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安全十一五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07260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安全十一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安全十一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安全十一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安全十一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安全十一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安全十一五规划.docx

《江西省安全十一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安全十一五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安全十一五规划.docx

江西省安全十一五规划

江西省安全十一五规划

江西省“十一五”

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

 

江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〇〇七年四月

前言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十一五”时期,将是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实现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的重要时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的奋斗目标。

科学技术既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

“十一五”时期,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学技术发展方针,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构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体系,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水平,支撑和引领安全发展,为促进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规划是“十一五”时期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

现状与问题,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条件和措施,附件等五个部分。

江西省“十一五”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

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江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依据《江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安监总局《“十一五”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江西省“十一五”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省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

“十五”期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战略方针,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保持了全省安全生产平稳态势,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事故总量持续下降。

2005年与2000年相比,全省各类事故总死亡人数减少1222人,下降26.9%,呈逐年下降趋势;五年中全省各类事故总死亡人数分别为:

2000年4543人,2001年4386人,2002年4192人,2003年3996人,2004年3804人,2005年3321人。

二是三大安全稳定好转。

2005年与2000年相比,工矿贸易企业事故死亡人数由531人减少到365人,下降31.26%;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由3125人减少到2428人,下降24.48%;火灾事故死亡人数由93人减少到42人,下降54.84%。

三是四项安全生产相对指标大幅下降。

“十五”期间,全省亿元生产总值(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由2.27降到0.82,工矿贸易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由4.74下降到2.79,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19.06降到6.7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由21.12降到8.03。

四是重要时期总体平稳。

五年中,每年的元旦、春节、“五一”、“十一”和全国、全省“两会”期间,以及2004年宜春举办全国第五届全运会、景德镇千年庆典和赣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和五次全会期间,全省上下顾全大局,统一行动,采取断然措施,保持了平稳态势。

但是,全省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事故总量大、特大事故多发、职业危害严重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扭转。

2001-2005年,全省共发生各类事故103591起,死亡19699人,每年平均发生各类事故20718起,死亡3940人,平均每天死亡近11人;全省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355起,死亡1387人,平均每年发生71起,死亡277人,平均每5.14天一起;全省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22起,死亡383人,平均每年发生4.4起,死亡近77人;特别是2003年丰城矿务局发生的“11.14”特别重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死亡51人,损失惨重,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造成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一些地方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缺乏足够认识,不能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没有落实到实处;二是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欠账严重;三是部分行业安全管理弱化,安全监管体制不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四是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缺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或制度形同虚设,管理混乱,违规作业、违章指挥的现象不断发生;五是安全生产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安全生产技术基础薄弱。

“十一五”期间,随着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安全生产工作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和挑战。

(二)安全生产科技现状

“十五”是我省安全生产科技工作起步并取得重要进展的时期。

五年间,我省安全生产规划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科教兴赣、科技兴安”战略的实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我省安全生产科技力量逐步发展和壮大,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安全科技队伍。

省化工研究所、化工设计院在化工安全生产领域有较强技术力量;省电力实验研究院设立了涉及电力系统各专业的研究室;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专门针对非煤矿山尾矿库建立设计研究分院等。

在安全学科建设方面,江西理工大学、南昌大学已设立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江西理工大学还具有安全技术及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点,安全工程专业分别为江西省“品牌专业”及“示范性硕士点”。

同时在企业有数以万计的科技人员活跃在安全生产第一线。

在国家人事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开展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认定工作中,我省目前已有839名工程技术人员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

2.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我省获得国家第一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项,第二届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第三届获二等奖1项。

3.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取得进展。

安全科研院所通过企业化改制,正向科技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方向发展。

在石油化工领域大力推广了“HAN防爆阻燃材料”、“BF系列快速堵漏器材”,在非煤矿山大力推广“中深孔爆破技术”等;省电力实验研究院自主研制开发的“热工微机自动化保护系统”,技术国内领先,实用性强。

正在多个省市电厂推广应用。

4.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省安监局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网上江西”战略思路,把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作为实施“科技兴安”、夯实“双基’’工作,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和成效。

全省安监系统计算机网络建设初具规模,信息平台已建立,开发设计的“江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工作已全面展开。

国家安监总局确定我省为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11个试点省之一,四个区域技术支撑中心之一。

5.安全中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得到健康发展。

省安监局按照“严格标准、统一规范、合理布局、总量控制”原则,积极构建科学、公平、公正,规范的安全中介服务科技支撑体系。

中介机构经历了探索、建设阶段,现进入逐步提高和规范阶段。

目前我省已有4家机构先后取得甲级安全评价资质,8家机构取得乙级安全评价资质,全省共有注册安全评价人员261人;全省目前现有1家机构取得甲级检测检验资质,2家机构取得乙级检测检验资质,检测检验技术人员共60余人。

安全中介机构建设为安全许可证发放把关、对企业安全条件的提高从技术层面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6.安全教育培训网络覆设已趋完善。

省安监局按照“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实施、教考分离”的原则,积极推动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建设,覆盖全省的培训网络已初步形成。

目前,我省已取得国家安监总局核发的二级培训资质机构1家,省局核发的三级培训资质机构13家;四级培训资质机构94家,全省共培训及发证特种作业人员20余万人。

7.积极推动我省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一是省编办已批准省安监局成立“江西省安全科技研究中心”;二是积极组织编制我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计划书及规划书,筹建矿山安全、非矿山安全、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等三个实验室;三是正在与有关单位合作筹建“江西省矿山安全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检测中心”。

(三)安全生产科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生产科技力量过于分散,科技工作缺乏整体性。

一方面经过体制改革,科研单位走向市场,追求效益最大化。

另一方面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定位、内容、重点领域和方向等都没有统一、权威的定论,致使安全生产科学基础研究甚至有些专业领域出现缺位,严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各研究专业领域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未能充分利用国内外和相关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推动安全科技的发展;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2、安全生产科技整体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

我省安全生产科技成果的数量、质量和转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还没有国家重大安全科技项目;在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我省的科研院所还未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长期制约安全生产的一些共性、关键性科技问题尚未被攻克,安全生产的技术储备匮乏。

安全生产科技整体水平不能满足我省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

3、安全生产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各行业主管部门相继撤消后,安全生产理论、公益性和共性技术的科研投入无论在绝对数还是在相对数上均呈现下降趋势,且没有明确的、可靠的资金渠道,与国内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4、安全生产科技研发基地与支撑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我省安全生产科研院所较少,建设薄弱;缺乏整体规划,条块分割,单位所有,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共享机制缺乏。

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远远不能满足安全科技发展的需要。

5、安全生产技术与装备落后。

目前我省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职业危害防治等行业和领域的技术与装备落后,难以适应危险源监控、预警和事故应急救援的需求。

6、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

安全生产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研究还相对滞后,技术标准欠缺和修订不及时的现象较严重,对执法的技术支撑仍然薄弱。

(四)安全生产科技需求分析

“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安全生产科技面临重大挑战和巨大需求。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逐步过渡到深部开采,水压、地压、地温、瓦斯压力都相应增加,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的复杂性和治理的难度将加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重化工产业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生产装置的复杂性与危险性也将不断增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资产和人口的日益集中,城镇生命线工程将日趋复杂,城镇的安全压力将增大,由安全生产问题引发的环境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的风险将增加;经济成份和经营方式的多元化,将使安全生产管理及其监督监察的难度和复杂性加大。

所有这些必将对安全生产科技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形成巨大的科技需求。

一是迫切需要创新安全生产理论和构建技术标准体系。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是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需创新安全生产基础理论体系,为政府安全生产宏观管理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公布施行,对制订配套的技术标准提出更高的需求;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需要技术标准提供依据与技术支持;涉及安全生产的设备、材料、仪器仪表的安全管理需要不断建立与完善技术标准;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和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升级需要技术标准的支撑和促进;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客观需要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

二是急需加强安全生产的关键共性技术科技攻关。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重大危险源及重大事故隐患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多,灾害防治的复杂性也在增加,一些共性和关键性安全技术与装备问题制约着安全生产状况的改善。

急需开展共性、关键性安全技术的研发与集成,提高对重特大事故的防范控制能力,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提高安全生产监管能力,需要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做支撑。

急需开展安全规划、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管、安全行为、安全评价及检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监管技术、事故调查分析等管理技术的研究,促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制与方法创新,实现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三是急需壮大安全科研人才队伍。

安全科技人才是提高安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需要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培养和凝聚各类科技人才特别是优秀拔尖科技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建设一支与安全生产工作相适应的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安全科技人才队伍,为我省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四是急需开展安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与示范。

随着安全生产形势的发展,安全生产领域的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涌现,急需加大安全生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开展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形成多面多点的安全生产科技促进安全发展样板工程,带动我省安全生产科技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围绕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安全生产科技进步放在安全生产事业发展的关键地位,全面落实“科技兴安”战略,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按照全省安全生产总体规划部署,本着突出重点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整合和引导社会科技资源,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加大安全生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发展思路

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中心,按照国家“坚持安全科技面向企业安全生产、面向政府监管管理;构建科技创新、检测检验与物证分析、技术推广与服务、法规标准、信息共享和智力资源六个支撑平台”的要求;以安全生产理论研究为基础,开展共性、关键性重大安全科技攻关,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安全技术示范工程的建设,使安全科技整体水平接近或在某些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三)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省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进一步完善我省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增强安全生产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安全生产的贡献率,全面提高安全生产及其监督管理的科技含量,为降低生产事故发生率,大幅度减少重特大事故,提升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

具体目标是:

开展21项重大安全生产科技攻关。

在煤矿等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灾害与事故防治、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应急救援、事故预测与统计分析、事故调查分析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2.全省安全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完善。

到2010年,初步建立包括煤矿山、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行业以及各种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3.重点行业安全科技攻关能力明显提升。

通过高危重点行业共性、关键性重大安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开展多项安全科技攻关,取得一批安全生产科技成果。

“十一五”期间,力争获得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4.安全生产科技投入大幅增加。

“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科技投入年均增长5%,基本形成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及全社会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引导科研机构及生产经营单位加大对各专业领域具有行业共性和应用价值的安全科技项目的投入。

(4)安全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素质水平不断提高。

到2010年,全省安全生产特种作业持证人员达到3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万人;注册安全工程师1589人,平均每年增加150人;专职安全评价人员336人,平均每年增加15人。

充实江西省安全生产专家库;加大企业、中介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力度,提高业务水平。

(5)安全生产中介机构不断完善。

构建科学、规范、公平、公正的安全评价机构、检测检验机构、咨询服务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等完善的中介服务支撑体系。

(6)安全生产科技研发基地与支撑平台建设基本完成,科技资源分布合理。

在合理分布我省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安全生产科技研发基地和支撑平台初步建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连动的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体系有效运转。

完成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三个实验室(矿山安全、非矿山安全、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江西省矿山安全技术研究中心、非煤矿山尾矿库及边坡稳定性监测监控中心、江西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检测中心的建设。

三、主要任务

根据安全生产科技的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我省安全生产科技工作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一)以重点工业行业领域重大危险源为研究重点,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提高重大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针对安全生产中的共性、关键性问题,加强重点攻关,提高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监控能力、事故的预防控制能力、应急救援水平和事故处理分析能力,并为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撑。

以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为重点。

1、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与分级。

针对高危行业生产工艺流程、使用的设备和物料、作业环境等特点,分析可能引发事故的致因因素,开展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及民爆器材等各类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分级研究;开展各类重大危险源相应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及平台的建设,建立全省重大危险源数据库,使我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分级工作科学、准确,为事故监测、预警及控制打好基础,并为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事故监测、监控与预警。

针对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输送电以及特种设备运行中的事故因素和危险源的特性,进行各种动态、连续监测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研究集监测、控制和管理为一体的综合集成、高度信息化的安全监控技术;研究智能传感器、信号转换接口、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和智能处理技术;构建全省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及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检测、评估和监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推动企业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及监测监控系统。

3、事故机理。

开展重大事故起因、演变、发展、发生机理研究,探清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开发重大事故演变、发生的模拟软件,为重大事故的控制、应急救援提供理论支持。

4、事故应急救援。

研究各类重大事故(包括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矿山、交通运输等行业或领域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救援技术,开发应急预案、救灾辅助决策及指挥调度系统软件;进行应急救援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5、事故分析、调查与处理。

开展重大事故分析、调查技术研究,以查明事故原因、责任,为事故处理提供科学、客观、公正的依据;开展事故灾后处理技术研究,为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二)以强化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和保障为宗旨,加强安全生产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协调,逐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

根据安全生产及其监管工作的需要,将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安全检测检验与物证分析、技术推广与服务、法规标准、信息共享和人才建设统筹考虑,整合科技资源,培育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发展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构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大平台,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

重点建设5个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

1.科技研发平台。

以高校、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纽带,按市场经济机制整合现有科技资源,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资源配置;多领域、多学科合作进行安全生产科技攻关。

2.检测检验平台。

以安全检测检验机构为主体,通过资格审核、授权和挂牌,准许从事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工作;加强安全检测检验技术的研究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安全检测检验的水平和能力,为安全生产提供服务,为安全生产监管提供支撑;加大对检测检验工作的监督,促进依法检验,规范运作。

3.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

以科研机构和高校为主体,政府组织指导,对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整理、科学论证,发布推广技术目录,召开技术推广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完善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体系。

以安全中介机构为主体,对技术服务人员实行资格认可或注册制度,对中介机构实行资格审核和注册,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其它社会力量,把发展安全中介机构作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为方向,依靠市场运作,规范服务行为,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体系。

重点扶持一批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骨干安全中介机构,支持基础好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咨询、安全评价、科技评估机构等打造精品服务项目,树立服务品牌和信誉,带动安全中介服务机构整体水平的提升。

4、信息共享平台。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共享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安全科技文献与数据、信息网络资源等进行重组与建设,建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发高效的安全生产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科学数据和科技文献资源的共享,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的整体提高。

5、智力资源平台。

以省安全生产专家组为核心,建立安全生产专家信息库,为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加强安全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完善安全科学教育体系,促进安全科学尽快发展,以适应安全生产科技整体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安全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科学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监督管理缺乏针对性、时效性,是安全生产状况差、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着重开展对作业现场安全检查体系的研究,促进安全生产管理的机制创新,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的科技含量,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重点集中在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特征及其规律、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安全生产指标体系、安全生产信息化、网络化相关技术等方面。

(四)加大先进、适用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及时淘汰落后安全技术装备,实施安全技术示范工程

根据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大力推广科技成果,组织实施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

选择技术上成熟、先进、适用的科研成果,经过充分论证,列入安全生产技术推广计划并发布,组织应用和推广。

“十一五”期间重点推广10项安全应用技术。

同时通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及时淘汰技术落后、安全保障程度低、存在潜在危险的技术装备。

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技术装备,予以限时、强制性淘汰。

实施安全生产技术示范工程,以点带面,促进我省安全生产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

“十一五”期间,建设5个安全生产技术示范工程,重点是重大危险源监控、煤矿瓦斯综合防治、非煤矿山爆破及边坡治理、危化品在用设备安全、城市主要生命线安全保障等领域。

(五)用高新技术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推动安全科技产业化

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提升安全生产管理的科技水平。

加大网络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力度,逐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及重大危险源信息库、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监控预警网络;应用先进探测、传感、传输技术,提高对事故因素的监控能力;应用新材料,改进安全装备的质量和安全性能,提高安全可靠性;充分利用各种功能性新材料,提高安全防护用品的科技含量。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动安全生产科技产业化。

重点领域是安全生产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功能性新材料,故障快速诊断、无损探伤技术,非接触式、高精度、高可靠性、综合集成安全检测技术与装备,安全专用装备,劳动保护用品,矿山地质安全保障技术,先进救援救助技术装备等方面。

(六)加大安全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力度,完善安全管理体制

完善的安全生产相关的配套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规范体系是提高安全管理的必要前提之一。

“十一五”期间,完成《江西省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