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生物必修三 13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同步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59281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生物必修三 13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同步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图版生物必修三 13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同步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图版生物必修三 13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同步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图版生物必修三 13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同步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图版生物必修三 13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同步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生物必修三 13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同步测试.docx

《中图版生物必修三 13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同步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生物必修三 13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同步测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图版生物必修三 13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同步测试.docx

中图版生物必修三13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同步测试

2019-2019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三1.3.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如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的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刺激C处A,D点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                    

B. 在甲||图中,肌肉为效应器

C. ③的内容物释放后,经②进||入①所在的神经元内发挥作用     

D. ||①上完成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

2.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传递神经递质实现的。

下列有关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 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 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3.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兴奋只能从①经②传递到③                ||                

B. ②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

C||.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需要载体和能量        ||       

D. ③处实现由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4.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

A. 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                   

B. 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 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                             ||           

D. 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5.右图甲、乙均表示细胞的一部分,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甲、乙是同||一个细胞的两个部分,则该细胞为神经元,图乙中a、c为兴奋区

B. 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则兴奋在两者之间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的

C. 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则甲与乙之间应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且兴奋的传导方向应为甲→乙||

D. 图示中甲在向外分泌物质,则甲可参与构成突触后膜,该物质的分泌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6.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2中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一定会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B. 性激素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

C. 图2中E为突触前膜,F为突触后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

D. 图1中Ⅰ侧为细胞膜外侧,Ⅱ侧为细胞膜内侧

7.下列||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息电位形成中K+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运输消耗能量 ||         

B. 兴奋传递过程中不消耗能量

C. 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D. 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参与

8.如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

下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处和c处的动作电位是同步发生的

B. 从图可看出c处先产生兴奋再传到a处引起兴奋

C. a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D. 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中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9.如图为突触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与b融合后释放||神经递质                          ||         

B. b属于胞体膜或轴突膜

C||. c与d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                      

||D. 兴奋只能由b传向e

10.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的结构||关系。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a处||通过电信号传导神经冲动                 ||             

B. c处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神经冲动

||C. 刺激b处可在a处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                  

D. 刺皦d处可在a处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11.如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刺激a处,电表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若刺激骨骼肌b处,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变化

C. 若刺激骨骼肌b处,骨骼肌会收缩

D. 骨骼肌细胞膜兴奋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内负外正

二、填空题

12.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如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对毒品或药物的依赖.

(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_____||___ 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_____||___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多||巴胺释放后,在释放它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___||_____ (填“增加”或“减少”);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__||______ (填“增强”或“减弱”),造成毒品依赖.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 功能.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__||______ ,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________ ,多巴胺的释放||量________.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_||_______ ,“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

13.图甲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图乙为b中某结构的放大.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示例:

[②]突触前膜)

(1)在图中的膝跳反射弧中,感受器在||________ (伸肌/屈肌)中.c处施加刺激引起伸肌收缩,该过程_||_______ (属于/不属于)反射活动.

(2)敲击a处时,肌肉||中的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以________||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兴奋再由传出神经传至肌肉,引起收缩.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__||______(结构名称)决定的.

(3)研究表明,神经||递质有很多种,它存在于图乙的[________ ]_____||___ 中,不同的神经递质作用效果不同.抑制性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________(内流/外流),抑制突触||后膜的兴奋.

(4)如果某同学的腿被针扎到,该同学会对其他||人说“我被扎到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言语区的________ 区参与.||

三、解答题

14.(2019•北京卷)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________方式进入胞||内,Ca2+与________共同作用,使C酶的________||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加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________.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________.

(4)图中内容从___||_____水平揭示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综合题

15.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表.||

实验

组号

处理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75

75

浸润在河豚毒素中

5min后

65

65

10min后

50

25

15min后

40

0

(||1)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的方式释放________,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释放量___||_____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________(多选).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________,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16.甘蔗||发霉时滋生的节菱孢霉菌能产生三硝基丙酸(3﹣NP),||该物质能抑制胆碱酯酶(能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的合成.图1表||示突触结构,③为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图2是||人体胃酸分泌的部分调节途径,其中幽门粘膜G细胞||(一种内分泌细胞)能合成分泌胃泌素,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促进其分泌胃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结构①的作用是________ ,④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

(2)若人||体误食发霉的甘蔗后,图1中物质③的含量会________ ,将导致||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 .

(3)图2通过“①→②→胃粘||膜壁细胞”促进胃酸分泌过程中,兴奋在①和②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信号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

(4)图2通过“③→④→⑤→胃粘膜壁细胞”促进胃酸分泌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 .研究发现,当胃酸分泌增加后会引起胃壁扩张,后者又会加强||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的这种分泌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由图甲可知,刺激C处可引起A、D处膜电位变化||,虽然AB+BC=CD,但由于CD间有一突触,故A处的膜电位||先变化,而D处的后变化,A错误;

B、在甲图中,肌肉为感受器,B错误;

||C、③的内容物即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并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C错误;

D、①是突触后膜,完成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D正确.

故选:

D.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特点是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靠神经递质,所以速度慢.乙图中①是突||触后膜,②是突触间隙,③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2.【答案】A

【解析】【分析】兴奋在突触中传递,在突||触前膜内形成递质小泡由前膜融合,并释放出来到突触间隙中||,再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离子通道开放,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存在时间延搁,突触前神经元先兴奋,突触后神经元后兴奋;兴奋在突||触处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存在突触间||隙;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3.【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而不能反过来,A正确;B、突触间隙中充满组||织液,B正确;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C错误;

D、③是突触后膜,可以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正确.

故选:

C.

【分析】图示为突触结构,①||是突触前膜,②是突触间隙,③是突触后膜,突||触包括①②③.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4.【答案】A

【解析】【分析】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使Ca2+进入突触前膜内,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的速度加快,将引起神经冲动的传递加快。

故选||A

5.【答案】C

【解析】【分析】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则甲和乙属于两个不同的神经元细胞,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兴奋的传递,甲为分泌神经递质的细胞,而乙为突触后神经元,||所以兴奋只能从甲传向乙。

6.【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图2中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能会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引起膜电位变化,兴奋由突触前神经元||传递到突触后神经元,也可能是抑制性递质,不发生膜电位变化,A错误;B、性激||素为脂质,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的B有关,B错误;

C、图2中E是突触前膜,||F是突触后膜,C物质有胞吐通过细胞膜,C错误||;

D、由分析可知,Ⅰ是细胞膜外侧,Ⅱ是细胞膜内侧,D正确.

故选:

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图色素细胞膜的想流动镶嵌模型,||图中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Ⅰ侧含有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是细胞膜外侧,Ⅱ是细胞膜内侧;图2是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是胞吐过程,E是突触前膜,C是神经递质,D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F是突触后膜.

7.【答案】D

【解析】【解答】静息电位形成中K+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运输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A不符合题意;兴奋传递过程中钾离子与钠离子回复正常||状态是通过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B不符合题意;神经元细胞膜内钾离子的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C不符合题意;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需要借助神经递质的||传递作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会进入到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然后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所以需要内环境参与,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特别提醒 K+外流和Na+内流的过程是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运输(协助扩散)的过程,不消耗能||量;Na+-K+泵的活动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

8.【答案】D

【解析】【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从突触前神经元传到突触后神经元,前后||是不同步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选||D。

9.【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a突触小泡与b突触前膜融合后释放神经递质,A正确;

B、b是突触前膜,为轴突膜,B错误;

C、c神经递质与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C正确;

D、兴奋只能由b突触前膜传向e突触后膜,D正确.

故选:

B.

【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分析题图可知,a是突触小泡,||b是突触前膜,c是突触间隙内的神经递质,d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e是突触后膜.

10.【答案】D

||【解析】【解答】据图分析,a是神经纤维,兴奋在a上以电信||号传导神经冲动,A不符合题意;c处为突触,为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结构,B不符合题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因此刺激b处可在a处||测到膜电位的变化,C不符合题意;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刺激d处不能在a处测到膜电位的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刺激b处可在a、c和d处测到膜电位的变化,刺激d处不能在a、b和c处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11.【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如用||a刺激神经,刺激到达电流表两个接线柱的时间不同,所以电||位计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A正确;B、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即从||传出神经到突触,不能颠倒,所以b处刺激骨骼||肌,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B正确;

C、若刺激骨骼肌b处,骨骼肌会收缩,C正确;

D、骨骼||肌细胞膜兴奋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内正外负,D错误.

故选:

D.

【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中d是神经与骨骼||肌结合的部位,表示为神经肌肉接点或突触.

二、填空题

12.【答案||】突触小泡     ;受体;增加         ;减弱   ||;信息交流;内流                 || ;受到抑制   ;减少;多巴胺释放增加

【||解析】【解答】解:

(1)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增加;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减弱,从而造成毒品依赖.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内流,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受到抑制,多巴胺的释放量减少.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多巴胺释放增加,“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

【||分析】分析示意图可知:

多巴胺合成后,贮存在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依赖于突触||小泡的膜和突触前膜融合,体现膜的流动性.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13.【答案】伸肌       ;不属于;电信号(或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突触;①     ;突触小泡  ;||内流;S(运动性语言中枢也给分)

【解析】【解答】解:

(1)在图中的膝跳反||射弧中,感受器在伸肌中.反射离不开完整的反射弧,c传出神经纤维的某处施||加刺激引起伸肌收缩,该过程不属于反射活动.

(2)敲击a传入神经某处||时,肌肉中的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以电信号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兴奋再由传出神经传至肌肉,引起收缩.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突触决定的.

(3)||神经递质有很多种,它存在于图乙的①突触小泡中,不同的神经递质作用效果不同.抑||制性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的兴||奋.

(4)如果某同学的腿被针扎到,该同学会对其他人说“我||被扎到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言语区的S区参与.

【分析】分析图甲,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a是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b是突触,c是传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

分析图乙,表示突触的放大示意图,①表示突触小泡,||②表示突触前膜,③表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④表示突触后膜||.

三、解答题

14.【答案】

(1)神经递质

(2)协助扩散;钙调蛋白;空间结构

(3||)Ⅲ;C;不合理.应和对照组处理相同,应检测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是否明显增加

(4)分子

【解析】【解答】解: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的过程中,传入纤维末梢会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使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分析图解可知看出,突触||后膜外的Ca2+浓度高,膜内Ca2+的浓度低,并且其运输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的N受体,因此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图中显示,Ca2+进入细胞后||与钙调蛋白共同作用,使C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球形变成多边形),C酶被激||活.(3)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加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说明H区||神经细胞内的A受体结合到细胞膜上,该结果||为图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