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与审美鉴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32642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美与审美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艺术美与审美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艺术美与审美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艺术美与审美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艺术美与审美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美与审美鉴赏.docx

《艺术美与审美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美与审美鉴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艺术美与审美鉴赏.docx

艺术美与审美鉴赏

艺术美与审美鉴赏(详文)  

  艺术是人类智慧、精神、情感最伟大的产物。

艺术的使命是创造美。

艺术使人类得以超乎寻常地拥有试图领悟、驾驭和创造这个世界的最佳手段,她甚至胜于并且早于科学、宗教、法律对这个世界的作用能力,就是因为艺术的世界是情感的世界和美的世界。

说到底,艺术是人类文化力的最独特的方面。

我们可以徜徉在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的领域里,不断认识审美的规律,那里有无数可资审美鉴赏的精采景致。

然而,艺术的领域更为精采迷人。

艺术美在艺术家手中把人类的现实情愫和理想境界通过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影视、工艺、书法等作品加以多姿多彩的展示,构成了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的美的长廊。

因此我们说,艺术美正是我们进行审美鉴赏的最佳去处和最有效的途径。

 

 第一节 艺术美的本质与特征一、什么是艺术美   艺术美是艺术家从事艺术活动所创造的美。

艺术的主要特征是情感性、表现性、再现性和创造性,她的最大特征是审美性。

(一)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艺术的源泉来自于现实生活。

在美学史中,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自然的“摹仿”,达·芬奇提出艺术作品“好象是第二自然”,歌德认为艺术“高于自然”,别林斯基更是鲜明地提出“美是生活”的论断;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阐明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指出美是从人区别于动物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因而艺术美所反映的是带有社会性的、历史存在的人的有意识的生产活动的本质。

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升华。

艺术美以现实美为基础,是艺术家根据审美要求精心创造的产物,它必然要追求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高的境界和更深的内涵。

      如《黄河大合唱》,它通过写黄河情、黄河怨、黄河怒吼,道出了黄河的壮美和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作品的美远远超出了黄河的自然美范畴,人们从作品的内涵中看到一个民族在呐喊,能够产生强烈的激情和共鸣,于是在充分的情感升华、精神满足中实现了作品艺术美的更高境界。

(二)艺术美与艺术家的关系   艺术家是构通现实美与艺术美之间的桥梁。

什么是艺术家呢?

艺术家绝不是某种称号下的人物,而是真正艺术作品的创造者。

艺术家主要从事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精神活动,他要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再现生活和认识生活,从而有效地达到感染人、影响人、启发人和教育人的目的。

 艺术家的艺术修养是创造艺术美的基础。

 因此看一件艺术作品首先是审视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如何,包括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技术与技巧。

艺术家的品学修养是创造艺术美的关键。

艺术有文野、雅俗、优劣之分,艺术家也有工匠与大师之别。

(三)艺术美的本质   艺术生产就是艺术创造,艺术美就是艺术产品的美,就是创造美。

换言之,艺术美的本质就是艺术家按美的规律进行的精神性创造。

    

二、艺术美的审美特征  

(一)形象性   形象性是艺术作品最基本的特征。

   艺术美总是以具体、鲜明、可感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表达情感,感染欣赏者。

   

(二)情感性   艺术离不开情感,情感体验是艺术魅力的源泉。

 鲁迅说“创作总根于爱”。

 任何艺术作品,如果缺少艺术家个体情感的表现和宣泄,只能是毫无生机的图解或罗列。

 艺术家在作品中不只表现情感,还要表现思想。

   (三)独创性独创意味看艺术作品的独特新颖、不可重复。

这是因为艺术家在真诚对待其艺术创造时,总是试图运用新鲜的心理体验、新颖的表现为法,创造出新奇的艺术形象。

欣赏者也不会允许一件抄袭重复的艺术形象占据他们心底的艺术收藏。

 因为艺术的独创性,我们看到了不同的艺术流派、艺术风格。

说诗,有李白的飘逸洒脱,有白居易的朴实清新,王维的淡雅空灵。

说画,有大卫的严谨典雅,有德拉克罗瓦的浪漫活力,有凡高的稚拙狂怪;说戏,有梅派的瑰丽端庄,有尚派的清新俏丽,有程派的婉约绵长。

因为艺术的独创性,我们还看到同一流派、同一体裁、同一主题下不同的艺术作品面貌。

于是有了王羲之、颜真卿、徐悲鸿留下的天下三大行书;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和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有了米兰大教堂、科隆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等哥特式建筑的绝世精品。

 

 

 (四)典型性典型化是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法宝。

典型的艺术形象,比之现实美应该更集中、更强烈、更典型、更普通,因而更美。

同时它也是个性鲜明与共性高度概括的形象,既有独一无二的个体品质特性,又有类型群体的共同特征。

在艺术美的长廊里,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概莫例外。

如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代表着人文精神复苏下抗争不果的悲剧形象;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薛宝钗是封建豪门污泥中长成的两株不同性格闺秀的典型;鲁迅笔下的阿Q,更是旧社会国人劣根性的代表。

  

(五)永久性优秀的艺术作品,其审美价值具有经久不衰的永恒魅力。

事实上,我们今天所鉴赏的绝大多数艺术品并不是当代的作品,我们享受着前人馈赠给后世的精神食粮,而这些不朽的作品正是因为其优秀性而在无情的历史长河中经淘洗、筛选而留存下来。

 

第二节艺术美审美功能与鉴赏方法

一、审美功能  

(一)轻松娱乐功能   艺术创造美,艺术能唤起人的美感,能够给人以感官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这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

是其他门类意识形态所办不到的, 

  

(二)启迪认识功能   艺术通过形象再现社会生活,能够反映出时代的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所以艺术作品在给人以审美享受的同时,还使人从中获得多方面的认识和启迪。

艺术以抒发情感为手段,以创造美为目的,但同样能为我们打开一扇扇生活视野的窗口。

 

(三)净化教育功能   艺术家创造美的形象,也总是体现着对描绘对象的思想评价和爱憎态度。

鉴赏者的正确途径是能够从欣赏美的层次上升到领悟文化、接受思想的层次,达到心灵净化和思想升华。

所以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正是艺术审美特征所提供的优势。

  

  (四)精神升华功能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生产活动。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需求,是人借以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精神升华功能是人性和人格经过洗礼后的复苏、再生或矗立的一种境界。

一句话,它对人的精神境界高低、优劣和贵贱起着积极的影响。

   

真正的艺术家为精神创造而活着,正如歌德诗剧《浮士德》中浮士德的内心独白“如果寻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就应该去寻找死亡”。

所以不少艺术家成为艺术美的“殉道者”,生活乃至生命的第一位是艺术创造。

对于艺术接受者,鉴赏往往成为一次盛大的精神典礼,可以穿越时空与我们祖先、圣贤以及我们的心爱者、崇拜者作心灵的交流。

看电影《黄土地》,从那既贫瘠愚昧又博大深沉、内蕴顽强生命力的黄土地上,我们好象参与到了整个民族之艰难觉醒的盛大仪式中。

听贝多芬的《合唱交响曲》中以席勒诗填词的《欢乐颂》,我们好象置身于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光芒四射照大地”的非凡境界中,罪恶是多么可耻,自私是多么渺小,我们自豪人类的伟大、尊严,也不由得感叹艺术的博大、永恒!

(五)调节补偿功能    艺术作品有明显的调节补偿功能。

它可以帮助人们在情感世界实现可望而不可及的愿望,得到在世俗生活中追求不得的精神性兑现。

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艺术补偿效应和机制。

一旦补偿得到满足,人的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与冲突得到了调节,人的精神状态便可进入和谐、净化的境地。

 艺术的调节补偿功能之于我们鉴赏者也同样地起作用。

在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忘我的幻想境地,或者是曾经失落的家园或者是憧憬中的福地,我们可以看到罪恶在最后一刻被毁灭,看到英雄在百劫之后而再生,看到性情中的偶像仿佛与我同行……用费洛伊德的话说,艺术就是“一种脱离现实可能的幻想的象征,一种逃避现实的手段”。

它创造一个精神世界,鉴赏者可以从中得到精神的调节和补偿。

美国好莱坞是著名的“梦幻工厂”,它认为塑造那些男女明星偶像可以补偿人们理想情恋的失缺;推出那些警匪片、灾难片也可调节、排遣人们的制暴、冒险、猎奇、包括犯罪的各种欲望。

今天许多艺术门类都在尝试让接受者主动参与甚至创作者与接受者同时参与的方式,就是对艺术调节补偿功能的一种放大。

二、鉴赏方法

(一)对鉴赏者的基本要求   一个鉴赏者无疑要有正常的感觉器官。

 在此基础上还要求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1、要确立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

 

2、要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学养。

我们要注意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较多地涉猎文学艺术名作,提高欣赏阅历,同时掌握各类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二是在艺术接受实践中学习把握审美规律和审美办法。

善于把有共性特征的东西化为符合自身适用的个性法宝;三是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包括文、史、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艺术鉴赏,说到底是一种审美力的展示,更是一种文化力的考验。

3.要构建起动态发展的个人艺术宝库。

 

(二)鉴赏的基本办法   在把握艺术审美规律的实践中,人们创造了许多艺术鉴赏的办法。

如直觉感悟法、理性鉴别法、内涵诠释法模式; 休闲式、官能式、情感式、理智式、综合式模式 (梁玖著《艺术概论》)等等。

  

 1、“语言”导入法。

 每个艺术品种都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学习它并不难。

 掌握艺术语言,是打开艺术之门的钥匙。

  

 2、背景深入法。

 背景资料包括:

一是作品产生的时代和流派风格特征;二是作者的简介和趣闻佚事;三是作品在鉴赏、收藏、流通过程中的奇闻佳话。

 

3、同类比较法。

一是体裁、形式相同者比较。

 二是主题相同者比较。

 三是中西同体裁作品比较。

 

第三节 艺术分类与艺术赏析

一、艺术的分类按人的感知方式分类有:

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综合艺术;按艺术形象存在方式分类有:

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按作品存在的状态分类有:

静态艺术、动态艺术和想象艺术;按作品反映现实的侧重面分类有:

再现艺术和表现艺术。

按作品功能分类有:

实用艺术和美的艺术。

按作品使用的物质媒介和表现手段来分:

有语言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造型艺术和综合艺术等。

 

  

(一)语言艺术   就是文学。

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二)实用艺术   广义包括建筑、工艺美术、装饰美术、书法等体裁。

狭义专指运用造型手段和艺术技巧,对生活实用品和陈设品进行艺术加工的装饰艺术。

   

(三)表情艺术   主要是音乐和舞蹈两类体裁。

广义上与表演表情有关的戏剧、曲艺、杂技、电影、电视等也在表情艺术之列。

   

(四)造型艺术    广义又称“美术”,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书法篆刻、工业设计等,是艺术中的大家庭;狭义专指绘画、雕塑、摄影。

 

  (五)综合艺术   综合艺术是综合运用多种艺术体裁的物质材料和表现手段来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门类。

主要有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门类。

二、十大艺术赏析这里除“工艺”外,正好包括了人类艺术史上的“九大艺术”,即音乐、舞蹈、绘画、雕刻、建筑、诗、戏剧、电影和电视。

(一)音乐   音乐是用有组织、有一定节奏和旋律的音响,塑造艺术形象,直接表达情感的艺术。

人们称音乐是“人类的万能语言”、“心灵的喷泉”。

 

  音乐艺术的语言有节奏、旋律、和声、复调、速度、力度、音色、调式、曲式等。

   鉴赏的步骤是:

首先感性欣赏,得出“好听”或“不好听”的结论;其次情感欣赏,通过反复聆听进入到作品特定的情感氛围中;最后是理性的判断,了解作者的简介、创作意图、作品产生的背景、作品表现的内容和主题,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二)舞蹈   舞蹈是通过有节奏、有组织和经过美化的流动性的人体动作来表演的艺术。

被称之为“活的雕塑”、“人的生命之舞”、是“看得见的心灵旋律”。

舞蹈艺术的语言有:

(1)舞蹈动作,由动的姿态、速度、韵律、力度组成,这是舞蹈的生命线;

(2)步法,是舞蹈者在行进、腾跃、站立的运动过程中脚的动作程式,这是不同舞种的标志性区别所在;(3)手势,是舞蹈者手势运动的动作程式;(4)姿态,是舞蹈中整个躯体运动的程式化的风格趋向及亮相形态;(5)节奏,是舞蹈动作、舞蹈段落在运行中规律性的时值控制;(6)舞蹈场面,是舞蹈者与环境、舞蹈者群体之间动作及造型构图的组合。

我们鉴赏舞蹈作品要综合这些舞蹈艺术语言作考察。

舞蹈是人体的造型艺术。

其最大特点为动作性,舞蹈还有抒情性的特点,通过奔放、舒展、刚柔结合的舞姿,抒发内心的情感,表现特定情境中的精神气质。

节奏性则通过节奏变化表现舞蹈动作的力度、速度、强度,表现不同的情绪和情感。

 

看舞蹈的动作,要求动的自如、动的优美、动的绝妙、动的规范、动的有情感。

在动作中要善于欣赏舞者的身姿美、律动美,如《春江花月夜》的婀娜悠雅,《睡美人》的清新舒展。

要善于欣赏舞者的虚拟美、形式美,如《雀之灵》中惟妙惟肖的摹态、《天鹅舞》中芭蕾的足尖技巧。

从欣赏舞蹈的动作,上升到领悟舞蹈的情感直至舞蹈的意境意韵。

(三)绘画   绘画是运用线条、形体、色彩、明暗、笔触等造型语言在二度平面上塑造艺术形象,以反映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审美理想的艺术。

绘画是艺术中最古老、最主要的一种。

被人称为“无声的诗”、“自然的女儿”。

   绘画艺术最主要的语言是线条、色彩、造型、构图   鉴赏绘画作品,应该注意结合绘画艺术语言,从绘画审美的造型美、静态美和意蕴美中找到切入点。

绘画艺术以静态写动态,关键看是否抓取了最佳瞬间, 绘画艺术还以具象写意蕴。

中国画“画中有诗

”、“以形写神”,追求象外之意。

西洋画同样追求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四)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塑的材料刻划、塑造出三度空间直观的造型形象,以反映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艺术。

雕塑艺术被人称为“立体的图画”、“静止的舞蹈”、“形体化的诗”。

它也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史前的石像、陶人、到公元前的希腊雕像,直到现代雕塑,一直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

   

雕塑艺术主要有圆雕和浮雕两大类。

圆雕又称浑雕,形象临空可以四面观赏;浮雕是半立体,有一个平面做背景和依托,又分高浮雕、中浮雕和浅浮雕。

  雕塑艺术的语言有:

形体、影像、结构、材质等。

   鉴赏雕塑艺术作品,要从上述艺术语言中找到切入点和结合点。

同时要看到,雕塑艺术长于抒情,短于叙事;表现瞬间,难现过程;一个优秀雕塑家往往着力在短处上下功夫,使艺术形象同样能叙事、能有过程和动感。

这也正是我们鉴赏时作再创造的目标所在。

   

(五)文学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在前面“语言艺术”中着了介绍,其主要体裁有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

  

 1、诗歌是用凝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充沛的情感,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艺术。

诗歌以叙写内容的方式来分,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以表现形式来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

其中格律诗具有严密的形式规范,音节、诗行、韵脚、字数等都有规定,中国的近体诗及词曲、西方的十四行诗都是格律诗。

 

  诗歌形式上注重纵向排列、节奏规整,古典诗歌还要押韵。

其内在本质是长于抒情,具有特别强烈的自我表现色彩。

诗歌魅力的根本所在是人情人性,也就是它的情感美。

优秀的诗歌,情感诚挚深沉、丰富细腻并且蓄势待发;诗歌的语言美,表现为语言精炼、含蓄、朦胧,语言的非语法化,象“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主、谓、宾等完全颠倒,但却有特殊的韵律感和色彩感;诗歌还有奇妙的音律美和意象美。

诗的声调押韵、结构有序,具有音乐旋律特征;诗人能给我们无尽的意象和意境天地,精彩之时,正是“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而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语言艺术。

小说以篇幅长短和容量大小分为长篇、中篇和短篇三种样式。

小说的创作必须借助艺术的虚构,必须在叙事当中完成自己的主题,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具体细致的环境描写,有典型的人物及活动过程,所以被称为最重要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艺术语言主要是人物、情节、语言、结构。

这是我们鉴赏的路径:

一是人物形象,看人物外貌、心理、行为、性格是否鲜活典型;二是故事情节,看是否完整、生动、丰富;三是语言运用,看是否形象化、生活化、性格化和风格化。

譬如,《水浒传》的语言极富生活化,

“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并无之乎者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真是绝奇本事”,所以“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

 四是结构形态,中国古典小说多为章回结构,西方小说结构多样,以线索为核心,有封闭式、开放式、单线、复线等多样结构。

结构之完整、严密、清晰、和谐、紧凑、独特,足以耗费作者的许多心智。

所以值得我们去用心审视。

 

  3、散文是指一切无韵而体散的文字型的语言艺术。

主要分为记叙散文、论说散文、抒情散文。

散文艺术外在结构散漫、简约,不受拘束;语言优美、清新流畅,生活气息浓郁;取材随意,包罗万象,样式和手法丰富多彩。

散文艺术的内在美在于情感、理趣、意境的美。

往往小中见大,以小取胜,虽着眼于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一情、一理,但能刻意追求大境界,象著名的《陋室铭》、《醉翁亭记》、《背影》等都是如此。

散文长于抒情,能于寻常细微之中阐发深情实感,营造高远意境。

好的散文作品能让我们感受到深长隽永的意境美。

  

 4、剧本是指为戏剧、电影、电视所撰写的可供演出、拍摄作蓝本依据的语言艺术。

它是艺术创作最终完成必需的基础。

所以人们都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

剧本为戏剧、影视服务,但它又可以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样式而存在。

在剧本里,思想是灵魂,人物是主体,情节结构、造型语言等是方法和技巧。

剧本在文学性、思想性的基本要求上与小说一致。

但它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是篇幅的有限性,不可能长篇累牍;二是文字描绘的可视性,一切都具有影视的可拍摄性或戏剧的可表演性;三是结构的专业性,戏剧剧本按台词、场、幕来安排,影视剧本按镜头、场面和段落来安排。

同时在内涵结构上受到戏剧、影视艺术思维的制约,戏剧有戏剧固定时空的思维,影视有蒙太奇思维。

我们鉴赏剧本这一艺术,可以从可读性、可看性、可表演性上找到它的价值所在。

 

 (六)戏剧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舞台上表演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和编导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的艺术形式。

狭义的专指话剧,广义的包括戏曲、歌剧、舞剧、音乐剧、广播剧等。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在艺术史上被称“第七艺术”。

其艺术语言主要是人物的形体动作、言语动作(对话、独白、旁白);对于中国戏曲,主要体现为人物的唱、念、做、打,它和戏曲的做功“手腿身步法”并称为“四功五法”,这是演员的基本功。

戏剧、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有:

(1)综合性,集诸种艺术为一体;

(2)过程性和直观性,现场演出交流及整体氛围,能使观众受到极大的心灵震动和感化;(3)相当的真实感,舞台上创造的仿真的生活环境,让观众如临其境、深受感触;(4)戏曲的虚拟性和程式性,在戏曲舞台上,一个圆场代表行程万里,一个筋斗便是腾云驾雾;几把桌椅可作高山,几个龙套乃是军队;一支马鞭作跑马,两把旗幡做水波;人物服装无汉唐明清之分,仅表明角色年龄、性别、身份。

尤其是角色行当分为旦生净丑。

角色面貌脸谱化,使忠奸良暴辨别分明;(5)表演讲究程式,常见程式化动作有起霸、趟马、走边、圆场等。

有明显的假定性、夸张性。

  

 (七)影视   影视是利用现代摄影、录像、录音技术,吸收其它艺术形式手法,以活动有序的画面为媒介,在银幕或屏幕上塑造视听形象,逼真地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的综合艺术形式。

电影电视是现代科学和艺术的结晶,是一对艺术姊妹,除了拍摄制作器材、技术和播映收视方式有区别外,在审美原则上是一致的。

其基本语言是画面和声音。

 

  (八)建筑   建筑是以物质材料和技艺手段为基础,根据实用或审美的需要而建造的空间造型艺术。

又属于实用艺术、静态艺术的范畴。

人们称之为“凝固的章乐”、“无声的诗篇”和“石头书写的历史”。

   建筑艺术的语言有:

(1)面,建筑物最具代表性的立面的造型

(2)体形,是建筑物的总体立体造型,(3)体量,是建筑本身的空间大小,它对人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力作用巨大;(4)空间,是建筑物内在空间的形状、大小、方向、开闭、明暗的处理变化,可以强烈地感染人的情绪;(5)群体,是非单体建筑物有机组合后的整体效果,群体建筑象一部交响曲,形成数个乐章和起承转合关系,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6)环境,是建筑物内外所具有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总和,优秀的建筑应该凭借环境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系统。

   建筑艺术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所以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

优秀的建筑物应该是两者的有机统一。

象赵州桥两边的拱洞、哥特式教堂边侧的飞扶壁,中国古建筑的飞檐、斗拱,都是既实用又美观的典范。

我们鉴赏建筑艺术,要从其功能美、材料美、结构美、工艺美和环境美中找到美与善、美与真的统一。

要从最基本的建筑安全、舒适感之上找到美感和更高层次的文化感染力。

  

 (九)工艺   工艺指用美术造型设计与色彩装饰的方法和技巧,将物品加工制作成既实用又美观的成品的艺术。

这里的工艺即指“工艺美术”。

工艺品从社会价值来看,分为民间工艺品,如泥塑、蜡染、剪纸、绳编、竹编、草编等;美化后的生活日用品,如刺绣服装、陶瓷等;特种工艺美术品,如牙雕、珊瑚雕、唐三彩、景泰蓝、绒绣、泥人等。

也可以将前两者并称为“实用美术”,后者称为“装饰美术”。

工艺从品质来分类,有彩陶、瓷器、青铜器、玉器、漆器、丝织品、玻璃器、竹编工艺器等。

   我们鉴赏工艺美术品,要注意其基本艺术语言,主要有构思、造型、色彩、纹样、技艺等。

(1)构思指在处理作品实用与美观、表象和含蕴、原材料与成品关系时的创意设计。

如玉石雕刻往往因材料而巧用结构、巧用俏色,能点石成金,化废为宝。

(2)造型指作品形态外观和结构组合。

如瓷器、玻璃器首先考察其外观造型,紫砂茶壶则看其象形应物的巧妙。

(3)色彩指作品的色相、色泽及色彩的搭配组合。

(4)纹样指作品表面的纹线花样,如中国丝织分绸、缎、绫、罗、锦、绒、纺、纱、绢等,素有

“花者为绫,素者为绢”、“多色为锦,光面为缎”之妙,色彩、纹样成为最其主要因素。

(5)技艺指作品制作的工艺技巧、质量水准,这是所有工艺美术品的生命线,是工艺师的艺术见解和技艺功力的体现。

是粗制滥造,还是沤心沥血,结果大不一样。

譬如瓷器的上品要“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微雕工艺要求“毫厘之内,大千世界”。

对于有文物价值的工艺器的鉴赏又叫鉴定,必须要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在社会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上找到作品的更多的价值。

   

(十)书法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通过点划运动来表现一定情感、意蕴的艺术。

它是中华文化所孕育的一种独特的艺术种类,是实用性与审美性兼在的表现性空间艺术。

被称为“心灵的艺术”,“汉字的舞蹈”。

书法的艺术语言主要有:

用笔、用墨、结字、章法、气韵。

(1)用笔指行笔的方式、方法,有刚柔、徐急、轻重、藏露、提按、顺逆等区别。

一般运笔中锋为主,侧锋为辅,“逆入、涩行、紧收”,点线之间,特别注重骨力和笔锋;

(2)用墨指墨的着色程度及变化,有浓淡、枯润、新宿之分 。

墨色对于烘托书法的神韵、意境有着重要作用;

(3)结字指字的分间布白、经营位置。

即字的结构,有大小、宽窄、奇正、舒敛之分。

不同的书体,有不同的结字,正楷有著名的欧、颜、柳三家面貌,行书、草书都有结字的规范要诀,隶书更追求结字的异体出新,所以结字也是书法家的基本功;

(4)章法指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也叫布白。

它以墨迹与空白、字与字、行与行、正文与边款之间的对比、关照、呼应、应接等关系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

好的作品往往“计白当黑”、“一气呵成”,章法严谨又生动鲜活,符合形式美的法则和东方艺术空灵、含蓄、和谐的意味;

(5)气韵指书法作品中的美学精神、品质、气度和风格。

书品是人品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