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护理对产科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48924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爱护理对产科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爱护理对产科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爱护理对产科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爱护理对产科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爱护理对产科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爱护理对产科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docx

《关爱护理对产科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爱护理对产科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爱护理对产科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docx

关爱护理对产科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

关爱护理对产科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

摘要

目的:

分娩对于女人来说可以说是影响一生的大事,无论是产前、产中还是产后,产妇的心理状态都极其不稳定,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心理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于产妇的关爱护理,在确保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能保持心理健康,维护家庭幸福语与稳定。

方法:

本文采取对比照对的方法展开具体研究,分别对产妇实行不同的护理方式来验证关爱护理的效果。

一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另一组采用“常规护理+关爱护理”的方式进行,并记录两种护理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和具体特征,统计相应的数据。

结果:

通过常规组与关爱组的护理方式的展开,发现关爱护理对于产科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较大,呈现正面的积极作用,身体恢复较好;而常规组的孕妇会因为母婴分离出现抑郁、忧虑等心理问题,不利于身体恢复。

结论:

关爱护理能够对母婴分离产妇起到积极作用,能够满足现代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水平的期待和要求,因此值得在在全医院进行宣传和推广,提高现代医院产妇护理的质量。

关键词:

关爱护理;母婴分离;心理状态;疗效对比

论文类型:

应用基础

1.前言

1.1背景和意义

在中国社会,结婚、生子被认为是女性人生中的两件绝顶大事,尤其是分娩,更是可以说是女性人生的转折点,因而女性对于分娩问题看得比较重要,无论是在产前、产中、产后都属于心理敏感期,尤其是在产后,在刚刚经历了分娩的阵痛或者剖宫手术的切口痛之后,却不能及时见到自己怀胎十月产下来的孩子,因为新生儿体质较弱,出生后需要在婴儿房进行观察和诊治,由此形成了比较大的心理落差,这种落差严重时可能导致心理抑郁甚至妄想症,不利于产妇的身体恢复,也不利于产妇的身体健康,对于后期婴儿的照顾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因此有必要加强关爱护理对产科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帮助产妇渡过心理难关,快速的实现身体康复和心理康复。

1.2研究目的及目标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比实验研究确定关爱护理对于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和与常规护理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借此寻找和发现最适合产妇的一种护理方式,帮助产妇更好的渡过心理难关,实现身体康复,为今后照顾婴儿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技能支撑,除此之外,本文的另外一个研究目的在于加深本人对于护理学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从事相应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帮助本人实现更好的发展。

1.3关键词及定义

母婴分离(motherbabyseparation):

本研究中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即刻转入NICU治疗,造成母亲和新生儿分离。

产科:

原代治疗妇女生产疾病的医学专科。

护理: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从这一定义引申出:

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

强调“人的行为反应”,表现在人们对一件事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的行为反应。

1.4文献回顾

正常分娩过程对于产妇来说是一系列的身心应激过程。

正常情况下,产后母婴安排在同一间病房。

而当新生儿需要转入NICU进行治疗时,母婴之间的正常联系被破坏,不能与孩子接触,导致母婴感情建立延迟。

一般情况下,产后安排母婴在同一间病房,新生儿出生后,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己经确立,积极的进入母亲角色对母婴关系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而当早产儿需要温箱保暖,新生儿需要蓝光照射治疗或需要转入NICU进行治疗时,母婴之间的正常联系被破坏,不能与孩子接触,导致母婴感情建立延迟。

Feldman发现,母婴分离的产妇会产生很高程度的焦虑和抑郁,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及母婴情感的发展。

国内有研究通过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达到减轻产妇因不良心理应激而导致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母亲角色适应,提高母乳喂养率等目的。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以咸阳市某县级妇幼保健医院医护数据为基础,从2016年至2018年的所有资料中筛选入住产科分娩或剖宫产的母婴分离案例共100例。

2.2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用的研究资料筛选标准如下:

产妇年龄处于20岁至32岁之间,身体健康且任何心理障碍;无产后合并症或者医疗纠纷问题产生,医患关系良好;提前告知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目的及过程,取得产妇自愿参与。

在寻找到100份案例之后,将其分成两组,一组为常规护理组,实行一般针对产妇的常规护理;另外一组为关爱护理组,除了正常的常规护理之外,额外提供心理疏导、对话交流、科普讲解、视频互动等服务。

2.3研究步骤

在对照的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展开实验,本文的研究步骤如下:

首先从医院的数据库中严格筛选出符合本次试验研究标准的案例100份,随后对这100份案例进行分组,将其拆分成同等属性、同等数量、同等条件的两组各50人,一组设定为常规护理组,另一组设定为关爱护理组。

常规护理组采取一般的产后母婴分离护理,满足产妇基本的身体健康恢复需求;怪爱护理组实施关爱护理,在恢复产后心理健康的情况下加强对于产妇心理的了解,化解产妇心中的顾虑和疑惑,使其始终能够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并使其掌握必要的婴儿看养知识和技能。

2.4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常规护理组:

向母婴分离产妇提供基础的常规护理,确保产妇身体健康的恢复,对于产妇提出的要求尽量满足,但是并不对产妇的心理进行过多的了解,因而更多的属于被动护理,对产妇心理影响较低。

关爱护理组:

再常规的确保产妇身体健康与恢复的基础上,对母婴分离产妇作不同阶段的心理关怀和疏导,针对产妇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给予不同的关爱护理,即手术后一周内,对母婴分离产妇进行科普讲解,讲述NICU的作用和优势、并通过现代化设施视频连线,让产妇能够随时了解孩子的情况。

同时对于产妇提出的问题给予科学耐心的解答;在产妇出院两周之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产妇目前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并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信息支持、乳房护理等必要的指导工作。

3研究结果

3.1常规组和关爱组产妇产后1天、7天、6周状态焦虑程度比较

对于母婴分离产妇来说,不同的时间节点带来的心理变化是不尽相同的,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心理干预,那么产妇的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可能急剧上升,不利于产妇身体健康的恢复,也不利于医院自身发展。

因此有必要加强不同时间段内母婴分离产妇的心理焦虑问题研究,得出更为准确的医疗数据资料,为今后护理方向的改进和提升。

从常规组和关爱组两组护理模式的长期观察与实验记录中,从庞大的复杂关系网络中得出数据,解读常规组与关爱组在母婴分离中起到的作用,具体数据如下: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后1天、7天、6周状态焦虑程度比较

产后1天(-x±s)

产后7天(-x±s)

产后6周(-x±s)

组间F

组间P

关爱组(n=50)

43.41±6.75

36.12±6.20

32.08±6.37

常规组(n=50)

44.18±8.09

41.72±7.88

38.72±8.89

16.862

0.000

从表格1可以看出,关爱组的产妇们焦虑状态要始终低于常规组,而且随着时间的增长,关爱组与常规组产妇之间焦虑的情况对比越来越明显,关爱组产妇治疗效果和身体恢复也比常规组明显许多。

3.2常规组和关爱组产后1天、7天、6周抑郁程度比较

除了焦虑这一心理特征之外,产妇在母婴分离之后普遍的还存在抑郁的心理问题,相比较焦虑更为严重。

因此需要着重针对产妇的心理抑郁情况进行统计和观察,从中得出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于产妇的不同影响和作用。

基于此,在本次试验研究的过程中,同样的以了解和记录母婴分离汉服在产后1天、7天、6周三个时间点上的测量数据来判断产妇的抑郁情况,具体见下图常规组和关爱组的抑郁程度比较表上,具体数据如下:

表2常规组和关爱组产后1天、7天、6周抑郁程度比较

产后1天(-x±s)

产后7天(-x±s)

产后6周(-x±s)

组间F

组间P

关爱组(n=50)

10.16±4.26

8.08±3.03

6.38±3.37

常规组(n=50)

10.28±8.09

10.10±4.45

8.18±2.89

5.882

0.016

从表格2中可以看出,产妇产后的抑郁状况与焦虑状况规律基本相同,关爱组的数值要始终低于常规组,表明关爱组的治疗效果一直高于常规组,而且随着时间的增长,关爱组所能起到的治疗优势越来越明显。

4讨论

4.1母婴分离产妇的心理状态

国外报道中[16],大约10%左右的新生儿在出生后需要进入NICU进行监护治疗,住院时间由几小时到几个月不等。

新生儿送往NICU治疗造成产后母婴分离,加之部分高危妊娠产妇伴随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这一系列应激因素阻碍着产妇产褥期的恢复及身心发展。

心理应激是指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

如果刺激需要人作出较大的努力才能进行适应性反应,或这种反应超出了入所能承受的适应能力,就会引起机体心理、生理平衡的失调即紧张反应状态的出现。

对于母婴分离产妇,母婴分离作为较强的应激源诱发产妇机体产生一系列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反应和行为异常,继而诱发生理、神经内分泌指标的异常。

焦虑和抑郁是由不良应激源引发的由紧张、焦急、担心、优虑和恐慌等多种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这些负性情绪的产生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是有关。

母婴分离后母亲迫切想见到孩子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理上得不到安慰,从而易导致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

母婴分离产妇的调查干预过程中,发现新生儿因各种原因需要至lCU诊疗,产妇对患几的疾病及预后产生恐惧,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担心母婴分离后是否护理到位,母乳喂养中断等相关问题,从而出现或加重原有的情绪低落,容易出现哭泣、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健忘、悲伤、失眠等症状。

准妈妈通常形成了一个观念,就是即将成为真正的母亲。

她们为母亲角色做着准备,并且与孩子之间形成了强烈的依存关系。

然而,当一些未预知的事情突然发生时,新生儿就需要特殊的照顾,这种情况使得她们感到母亲角色以及与孩子的联系被破坏了。

母婴分离产妇对于产后的并发状况多数没有准备,分娩的结果与她们预期的不同,看到其他母亲和健康的宝宝在一起,她们感到痛苦和不公平。

同时,由于母婴被安置在不同的病房,自身身体状况以及NICU的规定使得产妇不能去探视,加之对于NICU环境的陌生以及新生儿病情的不确定性,产妇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的情绪以及想见到孩子的强烈愿望。

4.2护理干预的效果及相关因素

母婴分离产妇常常陷于严重的情感压力之中。

她们一方面在经历痛苦的分娩后感到精疲力竭,另一方又因不能亲自照颈孩子两感到自责。

冲突的加剧以及心理应激强度的无限度增高可对患者造成一系列身心损害,及时抑制心理应激的发震和降低心理应激强度是护理干预的目的。

本研究中,产妇们都表达了急切需要从医护人员那获取支持的愿望。

一些研究中也指出护士对住院婴儿的父母可起到很大程度的帮助作用,强调护理人员与家属的密切联系和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大量的灌输信心和希望的观念,是人类关系学教育学说中激发生命潜能的一项基本、最佳的方法,它能够减轻痛苦并将痛苦转化为动力,从而增加勇气和信心。

本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回顾,针对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的身心状态,按照整体纯护理的要求,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研究者本人采取个别指导和发放健康手册的方式,给予干预组对象包括心理干预、信息支持、母婴分离期间乳房护理以及产后6周内电话随访在内的护理干预,为母婴分离产妇提供关爱性护理模式,依整体化护理模式,针对其需求给予心理疏导,信息支持,母婴分离期间的乳房护理以及随访在内的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身心状态,减轻产妇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具有重要的意义。

5推论及建议

5.1推论

近几年来我国的护理模式及护理体制,护理服务群体的改革,尤其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上的升华,护士对情、理、知、行的认知着重点是提升护士的关顾意识,体察病人的疾病感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

对于产科的母婴分离产妇而言,她们可以说是产科病房中的弱势群体。

其新生儿出生后因窒息、早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原因转新生儿科治疗,自己刚刚经历分娩阵痛或剖宫手术的切口痛,对在痛苦—喜悦—担心辗转中的产妇,这一切的确让她们在心理上难以适应,她们往往自责、自卑、倍感焦虑、担心婴儿的健康状况;而由于母婴分离,她们学习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知识及技能也存在一定的阻力。

因此,我们护士在业务称职的前提下,更需要注意护理服务的方式、态度,也更需要评估服务对象的一些独特需求[14]。

母婴分离产妇常有自责感、焦虑、心理脆弱。

本研究前期调查显示100%的产妇认为非常需要医护人员及家属的支持,而与痛苦中的产妇交往,不能太职业化,倾注一些情感,能使沟通更有效。

因此,根据产妇的需求,我们与其谈心,态度友善,语言温婉,接受她们的消极情感,表现出朋友般的善解人意,促进建立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使产妇感到亲切、温暖、踏实,获得安慰;同时获取更多保健信息,与产妇的家属及时交流,共同给予其爱的支持,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她们对患儿疾病恢复的信心。

5.2建议

从本次的实验研究中不难看出,关爱护理无论是对于母婴分离产妇的身体健康亦或是心理健康,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和作用,资料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而且对于今后婴儿的健康成长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值得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宣传和推广,借此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增加医院的诊疗实力。

但同样的,现实上很多医院因为资金以及人员上的压力,在关爱护理方面做的并不全面,缺少某些环节,如电话回访、视频连线等,因此希望医院能进一步增加关爱护理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关爱护理的水平。

此外,关爱护理的方法不仅仅只适用于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方式,对于其他病患而言,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问题,因此关爱护理也可以更换不一样的方式和内核,应用到医院各个科室护理的领域之内,发挥更大的作用,满足病人在就诊过程中期待的服务质量需求。

致谢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王丽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老师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

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AffleckG,TenncnH:

Theeffectofnewbornintensivecareonparents'psychologicalwell-being[J].Children'sHealthCare,2010,20:

6-14.

[2][M.S.,&Holditch-Davis,D.Parentingtheprematurelybornchild:

Pathwaysofinfluence[J].SeminarsinPerinatology,2010,21(3):

254-266.

[3][SingerLT.MaternalPsychologicalDistressandParentingStressafterthebirthofaverylow-birth-weightinfant[J].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2010,281(9):

799-800.

[4]FeldmanR,WellerA?

LeckmanJF,etal.Thenatureofthemother'stietoherinfant:

Maternalbondingunderconditionsofproximity,separationandpotentialloss[J].JournalofPsychologyandPsychiatry,2010,40:

929-939.

[5]Holditch-DavisDH.MilesMS.Mothers'storiesabouttheirexperiencesinthe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J].NeonatalNetwork:

JournalofNeonatalNursing,2010,19(3):

13-21.

[6]彭美慈,王春生,汪国成,等.护理是什么?

——诠释植根中国文化的护理概念[J].中华护理杂志,2012,39

(1):

4.

[7]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优质护理的指征:

住院病人观点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2,39(9):

643.

[8]周红.影响护士与产妇沟通的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1,18(5):

813.

[9]郑晓蓉.由微笑行动感悟护理真谛[j].中华护理杂志,2011,39(4):

318.

[10][谢日华,罗阳产后抑郁症病因研究及防止进展[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5(4):

305-30.

[11]蔡国华,蔡雷,顾平.产后抑郁症综述[J].现代护理,2011,9(3):

178-180.

[12]张剑萍.整体护理在改善母婴分离产妇综合状态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30).

[13]曾凯,卢惠娟,李铮,吴燕,李映兰.护士临床沟通能力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17).

[14]张翠萍.实施关爱护理在产科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0).

[15]梁文丽,林细吟.母婴分离初产妇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1(01).

[16]胡云霞.母婴分离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的管理[J].医药论坛杂志,2010(20).

[17]张霞,杨玉琼,蒋红梅.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0(20).

[18]宋江艳,李惠萍,王维利,潘玉琴.肿瘤科护士护患沟通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01).

[19]廖月红.急诊留观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4).

[20]赵克华,胡绣华,徐月萍.临床路径在母婴分离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S2).

[21]黄雪媚.母婴分离高危孕产妇心理变化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8(21).

附件:

网络学院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系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论文中依法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

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义上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如果本论文有摘抄他人的研究成果,被他人追究责任,则本人负全部责任,与指导老师和学校无关。

本人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以下责任和后果:

[22]交回学校授予的毕业证书;

[23]学校可以在相关媒体上对作者本人的行为进行通报;

[24]本人按照学校规定的方式,对因不当取得证书给学校造成的名誉损害,进行公开道歉;

[25]本人负责因论文成果不实产生的法律纠纷。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毕业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学校。

学校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读、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

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西安交通大学。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注:

本声明的版权归西安交通大学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