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之礼.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15727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食之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饮食之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饮食之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饮食之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饮食之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饮食之礼.docx

《饮食之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食之礼.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饮食之礼.docx

饮食之礼

饮食之礼

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

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

所谓:

“与人同饮,莫先起觞”。

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

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

所谓:

“与人共食,慎莫先尝”。

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

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中国礼仪之方位之礼

中国礼仪非常讲究方位,在社交场合,一定要注意方位之礼。

一、南北

(一)南,枟说文枠:

“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

”郭沫若枟甲骨

文字研究枠:

“由字之形象而言,余以为殆钟镈之类之乐器。

1、南面

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候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

属,皆南面而坐。

枟易说卦枠,“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后

来引申泛指帝王或大臣的统治为南面。

枟论语雍也枠:

“雍也,可使

南面。

”言可为官吏之长。

2、南房

北京的四合院,人们讲究有钱不住东、南房。

因为东房西照日

头晒死人。

而南房门窗朝北开,终年不见太阳,太阴暗,所以也没

人爱住,在古代,南房是下人居住的地方。

(二)北。

唐兰枟释四方之名枠,“北由二人相背,引申而有二

义:

一为人体之背,一为北方。

”北有败北之义,枟荀子议兵枠:

“遇敌

处战则必北。

北面,古代君见臣,尊长见卑幼,南面而坐,故以北面指向人称

臣。

枟韩非子·有度枠:

“贤者之为人臣,北面委质,无有二心。

”拜

人为师也称北面。

枟汉书于定国传枠:

“定国乃师学春秋,身执经,

北面备弟子礼。

”古代住四合院,以北房为上,西房次之,东房又次

之,南房最下,一般住仆人。

二、东、西

(一)东,枟说文枠:

“东,动也,从木。

官溥说:

从日在木中。

1、东胶,周代大学,胶,学校。

夏周都以东为上,故称东胶。

枟礼王制枠:

“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

”注:

“东序,东胶,

亦大学。

2、东序,夏代的大学。

枟礼王制枠:

“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

庶老于西序。

3、东道,设宴请客曰作东道。

4、东,引申有主人之义。

枟礼·曲礼上枠有:

“主人就东阶,客

就西阶”之语。

后来便以东代主人。

主人之位在东,客位在西,所

以主人称东。

例如:

股东,房东。

(二)西。

枟说文枠:

“西,鸟在巢上,象形。

日在西方而鸟栖,故

因以为东西之西。

1、西席,古代宾主相见,以西为尊,主东而宾西。

枟大戴礼武

王践阼枠:

“师尚父亦端冕奉书而入,负屏而立。

王下堂南面而立,

师尚父曰:

‘先王之道不北面。

’王行西折而南,东面而立。

师尚父

西面。

”后来家塾延师或官府幕职亦称西席。

2、西宾,义同西席,古代对塾师或幕友的尊称。

柳宗元枟重

赠枠诗曰:

“若道柳家无子弟,往年何事乞西宾。

”东风与西风,除了

自然界的风向之外,现在含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东风指革命的势

力、进步的势力。

西风指日趋没落的腐朽势力。

3、西序,夏代的小学,

4、西夏,本指中原的西部,夏,谓华夏。

枙晋书.贾充传枛:

“绥

静西夏,则吾无西顾之念。

”宋时党项羌族建立政权,国号大夏。

史称西夏。

三、左右。

(一)左。

枟说文枠:

“左,手相左助也。

1、面向南时东边为左。

枟礼仪·大射礼枠:

“宰胥荐脯醢,由左

房。

”郑玄注:

“左房,东房也。

2、左,卑、下也。

与高、尊相对。

枟仪礼·乡射礼枠:

“当左物,北面

辑。

”郑玄注:

“左物,下物也。

”枟史记·孝文本纪枠:

“右贤左戚,先民后

已,至明之极也。

”裴马因集解引韦昭曰:

“右犹高,左犹下也。

3、左,贬滴、降格。

枟汉书·周昌传枠:

“吾极知其左迁。

”颜师

古注:

“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

4、左、偏邪,不正。

枟增韵·哿韵枠:

‘左,人道尚右,以右为尊,

故非正之术曰左道。

5、现代革命时期,左、指进步的,革命的派别或思潮。

如左派、

左联。

6、左官,汉代以右为尊,故称仕于诸候者为左官,以示地位低

于朝廷官员。

(二)右。

枟说文枠:

“右,手口相助也。

”后代写作”佑”,古义为

“帮助”。

“右”字则表指右手一边的方位。

例如明李东阳枟灵寿杖

歌枠:

“左扶右策夹以二童子,下可涉园径,上可凌陂陀。

1、右,亲近,袒护。

枟战国策·魏策二枠:

“衍将右韩而左魏,文

将右齐而左魏。

”高诱注:

“右,近。

左,远。

2、右,高,贵。

古代尊崇右,故以右为上,为高,为贵。

枟吏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枠: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

颇之右。

3、右,指政治上保守的,反动的。

如右派,右倾,右翼势力。

4、右学,太学也,在西部。

5、右职,高职。

枟汉书·黄霸传枠:

“冯翊以霸入财为官,不署

右职。

”注:

”右职,高职也。

“枟后汉书·蔡邕传枠:

”臣遇,以为宜

擢(张)文右职,以劝忠謇。

“注:

”右,用事之便,谓枢要之官。

6、崇尚、尊崇。

例如唐刘禹锡枙天论上枛:

“右贤尚功,建极闲

邪,人之能也。

左右的尊卑历代有所不同。

直到元朝末年,尚以右为尊。

枟明史.太祖本纪一枠:

“[元]至正十五年春正月,子兴用太祖计,遣

张天佑等拔和州,檄太祖总其军。

太祖虑诸将不相下,秘其檄,期

旦日会厅事。

时席尚右,诸将先入,皆踞右,太祖故后至就左。

视事,剖决如流,众瞠目,不能发一语,始稍稍屈。

议分工甓城,期

三日。

太祖工竣,诸将皆后。

于是始出檄,南面坐曰:

‘奉命总诸

公兵,今甓城皆后期,如军法何?

’诸将皆惶恐谢。

“二十四年,朱元璋即吴王位。

建百官,以善长为右相国,徐

达为左相国。

“至正二十七年。

百官礼仪尚左,改李善长左相国,徐达右相国。

枟太祖本纪二枠:

“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

皇帝位。

……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诸功臣进爵有差。

这是礼仪方位“尚左”的明确记载。

枟红楼梦枠里边的餐桌方

位与此相合。

请看第三回:

“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

便是贾母的后院了,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

人来了,方安设桌椅。

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

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

贾母笑道:

‘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

吃饭。

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

’黛玉方告了座,坐了。

贾母命王

夫人坐了。

(桌外之座)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

迎春便坐

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

四、先、后

先生是长者,后生是晚辈。

先进则光荣,落后则耻辱。

现在出

于礼貌,不说别人落后,而说“后进”,这是修辞的妙处。

其他如先

驱、先哲、先知等词都是褒义词。

五、上、下

上流是光荣,下流是耻辱。

上策是高明,下策是笨拙。

上级领

导下级,下级服从上级。

上等是好,下等是坏。

上上为大吉,下下

为不利。

诸如此类,都与礼仪有关,使用起来不可不慎。

六、中外。

枙说文枛:

“中,内也。

”枙周礼.考工记.匠人枛:

“国中九经九

纬。

”郑玄注:

“国中,城内也。

”枙尸子枛:

“卑墙来盗,荣辱由中出,

敬侮由外生。

”中,正也。

不偏不倚。

枙周礼.地官.大司徒枛:

“以五

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

”贾公彦疏:

“使得中正也。

中心。

物之中央,枟文选.汉.王褒四子讲德论枠:

“君者中心,

臣者外体。

中央。

中心位置,枟荀子.大略枠:

“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

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

”引申为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机关。

枟韩

非子.扬权枠: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注:

“四方谓臣民,中央谓主

君。

”现在大型会议主席台上安排座次,尊者居中,次者居左,再次

者居右,这也是方位座次之礼。

中表。

父亲姐妹(姑母)的子女为外表,母亲的兄弟(舅父)姐

妹(姨母)的子女为内表,互为中表亲。

余不赘述,点到为止。

中国传统礼仪(儒家)

一、立容:

贾子曰:

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

足闲二寸,端面摄缨。

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参考文物,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

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

注意:

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我们常见夫子行叉手礼的像——但这个动作应当是配合磬折来表达敬意的——也就是说,腰应当同时弯曲大概三十度。

当然,处于艺术上的考虑,画家还是画成了直身。

应用:

窃以为经立是汉服同道必须注意的,对师长应当共立。

鉴于现在人不行大礼,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增减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头示敬是必须的。

二、坐容:

贾子曰:

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参考文物,汉代的经坐(这在古人就叫坐,现在为了区分,专称雅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

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

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应用:

随着汉文化的复兴,会有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雅坐。

若在这种正规场合,您只能通过稍稍上下膝盖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劳。

当然,对于友人聚会等生活场景,大家箕距(臀部着地,两腿叉开)或者趺坐(佛教式的盘腿)都行。

三、行礼:

1、正规揖礼:

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2、一般揖礼:

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

正规场合,对朋友。

3、拱手:

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4、颔首致意。

5、正规拜礼:

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

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6、一般拜礼(用于雅坐时):

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盖支撑身体,然后拜手(手至地,头贴手)或叩头(头扣地)或稽首(时间长)或顿首(时间短)。

7、女子行礼:

本着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礼。

但处于忍让的风度——女子行礼两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即可;若拜礼,上身直,膝着地,拢手下垂,头微低,即可。

应用:

5用于一般用于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场合。

6用于雅坐时。

1到4,应当作为汉服时的日常行礼,依据具体情况——对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体场合容许你表现礼节的程度……现在人缺少礼仪观念,不必过分要求,但拱手应当能做到。

如果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又有人来,当注意问候时要根据身边人的情况,决定行礼的程度。

四、迎宾:

古人迎宾讲究衣冠严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门口不期而遇,那么主人会装作不认识,不理不睬地把门关上,等换上衣服再开门迎宾。

迎宾时,主人立在门右(其实就是主人在东,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就更是如此),客人走门左。

迎客进门以后,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说“请”,客人答“请”,要为客人开门、掀帘子……主人请客人上座(就是做到右边的椅子上),客人请辞——最终看情况决定坐次。

今天这一切都不必要了。

由于现在建筑布局多样,所以不可能主位客位分清楚,但主人引路,客人后主人行,是应当把握的精神。

五、宴请:

东道先说“请”,客人辞让,东道固请,同时拿筷子就可以了,不必过分谦让。

喝茶、饮酒时,用左手的大袖挡住杯子,以求雅观。

总之,原则是:

心安则行之,可以行则行之——其他不强求。

冠礼 古代表示男子已届成年的一种礼节仪式。

《礼记》上说男子二十岁加冠。

“冠”即“加冠”,届时将筮日筮宾,行冠礼,以示隆重。

  笄礼 古代贵族女子表示已届成年的一种礼节仪式。

贵族女子15岁行笄礼,结发加笄(笄为发髻上插的簪子),取字,并可许嫁。

古书说的“及笄”、“笄年”、“字人”皆指女子以成年许嫁。

将近成年者则称“未字”、“待字”等。

  筮日 古人举行礼仪选择吉日的占卜方式。

用蓍草占卦为筮,用龟壳占卦为卜。

  筮宾 古人举行礼仪选择合适主事人的一种占卜方式。

  聘礼 先秦列国诸侯相互聘问所遵循的礼仪。

其主要仪节是郊劳(主国要员都郊迎来使)、聘享(在宗庙内的迎祭仪式)、私觌、飨宾(宴请来使)、馆宾、赠贿(使者临行,主国赠礼品)。

后虽变化各异,但亦基本沿用,多用于外交。

  六礼 古代婚姻礼仪,即六道手续,称为“六礼”。

据《仪礼.士昏礼》载,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男家以聘礼送给女家)、请期(男家备礼告女家以商定期)、亲迎。

  九宾 亦称“九宾之礼”,为古代宾礼中最隆重的礼仪,主国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延迎上殿。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三拜 古代拜制沿革复杂。

一般地说,长跪、弯腰、垂首至地为“拜”。

拜时头低垂触地,并略作停留,称为“稽首”,或称“叩首”,俗称“磕头”。

古时常礼为两拜稽首,称为“再拜”。

有时以示尊重或诚意,则变常礼为三拜稽首,称为“三拜”。

  丧礼 古称“凶礼”,安葬死者前后的殓殡奠馔和拜踊哭泣的礼节。

《周礼.春宫.大宗佰》:

“以丧礼哀死亡。

  酹 古代祭奠或设誓的一种仪式。

作法是把酒洒在地上。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樽还酹江月。

 

《礼记·礼运》说: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

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

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

现代的标准规程是:

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

酒斟八分,不得过满。

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金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

凡进馔于长,先将几案拂试,然后双手捧食器,置于其上,器具必干洁,肴蔬必序列。

视尊长所嗜好而频食者,移近其前,尊长命之息,则退立于傍。

食毕,则进而撤之。

如命之侍食,则揖而就席,食必视尊长所向。

未食,不敢先食;将毕,则先毕之,俟其置食器于案,亦随置之。

进食礼仪,按《礼记·曲礼》所述,先秦时已有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在此条陈如下: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在一般情况下,要坐得比尊者长者靠后一些,以示谦恭;“食坐尽前”,是指进食时要尽量坐得靠前一些,靠近摆放馔品的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脏了座席。

  

  “食至起,上客起,让食不唾。

”宴饮开始,馔品端上来时,作客人的要起立;在有贵客到来时,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

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客若降等,执食兴辞。

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

”如果来宾地位低于主人,必须双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道身,等主人寒暄完毕之后,客人方可入席落座。

  

  “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肴之序,遍祭之。

”进食之前,等馔品摆好之后,主人引导客人行祭。

食祭于案,酒祭于地,先吃什么就先用什么行祭,按进食的顺序遍祭。

  

  “三饭,主人延客食胾,然后辨肴,客不虚口。

”所谓“三饭”,指一般的客人吃三小碗饭后便说饱了,须主人劝让才开始吃肉。

  

  宴饮将近结束,主人不能先吃完而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毕才停止进食。

如果主人进食未毕,“客不虚口”,虚口指以酒浆荡口,使清洁安食。

主人尚在进食而客自虚口,便是不恭。

  

  卒食,客自前跪,彻饭齐以授相者。

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

“宴饮完毕,客人自己须跪立在食案前,整理好自己所和的餐具及剩下的食物,交给主人的仆从。

待主人说不必客人亲自动手,客人才住手,复又坐下。

  

  “共食不饱。

”同别人一起进食,不能吃得过饱,要注意谦让。

“共饭不泽手。

”当指同器食饭,不可用手,食饭本来一般用匙。

  

  “毋抟饭。

”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

  

  “毋放饭。

”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毋流歠。

”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没够似的。

  

  “毋口它食。

”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

  

  “毋啮骨。

”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

  

  “毋反鱼肉。

”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

  

  “毋投与狗骨。

”客人自己不要啃骨头,也不能把骨头扔给狗去啃。

  

  “毋固获。

”不要喜欢吃某一味肴馔便独取那一味,或者争着去吃,有贪吃之嫌。

  

  “毋扬饭。

”不要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食具扬起饭粒以散去热气。

  

  “饭黍毋以箸。

”吃黍饭不要用筷子,但也不是提倡直接用手抓。

食饭必得用匙。

筷子是专用于食羹中之菜的,不有混用。

  

  “羹之有菜者用梜,无菜者不用梜。

”梜即是筷子。

羹中有菜,用筷子取食。

如果无菜筷子派不上用场,直饮即可。

  

  “毋嚺羹。

”饮用肉羹,不可过快,不能出大声。

有菜必须用筷子夹取,不可直接用嘴吸取。

  

  “毋絮羹。

”客人不能自己动手重新调和羹味,否则会给人留下自我表现的印象,好象自己更精于烹调。

  

  “毋刺齿。

”进食时不要随意不加掩饰地大剔牙齿,如齿塞,一定要等到饭后再剔。

  

  “毋歠醢。

”不要直接端起调味酱便喝。

醢是比较咸的,用于调味,不是直接饮用的。

  

  “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

”湿软的烧肉炖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不必用手去擘;而干肉则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断,须用刀匕帮忙。

  

  “毋嘬炙。

”大块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如此塞满口腔,不及细嚼,狼吞虎咽,仪态不佳。

  

  “当食不叹。

”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唯食忘忧”,不可哀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