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9245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

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商代()

A.宗法分封制已完全成熟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

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

2..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但并不行使宰相权力。

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

这种变化反映了北宋()

A.宰相权力的扩大B.藩镇问题依然较严重

C.君主专制的强化D.重武轻文的基本国策

3.苏格拉底被判处死罪以后,他的学生已经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

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

然而,苏格拉底拒绝了学生们的建议,选择了服从判决,慷慨赴死。

这表明苏格拉底

A.以死证明判决是错误的B.以死警醒世人反对当局

C.以死证明自己道德高尚D.极力维护民主法制精神

4.一位罗马政治家说:

未经考验的人们,完全没有经验的人们,支持了有害的战争,让那些制造麻烦的人负责公共事务,从城邦中驱逐最能为他们服务的公民。

由此可知,这位政治家()

A主张法治而非经验B批判民主政治的弊端

C赞同少数人的统治D主张扩大公民权

5.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

“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

”该电文证明

A.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B.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敌后战场在抗战中起了重大作用D.国共合作即将实现

6.1713年英国内阁会议通过了一份结束欧洲战争的条约,安妮女王将条约提交枢密院,枢密院院长克蒙德里勋爵告诉女王说,枢密院需要一段时间讨论,并强调了枢密院决策权的独立性。

安妮女王为此大发雷霆,克蒙德里也丢了官职。

这件事反映了

A.英王权力仍在强化 B.内阁与国王共同进退

C.国王的权力削弱 D.君主立宪制尚不完善

7.《华盛顿邮报》资深副主编莱利·韦茅斯对蔡英文进行了专访。

在采访中,韦茅斯两次提到“大陆(mainland)”,蔡英文始终用CHINA一词指代大陆。

蔡英文还批评美国政府自1979年后“不公平地”将台湾定义为“政治实体”,宣称“我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主国家”。

这说明了蔡英文当局()

A.力图实现与美国平起平坐B.反对美国的对华政策

C.赞同“一国两制”的方针 D.拒绝承认“九二共识”

8.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

这一措施

A.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B.改变了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

C.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D.抬高了部分地区的商品价格

9.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

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

这一事例(  )

A.揭示了官商结合是商人获利的主要途径B.开创了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

C.说明了商帮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D.表明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0.苏轼在《论养士》中说:

“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材料主要说明了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世卿世禄制逐渐衰微B.门第族望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

C.选官和考试有机结合D.选拔人才由中央下放到地方

11.据统计,苏联制定“二五”计划时,规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0.97倍、1.4倍、1倍。

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了1.4倍、1倍、0.54倍。

这说明()

A.苏联国民经济平衡发展B.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愿望强烈

C.经济危机严重影响苏联经济D.个人崇拜左右国家经济体制

12.1933年10月,罗斯福政府将长期以来法定的每盎司黄金等于20.67美元改为31.26美元。

1934年1月又定为每盎司等于35美元,并以国家债券为担保,增发30亿美元通货。

这表明罗斯福政府急需()

A.提高商品价格B.缓解债务危机

C.恢复银行信用D.促进工业复兴

13.1958年,戴高乐就任法国总统后与西德总理阿登纳举行了第一次会谈。

阿登纳强调:

“法国和德国必须进入一个经常对话的时代。

”此后四年中,阿登纳与戴高乐之间的通信达40余次,会晤15次,总计进行了100多个小时的会谈。

这一系列举动()

A.推动了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B.完全消除了法德之间的意见分歧

C.促进了欧洲一体化发展趋势D.提高了法德两国的国际地位

14.当地时间2016年6月24日,引发全球关注的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脱欧”阵营赢得超过半数民众支持,这意味着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之后将正式与这个大家庭说“再见”。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欧洲区域一体化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欧洲区域一体化与英国具体利益存在冲突

C.区域集团化始终不利于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D.区域集团化不利于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稳定

15.根据教育部规定,1952年下半年高校开始进行教学改革:

一是学习苏联高等教育学校的模式设专业。

二是组织教师翻译苏联教材。

旧学校所用的欧美教材连同欧美教一育体系完全被否定。

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欧美教育不适应新中国需要B.中国开始建立高等教育体系

C.苏联教育较适合新中国需要D.中国教育深受意识形态影响

16.《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人欣喜若狂,“人们纷纷谈论我们这次可是一举而要为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需要效劳了”。

然而,“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使他们看不见障碍”。

英国人之所以估计过于乐观,是因为

A.受到过去的殖民“经验”的蒙蔽B.认为中国人乐意接受他们的效劳

C.忽视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决心D.忽视了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力量

17.到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1980年的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占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87%上升到了21.34%.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

“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  )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③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④浦东的开发开放。

A.②③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8.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

“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

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去了灵魂,让人无所适从。

”这表明该学者

A.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B.思想较为保守落后

C.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     D.主张改造儒家思想

19.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塑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

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D.外在的美胜过内在的美德

20.公元前415年初,雅典公民大会就是否出兵远征西西进行表决,在大多数赞成少数反对的情况下通过了出兵决议,结果大败而回,帝国从此由盛而衰,这说明

A.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B.希腊民主制在雅典的完美体现

C.直接民主易导致群体非理性决策D.决议有利于雅典向海外扩张

21.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

这显示出三民主义

A.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D.符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

22.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理纲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

1894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下列对两人观点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认同向西方学习B.前者没有进步意义,后者进步意义显著

C.两者都与洋务运动有关D.后者突破前者局限,探索近代化的新路

23.孟子曰: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由此可见,孟子主张

A.推行仁政以德服人B.仁义教化德威并施

C.加强集权扩充地盘D.武力称霸统一天下

24..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

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24年英国颁布的《专利法》规定,发明人享有14年的专利和特权,“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使用这项发明”。

这部专利法被看作近代专利制度的最早起源。

此后,美、法、德等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专利法。

研究统计,《专利法》出台后的200年里,英国进入了发明创造的高峰期。

1680—1689年,登记53项发明专利;1690—1699年,登记102项发明专利;1700—1759年,登记379项发明专利。

由于专利制度保障,很多商人投资各种发明创造,为新发明的市场化提供制度保证。

例如,瓦特改进了蒸汽机的运行效率,获得专利,得到了巴洛克、博尔顿等企业家的风险投资,促进了蒸汽机技术的市场化进程。

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70年登记专利,该专利在英国得到广泛推广。

——摘编自何成刚: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专利制度作为一剂救国“良药”被洋务派引入中国。

但洋务运动以“官督商办企业专利权”把中国专利制度引上了畸形发展之路,直至清王朝覆灭,清政府始终没有正式的专利法规出台。

以下为洋务运动时期部分有代表性的专利案例:

批准年份

企业名称

专利内容

1882年

上海织布局

十年专利

1893年

重庆聚昌火柴厂

在重庆、川东地区专利经营二十五年

1900年

浙江利用公司

在浙江境内专办机器磨面、织布为期十年

1905年

华洋统销公司

取得二十五年专卖权

1908年

汉口既济水电公司

准其在汉口地方专办商业

——摘编自刘秀平;《迟滞与成长——近代中国专利制度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若无英国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

李约瑟之谜全新解释:

专利制度导致近代中国与欧洲在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模式上产生巨大分野,进而导致产业革命在欧洲而非中国发生。

——摘编自何成刚: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中国推行专利制度的历史背景,比较晚清中国专利制度与西方近代专利制度的主要不同。

(15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西方近代专利制度与晚清中国推行专利制度的影响。

(1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解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12分)

 

选修题:

学生任选一题作答

27.[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汉景帝以前,各级官吏多数按军功爵位高低选拔,亦有部分选自侍卫宫苑和随从皇帝的小官。

汉武帝时,原来的选官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是下令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各级官吏荐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通过考核,择优录用。

尔后,又采用不受资产多少限制,依照人口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的办法。

对那些确有才干而不肯出来做官的人,通过“征召”的方式,由汉武帝亲自召见,确实有真才实学的,即授给官职。

同时,还利用上书言事的形式选官。

天下官吏百姓都可上书,只要对国家发展有建树的,就视其所长,授予职位。

史称:

“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坚,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

董仲舒进言在长安开设太学,挑选“英俊”子弟入学读书,研读儒家经典,得到汉武帝的采纳。

公元前136年,设《诗经》《尚书》《易经》《礼经》《春秋》五经博士,专门传授经学。

公元前124年,又为博士官置弟子50人,每年考试一次,学业优异的补为郎中、文学、掌故等官。

从此,攻读五经成为进入仕途的必由之路,以致在当时的朝廷官吏中“多文学之士”。

——摘编自徐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革新与变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选官制度改革的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选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7分)

 

28.(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0年10月14日,蒋介石召见英国大使卡尔:

“我等中国人素讲信义,既不甘屈服于强国之威胁,亦不鄙视战争失利之国家。

法国屈服之后,中央领袖确有大部分主张重新考虑我国策者,然我人仍主张坚守此项原则,不应更张。

我人绝不改变我国家之特性。

”1940年11月1日,蒋介石约见卡尔及美国驻华大使詹森,面交《中关英三国合作方案》。

其原则部分认定中国之独立自由为远东的和平基础,提出英美与日本,或英美两国中任何一国与日本开战,中国陆军全部参战;英、美派遣军事与经济、交通代表团来华,组织远东合作机构。

1942年,戈林的亲信洋克与桂永清谈判,要求中国“突攻印度,与德合作”,企图使德.日两军在印度洋会师。

蒋介石6月18日日记云:

“对德国路线,勿再探索为宜,以桂永清非长于此,不如严令拒绝之。

”随后,蒋介石即命陈布雷以陈本人的名义复桂永清一电:

指示其“谢绝”,“以为此种提案,决不可能,亦难转达其意,覆绝为要”。

一摘编自杨天石《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蒋介石召见英、美大使时的二战形势。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的对德态度及影响。

(6分)

29.(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谭嗣同在《仁学·自叙》中毅然宣称:

“流涕哀号,强聒不舍,以速其冲决网罗,……初当冲决利禄之网罗,次冲决俗学若考据若词章之网罗,次冲决全球群学之网罗,次冲决君主之网罗,次冲决伦常之网罗,次冲决天之网罗,次冲决全球群教之网罗,终将冲决佛法之网罗。

”……他以极尖锐、极简明的语言概括道:

“故常以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

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

二者相交资,而罔不托之于孔。

一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同辈,即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坏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而已为时代所不容。

盖固有之旧思想,既根深蒂固,而外来之新思想,又来源浅觳,汲而易竭,其支拙灭裂,固宜然矣。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根据材料,概括谭嗣同的基本思想观点。

(6分)

(2)根据材料,结合社会背景,简要评述谭嗣同的思想。

(9分)

 

2017第二次月考答案

1-----24BCDBCDDCCCBACBDDACCCDBAB

25.

(1)背景:

①两次鸦片战争后,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兴起,市场竞争激烈;②西方近代专利制度的引入;③洋务运动发展官督商办民用企业的需要。

(6分)

不同:

①西方近代专利制度产生早、发展快;而晚清中国专利制度引进晚、发展慢。

②西方近代专利制度以保护知识和技术产权为核心;而晚清中国专利制度以保护企业垄断经营权为主。

③西方各国都制定和颁布了专利法;而晚清中国始终没有正式的专利法出台。

(9分)

(2)影响:

西方:

近代专利制度推动了发明创造与技术革新,促进了欧美工业革命的发生,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

(4分)晚清:

中国专利制度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对于集中资本、防止国内过度竞争与外商排挤、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对中国早期的现代化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变相的专卖与垄断经营,又阻碍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和晚清社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6分)

26.评分要求:

观点:

观点源于材料,明确合理;观点可以从译书内容、主持者及其目的、影响、流向(由双向交流、平等互动到单向引入、主动学习)的变化等角度提炼。

(2分)

论述:

论据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8分)

总结:

可以从指出根源、规律趋势、经验教训、启示等角度进行总结。

(2分)

示例:

观点:

西学东渐中,译书内容的拓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迸程。

论述:

明末清初的译书,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科技,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9世纪40年代的译书介绍世界史地知识,有利于引导人们关注世界、打破“天朝上国”迷梦;19世纪60年代的译书传播近代科技,有利于中国工业化的启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译书介绍欧洲民主政治理论,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探索;民国初年的译书传播民主科学思想和文学等,极大地解放人们思想。

总结:

随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译书内容的范围不断扩大、对西学的了解日益深入,有助于中国的救亡图存和近代化进程。

27.[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特点:

选官方式多元化;推荐与考核相结合;任人唯才;崇尚儒学教育,培养后备官员;适应国力强盛,政局稳定的社会现实。

(每个要点2分,回答4个得8分,本题最高分8分)

(2)影响: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2分)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人才基础;(1分)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1分)有助于政治上的统一;(1分)促进了文化教育的繁荣;(1分)加强了思想控制。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