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矿一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63704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矿一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矿一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矿一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矿一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矿一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矿一策.docx

《一矿一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矿一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矿一策.docx

一矿一策

第一章矿井防治水工作概况

第一节矿井概况

一、地理位置和矿井开拓方式

内蒙古蒙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呼和乌素煤矿(以下简称呼和乌素煤矿)位于东胜煤田神东矿区李家塔井田内,行政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管辖。

受呼和乌素煤矿委托,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科学研究所于2007年5月编制完成了《内蒙古中煤蒙发运销有限责任公司呼和乌素煤矿整合改造修改初步设计》,同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以“内煤局字〔2007〕132号文”进行了批复:

原则同意《修改初步设计》确定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修改初步设计》确定的矿井提升系统布置、井下运输系统布置、矿井通风系统布置、矿井排水布置及矿井供电系统布置等。

二、矿井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

根据已确定的开拓方式(进、回风井在同一工业场地内),矿井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

第二节防治水组成人员、装备基本情况

矿井建立了防治水组织机构,成立了防治水专门管理机构。

现配备地测防治水副总一名,地质防治水技术员2名,成立了专业的探放水队伍,现有探放水人员15人,配备专业的探放水钻机5台,其中ZDYg650型矿用全液压坑道钻机2台、ZLJ-350煤矿坑道钻机2台。

第三节2016年采掘计划情况

2016年煤矿采掘主要在西盘区4#煤层。

2016年合计煤量113万吨,其中回采煤量101万吨,掘进煤量11万吨。

第四节水文地质情况

一、区域地质

本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区鄂尔多斯—陕甘宁分区,伊克昭地层小区。

全区大部分为第四系风积沙覆盖,基岩仅在乌兰木伦河、呼和乌素沟两岸出露。

地层由下至上有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中统直罗组(T2z)、安定组(T2a)、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下统志丹群(J3-K1zh);第三系上新统(N2)和第四系(Q4)。

其地表出露除第三系、第四系外,仅有志丹群地层。

1、区域构造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的鄂尔多斯台向斜中,褶皱断裂不发育,地层产状平缓,近于水平,为一微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1~3°,没有发现对煤层有破坏作用的断裂构造。

2、岩浆岩

本区岩浆岩不发育,未发现任何岩浆活动,未发现对煤层有破坏作用的岩体和脉岩。

二、井田地质

1、地层

井田大部分为第四系风积砂与黄土覆盖,基岩仅在区内较大的沟谷中零星出露,据钻孔资料揭露,井田内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上三叠统延长组(T3y)

岩性特征为灰绿、灰白色中粒石英砂岩,含较多的云母及少量的暗色矿物,中上部夹煤线或油页岩,该组地层为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

(2)中下侏罗统延安组(J1-2y)

该组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岩性主要为灰、灰白色砂岩及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煤组成,该组地层的上部含煤性较好,发育的煤层厚度大,层位稳定,本矿所采的3号煤层就位于延安组的中部,上部煤层含煤性差,不可采;下部含煤性较差,煤层层数多,层位不稳定,且厚度较小。

该组地层平均厚度为193.46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3)中侏罗统直罗组(J2z)

该组地层岩性为一套杂色的细、中粒砂岩,泥质或粘土质胶结,较疏松,含有铁质结核和硅化木。

区内所有钻孔揭露,由于遭受后期剥蚀,厚度在横向上变化较大,平均为92.7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4)第三系上新统(N2)

井田内零星赋存,主要岩性下部为灰色、棕黄色砾岩夹棕红色砂岩,呈半胶结状态,松散;上部为粉红色砂质粘土、亚砂土,含白云母碎片及钙质结核,该层不整合于老地层之上。

(5)第四系(Q)

井田内广泛分布,不整合于老地层之上,底部为更新统马兰组黄土(Q3m),岩性为淡黄色亚砂土,柱状节理发育,含钙质结核,厚约12m;下部为更新统淤积层岩性为砂、粉砂及黑色土壤层,局部赋存;上部为全新统主要为风积沙(Q4eol),其次为河流淤积层(Q4al)及洪积层(Q4pl)。

风积沙成分以细粒石英为主,在地表呈波状沙丘和新月沙丘,在区内大面积覆盖。

河流淤积层以沙、粉沙或砾石层组成,分布于呼和乌素沟,不整合于老地层之上。

2、构造

井田含煤地层的构造形态与区域含煤地层构造形态基本一致,总体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1~3°,无大的褶皱,仅沿走向和倾向有微弱的波状起伏。

无岩浆活动,。

本区构造复杂程度为Ⅰ类型简单构造。

三、含煤地层及含煤性

(一)含煤地层

区内中下侏罗统延安组(J1—2y)为本井田的含煤地层。

该组地层是一套内陆盆地沉积为主的含煤碎屑建造。

地层纵向上有明显的差异,横向上又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依据岩性岩相特征、含煤特点及聚煤规律,将该地层分为上、中、下三个岩段,自下而上分述如下:

1、下岩段(J11—2y)

该段位于延安组下部,岩段厚度在46.35m—69.34m之间,平均58.31m,该段地层在区内埋藏较深,地表无出露。

由灰色、灰白色细砂岩、粉砂岩,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

底部具灰白色中砂岩,局部相变为粗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

该砂岩底部粗向上变细,分选中等,具大型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其上部地层具水平、波状层理及小型交错层理,局部泥岩中具包卷层理,含黄铁矿结核及植物化石,赋存5、6号两个煤组;煤层多而厚度小,最多可达10层,最少为6层,一般为8层;其中有4层达局部可采,具分叉、相变及尖灭现象。

据岩性岩相特征,该段地层的沉积环境应以湖滨相沉积为主,煤层则发育在湖滨泥炭沼泽相中。

由于成煤沉积时地壳升降较为频繁,但幅度不大,且每次成煤时间不长,故煤层层数多,厚度相对较薄。

2、中岩段(J21—2y)

本段位于延安组中部,3号煤顶部砂岩体之下,5号煤组顶部砂岩底界面之上。

全段地层厚度变化不大,最大厚度74.60m,最小厚度57.99m,平均65.38m。

与下岩段地层呈连续沉积,由于埋藏较深,受上覆地层保护,地表无出露。

岩性主要为深灰、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赋存井田内最好的3号、4号两个煤组,其厚度大、变化小、层位稳定、煤质好、结构简单。

这两层煤为井田内主要勘探煤层,且为煤岩层对比的可靠标志层。

岩层的主要特征是粒度较细,分选较好,粘土质胶结,具水平层理和交错层理,含较多的植物化石,在3号、4号煤层间泥岩类中含有叶肢介、丽蚌等淡水动物化石,该段地层沉积环境以泥炭沼泽相为主,相对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厚度较大稳定煤层的发育。

3、上岩段(J31—2y)

本段位于延安组上部,为3号煤层顶部砂岩底界面以上至2号煤组顶部砂岩底界之下层位。

该段地层地表无露头,钻孔最大厚度为69.30m,最小厚度47.21m,平均厚度为58.22m。

与下伏中段地层为整合接触。

岩性以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粗砂岩、砂质泥岩及煤层组成。

赋含2号煤组,厚度变化较大,且分叉变薄现象频繁。

底部为灰白色、黄绿色细砂岩、中砂岩、粉砂岩,局部相变为粗砂岩,泥岩类具小型波状、水平层理。

砂岩类具槽状及板状交错层理,含植物化石。

该段地层沉积环境以河流相曲线河道、河漫滩泥炭沼泽相为主,由于河流的变迁和涨溢变动较大,成煤环境不稳,煤层较多,分叉普遍。

四、煤层

井田内主要有可采煤层五层,分别为2-2中、3、4、5-1下和5-2煤层。

3、4号煤层全区可采,煤层稳定程度属稳定类型;2-2中、5-1下号煤层全区分布,基本全区可采,煤层稳定程度属稳定和较稳定类型;5-2仅局部可采,煤层稳定程度属不稳定型。

现井田内2-2中和3号煤层已开采完毕。

五、采掘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

2016年活动在西盘区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无对掘进有影响的水温地质构造,矿井水害3#层老空积水。

2016年采掘工程水害分析如下:

1、采区水仓

东南部为副斜井保护煤柱,东北为实体煤,西南为主运大巷保护煤柱,西北为实体煤。

该巷道在掘进过程中可能有滴水、淋水现象,对巷道掘进影响不大。

2、4203朱辅运顺槽

东南为4202备采工作面,东北为辅运大巷保护煤柱,西南为实体煤,西北Wie辅运大巷保护煤柱。

该巷道上部为3#层没采空区,预计有少量淋水,对掘进影响不大。

第二章2016年水情水害分析

第一节矿井防治水面临的问题

一、地测防治水机构人员

矿井防治水机构健全,地质技术人员相随较少。

目前地测部门共有12人,其中地测副总工程师一名,地测部长一名,地测副部长一名,地测技术员3人,地质技术员1人,探放水人员6各。

大部分为新人,普遍素质低下。

二、办公设备

地测部门有4台电脑,其中一台连接出图机,为矿里各部门提供出图,满足防治水工作的需求。

三、地测防治水内业资料

根据公司下发的模板,建立了防治水15中以上台账,建立健全各项防治水管理制度,绘制五种矿井防治水图,测量的八大图纸等。

在一些图纸资料、规章制度方面,完成的不够仔细,需要进一步改善。

第二节地面水患分析

一、地表水

本井田内无大的河流,等地表水体,在井田外东北侧乌兰木伦河,为季节性河流,一般为细小的水流。

二、地面塌陷治理

2016年测量人员定期对井田地表山体进行调查,奖地表塌陷范围进行测量,并及时绘制到采掘工程平面图上,队友塌陷的地表进行处理。

三、雨季三防

1、2016年6月份左右开展“雨季三防”工作,技术部提前编制《雨季三防应急预案》,供应部准备好应急救援物质,机电科开展大泵联合试运转工作,确保水泵和排水设施的完好,地测部门加强雨季的水量观测工作。

2、根据“预计桑拿房”期间情况,组织专项防治水培训加强工人水害防治安全意识,提高防治水综合素质。

第三节井下水害分析

2016年主要在4#煤中,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根据以往巷道情况,巷道出现顶板淋水的情况较小,对巷道掘进影响甚小。

矿井主要水害为老孔水。

第三章防治水工作对策

第一节加强培训、完善基础资料

煤矿防治水培训工作是实现煤矿安全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技术素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矿井全体人员进行培训,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实现矿井安全生产。

一、制定2016年防治水培训计划。

1、成立防治水培训领导小组,任命领导小组主要成员为防治水培训导师,对矿井职工进行培训。

根据防治水培训计划内容,安排授课导师,授课地点及授课时间,能够保证每个月不低于12学时培训时间。

防治水培训内容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及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编排,能有效运用。

每季节实行一次矿井全员培训,组织地测科及一线队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煤矿防治水知识,增强抵御水害的能力。

采取教考制度,每完成防治水培训后,组织一次相应的考核,对考核优秀的人员进行一定奖励,提高防治水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对矿井防治水培训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专项培训。

可通过报名防治水相关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小组成员防治水综合素质。

二、2016年要进一部完善地测防治水内业及图纸资料。

测量人员要按照图例及时绘制采掘工程平面图,地质水文图及其他图纸均要按照采掘工程平面图为底图进行绘制。

及时完善地测台账,定期进行自查自检。

第二节强化隐患排查,提高防范意识

煤矿每旬开展一次井上下隐患排查,有安全部门组织牵头,巡检人员各个部门负责人,分为两个小组对井下及地面进行排查,并对当天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整改。

地测部门每月开展一次地测防治水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召开防治水周分析、旬分析、月度总结,水害防治警钟长鸣,存在的问题和管理缺陷,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三节地面防治水对策

一、地表水观察

本井田内无大的河流等地表水体,在井田外东北侧发育乌兰木伦河,为季节性河流,一般为细小的水流,平时干涸无水。

处理措施:

在乌兰木伦河建立水温观测站,地质人员定期对河道内的水流量进行观察,并及时记录台账。

二、加强地面观测

2016年测量人员定期对井田采区地表山体进行调查,特别是雨季期间,加强地表山体、塌陷区域观测,并及时对塌陷的地表进行填充处理。

第四节井下防治水对策

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防治水原则,落实“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防治水综合治理手段,杜绝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

第五节完善排水系统、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根据要求2016年首先完成采取水仓的掘进工程。

根据矿井初步设计内容,保证采区水仓容量300m³,主水仓容量200m³。

排水设施:

DN46-30*8水泵2台,DN46-30*6水泵2台,排水管路管径3寸。

机电科定期对井下机电设备及管路进行排查、检修,保证矿井工作水泵能在20小时排出24小时的矿井正常涌水量。

工作泵及管路均满足矿井排水需求。

第六节强化闭合管路、提高管控能力

一、贯彻落实公司下发的“三位一体”、“三相闭合”管理制度。

巷道掘进实行防突水、防积气,实行现场探测管理、治理措施制定u落实相结合的管理体系,确保巷道施工安全,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现场管理

加强现场图牌板管理,采掘工作面完成钻探工程后,根据公司下发的模板,将钻探相关参数,钻场布置图填写在图牌板上。

病及时跟新牌板上工程进度,为下一个钻探提高可靠距离依据。

第七节探放水设备

根据2016年采掘情况,提前编制2016年防治水资金计划,购买矿井需求的探放水设备。

第四章结束语

根据2016年“一矿一策”内容,将防止水工作落实到位,严格执行各项防治水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防治水资料,摸清矿井水文地质情况,提高防治水人员综合素质,以实现矿“安全第一”生产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