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990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6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48年,中国代表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conscience”写入《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

A.仁B.义C.礼D.信

2.“吃亏是福”出自清朝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它饱含了一定的处世哲学。

经常被长辈用来劝导、教育晚辈,下列哪一思想家的主张与此相符()

A.孔子B.荀子C.老子D.墨子

3.荀子认为: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董仲舒也说:

“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

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相对于荀子,董仲舒()

A.继承了荀子的天命观B.强调了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突出了天的神秘性D.初步具有了人民主权观念

4.下表是秦汉时期治国思想的演变。

此演变表明()

朝代

治国思想

背景

《史记》: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秦孝公时,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赢政时,统一全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等。

汉初

《汉书》:

景帝时“禁官吏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减笞法,定篓令”,“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秦末以来的战乱使经济凋敝,民众嫌乱思安等。

汉武帝以后

公元前120年,关中水灾,董仲舒建议在灾区“顺应天意”,多种菽麦,缓解饥荒。

汉武帝采纳,派使者劝导农民种植菽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国力增强,面临内外威胁,汉武帝矢志创伟业。

A.治国思想根植于时代的需求B.法家思想适合朝代新立之时

C.朝代不同需要的治国思想不同D.汉代综合使用儒道两家思想

5.南宋的哲学家叶适,曾是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相抗的永嘉学派代表。

他讲究“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以下哪些主张与叶适的思想相似()

A.“淡泊名利,克己制欲”B.“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C.“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D.“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

6.西汉臣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

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

A.“正获身,非失身”B.“逾墙淫奔,无耻之尤”

C.“四目相视,具各有情”D.“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7.晚明思想家李贽认为,“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行,昼夜更迭,不相一也。

昨日是而今日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商法哉?

”因此他提出了“于世推移,其道必尔”的主张。

这表明李贽在思想上()

A.超越了传统儒学范畴B.反对历史保守主义

C.局限于传统义理之争D.践行工商皆本思想

8.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许多质朴而经典的名言:

“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这组名言体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

A.追求真理,理性思考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D.批判神灵,挑战权威

9.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人文主义者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积极鼓吹基督教的宗教精神和伦理道德,甚至皓首穷经,呕心沥血地注释基督教经典。

这反映了人文主义者()

A.弘扬基督教会的神学世界观B.缺乏创新的动力和进取精神

C.存在着无法避免的时代局限D.以基督教教义作为指导思想

10.宗教改革就其性质而言是一次“社会革命”,因为它深入家家户户,影响及于社会生活,人们的眼界、思维方式都因此发生变化。

它本身是宗教问题,但它的影响要深广得多。

材料旨在说明宗教改革()

A.彻底摧毁了教会的精神枷锁B.推动思想方式出现重大转变

C.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D.促使人类理性思维走向成熟

11.这是一场激烈的政治革命运动,它粉碎了封建偶像,扫除了中世纪的愚昧,启迪了人们的头脑。

据此可以推知,这场运动()

A.彰显理性主义的精神实质B.使人从神灵和白然的控制下觉醒

C.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D.借助传统文化宣扬资产阶级价值观

12.有学者认为:

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封建社会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它()

A.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B.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

C.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备D.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

13.据《爱日斋丛抄》载:

“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

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

”这说明(  )

A.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B.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

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D.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

14.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

“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  )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16.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  )

17.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

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

“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

”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

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18.陈衡恪曾评价某类中国画:

“不但意趣高尚,而且寓书法于画法,使画中更觉不简单。

非仅画之范图内用功便可了事,尚须从他种方面研究,始能出色……颇占势力,盖其有各种素养、各种学问凑合得来。

”下列作品符合其主旨的是( )

19.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

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

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B.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

C.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D.表明了戏剧艺术成熟

20.有学者认为: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止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所著的《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之道路》。

”他认为以上著作的意义在于()

A.日心说的提出,否定了统治人类思想千年之久的地心说

B.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C.对人体结构研究,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D.标志着近代科学产生

21.“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

”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问题引起的?

(  )

A.研究热辐射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22.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则因提出进化论,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两人的学说都()

A.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B.提升了宗教神学的权威

C.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D.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23.“水平伸开的一块布是平坦的,而当你在布上放置一个铅球,布面就变得弯曲了,这时再放置一个小玻璃球在布上,它就会滚向中央的铅球。

同理,星球的质量使周围的时空弯曲,‘引力’实际上是一个时空被弯曲的现象。

”科普作家直观比喻的是(  )

A.经典力学B.量子理论C.相对论D.自由落体定律

2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他提出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蒸汽机的推广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B.欧洲通过控制蒸汽机的使用来支配世界

C.蒸汽机的使用增强了欧洲支配世界的力量D.蒸汽机是欧洲支配世界的唯一手段

25.“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  )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

26.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

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

2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

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

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

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28.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

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

29.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洋务派的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30.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

31.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

用不着什么神道作主宰。

更用不着人力去遗作安排。

该思想()

A.认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

C.希望重建社会等级秩序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

32.先秦时期,墨家学深与儒家学深井称“显学”。

泰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时期淡出历史舞台。

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的最可能因素是()

A.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B.墨家学深背离了传统思想

C.“儒表法里,兼用黄老”的主流意识形态确立D.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到断绝

33.宋明理学说的是儒家思想,使用的是儒家术语,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宋明理学特别是陆王心学,所借以建构思想理论体系的,是佛教本体论的思维模式。

因此,如果不懂中国佛学,对于理学的理解和研究,只会是隔靴福痒。

这表明宋明理学的特点是()

A.三教合一B.儒表佛里C.重理轻法D.格物致知

34.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

这种现象()

A.助长了心学空谈心性之风B.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

C.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D.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

35.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被严厉禁止。

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观洲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D.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36.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

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维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的性恶论。

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

其用意在于()

A.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B.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C.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D.探究人性发展本原

37.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

神话小说中的“八仙”均为凡人得道,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是晚近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

这种现象表明()

A.民向思想需要借助外来宗教传播B.民间文化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古代文化呈现世俗化的发展趋势D.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性特色浓厚

38.《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中记述,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由此可见(

A.戏曲表演的内容都是历史事实B.戏曲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心声

C.戏曲发挥了对民众的社会教化功能D.戏曲与文人学子的教育形式相同

39.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般思潮,马克斯·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

这里的“哲学的突破”表现在()

A.对物质世界的探索B.对道德观念的重视

C.对人类自身的探索D.对人权应用的创新

40.16世纪以后,经济关系的巨大变化已经使这类说教显得极为虚伪。

这种变化的压力开始慢慢地修改着“商人从来得不到神的欢心”这一古老的断语,井创造出“全世界只靠金钱和尘土来维持”这一箴言。

这说明()

A.资产阶级要求掌智更多政治权利B.商业与宗教的关系开始淡薄

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宗教禁欲观D.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宗教改革

41.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修女不能拥有世俗婚婚的规定,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

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

A.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B.践行“因信称文”

C.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D.主张政教分离

42.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

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B.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D.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43.在某一历史时期,欧洲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来来、遥远的东方、缥缈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情、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人物形象。

具有这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属于()

A.浪漫主义文学B.现实主文文学C.现代主文文学D.亚非拉文学

44.有学者在论述中国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心态时曾说,当时的社会心态并不是像教科书说的那样,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进入“近代”。

而到了“近代”中国人的心情就因此一下子大变。

那时的儒家信仰者仍燃

“心情平静,深信儒家是普遍的真理”。

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依据是,当时中国()

A.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B.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C.未认识到精片战争的危害D.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45.新文化运动期间,针对旧有的学术思想,胡适既反对盲从,也反对调和,主张整理国故,找到可以有机地联系现代化欧美思想体系的合适的基础,再造文明。

这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出现了倒退B.胡适思想方面守旧落后

C.新旧文化存在互补调和D.新文化运动科学理性的一面

4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

“如果军阀在历史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80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地新保宣传变法思想B.资产阶级革命保宣传民主思想

C.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民主科学D.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47.1926年6月,毛泽东在向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时特别提到,国民党的宣传工作很重视城市但忽略了农村。

他断言:

只有把农民的潜力发挥出来,革命党才能获得战胜帝国主文所必需的力量。

这反映毛泽东()

A.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B.认为农民才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C.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D.肯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48.1896年8月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时,每期仅销售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加至7000余份,一年后达到13000余份,最多时曾销售17000多份,缔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

这反映了()

A.博新派利用报纸启池民众B.君主立宪的思想深入人心

C.清政府重视舆论宣传工作D.白话文刊物受到民众欢迎

49.孙中山说:

“伦敦脱险后,则暂宿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

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土,犹如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子欲为一劳永逸之计……”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A.民主主义B.民权主文C.民族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50.1990年,邓小平说: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文也有计划控制。

”这说明邓小平()

A.深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理论B.开始形成市场经济理论观点

C.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主张要进步扩大对外开放

51.1952年,教育部规定大学从年级起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

曾经学自英美大学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等制度均被取消。

这一转变主要是因为()

A.社会主文制度基本上确立B.新意识形态权威的建立

C.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形成D.美国教育体制不再适应我国国情

52.近年来,80后作家的“青春文学”和魔幻小说兴起,网络艺术风起云涌,丰富着当下文艺创作的题材、方法和传播途径。

这现象表明我国()

A.网络主导文艺创作B.传统文学已趋向衰落

C.文艺创作趋向成熟D.文艺创作愈加多样化和大众化

53.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掉哲学反思》一文中认为,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

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

这说明科学技术()

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D.对人类的贡献超过了政治经齐影响

54.一位法国物理学家曾经这样评价曼因斯坦:

“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家中,爱因斯坦将位于最前列。

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最有光学辉的巨星之一……按照我的看法,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以下对“他电许比牛顿更伟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

C.爱因斯组找到了宏观物体低建运动的规律D.爱因斯坦比牛顿更受人们尊敬

55.英文“munication有多重译法,一般译为“传播”传达“交通”和“交流”。

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uriation)这种说法管在强调互联网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

C.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D.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

56.他是中国社会刚刚开始其内发原生的近代化转型初期所出现的一位思想巨人,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的先知觉者,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

下列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

A.天下为主,君为客B.开下兴亡,匹夫有责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D.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57.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指出: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此观点()

A.蕴含了近代西方议会政治的理念B.体现了“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

C.力图建构更合理的君主政治的理念D.全面否认君主专制的合理性

58.《庄子齐物论》云:

“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乃使相土相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

陆八门;水八门,以法地八聪。

”这反映()

A.董仲舒儒学影响深B.天人合一的思想由来以久

C.古代政权与神权紧密结合D.古代文化具有深厚的神学思想

59.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从而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下列主张最能够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D.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

5、某思想家指出,那些现今不可一世号称为教皇、主教、神父的人,在圣经里不过是被称为“执事”“仆人”“管家”,其实他们原是应以传道服侍人的,将基督的信仰与信徒的自由教导人的。

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古希腊的智者B.14世纪的人文主义者

C.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D.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

60.有学者指出:

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

这里的“清理了场地”和“大兴土木”分别指()

A.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构建资产阶级理想蓝图

B.从天主教教仪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构建资产阶级理想蓝图

C.人的自我意识觉醒;从天主教教仪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D.天主教的绝对权威被打破;批判君主专制和特权主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

6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黄宗羲还认为臣工不能盲目地听命于君主,君与臣是共同治理国家的人,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衡量天下治理的标准是人民的安危,而不是王朝的盛衰。

他指出,专制帝王的法,是保护他们自己的统治而制定的,是一家之法,因而是非法之法。

黄宗羲主张设置宰相以分君主权势,凡国家大政,宰相有权与天子“同议可否”。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孟德斯鸠认为,暴君政体是靠恐惧来维持的,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把自己看成是一切,把其他人都视为草芥,同时不要任何法律,君主个人的意志就是法律。

暴君政体破坏了整个社会,暴君政体也违反了人性。

孟德斯鸠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

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君政体。

---吴于厪《世界史·近代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从哪些方面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4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和黄宗羲反对君主暴政的主张有何异同?

(10分)并说明不同之处的原因。

(6分)

 

62.阅读材料,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