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7834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9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阳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德阳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德阳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德阳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德阳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阳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docx

《德阳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阳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阳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docx

德阳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

德阳中考二轮复习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

一、中考化学推断题

1.如图所示,A~I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蓝色沉淀,E、H为单质,F为浅绿色溶液,G、I均为各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

“→”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D的化学式:

_____。

(2)写出A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3)写出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反应类型属于_____。

【答案】Cu(OH)2CaO+H2O=Ca(OH)2Fe+CuSO4=Cu+FeSO4置换反应 

【解析】

【详解】

(1)A﹣I为初中化学中所学的物质,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碳酸钙,D为蓝色沉淀,所以D是氢氧化铜沉淀,E、H为单质,F为浅绿色溶液,所以H是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E是铜,G可以是硫酸铜,F是硫酸亚铁,A为金属氧化物,A和水反应生成B会与I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A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B是氢氧化钙,I是碳酸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D是Cu(OH)2;

(2)A与H2O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3)G与H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经略去)已知A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是A的最高价金属氧化物,D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E属于碱;F属于盐。

则:

①C的化学式为_____。

②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反应类型_____。

③F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CuSO4Fe2O3+6HCl=2FeCl3+3H2O复分解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解析】

【分析】

根据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A是铁,B是A的最高价金属氧化物,所以B是氧化铁,D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D是盐酸,C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硫酸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40%,其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以C是硫酸铜,E属于碱,F属于盐,E会与硫酸铜反应,和F会相互转化,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所以E是氢氧化钠,F是碳酸钠,将猜想代入框图进行验证,猜想正确。

【详解】

①C是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

②B与D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③F转化为E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3.某化学老师用自己的华为手机屏幕解锁图“Z”来构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关系。

图中数字代表一种物质,“—”表示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

已知①、②、③、⑤、⑦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⑦、⑧、⑨为三种不同状态的同一类别的物质,①和②的反应是古代湿法炼铜的原理,③由三种元素组成,⑦是常见的气态灭火剂。

请回答:

(1)将一定量的②加入到③的溶液中,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⑤和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构成⑧的微粒是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⑨的一种用途是_____。

(5)图中所有的化学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6)若保持①、⑦、⑧、⑨对应的物质不变,史将①、④、⑦、⑧、⑨相连,可构成简单的解锁图“L”。

则④可与原解锁图中_____(选填“③”或“⑤”)相同。

【答案】FeSO42NaOH+CO2=Na2CO3+H2O分子干燥剂分解反应⑤

【解析】

【分析】

①和②的反应是古代湿法炼铜的原理,则①②是硫酸铜和铁;⑦是常见的气态灭火剂,则⑦是二氧化碳;由于①、②、③、⑤、⑦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则③⑤是酸和碱,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的⑤是碱,③是酸;③和②能反应,则②是铁;①是硫酸铜;③由三种元素组成,且是酸,则③是硫酸;⑦、⑧、⑨为三种不同状态的同一类别的物质,则⑧是水,水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⑨为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带入框图检验成立,推断合理。

【详解】

(1)由上分析可知,将一定量的②加入到③的溶液中,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FeSO4;

(2)⑤是碱,⑦是二氧化碳,⑤和⑦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也可能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合理即可);

(3)⑧是水,水是非金属氧化物,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构成⑧的微粒是分子;

(4)⑨是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常用作干燥剂;

(5)图中①②、②③发生的是置换反应,③⑤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⑤⑦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一种,⑦⑧、⑧⑨发生的是化合反应,所有的化学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6)①是硫酸铜,⑦是二氧化碳,将①、④、⑦、⑧、⑨相连,即④既能和硫酸铜反应又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则④应是碱而不是酸,即④可与原解锁图中⑤相同。

【点睛】

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4.现有A、B、C、D、E五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一种常见的酸,由两种元素组成,C是种金属氧化物,A在通常状况下为气体。

用两侧间的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箭头“→”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以上反应均在初中知识范围内)

(1)写出A和C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C_____;

(2)写出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过量粉状E与B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

【答案】CO2Fe2O33C+2Fe2O3

Fe+3CO2↑黑色粉末逐渐减少,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且放出热量

【解析】

【分析】

B是一种常见的酸,由两种元素组成,C是种金属氧化物,A在通常状况下为气体,BC都可以生成A,则B稀盐酸,C是氧化铁,A是二氧化碳,A和D反应,也可以由D生成,故D是碳,D可以生成E,E可以和B反应,则E是铁。

【详解】

(1)B是一种常见的酸,由两种元素组成,C是种金属氧化物,A在通常状况下为气体,BC都可以生成A,则B是稀盐酸,C是氧化铁,A是二氧化碳,故A、C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氧化铁,化学式为CO2、Fe2O3。

(2)C和D是碳还原氧化铁的过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过量粉状E与B是铁粉和盐酸的反应,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减少,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且放出热量。

【点睛】

B是一种常见的酸,由两种元素组成,B是稀盐酸,C是种金属氧化物,A在通常状况下为气体,,A是二氧化碳。

 

5.甲、乙、丙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它们由H、C、O、Cl、Ca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1)若甲、丙组成元素相同,甲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乙是______,其主要用途有______(写一点)。

(2)若乙、丙组成元素相同,甲是一种黑色固体,常温下很稳定。

丙转化成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若甲、乙、丙均含有金属元素,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甲转化为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O2(氧气)支持燃烧或供给呼吸2CO+O2

2CO2或2CO2+C

2COCaO+2HCl=CaCl2+H2O

【解析】

【详解】

(1)若甲、丙组成元素相同,甲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水与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其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能制取氧气,则甲为过氧化氢,丙为氧气,甲与丙都能产生乙,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通电能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则乙是O2(氧气),其主要用途有支持燃烧或供给呼吸;

(2)甲是一种黑色固体,常温下很稳定,则甲可能是碳,乙、丙组成元素相同,甲能转化为乙、丙,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丙转化成乙,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丙是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乙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丙转化成乙的反是化学方程式是2CO+O2

2CO2或2CO2+C

2CO;

(3)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丙为氢氧化钙,甲、乙、丙均含有金属元素,甲能转化为丙、乙,氧化钙与水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甲是氧化钙,乙为氯化钙。

甲转化为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2HCl=CaCl2+H2O。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6.下图中A、B、C、D、E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A、C中只含有一种相同元素,C常用于金属除锈,E是一种黑色粉末。

(图中“—”表示两物质间可以反应,“

”表示两物质间可以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

B_____,C_____;

(2)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B转化为A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

【答案】BaCO3HClFe+2AgNO3=Fe(NO3)2+2Ag白色固体逐渐减少或消失,固体表面产生气泡

【解析】

【分析】

A、C中只含有一种相同元素,C常用于金属除锈,且A、C能相互转化,故C是盐酸,A是氯化钡。

A、B能相互转化且B能与盐酸反应,故B是碳酸钡。

E是一种黑色粉末且能与盐酸反应,故E是铁,D能与氯化钡、盐酸、铁反应,故D是硝酸银。

【详解】

(1)由分析知,B是碳酸钡,化学式为:

BaCO3,C是盐酸,化学式为:

HCl;

(2)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AgNO3=Fe(NO3)2+2Ag;

(3)碳酸钡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白色固体逐渐减少或消失,固体表面产生气泡。

 

7.下列图示中A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C为胃酸的主要成分,G为蓝色沉淀,各物质间的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请回答以下问题:

B溶液中的阴离子是_______(填名称),I物质的名称是:

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生成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3)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D物质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答案】氢氧根离子氯化亚铁Fe+CuCl2=FeCl2+CuCuCl2+2NaOH=Cu(OH)2↓+2NaCl③④+2

【解析】

【分析】

A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则A为铁;C为胃酸的主要成分,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所以C为盐酸;G为蓝色沉淀,则G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G)一般由氢氧化钠与可溶性的铜盐溶液反应生成,所以B、D分别为氢氧化钠或铜盐中的一种,C(盐酸)能与B反应生成E和F,B与D反应生成F和G(氢氧化铜),所以B为氢氧化钠,E为水,F为氯化钠,则D为氯化铜;A(铁)与C(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A与D(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所以H为氢气,I为氯化亚铁,J为铜。

【详解】

(1)由分析可知,B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后解离出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故填氢氧根离子;

由分析可知,I为氯化亚铁,故填氯化亚铁。

(2)由分析可知,反应②是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Fe+CuCl2=FeCl2+Cu;

生成G(氢氧化铜)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氢氧化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CuCl2+2NaOH=Cu(OH)2↓+2NaCl。

(3)反应①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②是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③是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④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属于复分解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③④,故填③④;

物质D为氯化铜,其中得到金属元素为铜,铜的化合价为+2价,故填+2。

 

8.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根据它们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白烟E:

_____;气体乙_____.

(2)检验集气瓶内气体甲的操作方法是_____.

(3)在反应③中,固体B起_____作用.

(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及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①:

_____;_____反应;

反应②:

_____;_____反应;

反应④:

_____;_____反应.

【答案】五氧化二磷氢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催化2KMnO4

K2MnO4+MnO4+O2↑分解4P+5O2

2P2O5化合2H2O

2H2↑+O2↑分解

【解析】

【分析】

A是紫黑色固体,则A是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的气体甲是氧气,黑色固体B与溶液D混合产生的无色液体通电能分解生成氧气,则B是二氧化锰,D是过氧化氢,生成的气体乙是氢气;故生成的固体F是锰酸钾;固体C在氧气这燃烧产生白烟E,故C可能是红磷,E是五氧化二磷,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

(1)白烟E是五氧化二磷,气体乙是氢气,故填:

五氧化二磷,氢气;

(2)甲是氧气,检验氧气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填: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B是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催化作用,故填:

催化;

(4)反应①:

A是高锰酸钾,加热分解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故填:

,分解;

反应②:

甲是氧气,C是红磷,红磷在氧气这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合反应,故填:

,化合;

反应④:

水通电能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故填:

,分解.

 

9.A、B、C、D、E、F、G七种物质都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物质,各物质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的条件已省略):

已知:

B、C两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可分别发生①和②两个反应;A﹣G七种物质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其中只有一种物质是盐,一种物质是单质;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C。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G_____;

(2)请写出E+F→B+C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答案】NH4HCO3H2CO3C6H12O6+6O2

6CO2+6H2O

【解析】

【分析】

A、B、C、D、E、F、G七种物质都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物质,七种物质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其中只有一种物质是盐,则该种物质一定为铵盐,假设为碳酸铵,碳酸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在一定条件可生成葡萄糖;碳酸分解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葡萄糖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代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

【详解】

(1)所以A为碳酸氢铵,B为二氧化碳,C为水,D为氨气,G为碳酸;

(2)E+F→B+C的反应是葡萄糖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602

6CO2+6H2O。

 

10.

是初中所学的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

为红色的单质,

为红棕色物质,

为最常用的溶剂,H为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

_____、

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Fe2O3H2Fe+CuSO4=FeSO4+Cu(合理即可)置换反应CO2+Ca(OH)2=CaCO3↓+H2O

【解析】

【分析】

根据已学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E为最常用的溶剂,为水,A为红色单质,则A是铜,D为红棕色物质,则D是氧化铁,能与B相互转化,则B是铁,铁生成C,C能生成铜,且C、E能相互转化,则C是氢气,E、G能相互转化,则G可能是氢氧化钙或碳酸或氧气,又因为H为白色沉淀,则G应是氢氧化钙,H是碳酸钙,F是二氧化碳,将各物质带入框图检验合理,推断成立。

【详解】

(1)由上分析可知D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C是氢气,化学式为H2;

(2)反应①是铁和硫酸铜(或氯化铜或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或氯化亚铁或硝酸亚铁),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合理即可);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

(3)反应②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1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

A、B、C均含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是氧化物,C、D、E均属于碱,E为蓝色。

(1)写出化学方程式C→B:

____________________。

(2)D的化学式是:

________;

(3)C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

【答案】Ca(OH)2+CO2=CaCO3↓+H2O;NaOH;改良酸性土壤。

【解析】

【分析】

根据“E为蓝色”,则E为含有铜离子;根据“A、B、C均含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是氧化物”,则A为氧化钙;根据“C、D、E均属于碱”,则C为氢氧化钙;结合图框,则B为碳酸钙,D为氢氧化钠,E为氢氧化铜,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

(1)反应C→B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根据分析,D为氢氧化钠,故D的化学式是:

NaOH;

(3)根据分析,C为氢氧化钙,故C的一种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

 

12.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D固体俗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

(“→”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D的化学式为_____。

(2)A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

(3)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答案】CO2酸K2CO3+Ca(OH)2=CaCO3↓+2NaOH或Na2CO3+Ba(OH)2=BaCO3↓+2NaOH复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

根据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固体俗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所以D是二氧化碳,C和二氧化碳会相互转化,所以C可以是碳酸钠或碳酸钾,A会转化成二氧化碳,可以和碳酸钠或碳酸钾反应,所以A可以是盐酸,B会与盐酸、碳酸钠反应,所以B是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验证,正确。

【详解】

(1)经过分析可知,D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A所属的物质类别是酸;

(3)由上分析可知B与C的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或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是:

K2CO3+Ca(OH)2=CaCO3↓+2KOH(合理即可),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13.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

A、C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C通常为液体,D为无色无味气体,F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A为_____,

(2)E物质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H2O2(过氧化氢)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Ca(OH)2+CO2═CaCO3↓+H2O

【解析】

试题分析∶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C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应是水或双氧水。

(1)过氧化氢

(2)改良酸性土壤或做建筑材料等(3)CO2+Ca(OH)2=CaCO3↓+H2O

考点:

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反应及用途。

 

14.首届进口博览会的吉样物“进宝”为手持的四叶草的“国宝”大熊猫,代表幸运幸福。

化学物质世界也迎来了一只手持四叶草的“进宝”物质X,如图所示。

四叶草的叶子由A、B、C、D四种物质构成,且相邻两叶片之间会发生反应;其中C、D是黑色固体,B、C为单质,A、D为氧化物。

(1)物质C为_____;物质B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

(2)A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或_____;

(3)手持四叶草的“进宝”物质X需满足:

A、B、C、D分别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为X,则物质X是_____。

【答案】碳(或C)支持燃烧或急救病人等CO+CuO

Cu+CO2Fe3O4+4CO

3Fe+4CO2二氧化碳或CO2

【解析】

【分析】

四叶草的叶子由A、B、C、D四种物质构成,且相邻两叶片之间会发生反应;其中C、D是黑色固体,B、C为单质,A、D为氧化物;黑色的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因此A是一氧化碳,B是氧气,C是碳。

【详解】

(1)四叶草的叶子由A、B、C、D四种物质构成,且相邻两叶片之间会发生反应;其中C、D是黑色固体,B、C为单质,A、D为氧化物;黑色的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A是一氧化碳,B是氧气,C是碳;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故X是二氧化碳。

【点睛】

C、D是黑色固体,B、C为单质,A、D为氧化物;黑色的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15.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