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53389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docx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docx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1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带答案)

(1)

一、选择题

1.造成东汉末年衰败的政治原因是

A.北方各族人民因战乱大量南迁

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

2.下面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其中一项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D.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

3.2016年11月,中央开展监察制度的试点改革。

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秦王朝在中央设立的官职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B.太尉C.郡守D.御史大夫

4.为了巩固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州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叫“光武中兴”,他是

A.刘邦B.曹操C.光武帝刘秀D.汉武帝

5.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当时经济困难

C.重视“以德化民”

D.当时人心思安

6.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

这得益于()

A.秦朝疆域辽阔B.秦朝统一货币C.秦朝统一文字D.秦朝统一度量衡

7.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

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

①实行郡县制

②建造阿房宫

③统一度量衡

④修建骊山陵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

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

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变化

9.“阿房,阿房,亡始皇”是在秦朝时期流传的一句童谣,从中你能解读到准确信息是()

A.陈胜吴广为起义进行迷信宣传B.始皇焚书坑儒,加速灭亡

C.阿房宫建立直接导致秦朝灭亡D.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10.每当提起历史,我们就会想到那是离我们很久远的事情,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历史中,历史离我们很近。

下列活动,我们从中感受不到历史演进脉搏的是()

A.阅读《史记》B.到博物馆参观

C.采访老红军战士D.和同学交流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

11.1973年,在威海市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见下图),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统一),嫌疑者皆明壹之。

”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①统一了六国

②确立了皇帝称号

③统一了度量衡

④开凿了灵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2.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

这场战争发生在(  )

A.商纣和周武王间B.夏桀和商汤间C.秦二世和陈胜间D.项羽和刘邦间

1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中提到了汉武帝,汉武帝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巩固大一统局面D.建立刺史制度

14.如下图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单位:

万人),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以德化民,勤俭治国B.罢兵归农,休养生息

C.颁推恩令,削爵夺地D.减轻刑罚,裁减官员

15.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16.《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色……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下列对“天下响应”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

C.大批贫民流离失所D.首领黄巢的精心策划和组织

17.七(3)班的历史兴趣小组正在进行一个小论文写作他们搜集到的材料有:

金缕玉衣图片;董仲舒的策论;汉代讲经图;五铢钱图片;霍去病墓资料。

最适合做他们论文题目的是

A.文景之治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C.秦统一中国D.光武中兴

18.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

C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A.AB.BC.CD.D

19.在西汉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社会稳定,国家繁荣,史称“文景之治”。

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②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③注重农业的发展④重视“以德化民”⑤实行盐铁专卖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20.张老师在讲授《大一统的汉朝》一课时,出示了两幅图片(如下图)从图片中你能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太学是最早的私学B.西汉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C.罢黜百家D.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1.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世界著名的两大石窟。

石窟的雕造吸收了哪一教派的艺术

A.伊斯兰教

B.儒家思想

C.佛教

D.道教

2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诗人李白写的《古风》诗句,描述了秦王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下列对秦朝统一中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C.巩固了我国大一统的局面,进入鼎盛时期

D.促进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交融

23.郭沫若先生特别赞赏司马迁的文学才华。

他说:

“司马迁这位史学大师实在值得我们夸耀,他的巨著不仅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古代的史诗,或者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集也可以。

”司马迁的这部著作是

A.《春秋》B.《诗经》C.《史记》D.《汉书》

24.下图中,政府在标★号的区域设立的管辖机构是

A.西域都护B.刺史C.伊犁将军D.澎湖巡检司

25.《后汉书》记载:

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武将权力膨胀B.地主势力增强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故C符合题意;A项北方各族人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是东汉末年衰败的表现;B项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说法错误,东汉的都城在洛阳;D项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说法不符合史实,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故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不符合史实,A符合题意;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符合史实,排除C;汉文帝和汉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故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和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符合史实,排除BD。

故选A。

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5年,刘秀建立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东汉初期,为了巩固统治,朝廷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上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如何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

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是汉初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故选B。

6.C

解析:

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为消除战国齐国文字的差异,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C项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秦朝的措施,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

A项不合题意;秦朝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D两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7.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②建造阿房宫和④修建骊山陵是秦始皇暴政的体现,不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都是秦朝巩固其统治采取的额措施;汉朝时期采取的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等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格局的形成,C项符合题意,AB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格局的形成,秦汉时期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9.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阿房,阿房,亡始皇”可知,此内容反映了秦朝大规模的征调民力修建阿房宫,导致民怨沸腾,加上秦朝征收沉重的赋税、施行严酷的刑法,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爆发,秦朝灭亡,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陈胜吴广为起义进行迷信宣传、始皇焚书坑儒,加速灭亡、阿房宫建立直接导致秦朝灭亡,故ABC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学习历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比如读文字史料、看实物史料等,和同学交流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并不能获得历史知识,故D符合题意;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头史料等类型。

其中实物史料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遗迹、遗址、出土文物等;文字史料指人物传记、史书、报刊、等。

阅读《史记》、到博物馆参观、采访老红军战士都可以获得历史知识,故ABC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①项,秦代铁权上提到“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反映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实。

故①项正确。

②项,“立号为皇帝”反映了秦始皇确立了皇帝称号。

故②项正确。

③项,“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说明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针对当时天下度量衡不一的情况,命令丞相隗状、王绾统一-度量衡。

故③项正确。

④开凿了灵渠,材料中没有体现,故④项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故选A。

12.D

解析:

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

“楚河”“汉界”字样,这是象征历史上的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的“楚汉之争”。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采取诸多措施,巩固大一统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故C符合题意;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和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的均是秦始皇,故AB均不符合题意;建立刺史制度是汉武帝采取的政治措施之一,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西汉时期封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中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故C符合题意;以德化民,勤俭治国、罢兵归农,休养生息、减轻刑罚,裁减官员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措施,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图表信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是解题的关键,从关键词“汉武帝”的措施,排除西汉初年统治者的措施。

1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此刘秀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故选A。

16.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黄巾起义的首领为张角,黄巢是唐末农民大起义的首领,故D错误,符合题意;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农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由材料中“董仲舒的策论;汉代讲经图;五铢钱图片;霍去病墓资料”等信息可知,都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故B符合题意;董仲舒和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人物,排除ACD。

故选B。

18.D

解析:

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

回顾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正式管辖,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由此分析可知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张骞出使西域使西汉与西域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故A错误;丝绸之路主要运输丝绸,还有其它商品。

故B错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故C错误。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9.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西汉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政府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文帝和景帝以农为本,注重农业的发展,重视“以德化民”,减轻刑罚,①②③④正确;实行盐铁专卖是在后来的汉武帝时期,⑤排除。

故选D。

20.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中“汉代讲学图”“西安长安太学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此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B正确;太学属于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校,春秋时期孔子最早创办私学,A排除;题干直接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教育,但没有体现对其他学派学说的态度,无法直接得出罢黜百家,C排除;题干没有体现儒学教育的效果,无法直接得出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D排除。

故选B。

21.C

解析: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石窟的雕造吸收了佛教思想的文化艺术。

故选C。

2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符合题意;夏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A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C不符合题意;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交融。

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著有《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符合题意;《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A不符合题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B不符合题意;《汉书》,由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标★号的区域,为西汉时期的西域地区。

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A符合题意;刺史,汉武帝时期设置的官职,监视地方官吏、豪强。

B不符合题意;清朝时期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C不符合题意;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台湾。

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可知,此内容反映了东汉中后期继位的皇帝年幼,太后依靠娘家人,导致外戚专权,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武将权力膨胀、地主势力增强、宦官专权,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