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服装史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44374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服装史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西方服装史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西方服装史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西方服装史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西方服装史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服装史复习资料.docx

《西方服装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服装史复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服装史复习资料.docx

西方服装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古代服装讲稿

古代服饰是卷衣时期,中世纪是从宽衣到窄衣发展过程,近世纪窄衣发展阶段。

一、古埃及

主要衣用材料:

亚麻布。

初期以棕榈纤维为主。

白色亚麻布。

2、古埃及衣服是非常贵重的物品,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3、古埃及男装最古老、最基本的衣服形态叫“罗印•克罗斯(LoinCloth缠腰布)”。

4罗印•克罗斯普及埃及所有阶层。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服装的几种形式

3、丘尼克:

丘尼克是一种筒形紧身衣,出奴隶外,妇女一般穿丘尼克,是埃及妇女的正式服装,

古埃及男女服装区别不大,衣服对于埃及人并非仅仅为了蔽体,强调衣服的象征意义和价值才是着装的主要目的,

古埃及冠帽、鞋履:

鞋对于古埃及人在一定程度上是最贵重的服饰品,是身份高贵的人的专用品,但他们还是让侍从为自己拿鞋,习惯于赤脚,旅行时也常提鞋赤脚行走,到目的后在穿鞋。

桑达尔(Sandal凉鞋)用草芦苇棕榈和皮革等做成。

帽:

为了防晒,古埃及人常带厚棉帽、亚麻帽、羊毛帽,并有很多装饰物,莲花、宝石等。

二、古希腊(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146年)

最具代表的是希顿和西玛纯。

希顿“麻布的贴身衣”,男女都穿的一种内衣,是与外衣西玛纯相对而论,内衣与现在意义不同,实际是古希腊人的常服。

从穿着方式可分多利安式和爱奥尼亚式。

多与爱区别:

1、多利用毛织物,爱奥麻织物,

2、多利有折下来的阿波太革玛,爱奥没有

3、多利用别针在双肩固定两点,爱奥固定多处

4、多利侧缝不缝合,爱奥侧缝必须缝合

5、多利没有袖子,爱奥有袖子。

(3)、希玛纯(Himation):

是古希腊男女子都穿的一种披风,一般把希顿作为内衣,把希玛纯作为外衣来理解,希玛纯是披在希顿的外面。

三、古罗马

托加:

古罗马男子服装的代表是托加(Toga),这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衣服,同时也是古罗马人的身份证,持有罗马市民权的人可以穿,是区别服用者所属及社会地位的象征物。

产生于B。

C。

6世纪前后,是罗马人引以为荣的,广为人知的特殊衣服。

持有托加的人有三个条件:

1、很富有2、有空闲时间3、使用着众多奴隶。

中世纪服装——哥特式时代讲稿

一、哥特式时代(12——15世纪)

什么是哥特式时代?

从12世纪中期开始欧洲进入中世纪的第二大国际性时代——哥特式时代,所谓哥特式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对中世纪建筑等美术样式的贬称,含有“野蛮”意思。

哥特式建筑风格特征:

哥特式由罗马式发展而来,建筑上表现为不在是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顶,采用线条轻快的尖形拱卷,造型挺秀的尖塔,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

垂直线和锐角是其主要特征。

二、哥特式建筑风格在服装上如何体现?

1、“省道”的出现

1)、省道的出现

衣服构成上是古今、东西交叉点。

13世纪衣服剪裁方法出现新突破,突破了古典或东方的“直线裁剪”虽然罗马式时代出现过收腰但是从侧面向里挖仍属平面,未摆脱古代服装构成的框框。

3)“省道”的意义:

13世纪衣服剪裁方法出现新突破,突破了古典或东方的“直线裁剪”虽然罗马式时代出现过收腰但是从侧面向里挖仍属平面,未摆脱古代服装构成的框框。

而这时是从前、后、侧三方向取掉胸腰差的多余部分,构成窄衣基型,也就在这时,西方与东方衣服在构成形式和观念上彻底分道扬镳。

也是衣服构成上的分水岭,优美的人体曲线美由此诞生。

下身裙子的量加进许多三角形布而大大增加,形成许多纵向长褶,强调了垂直线感觉。

3、科塔尔迪(Cotehardi新奇的衣服)——立体剪裁主要表现在14世纪的科塔尔迪

15世纪的科塔尔迪发展成熟,完全运用省道立体剪裁,并将哥特式建筑风格完全体现出来。

汉宁帽子:

这是哥特式时期的帽子,名叫汉宁,哥特式女子发饰变化很多,最具特色的是汉宁。

是一种圆锥形的高帽子,可以说是哥特式尖塔的直接反应。

男服二部式的确立——普尔波万(倒三角型)

14世纪中叶,男子服中出现了来自军服的上衣——普尔波万,与肖斯组合的二部式形式,从此取代了传统一体式筒形样式,使男女服形式上分离,服饰性别区分在造型上明确下来。

绗缝是普尔波万一大特点,两层布中夹上填充物,用倒针法绗缝,象我国的棉衣。

绗缝的线迹本身是一种装饰,左右对称,前开,以扣子固定是普尔波万的又一大特点,从此这种形式被固定在西欧人的衣生活中,扣子也正是引进欧洲历史。

当时人们不仅把扣子作为固定衣服的道具而且作为一种装饰,贵族扣子一般用金属或宝石来制作,数量很多,前襟多大38个,袖口多大20个,扣眼锁法与现在基本相同。

用料豪华,天鹅绒、织锦、丝绸、高档毛织物。

自14世纪中叶起,一直持续到17世纪,普尔波万作为男子的主要上衣延续整整三个世纪。

尖头鞋——波兰那:

一目了然,这种鞋与哥特式建筑的尖塔相呼应,波兰那是男子鞋的名称,据说这种尖头鞋始于波兰,而得名波兰那。

流行于14至15世纪,鞋尖的长短依身份而定,王族可长到脚长的2.5倍,最长可达1米左右,鞋窄,材料为柔软的皮革,鞋尖用鲸须或其他填充物支撑。

因过长,阻碍行走,用金属链把鞋尖拴到膝下或脚踝处。

(这是建筑风格,与服饰品风格相呼应的)

四、哥特式时代服装总体特征

①、哥特式初期,男女服装性别区分仍不明显,以宽敞的筒形为主。

②、13世纪,出现了立体化的裁剪手段。

突破了原有“直线裁剪”。

③、确立了三维空间。

省道出现,构成一个过去的衣片上所不曾有过的侧面,构成窄衣基型。

西方与东方衣服在构成形式和观念上彻底分离。

④、14世纪中叶,服装造型性差别的分化。

男服上重下轻,女服上轻下重。

⑤、15世纪,服装与建筑风格完全统一。

哥特式风格服装发展到顶峰。

(科塔尔迪与汉宁帽子组合)

第三章近世纪服装——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中——17世纪初)讲稿

近世纪:

西洋服装史上的近世纪,一般指文艺复兴时期到路易王朝的结束这一历史阶段,15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这三个多世纪。

近世纪服装从艺术风格上分为:

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中——17世纪初)、

巴洛克时期(17世纪)、

洛可可时期(18世纪)

文艺复兴主导思想:

是人文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提倡个人解放、平等等观念,反对教会禁欲主义,反对神的权威,这个时期造就了一批对后世影响很大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诗人但丁《神曲》揭开文艺复兴序幕,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和莎士比亚等天才艺术家,为世人留下不朽之作。

(一)、文艺复兴时期服装可分为三个阶段

1、意大利风时代(1450——1510)

2、德意志风时代(1510——1550)

3、西班牙风时代(1550——1620)

意大利风时代:

①、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早在14世纪就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

②、意大利服装的特色是从面料开始的。

精美面料本身就具有相当高的视觉欣赏价值,意大利的各个城市都有高度发达的织物工场,大量生产天鹅绒、织锦缎、织进金线的织金锦等华贵面料,

③、衣服上的另一大特色是在各个局部可见白色亚麻布内衣,

③、袖子可以摘卸,袖子从此独立剪裁,独立制作

意大利风时代女装——罗布假袖子可上卸

1、高腰身,腰部有接缝的连衣裙称作罗布(Robe)

2、领口很大,胸口袒露,衣长及地。

V领,一字领,

3、紧身筒袖,肘部有裂口,裂口处可看到白色修米兹内衣,袖子可以摘卸。

和莲藕状袖,

4、剪裁上下断开,显示出把整件衣服分成若干部分构成的基本构想。

乔品

裙子越来越宽敞肥大,为了视觉上协调,在威尼斯流行高跟鞋——乔品(Chopin),是木制底,鞋面是皮革,,多为拖鞋状,可高达20~25厘米,最高可达30厘米,到16世纪后半叶,乔品逐渐被高跟鞋取代。

德意志风时代(1510——1550)

主要特色:

斯拉修装饰,斯拉修是裂口、剪口的意思,是指流行于15到17世纪衣服上的裂口装饰。

德国男服

1、上身穿普尔波万,外面穿带裙身的夹克,有时直接穿夹克,最外面穿曼特(斗篷)。

2、大翻领,有假袖子。

3、下半身衣服有所改变,在紧身肖斯外面穿上了膨鼓起来的短裤布莱。

4、布莱中间用一块楔形布做一口袋,叫做科多佩斯的布并对其夸张渲染。

有斯拉修装饰、填充物,有刺绣纹样,甚至上面装有宝石珍珠等。

这种装饰在西班牙、英国、法国服饰中流行过。

德国女服

德国女服初期模仿意大利,脖子带立领小披肩,腰节很高,袖子上有斯拉修装饰,裙子用许多普利兹褶增大量,女装褶量增大,并在外面罩上带褶的围裙。

裙子里面加了多层亚麻内裙(是裙撑的前兆)。

女子窄肩、细腰、丰臀,腹部宽大。

鞋帽:

男女都带宽檐大帽子,男子常在大帽子里在戴一顶软帽。

女子帽子上装有羽毛、珠宝,帽边有斯拉修装饰。

这时期鞋子呈方形与哥特式时期相反,鞋头横向发展,比脚实际宽度宽很多,上面有斯拉修装饰。

3、西班牙风时代(1550——1620)

16世纪是西班牙的世纪,大西洋彼岸的美洲大陆的主要部分都成为西班牙殖民地,是十分强胜的国家,一度成为欧洲的流行中心。

西班牙服饰外观的特征是威严、正统、沉着的单色,特别是黑色中洋溢着天主教的神秘主义和禁欲色彩。

文艺复兴时期服装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这第三方面,这个阶段被称为填充式时代。

主要特色表现为:

1、大量使用填充物(男子上衣、短裤、男女袖子都施加填充物,表面装饰斯拉修。

2、拉夫的流行(独立制作独立使用的褶饰领“拉夫”出现在男女服上,成为一大流行。

从16世纪一直流行到17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又一个独具特色的服饰部件。

制作难度很大,需要3~4米布,用浆糊使布变硬,为了不使拉夫折下来,在背面装有金属丝架。

3、法勤盖尔的发明(女服中裙撑“法勤盖尔”的发明和使用,使女装下半身膨大化成为定型。

男妇使用填充物,女服也尝试使裙子鼓起来,膨大化,16世纪中叶,西班牙贵族创造了裙撑,呈吊钟或圆锥状。

在亚麻布上缝进几段鲸鱼须作的轮骨,也有用藤条、金属丝的。

西班牙的法勤盖尔很快传遍整个欧洲,法国、英国女子争相模仿,裙撑从此成了女子不可缺少的整形用内衣。

法国式法勤盖尔比西班牙晚20年左右,使用起来方便,尤其在喜欢骑马女子中较流行。

4、束腰紧身胸衣“苛尔.佩凯”的出现(与下半身膨大化相对,女子上半身盛行使用紧身胸衣“苛尔。

佩凯”。

近世纪服装

(2)巴洛克时期(17世纪)讲稿洛可可时期(18世纪)

巴洛克时期把这些部件完整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流动的、统一的基调,部件间的界限消失了,整体感争强了,表现出强有力的、跃动的外形特色。

巴洛克那种男性的力度被女性的纤细和优美所取代,窄衣文化在服饰的人工美方面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必然产生以男性为中心的强有力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所谓的巴洛克风格。

1、什么是巴洛克:

17世纪末叶以前,用于艺术批评,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的,稀奇古怪的离经叛道的事物,到18世纪用作贬义,一般指违反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做法。

后来成为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也代表着西方艺术史上一个时代,其特点是气势雄伟,生气勃勃,有运动感,气氛紧张,注重光感效果,擅于表现各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无穷感,颇有打破艺术界限的趋势。

与文艺复兴不同,美术建筑样式显得装饰过多。

在服装史上,把17世纪初到18世纪初出现的装饰过剩的奇异装束称为巴洛克样式。

巴洛克时期服装可分为二个阶段

巴罗克时期的服装可大体分为荷兰风时代和法国风时代。

一、荷兰风时代:

(1620-1650)

荷兰风时代也被称为“三L”时代,即Longlook(长发)、Lace(丽丝)、Leather(皮革)、三者流行的时代。

流行一般具有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转变的特性,支配17世纪前半期的荷兰式从1600年前后开始就逐步把西班牙风时代那被分解的衣服部件组合起来,从僵硬向柔和,从锐角向钝角,从紧缚向宽松方向变化。

反对奢华浪费,主张节俭美德。

拉夫领、填充物、裙撑、束身胸衣被取掉了。

雷丝大量用于服装中去,并成为荷兰一大特色,直到现在仍保持这种特色。

雷丝作为荷兰的民族服,直到现在仍然保持这种特色。

1、荷兰风时代的男子服

填充物被取掉了,束缚身体的部分被缓解了,整个造型变宽松了。

普尔波万变长,盖住臀部,肩线倾斜度很大(大溜肩),尽管仍是高领,但车轮状的拉夫变成了大翻领或折翻下来的平领和披肩领。

2、荷兰风时代的女服

女服与男服一样,高腰身,去掉了苛尔·佩凯和法勤盖尔,脱离了西班牙那种将硬感,线条变得平缓、柔和、润圆。

除了与男服一样的披肩领以外,还出现了大胆袒胸样式。

这个时期,女性除外边穿罗布以外,还要穿三条颜色不同的裙子。

在法国,从内到外分别称作斯克莱特、夫里庞奴、莫戴斯特,如果穿两条就用最里面的和最外面的组合。

内侧裙子比外侧裙子明度高。

袖子仍是女服装饰重点,有的上半截膨大,在肘部收紧;有的是宽松的短袖,露出里面内衣的袖子,肩上的埃波莱特装饰也消失了,整个造型柔和、自然。

二、法国风时代:

(1650-1715)

17世纪中叶,装着巴黎最新时装的“潘朵拉”盒子每月从巴黎运往欧洲各大城市,指导人们消费。

1、法国风时代男服

法国风时代以男装变化最为显著。

17世纪中叶,普尔波万极度缩短,衣长及腰或更短,袖子变成短袖货无袖,小立领,前开,门襟上密密麻麻一排扣子,下摆处常接一窄条垂布,自右肩斜向下挂着绶带表示身份。

里面的修米兹在各处显露,袖克夫上的装饰也很突出。

朗葛拉布(rhingrave)

下半身出现了过去不曾有过的裙裤“朗葛拉布”长及膝,猛一看像裙子,但基本型是宽松的半截裤,也有实际上就是裙子的,腰围处有很多的碎褶或普利兹褶。

在普尔波万和朗葛拉布之间有一排环状的缎带束缚装饰,这种缎带是由原来穿过普尔波万腰线上的小洞连接下面的克尤罗特的细带演变而来。

普尔波万长过腰围线时,这些段带束仍然发挥着连接下面的朗葛拉布的作用。

普尔波万的衣长过短的,这些段带束就纯粹是一种装饰。

可见,缎带是巴洛克样式中很有特色的一种装饰。

普尔波万这种自中世纪以来男子一直穿用的上衣,这时以越来越短的形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服装史上消失。

这就是由鸠斯特科尔、贝斯特、克尤罗特组合而成的男子套装

2、法国风时代女服

女服也表现出巴罗克的特征,流动的衣褶,变换的线条,缎带、雷丝、刺绣、饰纽等装饰在罗布上竞相争艳。

17世纪后半叶,女服中又出现苛尔·巴莱耐的紧身胸衣,这是装饰性的上衣与科尔·佩凯结合在一起的胴衣,在腰部嵌许多鲸须(巴莱耐),由此得名。

缝线是从腰向胸呈放射状地扇形张开,及使动作也不会走形。

下摆有一圈装饰布,其内侧接缝处有钩扣,与下面裙子相连接,前中央下突部分穿时露在外面,上下用料一样,所以,从外表上看是一件完整的连衣裙。

由于苛尔·巴莱耐的使用,使16世纪那种细长上身的造型重新流行。

这种造型持续150年之久。

巴斯尔样式

领口开得很大,沿着大领口装饰有一条宽平领,或把布捏成柔和的碎褶装饰在领口上。

裙子至少要有两条重叠穿用,外侧的裙子再腰围处取很多褶,长长的垂在地面。

从80年代起,臀部越来越膨大化,已开始叫“克尤·德·巴黎”的臀垫,使后臀翘起来,把罗布的裙子卷起来集中放在后臀,然后从这里垂下来形成拖裙,或者把前面的裙子掀起,用缎带在两侧固定,露出衬裙。

拖裙极端长5-10米,步行时把拖裙拿起来搭在左臀上。

这种夸张后臀部样式是西洋服装史上第一次出现,后来称这种样式为“巴斯尔样式”。

这种样式在18、19世纪末反复出现。

袖子变短,60年代以后规定袖长及肘部,这个规定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中世纪以来,女人不允许裸露胳膊,

第3章近世纪服装(3)——洛可可时期(18世纪)

一、洛可可时期(18世纪)(概况)

文化背景:

18世纪中叶,产生于英国的产业革命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进程,产业革命是与服装直接已有关系的,使英国成为“世界的工厂”。

罗可可指具有贝壳纹样曲线的装饰主题。

与哥特式、巴洛克式一样,作为一种艺术风格,专指1715~1770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化样式,成了文化史上区分时代的名称。

起初在艺术方面是一种浮华风,与哥特式样式相对,是以室内装修为主体的样式名称,其特点是室内装修和家具造型上,到处都是凸起的贝壳纹样曲线,C形S形和漩涡状曲线纹饰蜿蜒反复。

在墙壁与墙壁天花板等接缝处巧妙地用纹饰掩盖起来,避免直线、直角使用,较的部分都带有圆味。

室内的家具及日用品都装饰有曲线纹样。

白地上金色曲线,非对称的,动感的,自由奔放的而又纤细、轻巧、华丽、繁复的装饰样式。

巴洛克是男性的尊大感被纤弱柔和的女性风格所取代。

二、罗可可时期服装

17世纪巴洛克风服装以男性为中心,18世纪罗可可风服装则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展开的样式。

罗可可样式在服装史上一般指1715~1789这一历史阶段。

1789法国大革命。

其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715~1730黎明期,巴洛克向罗可可的过渡期,服装上一面残留巴洛克的影子,一面向纤弱柔和的女性味发展;1730~1770罗可可鼎盛期;1770~1790衰落期服装上出现许多转变和改良,预示新时代的到来。

服装杂志发行取代“潘朵拉”盒子。

(2)洛可可时期的女装

洛可可样式集中表现在女服上,这个时代,女性是沙龙的中心,这样的社会环境使女装的外在形式美(人工美)因素发展到顶登峰造极的地步。

弱不禁风,娇滴滴的姿态成了这个时代女性美的标志。

瓦托式罗布

奥尔良公爵摄政时代(1715-1730)这是巴罗克向洛可可的过渡期。

朝寝是通常的习惯。

中午才起床,化妆和穿衣要花费很多时间,傍晚时分乘上马车去社交场所-被邀请去的沙龙。

在那洛可可风的室内尽情地跳舞、赌博和玩乐,一直到第二天拂晓,才疲惫不堪地回到自己宅邸。

这种以室内为主的放荡生活,使过去不能穿在正式场合的宽松的家庭便服耐葛里杰作为白天的常服(访问服或散步服)流行起来——瓦托式罗布

这种衣服领口开得很大,在背部有量很大的箱形普利兹褶,呈又宽又长的拖裙形式,可说是巴罗克末期流畅的外形再现。

拖着长长的衣裙走动,有一种飘飘欲仙的美感,因之称为罗布•吾奥朗特。

“帕尼埃”

一百多年前的裙撑又一次出现,这时的裙撑叫做“帕尼埃”,帕尼埃与16世纪的法勤盖尔一样,用鲸须、金属丝、藤条或较轻的木料和亚麻布等制作,1740年以前,呈吊钟状。

因偶尔从这吊钟状裙子下面可窥见那丝绸面的高跟鞋,很象钟舌,所以这种裙子也被称为“鸣钟罗布”。

这时的罗布用料十分华丽,闪光的缎子较多,色调以清淡为主。

由于东方趣味盛行,因此在缎带装饰和丽丝上都常有东方风格的纹样。

路易十五时代(1730-1770)

洛可可风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女服中最大的特征即帕尼埃越来越大。

1740年以后帕尼埃逐渐变成前后扁平,左右横宽的椭圆形,据说最高纪录横宽可达四米,也有记载说裙下摆周长为十八英尺,横宽达人身长的一倍半,这么宽的大裙子给当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如出入门时,盛装的贵夫人只好横着走,否则无法通过,乘坐的马车需要改装等等.某讽刺版画对解决乘马车问题提出一个哭笑不得的方案:

建议马车去掉蓬顶,车厢四角安上滑轮,将贵妇人先吊起在缓缓降落到车厢里,这样就不会弄坏裙撑。

某报纸为一戏院登一则通知:

敬请各位夫人小姐光临时不要穿裙撑。

1750年左右,还出现一种叫做帕尼埃•多布尔的裙撑,与一般左右连为一体的帕尼埃相比,这种帕尼埃多布尔做成左右两个,中间用绳子或带子系在身上,相对方便多了,但这种裙撑也越来越大。

1770年,人们终于想出解决办法,这就是两边带合叶装置的铁丝做的帕尼埃。

两侧用带子连接的铁架子可以自由开合,必要时向上收拢变窄,而后又放开变宽。

但不发展到极端是不会罢休的一直流行到1775年左右。

法国式罗布:

帕尼埃外面是精美的的衬裙,然后罩上罗布,罗布前开露出倒三角形胸衣,胸衣自上而下大小排列蝴蝶结,罗布下面A字形打开,露出里面衬裙,衬裙上也装饰着曲曲弯弯的飞边、雷丝、缎带和鲜花,人造花,女人被称作“行走的花园”领口很大,袖口有三成雷丝花边。

紧身胸衣

紧身胸衣与裙撑是一对,洛可可风很大程度体现纤弱动人的腰肢,女子要从未成熟少女开始,日夜束身,男子也有穿的,盛装时,穿小一号的使劲勒,胸部可见青色血管,也成了性感美之一,透不过气来,扇子必备。

17世纪后半叶出现的苛尔。

巴莱耐,到18世纪中期制作技术更加进步,鲸须数量和方向,由于裙撑和紧身胸衣大量使用鲸须,荷兰因此设立了捕鲸公司。

路易十六时代(1770~1789)这时洛可可风结束,新古典主义兴起的样式转换期,因此服装上变化较复杂。

洛可可风发展到路易十六时代,已经走上穷途末路,服装上也明确显示各种畸形形态,头饰膨大华可以说是洛可可风结束前的最后挣扎。

是贵族奢风的表现。

18世纪末的巴斯尔样式

1780年,帕尼埃消失了,裙子变得柔软了,仍用紧身胸衣整形,肩上披着小型披肩,一种叫做托尔纽尔的臀垫取代裙撑,与17世纪末一样,后臀部又一次膨鼓起来,法国以外的人称为“巴黎的屁股”,18世纪末1780年的巴斯尔样式

第四章近代服装——新古典主义时代(1789~1825)讲稿

女装的变迁几乎按照顺序周期性地重现过去出现过的样式:

希腊风→16世纪的西班牙风→洛可可风→巴斯尔样式等在这一时期一一登场,女服真正的现代化要等到1920年代,从服装样式上,一般把近代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新古典主义时代(1789~1825)

浪漫主义时代(1825~1850)

新洛可可时代(1850~1870)

巴斯尔时代(1870~1890)

S形时代(1890~1914)

新古典主义时代(1789~1825)

这个历史阶段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1789—1804)包括法国大革命时期、督政府执政时期和三执政时期,是法国革命后的混乱期;

后期(1804—1825)为拿破仑的第一帝国政期和王政复辟初期。

新古典主义时代总特征,革命后的男女装最显著的变化即简朴志向和古典风尚,人们以健康、自然的古希腊服装为典范,追求古典的、自然的人类纯粹形态。

当时服装的色和形,成了区分赞成革命的市民派和反革命的王党派的标志。

⑴新古典主义前期的男装

法国大革命废止了过去的衣服强制法。

废除身份装束令,推行服装民主化。

新古典主义前期的女装

这种新古典样式的特点是造型极为简练、朴素、与装饰繁多矫揉造作的洛可可风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是一种用白色细棉布制成的宽松的衬裙式连衣裙——修米兹多莱斯、或称罗布修米兹。

她们解下紧身胸衣、裙撑、臀垫,甚至连内衣也不穿了,出现透过衣料看到腿部的薄衣型服装样式,因此服装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薄衣时代。

古典样式另一个特点就是把腰节线提高到乳房低下,这种高腰身也是后来的帝政样式的一大特征。

袖子很短,袖型多为帕夫袖或爱奥尼亚式希顿一样的感觉。

露臂,长手套,裙子很长行走时提起,并认为提到露出膝盖为时髦,据说行走的裙子长达3米,社交场合的裙子长到8、9米,贵妇有的把长裙缠在身上,或打在左臂上,跳舞时搭在男子的肩膀上,悬垂的衣褶联想到古希腊的西马纯,使法国女装向古希腊、古罗马那自然样式方向倾斜。

帝政样式时代的女装

拿破仑对古罗马的崇拜主要反映在第政时代女装上,就是所谓的第政样式。

其实是前一时期新古典主义的延续和发展。

基本造型特点是强调胸高高腰身,细长裙子,白兰瓜形的短帕夫袖,方形领口开得很大、很低。

领口袖子裙长,出现反复变化,并且,衣服场合之分开始明确分化。

衣服重叠穿用是这一时期女装的一特色,裙子流行两种颜色重叠。

袖。

帝政时期女帽——棒耐特一直流行到19世纪中叶

第四章近代服装——浪漫主义时代背景2

浪漫主义时代的风俗主要表现在非活动性的女装上,腰线回到自然位置,细腰,紧身胸衣,袖裙膨大化,裙子名副其实成了X型。

(1)浪漫主义时代的男装特征

服装受女装影响,男装也时兴收腰,肩部耸起,整个造型装腔作势,神气十足。

肩胸向外扩张,垫肩使肩部显得很宽,袖山处也膨鼓起来,与此相对,强调细腰身,

男装基本构成:

夫拉克(多为黑色、茶色)、庞塔龙裤子(黑色、白色)、基莱(白、绿、青、茶等色)克拉巴特(领巾)

(2)浪漫主义时代的女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