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doc 19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27258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doc 1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某县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doc 1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某县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doc 19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某县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doc 19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某县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doc 19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县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doc 19页.docx

《某县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doc 1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doc 19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县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doc 19页.docx

某县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doc19页

某县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doc19页)

 

崇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

(2006年—2010年)

 

崇明县信息化委员会

2006年2月

 

门,总容量达25.3万门,交换机实装率达89.51%,线对利用率达61.44%,本地网络接通率达98.62%,PHS接通率达53.71%。

建成崇明东滩连接中美、中日、中韩的海底光缆登陆局,完成了中美一号、二号、三号连接崇明至上海市区主干海底光缆铺设工作,基本形成覆盖全县的主干光纤网络。

固定电话总用户数达22.6万户,每百户住宅电话拥有量达77.8部;宽带用户数达1.9万户;小灵通基站1100多座,用户数达6.6万户。

分步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县16个乡镇全部接通了有线电视,终端用户达5.1万户。

3、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

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完成了“上海崇明”政府门户网站和公务网建设,县工商、税务、财政、房地、水务等10多个部门建立了业务应用系统,政府部门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不断完善。

建成了96996信息咨询和为民服务热线平台,轮渡码头建成了电脑售票系统,开通了崇明旅游网,崇明图书馆开设了电子阅览室,社区信息苑建设稳步推进。

卫生系统初步完成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教育信息化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实施并完成了“校校通”工程,全县60多所中小学校设置了计算机房,社会保障卡的发放工作有序开展。

出现了一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进典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

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开通了崇明农业网,组建了10个市级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

县内银行卡受理环境逐步改善,发行银行卡超过30万张,主要宾馆饭店都安装了POS终端机。

信息化知识普及宣传教育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各类社会教育机构完成计算机等级培训5万多人次,“百万家庭网上行”活动、“电子政务”的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二)发展趋势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政府管理、企业运营、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触及到业务流程的重组、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体制的改革。

信息技术不仅是发展最迅猛、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更是推动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和手段,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全国不少地区提高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

新世纪之初,崇明发展的总体规划已经确定,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区的发展战略,崇明的信息化建设将按照“贴近市民、服务发展、促进改革”的要求,着眼于突破制约崇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经济结构优化、社会结构转型、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的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为构建“数字化生态岛区”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科教兴县中的开路先锋作用,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成为我县生态岛区建设的重要支撑,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政府职能转变。

(二)发展原则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长远要求,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加快建设与强化管理相结合、注重政府引导与完善市场机制相结合,促进县、镇(乡)、村(居委会)的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统筹协调发展。

——深化应用,集约共享。

按照“服务发展需求、综合集成应用、整合共享资源,提升整体效能”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工作的重心,深化推进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区域和群体中的广泛应用;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规律和本县阶段性发展特征,着力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公共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整合共享,不断提高信息化的整体质量与效益。

——保障安全,优化环境。

始终把信息安全放在与信息化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积极防御与综合防范并重;不断完善信息化发展体制和推进机制,加快人才培养,强化政策、标准的引导与规范作用,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业的能力,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人为本,普遍受益。

将市民和企业普遍受益、长期受益作为信息化推进的根本宗旨,将市民和企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努力方向,缩小并逐步消除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差距”。

三、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

(一)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通过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全方位使用,不断提高本县的综合竞争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政府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把政务信息化建设和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作为主要支撑点,逐步构建以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应用集约化为主要标志的“数字化生态岛区”创造必要条件,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条件。

本县信息化建设得到广泛开展,社会信息技术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不断增加;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信息产业增长明显,现代信息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

(二)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2006年——2007年),发展起步阶段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迅速发展的应用需求相适应,适度超前。

继续推进覆盖全县的集约化信息管线建设和宽带接入户,移动和无线通信无盲区。

家庭宽带上网比例达到15%左右,其中城镇家庭上网达到50%以上。

——初步建成覆盖全县的功能比较完善的实有人口数据库、企业法人库。

政府部门主要业务协同办公系统(政务外网)建成并运行。

县级委办局局域网及业务系统建设完成率达70%。

全面推进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和面向公众的网络化服务。

2、第二阶段(2008年——2010年),整合应用和服务推广阶段

——强化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功能,电子政务全面展开,电子政务成为各级政府实现业务处理、事务受理、服务办理的基本手段,政府公共服务事项上网率达到90%以上,70%以上的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实现网上交互办理,基本建成可亲、可信、可靠的电子政务体系。

——以应用、完善、提高、推广为主要内容,电子商务以及城镇社区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部分应用项目成效比较显著,农业、旅游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信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信息技术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重要力量。

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和企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信息技术与专业工业技术创新融合发展的局面。

现代信息服务业得到发展壮大。

——信息化发展环境大大改善,形成领先发展的综合优势。

信息化宣传教育成效显著,市民信息化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水平显著提高。

与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信息化人才队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普遍接入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更趋合理,集约化信息管线基本覆盖全县,无线宽带基本覆盖重要楼宇、宾馆以及公共场所。

——信息安全管理体制日益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信息安全可控能力明显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基于互联网的有害信息传播和各类涉网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控制和有力打击,网络空间信息内容得到明显净化。

——覆盖党政机关的信息化管理体制、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信息化推进机制、以专业服务外包为重点的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和健全。

四、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一)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崇明信息化的主要任务包括:

全面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经济领域信息化、城镇管理和社区信息化。

1、以完善主要信息网络为重点,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以集约化建设为原则,发展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

结合上海长江隧桥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崇明与上海市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对接能力,加强崇明新城、陈家镇等开发重点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优化现有网络资源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网络建设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加强全县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创新地面、地下管网资源建设与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崇明信息化建设的后发优势。

(2)加大具有崇明特色的信息网络设施建设的力度。

根据本县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特点,在《崇明三岛总体规划》的实施中,结合本县现代生态农业以及生态旅游业的建设,重点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生产信息和旅游信息网络等建设。

(3)加大海底管线区的综合开发利用。

充分利用中美海底光缆、亚太海底光缆系统在崇明东滩登陆的有利条件,以崇明东部中美海底光缆登陆点为中心,配合国家和本市有关部门的工作,不断增强集聚和辐射效应。

(4)提高网络利用率,适时引入新技术。

发挥不同网络运营商各自的资源优势,优化网络布局;把握新技术发展趋势,适时引入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等新技术。

2、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抓手,推进政务领域信息化

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把电子政务的工作重心从单一业务系统转移到完善利用网络、推动信息共享和跨部门业务协同上来,加快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基础设施,着力推进政府网上服务办理和在线业务协同,使市民和企业普遍享受电子政务带来的便捷和实惠。

(1)建成全县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网络设施、网络信任体系、通用办公和协同办事平台。

积极推进政务外网建设,抓好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初步建成包括资源、经济、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城镇规划管理信息等公用基础数据库;通过政务信息公开推动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边建设、边利用、边服务。

总结、借鉴县内外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管理的成功经验,基本建立起政府主导、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电子政务运行维护体系。

(2)按照“一数一源多用”的原则,整合分布在政府各部门的信息资源,促进政府部门业务数据库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形成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维护、共享和公开的管理机制。

深入推进人口、企业的基础信息交换与共享,加快形成比较完整一致的人口、法人基础信息库,建立本县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平台,按规范开发部门业务信息资源,完善基础信息的更新维护机制,梳理充实可公开、可共享供决策支持的专业信息;依托政务信息资源的目录和交换服务系统,逐步形成信息“一次采集、多次使用、一口采集、多方使用”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3)着眼于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围绕各类办事业务和公用事业服务,重点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推进受益面广、影响力大的网上办事项目。

优化业务流程,推动政府门户网站实现“三个跨越”,即由部门设置到市民需求、单向服务到双向互动,单个部门网上办事到跨部门协同办公,提高政府部门办事透明度和行政效率。

加强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的梳理,简化优化业务流程,不断深化和完善服务功能,使网站成为政务信息发布、公众信息服务、政府与市民沟通的绿色通道,满足办公事务、为民服务的需求,推动形成政府公共服务事项“网上一口受理、在线协同办理”的工作格局。

(4)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继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充实完善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明确免于公开的政府信息类别和内容,建立相应目录并备案;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不断完善考核评估、监督评议、内容审查、更新维护等长效管理机制。

(5)落实重点信息化项目的推进工作,做好与市一级信息系统的衔接。

积极配合上海自然人库、法人库、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本县实有人口数据库、法人库的建设,配合“金税”、“金卡”、“金管”等工程,全面实施信息化税收征管,普及银行卡应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6)以三岛应急联动系统建设为抓手,充分应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联合公安、民防、卫生、地震等部门共同建设我县的应急联动系统,建立更新维护机制,拓展系统覆盖范围,为我县防灾减灾建立起先进实用的信息获取、更新、管理与应用服务技术支撑体系。

(7)贯彻“科教兴市”主战略,积极推进“科教兴县”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落实市科技研发、知识产权、创业融资、人才服务和信息服务五大平台在本县推广应用;以科技服务为龙头,加快推进科技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提高科技信息服务水平。

3、以公共服务信息化为突破口,推动社会领域信息化

(1)配合政府事务受理中心建设,全面推行“一口受理,联合审批”,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2)提高城镇信息化程度,普及信息技术。

逐步建立县、乡镇、村(居)委会三级信息网络体系,开展社区信息服务,方便居民日常工作和生活;逐步推进信息技术,完善城镇、乡村的管理功能,推进对社会保障、外来人口、市政、物业、治安、环境等工作的管理信息化。

(3)推进教育信息化,推广和完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做好“校校通”工程的深化工作,用好教育网络和信息资源,发展远程教育和网上学校,整合各类学校信息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4)推动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信息化。

加快医院和医疗信息化建设,促进县及镇二级医院内部管理信息化,拓展城乡居民的健康档案应用功能,推进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快医疗IC卡应用,适时推进医疗和药品的网上咨询服务。

(5)推进城镇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

推进城镇社区管理、服务、文化的信息化,促进城镇社区资源共享、协同工作,构建完善的城镇社区信息化运作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机制。

4.以“错位发展”战略为导向,强化信息产业支撑效应

(1)以上海崇明生态科技基地及新河光通信产业园区为载体,探索产业集聚园区的发展,以园区内的特色产品为基础,合理进行信息产业的重新布局。

结合本县的整体发展战略,本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探索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模式;以软件产业、创意产业和内容产业为重点,开发利用本县在教育、农业、旅游业方面的信息产品。

力争形成一批有特色的示范性信息产品。

(2)积极争取国家和上海市的各类重大信息化项目落户崇明,不断强化重大信息化设施的基础、支撑和扩展效应。

抓住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机遇,争取“十一五”期间能反映崇明特点的国家级信息技术项目落户本县。

5、以激活经济领域信息化为核心,加快传统产业结构优化步伐

(1)通过科教兴县重大攻关项目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促进各类工业园区管理和服务机构全面提高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入园企业提供示范和服务;优化传统产业结构,形成新型产业体系。

以农业和旅游业为重点,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开发利用农业、旅游业信息资源库和应用信息系统,建立综合性的行业信息服务平台,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制定统一的政策、措施,鼓励循环经济,形成信息资源的不断更新、传输和利用的循环机制,推进农业、旅游业的良性滚动发展。

(2)加快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提升企业竞争力。

通过试点企业和示范项目的实施,以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资源管理(ERP)、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产品数据管理(PDM)等技术为重点,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促进工业企业设计、制造等技术的升级换代。

6、以崇明生态岛区建设为基础,探索完善信息化发展环境

(1)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逐步强化市场运作,全面实现“小政府、大服务”,形成信息化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2)创新信息化项目管理体制和机制。

统筹协调,结合实际,制定信息化发展阶段目标,明确责任主体,分级分块落实。

(3)拓宽投融资渠道,保障资金投入。

加大多渠道融资力度,多方式筹措信息化建设资金,引导各类企业参与投资本县各类信息化项目,加强市场化运作,保证本县集中力量在优势领域创新突破。

(4)优化信息人才发展环境,吸引各类优秀人才,依托岛内外的各类教育资源,建立规范的教育与培训体系。

扩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质量,发挥人才作用,为崇明信息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二)重点项目

崇明县“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重点

项目

分类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建设单位

建设时间及跨度

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工程

以崇明新城和陈家镇等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工程为重点,在全县范围内推进信息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

以相关通信电信企业和广电部门为主建设.

整个“十一五”期间

上海长江隧桥信息管线工程

配合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建设,争取把信息管线纳入到整个工程项目中,以缓解目前连接崇明至上海海底光缆比较紧张的局面。

以相关通信电信企业和广电部门为主建设,争取得到市有关部门支持。

第二阶段完成

政务外网工程

一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数据库平台建设

三是业务信息系统建设

四是交换平台的建设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领导小组牵头

第一阶段初步完成,第二阶段深化完善

政府事务联合受理系统

配合行政事务受理大楼的建设,推进政务信息化,提高行政审批质量和政府服务水平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领导小组牵头

第一阶段启动,第二阶段完成

崇明县国有资产信息监管系统

县内的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全部进行信息化管理

县国资委牵头

第一阶段完成

县土地管理与利用综合服务平台

衔接市房地局相关系统,建设和完善土地权籍管理及物业、拆迁、土地等业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

市县联建,县房地局牵头

第一阶段启动,第二阶完成

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平台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立项、建设到监管采用信息化管理

县建委

第一阶段启动、第二阶段完成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监测显示系统

城桥镇地区大气自动监测显示系统

县环保部门牵头

第一阶段完成

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建立以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为重点的信息服务平台,重点解决3S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和现代信息网络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形成最快的生产和市场信息传递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和流通中的作用。

县农委牵头

第一阶段启动,第二阶段基本完成

旅游、度假、休闲、安康、社会救助系统

围绕本县生态岛区的建设和旅游、度假、养老经济的发展,建立旅游综合信息系统,以及以社会救助、医疗救助、老年护理为主的信息系统

旅游局、民政局、卫生局等部门牵头

第一阶段启动,第二阶段完成

公共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系统

建立与市相衔接的高效、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和预警系统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领导小组牵头

第二阶段完成

城镇社区信息化系统

依托城镇社区信息化,结合城镇特点,城镇办公、审批、公众服务等信息化系统深入到居委、村委,方便市民办事

以县、镇联合建设为主

第一阶段试点,第二阶段全面实施

数字化科技产业园

以软件产业、创意产业和内容产业等为核心,以农业、旅游、中学教育等信息产品的开发为重点,为实现科技研发长远战略目标创造条件

争取国家或市定点,市、县联合建设

整个“十一五”期间

注:

1.3S技术: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有机结合在一起应用的技术;

2.内容产业:

泛指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

内容产业的范围包括各种媒介上所传播的印刷品内容(报纸、书籍、杂志等),电子出版物内容(联机数据库、音响制品服务、电子游戏等)、音像传播内容(电视、录像、广播和影院)、用作消费的各种数字化软件等。

3.创意产业:

是指通过对知识开发、利用数字化手段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典型的是广告设计、数码娱乐、电脑软件开发、动画制作等。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信息化工作机制,形成信息化管理与运行体制

1、完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制

加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领导小组对全县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发挥信息化主管部门对信息化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调控、协调推进的职能作用,全面推进全县各项事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加强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的规范管理

对政府投入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应集中归口管理,特别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方面,加强监管,防止新建信息系统形成新的信息孤岛,不利于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信息化项目从规划设计、立项审批、采购招标、建设监理、审计验收、运行维护、绩效评估等环节,由县信息化主管部门加强监管,确保政府信息化建设资金收到实效。

同时,强化项目支出的预算管理、立项审批和项目建成后的审计验收、绩效评估,形成集约化建设“源头控制”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和社会化评估机制,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应用效益。

3、建立信息化责任考核机制

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明确一把手作为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重点负责发展战略、规划审定及重大信息化项目决策;在各部门中建立信息化工作考核机制,把信息化工作内容列入考核范畴。

(二)整合基础信息资源,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共享体系

1、组建信息资源库和基础数据库

加强基础数据的整合和管理,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制定基础数据规范化技术方案和交换机制,加紧出台各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指导性文件,做好信息采集和信息化统计工作,组建完整的信息资源库和基础数据库,加快重点领域内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建立数据的更新维护机制

结合行政体制的改革,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体制和管理流程的再造,在管理过程中产生(或)变化的数据成为信息化应用系统重要的数据“源头”,把数据的更新维护纳入日常管理轨道,建立相应制度,落实各部门和人员对数据进行更新维护的责任,建立稳定的信息提供网络,形成数据动态维护机制。

3、形成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根据《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精神,在不断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的同时,着力提高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打破部门割据,建立部门间信息整合共享机制。

(三)实施人才强县“三大工程”,拓展信息化人才资源开发

1、引进工程

制订有较强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岛外信息化专业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营造激励创新、以人才为本的市场环境;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培训工程

根据本县信息化高等教育薄弱和信息化人才资源不足的现状,利用县内外资源建立专业化的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采取与资质较高的信息化人才培训机构联合办学、设立市信息化职称考试培训点等方式,重点培养软件产业、内容产业等人才,抓好各级干部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并配合信息主管制度的试行,建立企业信息主管考核和培训机制,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培训与交流工作。

3、教育工程

进一步普及信息化基础教育,建立信息化专业人才储备机制,吸引相应高校在本县设立分部,设置有关信息技术的专业,培养信息化建设专门人才,加大信息化宣传和普及信息化知识的力度,不断提高全民的信息化意识。

(四)突出信息化深入发展的特点,建立信息化支撑和保障体系

1、建立信息化发展支撑体系

制定适合县情的信息产业政策,适时出台扶持信息产业的优惠措施,合理规划布局信息产业园区,组建面向世界的信息技术研发和试验基地、与风险投资相结合的信息技术创新孵化基地和具有国际影响的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吸引IT行业国内、国际大公司入驻,重点发展信息服务和软件开发等高附加值的信息产业,与上海市其他区县形成错位发展格局。

2、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根据实际需要和适当超前的原则,建立与市安全体系相衔接的全县统一的政务和网络信任体系、信息安全网络监控预警系统和信息安全应急防范体系,形成信息安全快速响应机制,积极营造信息安全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提高本县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

(五)完善信息化发展投融资机制,推行信息化外包服务制度

1、完善信息化发展投融资机制

按照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渠道的多元投融资体系,不断加大投融资力度。

逐步增加财政性资金投入规模,重点投向公共性、基础性项目建设;竞争性领域坚持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积极鼓励民间资体、社会法人资本等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入信息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