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18035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监测方案.docx

《基坑监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监测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监测方案.docx

基坑监测方案

1工程概况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场地周围环境

4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5监测目的、内容及监测点布设

6监测仪器、方法及频率

7监测测试技术要求及监测精度

8监测仪器设备配置

9监测成果提交及信息反馈

10施工组织体系

附:

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1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孔雀城·朔苑地下室

(2)工程地点:

嘉善县纬一路以南、环西南路以东、子胥路以西

(3)建设单位:

嘉兴京御房地产有限公司

(4)围护设计单位:

浙江省工程勘察院

本工程位于环西南路西侧,纬一路北侧,周边环境情况较为简单。

拟建工程地下室围护设计周长约520m左右。

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250m,室外自然地面平均标高取为1.70(相当于绝对标高-2.55m)。

下设地下室的开挖深度约3.75m、4.35m。

综合考虑本工程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及周围环境,本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采用以下围护形式:

放坡+土钉+木桩围护结构。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浙江省工程勘察院提供的提供《孔雀城·荷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场地周围环境

基坑南侧纬一路(规划路),基坑西侧为环西南路(规划路),基坑周围环境较为简单。

4监测报告编制依据

4.1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2基坑围护平面图

4.3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4.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浙江省(DB33/1001-2003)

4.5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

4.6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监测目的、内容及监测点布设

5.1监测目的

基坑开挖时产生临空面,边坡土体会向基坑内侧产生一定位移。

为了有效控制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基坑支护体系、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及地下室结构施工顺利进行,为了及时获取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变形信息,以便掌握基坑开挖对环境的影响,作出安全预报,实行信息化施工,有效控制围护结构及坑后土体变位,进行基坑工程监测,使周围环境与围护结构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5.2监测要求

对周边环境及基坑支护体系设置变形监测点,组成一个监测系统进行监测,及时的提供可靠的监测结果、分析意见及对策。

5.3监测内容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国标《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及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的规定,同时考虑到各有关单位的要求,本工程以下4个项目监测:

1)基坑坡顶的水平位移测试;

2)基坑坡顶垂直位移观测;

3)基坑周边土体深层(测斜)水平位移测试;

4)基坑周边地下水观测;

本项目具体的监测点位置见附图

5.4监测点布设及原则

5.4.1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1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基坑围护设计文件

3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4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

6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7业主、设计、总包、监理、施工单位对监测工作的要求

8必须考虑到监测对特定情况(重要性、距离远近、结构及基础形式)的要求。

5.4.2监测点的布设

(1)在基坑围护坑顶周围布设28个水平位移观测点(编号为KD1~KD28),监测基坑施工时对基坑围护体系的影响。

(2)在基坑围护外围布设12个坑外深层土体(测斜)水平位移观测孔(编号为CX1~CX12),埋深10.0米,监测基坑施工时对基坑围护外侧深层土体的影响。

(3)在基坑围护外围布设6个坑外地下水位观测孔(编号为SW1~SW6),埋深8.0米。

监测点埋设利用冲击钻钻孔,再用钢筋埋设在需监测的地方;测斜管利用钻机钻孔埋设。

监测点布设情况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6监测仪器、方法及频率

6.1监测仪器

6.1.1沉降监测

沉降监测使用蔡司Ni004精密水准仪和铟钢水准尺,按二等水准要求散点法观测。

6.1.2水平位移监测

水平位移监测使用WILDT2经纬仪采用视准线法或小角度法进行位移观测。

经纬仪测站点定期用全站仪进行复核。

在通视条件不良情况下,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测量。

6.1.3深层土体位移监测

在坑边土体中预埋测斜管,用CX—01A测斜仪监测土体的变形。

观测时,可由管底开始向上提升测头至待测位置,或沿导槽全长每隔500mm(轮距)测读一次,测完后,将测头旋转180︒再测一次。

两次观测位置(深度)应一致,合起来作为一测回。

每周期观测可测两测回,每个测斜导管的初测值,应测四测回,观测成果均取中读数。

6.1.4地下水位监测

采用钻机埋设水位管,SWY-31型水位观测仪进行观测。

6.2监测方法

基础施工期间监测:

水平位移采用准直线法观测,采用WILTT2精密经纬仪;深层土体位移监测:

埋入地下带十字导槽PVC塑料管,正反方向读数法观测。

现场监测小组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采取定时监测方法进行。

在基础施工期间,所有监测点按照业主下达任务书进行观测每天观测一次。

6.3监测频率

根据工程监测的要求,监测工作自始自终要与施工进度相结合,监测频率与施工工况相一致,应根据基础开挖施工的不同阶段,合理安排监测频率。

具体要求是:

施工阶段

监测频率

监测内容

施工前

测初值3次

开挖期间

1次/1天

全部

基坑底板施工期间

1次/3天

全部

基坑底板浇捣后至±0.00米

1次/3~7天

全部

现场应根据实际工程进展调整监测频率,对影响较大的监测项目可根据甲方或监理的要求适当增加监测频率和台班数,确保基坑的安全。

7监测测试技术要求及监测精度

7.1监测测试技术要求

1)水平位移监测采用视准线法或小角度法,对测站点定期进行复核、校正。

2)各项监测点埋设完毕且稳定后,初始值测试应不少于三次,并取其三次稳定值的平均数作为原始基准数据。

3)所有测量器材在测量前必须经过法定计量单位标定。

4)测量器材及测量仪器运至测量现场后必须进行检查校正,以保证设备完好。

5)在监测过程中要加强对现场测点的保护,发现问题及时与监理、总包方取得联系,并尽最大努力进行测点补救,以确保监测数据的连续性。

对于被损坏而无法进行补救的测点,应及时发出工程联系单,告知各有关方。

6)当监测数据超出所要求的报警界线时,及时分析报警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供有关方参考。

在监测过程中,如遇监测报警应及时速报甲方、监理方及有关单位。

7)对于各项监测基准点选定和布设,均选在稳定区域,且做牢固和便于长期保存。

7.2监测精度

1)沉降观测精度设计:

散点法观测,读数精度0.02mm,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2)水平位移精度设计:

采用视准线法,基准线离开观测点的距离不应超过活动觇牌读数尺的读数范围。

监测点坐标中误差3.0mm。

观测固定点需二测回,凡大于3mm的变形点均测两测回。

3)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设计:

系统精度为0.25mm/m,分辨率为0.02mm/500mm。

7.3报警值

根据甲方提供的图纸中关于各监测项目报警值的要求,报警值如下:

围护坡顶水平位移:

连续3天位移3mm/d,或累计50mm

围护坡顶垂直位移:

连续3天位移2mm/d,或累计40mm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

连续3天位移3mm/d,或累计50mm

基坑外水位下降,500mm/d,或累计1000mm

8监测仪器设备配置

本工程拟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见下表:

序号

仪器名称

仪器型号

精度

投入数量

1

水准仪

Ni004

0.2

2

经纬仪

T2

2”

一台

3

全站仪

TopconGTS-311

测角:

2”测距:

2+2ppm

一台

4

测斜仪

国产CX-01A

读数分辨率0.1mm

一台

5

水位仪

SWY-31

6

电脑及打印机

一套

9监测成果提交及信息反馈

9.1监测成果提交

监测过程中必须注意原始资料的保管,防止遗失,原始资料中必须反映出现场施工进度及施工状况。

原始资料的保管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报送业主、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日报表必须要有接收人的签字。

监测报表当日上报,如测得数值有异常或特殊情况一经发现即口头或书面向有关单位汇报。

在基坑底板浇捣以后,提交阶段性监测报告。

根据监测数据与业主、监理、施工方等协商监测频次。

在全部现场测试工作结束后的一个月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内容为:

工程概况、监测目的及内容、监测点布设、测试工作量、测试仪器及精度、监测资料的分析、结论及建议、结束语、垂直水平位移及水平位移曲线图。

9.2信息反馈

为加快监测信息反馈速度,全部监测数据由计算机管理,监测数据在测试结束后立即处理。

如测得数据有异常或特殊情况,立即复测,复测无误立即通报业主、监理及施工单位。

按期向监理、总包、设计单位提交监测小结,对施工稳定性和安全状态提出评价。

分析和预测基坑稳定性的发展方向,提出调整挖土参数、及时补救措施等施工建议。

10施工组织体系

10.1施工组织体系

此项监测项目本院极为重视,力争以合理的价格,优良的工程质量,按时完成本工程,在总工指导下,各职能科室全力配合,由长期从事监测的工程师实施现场监测及资料分析,并配以施工管理、技术管理、工程测量、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内业资料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好本工程。

项目部拟选择具有监测测量施工经验的专业人员,投入相应的施工仪器、设备、材料,确保工程按计划、有步骤的施工,拟投入人员约2-4人,内业整理固定1人。

施工组织管理网络

项目总工:

储王应

现场管理工程测量技术负责内业资料计划统计

石洪泉彭云储王应乔秀侠乔秀侠

10.2施工配合措施

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参加业主、监理公司、主持召开的施工配合会议,请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等对工程项目的监测方案进行讨论确认,根据监测测量方案安排进度计划。

1)服从业主对工程的统一安排和工程发生问题的协调和仲裁。

2)与周边单位搞好配合,互谅互让。

3)施工期间必须加强作业队伍的管理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