是20,也可以看成是30,在这道题中把它看成几十更好?

为什么?

(23一般看成20,它是往小估的,所以25最好要往大估,看成是30,这样才能更接正确的结果。

板书两个估算结果:

20×20=400,30×20=600

简便算该题:

昨天老师教过大家乘25的题可以简便计算,今天我们再来试一试,随学生回答板书成:

25×24-25和25×20+75,再算下去,得数分别都得到575。

再看2个估算的结果,是不是用后面估的方法更接近?

看来,估算的方法是需要根据题目来灵活选择的。

其他的题分别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三、乘数11的乘法奥秘:

1.老师给大家露一手,板书:

()×11

你们随便在括号里填上一个两位数,我能很快的把得数算出来。

学生说两位数,老师很快地写出得数。

这是怎么回事呢?

谁能来说一说。

结合学生说,引导认识:

现在,你会算这类题目了吗?

老师出题,学生计算。

2.完成p.40思考题

四、布置作业:

p.38第3题,p.39第2题

板书设计:

 

二次备课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复习题(应用部分)

教学内容:

p.38~40解决实际问题部分

教学目标:

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乘除法的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正确选择应用。

教学过程:

1.板书:

24个46相加的和是多少?

学生读完后问:

这句话里的关键字是哪几个?

(个、相加、和)

读了这几个关键字,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算?

为什么?

指出:

这题可以用加法,不过加的时候是46+46……46,一直要加24个46,会有人愿意这么算吗?

所以,根据“几个几”,还是用乘法比较的简便。

2.按一只蜜蜂1秒飞行7米计算,填写下表(表略)

补充:

遇到路程问题的,我们要熟悉三个量:

速度、时间、路程。

这道题的速度是“1秒飞行7米”,速度乘时间就等于路程,反过来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

3.先填写下表,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表略)

可能有的发现:

上面一行都是4的倍数,下面一行都是2的倍数,乘得的结果都是8的倍数;

乘数2一直没变,另一个乘数越来越大,乘得的积也越来越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