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梳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07828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梳理.docx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梳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梳理.docx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梳理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梳理

一、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知识技能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二、三年级数学下册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认识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2、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3、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三、课标对各领域的要求及本册教材各领域知识点

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能读、写小数。

2、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

这部分内容结构如下: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

联系儿童的生活认识小数,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数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小数的读、写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小数的含义的理解;联系现实背景,结合具体内容,帮助理解小数含义。

(二)数的运算

1、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3、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会解释估算的过程(参见例6)。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5、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过程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将它灵活运用在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

2、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和操作的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一些计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

  2、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商的中间、末尾有零的一位数除法。

3、估算的方法。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

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口算、估算的习惯和意识,为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3、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三)常见的量

1、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时间有关的简单问题。

 第四单元:

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

本单元是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2、加强对钟面的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直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相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

从而体会时间的可贵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

教学难点:

计算一天以内经过的时间。

图形与几何

(一)测量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参见例14)。

第六单元:

面积。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

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几何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教学中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2、教学中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教学难点:

教学中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二)图形与位置

1、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教材分析:

本单元,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材能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同时又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景,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

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统计与概率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

教材分析:

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此外,教材在这里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平均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教具、学具,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利用已有的旧知识,迁移类推,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新知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2、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综合与实践

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3、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学难点:

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数学活动:

制作活动日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制作年历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巩固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从年到月再到日,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引导学生在探索年历制作方法的同时,体验年历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以及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借鉴。

资源共享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

日历的制作方案;难点:

使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全面地认识日历。

四、教学中的困惑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此我在教学时,总是试图使每一个人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每当提出一个问题,我会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都想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即使别人已经说过了,自己也要说,课堂上虽然很热闹,好像人人参与,但实际能提炼出来的内容并不多,层次也不深。

为了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我又不能中途截断,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有时也不能按计划完成预定教学内容。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很多公开课中也充分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的那种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可是小组活动中却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不听取他人见解,固执己见的现象。

还有一些性格内向的,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只作为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

在小组汇报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能得到更多的锻炼。

困难的学生基本没有发言的时间,而且他也不想发言。

久而久之,困难的学生学习越来越困难,优秀生越来越好。

两级差距越来越大。

另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如果教师不及时提醒和指导,他们不知道该怎样相互讨论和交流,每个人都争先发言,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没有学会真正倾听、理解并吸收他人意见,缺乏实质性的合作。

同时,小组活动中还出现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教师不易发现学生开小差。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好把握。

由于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合作学习能力不同,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时,有的小组很快完成任务,有的小组还在激烈交流,各抒己见,完成的组开始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甚至出现打闹现象。

课堂纪律非常松散。

怎样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问题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