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排队常规教案20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15040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排队常规教案2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大班排队常规教案2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大班排队常规教案2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大班排队常规教案2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大班排队常规教案2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排队常规教案20篇.docx

《大班排队常规教案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排队常规教案20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排队常规教案20篇.docx

大班排队常规教案20篇

  《大班排队常规教案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大班排队常规教案20篇!

  【活动目标】

  1.积极动手操作,尝试用数字、符号记录豆子的数量及排列的结果。

  2.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一样多的种子排列时,大种子排的长,小种子排的短;队伍一样长时,大种子用的少,小种子用的多。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豆子。

  2.一排豆子,2张排列卡

  3.磁性黑板磁铁、记录单、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发现,有哪些豆宝宝。

  1、引导幼儿观察盘中有哪些豆宝宝。

  2、请幼儿将三种豆宝宝分类,感知并在集体中交流每种豆子的数量。

  3、在第一张排列卡上记录豆子的数量。

  4、讨论:

在一张纸上同时记录三种豆子的数量、怎样记录才清楚

  5、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在集体中进行交流。

  二.队伍排到哪里——记得清楚,看得明白。

  1、尝试让一种豆宝宝在第二张排列卡的线上排队。

  2、讨论:

队伍有多长?

  3、鼓励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讨论拿掉豆宝宝后,也能让别人知道种子排的队伍有多长的方法。

  三.猜测并实践——豆宝宝排队。

  1、请幼儿猜测:

让三种豆宝宝分别在第二张排列卡上排排队,从短线处开始排起,一个挨着一个,哪一种豆宝宝排的队伍最长,哪一种最短,为什么?

  2、动手试一试

  3、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4、讨论自己的操作结果,为什么?

  5、鼓励幼儿大胆的运用数字、符号、图画以及表格记录排列的结果。

然后积极交流自己的发现,说出原因。

  活动建议:

  区角活动:

在科学区,比较自己收集来的其他豆宝宝,为他们排队,感知物体大小和队伍长短的关系。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

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队、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和排列长短的关系。

  3、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和经验的迁移,学会观察、分析记录表;并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和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豆子(黄豆、花生米、蚕豆)、操作板2、乒乓球,海洋球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师:

小朋友们,秋天来了,秋姑娘托老师给你们每人带了份小礼物,看看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蚕豆、黄豆、花生米)这些礼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种子”,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和这些种子宝宝一起玩玩游戏!

  (析:

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直接衔接过渡到“种子排队”这一活动主题,自然清晰。

  二、第一次探索,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师(师出示操作板,讲解提问):

游戏开始啦!

首先,老师要请小朋友把种子宝宝们领回各自的家。

拿起你面前的操作板,观察它的上半部分,你看到了什么?

猜猜它代表什么意思。

  幼儿1:

我看到了线条的前面画着种子宝宝的标志,黄豆宝宝的家在黄豆标志的后面,花生米宝宝的家在花生米标志的后面,蚕豆宝宝的家在蚕豆宝宝标志的后面。

  幼儿2:

我认得那个红旗标志,数学操作书上有,代表种子宝宝要从红旗这头开始摆。

  幼儿3:

横线后面的数字代表种子宝宝的数量,每种种子宝宝都要放10颗。

  (析:

通过自主观察以及对平时数学活动的经验迁移,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记录表中各组成要素的基本含义。

教师将幼儿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主体性和能动性。

  2、幼儿操作,让种子在纸板上排队师(讲解操作要点):

老师有两点要求:

第一、每种种子宝宝都要从红旗这端开始排起;第二、每颗种子宝宝都必须像好朋友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一个挨着一个!

开始!

  (析:

教师用形象、精练的语言将操作要领再次强调,有利于操作的顺利进行,以为下一步观察操作结果以及分析讨论奠定基础。

  3、讲述排列结果,并讨论分析现象原因,得出结论师:

小朋友们帮助种子宝宝回到了各自的家,你们可真能干!

那老师现在就请能干的你来观察观察,你发现种子宝宝排的队伍有什么特点?

(黄豆宝宝排的队伍最短,蚕豆宝宝排的队伍最长,就像个楼梯一样)看看你身边的小伙伴,是不是他的种子宝宝排队也有这样的特点!

为什么数量都是十颗,黄豆宝宝的队伍最短,蚕豆宝宝的队伍却最长呢?

(黄豆宝宝身体小,细细的,蚕豆宝宝身体大,胖胖的)小结:

相同数量的种子,身体越小,排列越短;身体越大,排列越长。

  (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幼幼互动、师幼互动这些形式让幼儿对物体数量、形状和空间位置的互逆性有了基本的理解和印象。

  三、第二次探索:

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操作板师:

好,那我们来看操作板的下半部分,在操作板上画着三条线,你来看看这三条线有什么特点?

(一样长)师:

现在,老师就请小朋友们帮个忙,将种子排满这三条一样长的线。

排好后,请你数一数,一共用了几颗种子宝宝,将答案统计在后面的空格里。

那你来猜猜看,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用的种子宝宝的数量会不会是一样多?

  幼:

一样/不一样(析:

在操作前,让幼儿放开思维大胆猜测,不仅激起了幼儿的操作兴趣,也让幼儿在接下来的操作中能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进行探索。

  2、交待操作要求,幼儿独立操作师:

那行,我们来动手找答案!

种子宝宝排队的要求和刚才是一样的!

第一、每种种子宝宝都要从红旗这端开始排起;第二、每颗种子宝宝都必须像好朋友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一个挨着一个!

开始!

  3、讲述探索结果,讨论现象原因师:

用的种子宝宝是一样多的吗?

  幼:

不一样多师:

哪种种子宝宝最多?

哪种最少?

  幼:

黄豆宝宝最多,蚕豆宝宝最少。

  师:

排一样长的队伍,为什么;黄豆宝宝用的最多,蚕豆宝宝用的最少呢?

  幼:

因为黄豆身体大,蚕豆身体小小结:

排列队伍一样长时,身体大的种子宝宝用的数量少,而身体小的种子宝宝用的数量多。

  (析:

因为有了第一次操作经验的成功总结,第二次的探索就显得简单以及顺利了许多。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师:

原来小小的种子竟然还有这样神奇的小秘密!

那我要来考考你们究竟掌握这些秘密了没有!

(出示乒乓球和海洋球,提问)如果用10个乒乓球和10个海洋球排队,谁排的队伍长?

谁排的队伍短?

为什么?

  幼儿:

海洋球排的队伍长,因为它身体比较大;乒乓球排的队伍短,因为它身体比较小。

  2、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那如果让它们各自在这条线上排队,乒乓球和海洋球谁用数量的多?

为什么?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

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

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使幼儿理解和感受集体活动中秩序的重要性。

  2.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3.让幼儿知道每月的11日是"自觉排队日",并了解数字"11"在排队日中的含义。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过程:

  一、分组游戏《瓶中的小球》初步感受秩序的重要性。

  预测结果:

.所有小组都失败.有的成功、有的失败

  1.针对预测:

.引导幼儿讨论:

发生什么情况?

为什么小球不能顺利的拉出来?

  .鼓励幼儿说出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经验,归纳好办法。

  2.再次进行游戏,体会秩序的重要性。

  二、出示排队幻灯片。

  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排队?

为什么要排队?

说一说不遵守秩序不排队会出现什么后果?

  三、观看《汽车站的故事》

  1.观看动画(上)说一说宝宝怎么了?

发生了什么事情?

引导幼儿一起想出好办法来帮助宝宝。

  2.观看动画(下)通过成功帮助宝宝使幼儿感受排队的重要性。

  四、知道11日是"自觉排队日"并

  1.提问幼儿为什么11日定为排队日,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观看课件了解数字"11"在排队日中的含义和排队日标志。

  五、游戏《找错改错》

  指出并改正图中小朋友的错误做法,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深化排队的重要性。

  六、争当排队日小志愿者。

  情景体验:

在领取排队日徽章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自觉的去进行排队,内化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七、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排队的要点和规则教师进行单一的说教,幼儿不易理解和接受,但是如果把它们放在故事情境和游戏中,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他们的各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体验了排队飞行和集体排队运食物的乐趣,游戏中孩子们自觉遵守游戏规则,没有一个违反规则的,游戏结束时,孩子们个个意犹未尽的感觉,可见游戏的魅力所在,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很容易达到活动目标。

活动中应该让幼儿自主性发挥的更充分些,但小班幼儿相对来说有点儿难。

  设计背景:

  科学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他们对排队的规律还处于探索状态,为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状况,设计了一节科学活动,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进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一组小动物排列上的变化规律,体验发现的快乐。

  2.能根据幼儿已有的条件分析判断出某一空位上应是何种小动物,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已有的条件分析判断出某一空位上应是何种小动物。

  活动准备:

  1.图片2套(9格长形图和16格长形图,及其小动物图片)

  2.男孩、女孩图片一套,箭头标志四个。

  3.幼儿活动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排队的游戏

  1.出示"男孩、女孩"图导入。

  师:

今天顾老师带来了两个小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出示男孩、女孩图片).他们想跟你们玩排排队的游戏呢,你们愿意吗?

  2.幼儿按规律排队。

  师:

孩子们,我们接着他们的队伍往下排,老师鼓声一响你们就规律移动位置,鼓声一停就把队伍排行,看谁排得又快又好。

  二、引导幼儿在9格图上帮小动物排队。

  1.提出操作要求,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要求:

每个横排和竖行里都有三种小动物,而且不能重复,横排和竖行里的小动物排队的规律是一样的,不能变。

  2.在9格图中帮小动物排队。

  引导幼儿观察:

谁的后面跟着谁,后面跟着谁。

师幼共同帮小动物排队。

  3.幼儿自主确定规律,重新帮小动物排队。

  师:

小动物们想重新排队呢,你们又想让谁排第一,谁想上来挑战?

  小结:

帮小动物排队并不难,只要把第一横排或第一竖行里的三种小动物确定好,记住谁的后面跟着谁就好了。

  三、引导幼儿在16格图上帮小动物排队。

  根据幼儿已有的条件分析判断出某一空位上应是何种小动物,挑战自我。

  四、引导幼儿自主操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要求:

出示操作材料,第一横排的规律由小朋友自己定(四种小动物不一样),可以跟白板上是一样的,也可以不一样,动物确定好了,记住谁的后面跟着谁.四人一组,帮小动物排排队。

  五、大家看一看:

  1.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结果,总结快速检查方法。

  师:

这是第一个小朋友做好的作业,我们一起来帮他查一查。

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顺着我的手指看斜排上的小动物,发现了什么?

(斜排上的小动物是一样的)

  2.幼儿自查、互查。

  师:

我们发现斜排上的小动物是同一种小动物,我们就利用这个小秘密来检查自己的作业。

  3.请客人老师检查,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到探索去里玩一玩排序的游戏,如:

玩"给物品娃娃排队"的游戏。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首先出示,男孩、女孩的图片。

直接问孩子们:

"今天这两个小朋友想跟你们玩排排队的游戏呢,你们愿意吗?

"这一问孩子参与游戏的愿望被我揭发了,揭示了本节课题。

接着我设计了9格图和16格图,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引领孩子们发现规律(谁的后面跟着谁,根据已有条件分析判断出某一空位置上应是何种小动物)。

让他们在活动中探索规律,体验成功的快乐。

俗话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于是就安排了实践操作活动,在操作活动中孩子们大显身手,探索真知。

在展评这一活动中,我让幼儿评一评、议一议、查一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升经验。

在活动中我还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适当进行有效奖励。

如:

一句鼓励性的语言、一张有趣的贴纸。

活动中不管幼儿上来操作得正确与否,我都积极有效回应幼儿,给他们加油、鼓劲。

总之,整个活动中我能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地投身于活动,成为活动的主人。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的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一定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每月的11日都是自觉排队日。

  2、让幼儿养成礼让、排队等候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排队日的宣传照片和倡议书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通过提问引出活动的主题。

教师: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自觉排队日是哪一天吗?

"

  2、关键步骤:

  

(1)为什么要把11日定成自觉排队日?

  

(2)看宣传照片,读倡议书。

  3、集体讨论:

  照片上的人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在11日也去参加自觉排队日的活动。

  【活动反思】

  在“排队”这件事中,我没有苦口婆心地劝阻,也没有义正辞严的说教,而是通过一次活动,寓教于乐,道理自现。

俗话说:

“活动,活动,班级要想’活’就要让学生动,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

”小学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完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所以,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育人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我们应该以人为本,注重班级工作的实效性,多留意身边的小事,多动脑筋想一些解决的办法,在班上多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选择、自我创新、自我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喜欢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的存在和美感

  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项链一串、有规律的事物、幼儿在排序方面的生活经验以及开放性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受规律的存在,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教师出时传好的项链,进行提问:

  1、漂亮吗?

为什么?

  2、在项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3、它是按照什么规律串起来的?

  4、如果你来串,你会怎样做?

  二、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1、去了我们的项链是有规律的外,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2、他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起来的呢?

  三、幼儿尝试利用多种材料排序,体验创造与表现的乐趣

  1、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这么多东西,都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队的,那我们今天也来玩一个排排队的游戏好吗?

  2、一会儿大家可以在教室中任意选择你喜欢的材料,为他们排排队,可以你自己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合作完成这件事情。

但是在做之前大家要思考两个问题:

  

(1)你为什么要这样排队?

  

(2)你是按照什么规律进行排队的?

  3、提示幼儿:

如果你的排队方法很多,怕记不住,可以自己取一张纸把你排队的规律都记录下来。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幼儿间的相互交流

  1、幼儿分两组进行交流,一组幼儿坐在那里当讲解员,另一组幼儿自由参观,然后交换。

  2、幼儿自由参观,可以互相猜一猜他利用了几种排队的方法。

  3、教师有目的的与幼儿一起参观,有重点地进行多维度排序的讲解与评价。

  六、活动延伸:

幼儿可以再活动区中进行多维度排序的尝试,并进行相应纪录。

  活动反思:

  《排排队》本课的亮点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造型表现的经验,仅靠老师的讲解是枯燥的,于是本课中我设计了多个环节让学生亲自体验。

  一、以趣味为本

  学生画的人普通是用几个圆和火柴人的线条为符号的形象化,一种习惯性的表现,缺少观察和思考的成份,对此,我以游戏为切入点,通过观察同桌来感受“人”的外形线条,再用童趣的长高高,减减肥的添画法来动动手术,在本课中有玩,有学,有乐,尽管如此,快乐了还需要有效,达到教学目的仍是课堂追求的最终目的。

  二、以生活为样

  排排队此课用公共场合常见的排除现象设置情境,进行观察和人物绘画表现,排队不管学生在校内还是校外都很常见,上学,放学,吃,玩都经历过,容易唤起学生的回忆,从而也能“侃侃而谈”排队时的场景和发生的故事。

例如有个学生说,他在买车票的时候有人推他的事情,我进一步引导,让他谈谈不排队的行为,以及他当时的感受,这样比说一句空洞平白的我们都要讲文明,守秩序要来得生动和深刻。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种子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初步理解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增强幼儿操作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的判断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重点:

  理解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

  2.种子排队排列卡两张(一张画有三条一样长的线段,一张没有线)、记录单、笔。

  3.海洋球和乒乓球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认识种子。

(2分钟)

  

(一)出示状元豆、黄豆、红豆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

今天,熊博士带来了一些豆子,请大家看一看、说一说这些豆子叫什么名字?

它们的大小,颜色有什么不一样?

  

(二)鼓励幼儿自由观察,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小结:

状元豆是多色的,最大;黄豆是黄色的,比较大;红豆是红色的,最小。

  二、种子排队。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

感知数量相同,不同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8分钟)

  1.出示操作图一,提出操作要求。

  师:

现在,熊博士要考考小朋友了.它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10颗不同的豆子。

请小朋友在每条线上摆上10颗相应的豆子(出示画有三个标记的图片)。

排队的时候要从红星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种子站在线上。

在操作时要保持安静,排完后放在桌上。

听到音乐结束,马上回到坐位。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讨论交流:

为什么都是10颗种子,排出的长度不一样呢?

  4.小结:

三种豆子中,红豆最小,排的队伍最短;状元豆最大,排的队伍最长;黄豆不大不小,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

感知不同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5分钟)

  1.出示操作图二,提出操作要求。

  

(1)介绍操作图。

  师:

看看纸板上有什么?

这三条线怎么样?

  

(2)设疑:

不同的种子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

  (3)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师:

请小朋友们在画有三个标记的图片的每条线上摆出相应的豆子,从红线的地方开始,一个接着一个摆,使三种豆子排成的队伍一样长。

数一数:

哪种豆子用的数量最多?

哪种豆子用的数量最少?

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在操作时要动脑筋、保持安静,把双面胶纸撕下时放在篮子里。

听到音乐结束,马上回到坐位。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讨论交流:

红豆、黄豆、蚕豆排成的队伍一样长吗?

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4.小结:

排成一样长的队伍,豆子颗粒越小,排列时需要的数量越多。

豆子颗粒越大,排列时需要的数量越少。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

(3分钟)

  

(一)师手拿海洋球、乒乓球,设疑:

  

(1)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

  

(2)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

为什么?

  

(二)师幼共同验证。

  四、游戏《走钢丝》。

(2分钟)

  

(一)介绍游戏名称及玩法。

  师:

熊博士要跟小朋友们玩一个游戏,名称叫走钢丝。

钢丝很细,大家要从线起点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

  

(二)师幼示范游戏一遍。

  (三)幼儿两两进行走钢丝的游戏,来判断脚的大小。

  活动延伸:

  在美术区提供各种种子、胶水、画纸等,引导幼儿进行种子装饰画。

  活动反思:

  《种子排队》是大班主题活动“大自然的语言”中的一节科学课,这也是我们大班组内的一节公共课。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活动一开始,我就与孩子们一同认识了“红豆、黄豆、蚕豆”这三种豆。

然后引出下文进行第一次操作,给三种种子进行排队。

在这个环节里我以“一个挨着一个”的方式要求孩子进行排队,排除了幼儿不规则排列给比较归纳形成正确概念所带来的干扰因素,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探索习惯。

在操作中我把线条分别用红色点、黄色点和绿色点不同的记号来表示。

我还选择了两人合作的方式进行,一人“排队”,一人记录这样的方式增进了孩子相互间的合作意识。

在操作活动中,大多数幼儿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排队操作并且孩子们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们的发现,当我问起幼儿:

“每一对的长短都一样长吗?

”幼儿马上积极的回答:

“不一样长。

”然后请孩子们一起数一数分别都有几颗,孩子们都说是10颗,我又问:

“为什么都是10颗,队伍却不一样长呢?

”思媛说:

“因为蚕豆扁扁的要大,所以它们的队伍就排得最长。

”东东说:

“黄豆圆圆的小,所以它们排得短了。

”佳耀接着说:

“红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了。

”孩子们通过自己操作,更直观的发现了三种种子的不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我在操作时没有交代清楚操作要求,记录数字的孩子有的记录在种子排列的右边,有的记录在最下面,看上去有点凌乱。

所以在第二次操作记录时我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要求幼儿统一记录在右边,可是新的问题在第二次操作时又出现了,对于材料的准备和设计表上线条的长短我欠缺考虑,使操作时出现了失误,无法进行正确操作,这是一个我不应该犯的错误,另外对于科学活动来讲,小结也是必不可少的,两次的操作到最后再进行总结性小结的话,我想幼儿对于物体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