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红茶生产基本工艺作业流程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16249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茶红茶生产基本工艺作业流程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绿茶红茶生产基本工艺作业流程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绿茶红茶生产基本工艺作业流程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绿茶红茶生产基本工艺作业流程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绿茶红茶生产基本工艺作业流程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茶红茶生产基本工艺作业流程图.docx

《绿茶红茶生产基本工艺作业流程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茶红茶生产基本工艺作业流程图.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茶红茶生产基本工艺作业流程图.docx

绿茶红茶生产基本工艺作业流程图

 

绿茶加工工艺 

一、绿茶加工工序及品质要求

绿茶生产历史久,品种花色多。

品质特点是绿叶绿汤或绿叶清汤,要求多酚类化合物基础上不氧化。

其通用制作工序是:

 

鲜叶——杀青——揉捻(做形)——干燥 

按杀青热源不一样,分蒸汽杀气和锅炒杀青,因干燥方法不一样分为炒青、烘青和晒青。

 

1、炒青 

又因制成毛茶外形不一样,分为长炒青、圆炒青和扁炒青。

长炒青精制后叫眉茶,正身茶叫珍眉,分出来团块形茶叫贡熙,细碎茶叫针眉;圆炒青精制后正身茶叫珠茶,分出来长形茶叫雨茶。

扁炒青有龙井、旗枪和大方,以内销为主,精制较简单,毛茶和精茶名称相同。

 

品质要求:

长炒青外形要求条索紧直、匀整、浑圆、有锋苗,色泽翠绿或灰绿,有光泽,净度好,不含梗朴片。

内质香高持久,纯正,最好有熟板栗香,味浓醇爽口,忌苦涩,汤色清澈、黄绿明亮,叶底完整嫰匀,黄绿显翠,忌红梗红叶。

2、烘青 

有条形,片形和尖形之分。

条形茶比较普遍,片形如瓜片,尖形如太平猴魁,魁尖等。

 品质要求:

外形要求条索紧细,匀整,芽尖白毫显露,色泽墨光润,内质香气清正,滋味醇和、不浓烈、汤色清,耐冲泡,忌红梗红叶。

3、晒青 

  毛茶全部是条形散茶;细茶称细青。

粗茶以加工紧压茶为主,成品茶有沱茶、饼茶和普洱茶等。

   品质要求:

外形条索粗壮肥硕,白毫显露,色泽深绿油润,香味浓醇,滋味高鲜,极具收敛性,耐冲泡,汤色黄绿、明亮,叶底肥厚。

  

二、 鲜叶要求

1、 嫩度:

要求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初展。

高级绿茶,要求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

2、叶色:

要求叶色绿和深绿,蛋白质、叶绿素含量高,对外形色泽和叶底很好。

 

3、 叶型:

长炒青要求柳叶型,圆炒青要求椭球形。

 

4、 品种:

以小野种最好,中叶种其次,大叶种较差,但经工艺处理后仍可做,外形较粗大。

因小叶种通常嫩茎短而细,芽叶要比大叶种小,制成绿茶外形条索较为紧细美观,而且中小叶种茶多酚,咖啡碱含量相对较少,可减轻绿茶苦涩味。

叶质方面,要求鲜叶叶质柔软。

炒青绿茶初制

一、杀青

杀青是绿茶初制关键性工序,绿茶绿不绿,会不会产生红梗红叶,由杀青来决定,技术掌握好,品质就好。

杀青目标:

1、破坏鲜叶中酶活性,阻止多酚类化合物酶促氧化,防治叶子红变,为保持绿茶绿叶清汤品质特征奠定基础。

2、蒸发业内一部分水分,从而降低细胞膨压,增强韧性,使叶质变软,为揉捻成条发明条件。

3、伴随叶内水分蒸发,使叶内具青臭气低沸点芳香物质会发,高沸点芳香物质显露,促进茶香。

杀青标准:

1、高温杀青,先高温后低温

杀青关键目标是破坏酶活性,防治叶子变红,鲜叶在通常室温下,叶温在20~30℃,要预防产生红梗红叶,必需在最初二、三分钟内,使叶温升到75℃以上,才能钝化酶活性,阻止酶促氧化作用。

所以杀青必需高温下锅,大生产上,通常杀青锅温必需在220℃以上才下叶。

在杀青过程中,鲜叶水分伴随蒸发而逐步降低,所以锅温并不是越高越好,一直高温下去,到杀青后期,在酶活性已被破坏情况下,锅温则应降低,不然易造成叶温过高而炒焦叶子,影响内含物转化,降低茶叶品质。

2、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关键是抛闷作用不一样,抛是为了散发水分,散发青草气,保持香气,保持叶色青绿,闷是为了提升叶温,促进叶片受热,便于逊色破坏酶活性。

因为芽叶各部位水分含量和酶活性是不一样,顶芽和嫰茎含水量较高,酶活性也较强,在杀青时顶芽水分蒸发快,轻易炒焦,而嫰茎水分蒸发慢,最轻易出现红变。

因为叶片受热面积大,叶梗受热面积小。

而梗子本身含水分高,散发水分速度慢,剩下水分也高。

所以,抛闷结合方法就是利用闷炒形成高温蒸气穿透力,使顶芽和嫰茎内部快速升温,是预防顶芽炒焦断碎和产生红梗红叶有效方法。

但闷杀时间不易太长,因为水热作用,内含物产生一系列改变;部分多酚类变成有色物质,脱酶叶绿素含量增加,致使茶汤深带黄,叶底也会趋向黄色,还易产生水闷味,对成茶色、香、味均受影响。

所以应该多抛少闷。

3、嫩叶老杀,老叶嫰杀

所谓嫰杀和老杀,关键是指杀青程度问题,因为嫩叶含水量较多,表皮角质层较薄,酶活性较强,在杀青中所需热量较多,受热时间也对应对应要长,若不老杀,不仅轻易产生泛红现象,而且在揉捻中汁液易六十。

老叶之所以要嫰杀,则是因为水分含量较少,若是杀得过老,不仅易产生烧边和焦斑,且条索也不易揉紧。

杀青方法:

1.手工杀青

取鲜叶2~3斤,投入倾斜杀青锅里,锅温要掌握先高后低,通常锅温在200℃左右,以手背平锅口感到灼手时即可。

炒青时要炒得快,翻得均匀,抖得散,捞得头,做到高温快炒,多抖少闷。

炒两分钟左右,叶子水分已大量散发时,应降低锅温,再炒一分钟左右,待叶子市区原有鲜绿色泽,叶色带暗绿,叶片叶梗柔软,含有黏手感觉,青草气小时,清香产生,即为杀青适度。

2.机械杀青

杀青机械又分锅式杀青机,滚筒式杀青机,槽式连续杀青机。

机械杀青生产量较手工杀青大,杀青程度应依据投叶量、机器转速、杀青温度来控制,杀青原理和手工杀青一样。

杀青程度:

生产上坚定杀青程度方法通产是经过感官来判定。

适度标准是:

叶质柔软,略带黏性,手握成团,松手不易弹散,粗梗折而不脆断,细梗折而不停。

叶色由鲜绿变为暗色,表面光泽消失,嗅无青草气,略有清香。

过分特征是:

叶边焦枯,叶质硬脆,叶片上展现焦斑并产生焦屑。

不足特征是:

叶色似鲜绿深浅不一,梗子易折断,叶片欠萎软,青草气重。

判定杀青程度时,应同时注意有没有红梗,红叶,焦边,焦叶,干湿不匀,生熟不匀,叶色发黄等现象。

二、揉捻(做形)

揉捻目标:

1、塑造茶叶外形,营造产品特色

2、破坏细胞膜结构

1)要求嫩叶成条率在85%以上,粗老叶成条率在60%以上。

2)细胞破损率要求在45~65%。

如高于70%则芽叶断碎严重,滋味苦涩,茶汤浑浊,不耐冲泡。

低于40%,虽耐冲泡,但茶汤淡薄,条索不紧结

揉捻叶下机后,应立即进行解块筛分,降低叶温,解块后茶坯,必需立即进行干燥,以免叶色变黄,尤其是杀青不足叶子,更要立即高温干燥,预防叶子继续红变。

三、干燥

干燥目标

1、根本破坏揉叶残余酶活性,阻止多酚类物质氧化

2、深入散发叶中青草气,巩固和发展茶香,促进滋味醇浓。

3、深入紧结茶条,塑造外形。

4、蒸发茶叶中水分,固定品质,便于贮运。

干燥方法

1、手工干燥

手制绿茶又分锅炒和烘焙两种,锅炒二青投叶量约5~6斤(即2~3锅杀青叶合并一锅炒),下锅温度120~140℃,炒时茶叶发出轻微爆声,约炒5分钟左右,温度逐步下降,直到茶叶不太烫手时为适度。

温度太高易产生泡点,太低叶子易闷黄,叶底也暗。

炒二青方法是手心向下,手掌贴着茶叶沿着锅壁向上推起翻炒,轻抖轻炒,但用力不可太大,不然易压成扁条,并注意随炒随解散团块,伴随水分逐步散失,茶条开始由软变硬,用力也逐步加重以炒紧茶条。

炒至6~8成干时,即可出锅摊凉,方便辉锅干燥。

烘二青方法是,用焙笼或土灶炉烘焙,烘炉以烧木炭最好,待烟头全部烧尽后,上盖一层灰,改成中间厚四面薄,使火温从四面上升,焙心受热均匀。

烘茶前要把焙心烧热。

初烘时焙心温度达成90℃是开始上茶,上茶时焙笼应移到托盘内,摊叶要中间厚四面薄,每笼摊揉捻叶1.5~2.0斤。

烘焙过程中,每隔3~4分钟翻一次,大约经过5~7次,达成6~8成干时,即可下焙摊凉。

摊凉目标使初干后茶坯内外干湿一致,有利于复干时干燥程度均匀,摊凉至室温时,即可进行辉锅。

辉锅时以合并2~3锅二青叶做一锅为好,辉锅温度以80~90℃为宜,茶坯下锅后无炸响声,当茶条开始转为灰绿时,锅温下降至70℃左右,这时炒速度应加紧,用力宜轻,每分钟抖炒翻动约40~50次,当炒到茶香外溢时,手碾成粉末状,色泽灰绿而起霜,即为辉锅完成。

辉锅时间通常为30~45分钟,干毛茶含水率为4~6%。

炒茶中产生茶末,应分次从锅中扫出,以免茶末烧焦,成茶产生焦味。

2.机械干燥方法

目前,绿茶干燥方法,因为各地使用机具不一样,干燥方法也不一样,我们认为,绿茶干燥方法采取先烘后炒很好。

即二青采取烘方法,这种方法有很多优点。

烘二青在生产上用自动烘干机或手拉百叶式烘干机,采取一次干燥法。

温度控制在100~110℃,摊叶厚度1.5~2CM。

当烘至6~8成干时即出烘摊凉散热。

辉锅(足干)

辉锅温度以掌握100℃左右为宜,当茶条回软,内外叶温一致时,也可合适提升叶温,在辉锅过程掌握温度也是由高到低,最低60℃左右即可,出锅时锅温以50~60为好,辉锅好茶叶其外形色泽灰润有光泽,茶条完整度好,香气高爽,干茶含水分在5%左右。

干燥程度

1.三次干燥

烘二青含水在50%左右,手捏不粘手,手握成团,松手弹散。

三青含水分在20%左右,手握有触手感觉,手碾叶成碎片。

足干含水分在5%以下,手碾茶成粉末

2.二次干燥烘二青水分在20~25%,手握茶有触手感。

辉锅水分在5%一下,手碾茶成粉末。

毛茶起锅后,应立即摊凉散热,即行密闭贮藏,以预防茶叶吸湿回潮,影响茶叶品质。

烘青绿茶初制:

烘青绿茶杀青和炒青绿茶无异,但烘青绿茶要求耐泡、保毫、条索完整,所以,揉捻程度要比炒青绿茶轻些。

为了确保条索完整又紧结,揉捻中最好采取筛分复揉,尤其是老嫰混杂叶效果愈加显著。

干燥方法采取烘焙方法,分毛火和足火。

1.人工烘焙

打毛火采取高温快速薄摊烘干法,采取工具通常为焙笼,方法和上述炒青绿茶手工干燥方法相同。

打足火采取低温慢烘,温度掌握由70~80℃逐步下降到60℃左右。

每笼摊叶4~5斤,每隔5~8分钟翻焙一次,待手碾茶叶成粉末状,即可下烘。

2.机器烘干

常见手拉百页式烘干机和自动烘干机两种采取手拉百页式烘干机干燥,方法同上述炒青绿茶烘二青。

采取自动烘干机,茶坯由输送带自动送入烘箱,每分钟上叶6~8斤,摊叶厚度掌握在1~1.5厘米,烘焙时间快速约10分钟,中速约15分钟,慢速约20分钟,生产上通常采取快速或中速。

打毛火风温可高些,110~120℃,烘至8成干,茶条有刺手感,水分20%左右。

毛火后茶坯要立即摊凉,烘箱地步脚茶应常常清理,分开摊放。

打足火时,温度要较打毛火时低,通常80~90℃适宜打中速或慢速。

毛茶含水分在5%以下,手捏成粉末状,足火后毛茶要摊凉后才入库贮藏。

 

绿茶生产工艺步骤图

带“★”号工序为关键质量控制点

1、鲜叶验收

技术要求:

依据等级进行筛选,

特级

(单芽)

一级

(一芽一叶初展)

二级

(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相同嫩度对夹叶)

三级

(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相同嫩度对夹叶)

四级

(一芽三叶)

验收时发觉不符合对应等级鲜叶退回采摘工重新剔选。

2、杀青

设备:

6CST-50、6CSF-80型滚筒杀青机

技术参数:

杀青量:

50~75kg/h

时间:

1~2min

温度:

220~230℃。

3、烘干提香

设备:

6CTH-3.0提香机。

技术参数:

投料量:

0.5~2.5kg/次

温度:

120~130℃

时间:

10~15min。

4、分级筛选、预包装、入库

设备:

1000-Ⅱ连续式油墨印码封口机。

技术参数:

采取食品级塑料袋进行包装,封口应平整、严实

封口速度:

0~12m/min

封口宽度:

6~12mm。

净含量匀差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年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措施》要求。

绿茶生产工艺步骤

绿茶生产工艺步骤图

 

制作人:

 

日 期:

 

责任人:

绿茶生产工艺步骤图描述

鲜叶标准:

一芽一叶、均匀。

摊青:

将采摘来鲜叶分级摊青,

最好时间

4-7个小时

摊青厚度不能超出2寸,待鲜叶亮色转为亚白色。

杀青:

取400G摊青厚鲜叶倒入摄氏200℃高温炒锅,双手快速翻转,先抖杀,后闷杀。

茶叶杀青要均匀,不成团状,注意烧锅,水分散发出八成后快速降火温。

揉捻:

双手顺一个方向揉捻,用力均匀,时常抖散。

反复三次。

二次杀青(定型):

揉捻后,将茶叶倒入火温100摄氏度炒锅内,翻转并抖动茶叶3-5分钟,

注意火度,不能出现烧焦点。

轻揉捻,定型起锅。

干燥:

无烟木炭烘干后,使茶叶摊凉,装袋密封。

半成品检验:

一切完成后,对出来成品进行水分、灰分、香气、外形、汤色进行检验。

如不合格则进行选择性返工。

选择性返工

(水分返工):

半成品绿茶水分检验达不到标准要求时,必需进行水分返工,从新干燥后再进行水分检验,达成标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

(灰分返工):

半成品绿茶灰分检验达不到标准要求时,必需进行灰分返工,从新揉捻后再进行灰分检验,达成标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

过重金属检测仪:

成品检验合格后,再过重金属检测仪来检验成品是否含有金属:

如没有,就出成品;

如有,就进行选择返工或进行相关处理。

成品绿茶:

汤色明亮、叶厚均齐、香高四溢、清汤绿叶、回味甘甜。

红茶生产工艺步骤图

手工红茶

带“★”号工序为关键质量控制点

1、鲜叶验收

技术要求:

依据等级进行筛选,

特级

(单芽)

一级

(一芽一叶初展)

二级

(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相同嫩度对夹叶)

三级

(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相同嫩度对夹叶)

四级

(一芽三叶)

验收时发觉不符合对应等级鲜叶退回采摘工重新剔选。

2、发酵

设备:

Φ60电热锅

技术参数:

温度:

30~35℃

发酵时间:

5~7h。

3、二次烘干

设备:

6CH-16A、6CH-10茶叶烘干机

技术参数:

烘干量:

60~100kg/h

温度:

125~127℃

烘干时间:

5~7min。

4、烘干

设备:

6斗烘焙机

技术参数:

烘干量:

0.5~2.5kg/台

温度:

120~125℃

烘干时间:

8~10min。

5、分级筛选、预包装、入库

设备:

1000-Ⅱ连续式油墨印码封口机。

技术参数:

采取食品级塑料袋进行包装,封口应平整、严实,

封口速度:

0~12m/min,

封口宽度:

6-12mm。

净含量匀差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年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措施》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