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的九大误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94127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绩效管理的九大误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绩效管理的九大误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绩效管理的九大误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绩效管理的九大误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绩效管理的九大误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绩效管理的九大误区.docx

《绩效管理的九大误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绩效管理的九大误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绩效管理的九大误区.docx

绩效管理的九大误区

绩效管理的九大误区

对绩效管理的错误认识是企业绩效管理效果不佳的最根本

原因,也是最难突破的障碍,那么,企业管理者对绩效管理往

往存在哪些误解和错误认识呢?

下面我们就列出几点,供大家

检视一下自身。

绩效管理的九大误区

一、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

第一种误解在企业中是最常见的,也是影响许多企业最终

绩效管理效果的关键。

在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有很多这样的

事例,公司领导对绩效管理工作很重视,人力资源部门也下了

很大功夫推进绩效管理工作,但各部门领导和员工对绩效管理

认识不够,总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或人事部门的事情。

有的业务部门经理认为填写绩效考核表格会影响正常业务工作;

作为直线领导不想参与对下属的业绩评价,认为自己评价有失

公正;总想由人力资源部门或成立考核组来对员工进行考核。

在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下,某些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门会对绩效考

核消极应付,如果公司执行力不够强的话,业务部门的绩效考

核往往首先流产。

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这种观点的人

不在少数,甚至某些公司决策领导都这么认为。

那么这种认识

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这和公司的发展阶段以及员工的

能力素质有关。

首先,业务人员不重视。

在企业规模不是很大的情况下,

业务人员在公司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在收入上还是在地

位上,业务人员比职能人员受到更多的重视,业务人员总认为

绩效管理是虚的东西,因此绩效管理得不到业务人员的重视。

其次,简单粗放的管理方式。

做业务出身的业务部门经理,

往往习惯了简单粗放的管理方式,对定期搜集考核数据信息,

填写绩效考核表格等工作会非常厌烦,同时由于还没有看到绩

效管理带来的好处,因此会极力抵制绩效考核工作。

第三,对管理职责的认识不足。

业务部门常常喜欢自己亲

力亲为,实则,这是对管理职责的认识不到位。

从本质讲,管

理者应该将更多精力放在管理上而不是具体业务运作上,应该

更好的激励辅导下属运作业务,而不是自己亲力亲为,管理的

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在绩效管理循环各个

环节都会得到体现。

那么,如何改变员工存在的上述认识呢?

首先,要进行思想灌输,使他们改变大业务员的思维定势,

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第二,要对管理者进行管理尤其是绩效

管理有关工具、方法和技巧的培训,提高管理者能力素质和企

业管理水平;第三,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加强公司的执行力。

只要公司决策领导大力推进,相信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会逐

渐接受绩效管理,随着绩效管理的深入推进,各级管理者和员

工会从绩效管理中获得好处,那么绩效管理就会得到各级管理

者和员工重视。

二、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就是挑员工毛病

很多公司启动绩效管理项目的时候,对绩效管理并没有清

楚的认识,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把绩效考核作为约束

控制员工的手段,通过绩效考核给员工增加压力,绩效考核不

合格作为辞退员工的理由。

有些企业盲目采用末位淘汰制,如

果公司企业文化、业务特点和管理水平并不支持采用这种方法,

绩效考核自然会得到员工的抵制。

事实上,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是不同的,绩效考核只是绩

效管理的一个环节。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由绩效计划

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以及绩效结果应用等几个

环节构成。

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绩效工资和奖金,不是为了长

工资,这都是手段,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组织和个人的

绩效,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绩效考核是为了正确评估组

织或个人的绩效,以便有效进行激励,是绩效管理最重要的一

个环节。

绩效管理如果取得成效,上述四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做

好,否则就不会达到绩效提升的效果。

而绩效考核也并非挑员工的毛病。

绩效考核的目标既有正

面的,也有负面的。

对于员工做得好的地方,要加以表扬,甚

至要有物质、精神激励;而对于员工做得不好的地方,则应该

与员工探讨绩效低的员工,并给予建议和改进方案。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错误认识呢?

首先,要使员工认识到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会带来好处。

无论绩效管理还是绩效考核,并不会损害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

利益,相反会促进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这在日益激烈的职场

竞争中是非常关键的。

其实,任何组织并不会因为没有绩效考

核而不淘汰员工,没有绩效考核并不意味着是铁饭碗。

绩效考

核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主管与下属交流沟通媒介,在绩效管理过

程中员工会得到主管的辅导和支持,绩效考核结果反馈使下属

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个人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都会得

到提高。

第三,还是要加强对各级管理者有关绩效管理工具、

方法和技巧的培训,使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

核评价以及绩效结果应用等环节工作落到实处。

三、重绩效考核,轻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很多管理者对绩效考核工作比较重

视,但对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则明显的重视不够,这是初次尝

试绩效管理的企业经常遇到的问题。

绩效管理是一系统,包括

绩效计划、绩效反馈、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和发展等四个阶段。

以绩效计划为例。

许多公司绩效考核工作难以开展的原因

就在于绩效计划制定的不合理,如果有的员工绩效目标定的太

高,无论如何努力,都完不成目标,比如有的员工绩效目标定

的比较低,很容易就完成了目标,而有的员工则定得较高,难

以这种事实上的内部不公平,会对员工的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

响;

另一方面,绩效目标定的过高或过低,会降低薪酬的激励

效应,达不到激发员工积极性的目的。

绩效目标制定合理可行

是非常关键的,科学合理的制定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能够取得

成功的关键环节。

因而,企业在制定绩效计划的时候,首先,一定要重视与

员工或者部门主管沟通。

员工和部门主管作为实际的执行人员,

比高管和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更为了解该岗位和部门具体的情

况,具有对工作目标和绩效指标的设定的发言权。

其次,一定要与员工达成一致。

绩效计划是针对员工考核

时使用的,因此,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取得双方的一致意

见,在具体实施时也能消减员工的抵触心理。

第三,重视与员

工意见不统一的地方。

制定绩效计划,实则是上级与下级的一

次沟通了解机会,对于绩效计划的观点不统一、矛盾冲突的地

方也正是发现问题的关键,很可能是上级不了解下级具体工作

状况,或者是下级不了解工作具体要求或者上级具体意图之处。

重视这些不一致,找出为什么会产生不一致,从而发现问题,

进而才能更有效地沟通。

仅关注考核而忽略绩效管理的作法如同一学生仅关注测试

结果而忽视平时学习和知识提高一样荒谬。

绩效管理乃一动态

过程,它通过绩效计划而设定绩效目标,并明确达成目标时的

激励。

通过目标管理界定员工的行为,清楚的目标和透明的激励

制度使员工清楚知道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即会获得何种结果和收

获。

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目标是否能达成还取决于许多因素。

员工自身的努力和投入、员工的知识和能力、工作环境、组织

中的障碍、资源的缺乏等都将制约绩效目标的达成。

从企业的角度,应该持续跟踪和关注员工在绩效周期内的

绩效,通过反馈、指导、培训、清楚组织内影响绩效的障碍、

提供支持等各种方式,帮助员工实现既定目标。

管理者的角色

不是在制定目标当“甩手掌柜”,袖手旁观,而是要作咨询师、

教练、后勤主管。

绩效评估和绩效激励(发放奖金)工作完成还

不是绩效管理周期的终点。

为了未来绩效的达成和提高,管理

者还应该同员工共同制定员工的培训和发展计划,通过个人自

主学习、在职指导和培训、岗位调动、参加内外部培训课程等

方式,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胜任能力,以便在新的一个绩

效周期中在绩效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四、过于追求量化指标,否认主观因素在绩效考核中的积

极作用

定量指标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保证

绩效考核结果公正客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但定量考核指标并

不意味着考核结果必然是公正公平,考核结果公正公平不一定

需要全部是定量指标。

要求考核指标全部量化的管理者,在某

种程度上是不称职的,表明其没有正确评价下属工作状况的能

力。

在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很多管理者希望所有考核指标结

果都能按公式计算出来,实际上这是不现实的,某种意义上是

管理者回避了问题,也是管理者的一种偷懒行为。

绩效考核不

是绩效统计,一定要发挥考评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

的变化,对绩效被考核者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为什么不能全部依靠定量指标呢?

这是因为定量评价指标要想有效,必须要满足四个特定前

提,而其中任何一个前提不存在,则定量指标考核的公平公正

性就会受到质疑。

这四个特定前提如下:

第一、定量考核指标一定要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导向。

如果

定量考核指标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目标,那么一定会产生南辕

北辙的效果。

很多公司对人力资源部考核指标都有一个关键人

才流失率,而且这个指标定义非常清楚科学,对于什么是“关

键人才”如何鉴别“流失”都有明确规定。

这样一个指标考核

人力资源部门是有问题的,关键岗位人员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下定决心要走的“人才”留下来对公司也不会有什么重大

贡献。

考核关键岗位人员“流失率”不如考核关键岗位人员

“满足率”更适合。

第二、定量考核指标绩效目标制定要科学合理,能考虑内

部条件、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如果目标制定不合理,没有

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条件,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平。

在企业绩效管

理实践中,很多公司绩效考核最终不能坚持下来最关键的原因

就是没有实质办法将绩效目标制定的公平公正。

第三、定量指标可以明确定义、精确衡量,数据信息准确

可靠并且获取成本有限。

事实上,有众多会计准则约束的财务

报告数据尚有很多“处理”空间,那么很多定量数据的可靠性、

有效性的确会受到质疑。

第四、定量考核指标绩效目标的完成不会降低工作质量,

否则会有非常严重的负面效果。

以工作质量降低来满足工作数

量要求对组织的损害是长期的和深远的。

比如,很多公司对人

力资源部门的考核指标有“培训工作完成及时率”,实践过这

个指标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知道,不会有哪个公司人力资源

部门完不成这样的考核指标。

事实上,这种考核指标的完成有

时是以工作质量的降低做为代价的:

本来培训的条件不具备,

但先培训完了再说吧,培训的必要性和效果都会受到影响。

然而,事实上,在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考

核指标都满足上面提到的特定前提。

因此,既然定量指标的运用需要一定条件,那么就应该发

挥过程指标在考核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充分尊重直线上级在考

核中的主观评价作用。

事实上,没有任何别人比主管更清楚知

道下属的工作状况,任何一个称职的领导都非常清楚下属工作

绩效状况,因此用过于复杂的方法寻求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是

低效的。

五、对推行绩效管理效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能持之

以恒

绩效管理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绩效管理取得成效与企

业基础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而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不是短期就

能快速提高的,因此企业推行绩效管理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不要对绩效管理给与过高期望。

很多企业推行绩效管理不了了之,就是因为企业领导急功

近利,希望通过绩效管理迅速改变企业现状,这样的目的短期

是不会达到的。

绩效管理对企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缓慢的。

绩效管理影响着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经营理念,同时绩效

管理对于促进和激励员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绩效有很大促进作

用,但这些改变都是逐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绩效管理只要

坚持就会有成效,绩效管理的效果是逐步显现的。

六、盲目模仿他人成功的绩效管理方法

企业的管理体系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特点、发展阶段、战

略目标、员工知识、技能、能力等。

不顾企业自身特点,盲目

模仿、沿用其他企业管理实践只能导致水土不服。

一个企业的

绩效管理实践可能帮助该企业创造价值,但却不一定能帮助另

一个企业创造价值。

即使两家企业生产同一产品或提供同一服

务、处于同一区域内、员工说同一语言或方言,两家企业肯定

会存在差别。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企业实行“拿来主义”,如

把别的企业(尤其是绩效优秀的跨国公司)的绩效管理表格和绩

效评估打分方法拿来,或稍作修改、或原本造搬,即在本企业

推行。

尤其是目前流行的所谓“最佳实践”大行其道,加之不

少咨询公司推波助澜,使不少急于提高企业绩效而又不知从何

入手的管理者们纷纷仿效,其结果往往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殊不知,在管理中没有“最佳的实践”,只有“最契合”的实

践。

同样,在绩效管理中,只有对企业的发展状况、战略和经

营目标、价值观、企业文化等进行充分的诊断,才能对症下药,

找到能解决本企业绩效问题的千金妙方。

其中,最明显的两个例子就是360度评估和平衡计分卡这

两种绩效考核方法。

360度评估,也称多角度评估,主要是通过上司、下属、

同僚、客户等的反馈,克服传统评估工具仅由上司考核下属而

造成的单一绩效信息收集渠道、主观性强的弱点。

360度评估

的结果多应用于员工开发、晋升、绩效改进等方面。

但是,在

不少国内企业中,360度评估结果被应用于同薪酬联系。

这样,

360度评估的信度和效度将大打折扣。

某民营企业老板在对

360度评估有了一知半解后引入本企业,对管理层员工进行绩

效考核时使用,并同年终奖金挂钩。

其结果是被考核员工怨声

载道(当然在该企业的独特文化中没有人敢公开提出不同意见),

在评估其他部门同事时“留一手”或“使绊子”,造成部门之

间不合作甚至敌意和互相拆台。

360度评估结果的扭曲可想而

知。

平衡计分卡也是被许多中国企业盲目使用的方法之一。

实,平衡计分卡这样的先进的绩效管理和衡量工具的运用需要

组织其他方面的配合。

首先,平衡计分卡是联系企业战略和绩

效管理、帮助企业成功实施、沟通、诊断战略的有力工具。

过平衡计分卡,企业可以把组织的目标逐步分解到部门、员工,

使个人的目标同部门和组织的整体目标协调一致。

所以,应用

平衡平分卡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企业必须有清楚的战略目标。

次,平衡计分卡所包含的衡量指标覆盖四个维度,可达20个

之多。

因此,企业必须有较好的信息系统支持衡量指标的跟踪

和衡量。

第三,平衡计分卡理念是在西方绩效管理成熟、成功

的企业多年的实践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很难想象一个从

来没有实施绩效管理、没有建立绩效文化的企业能够成功地使

用这样复杂的绩效衡量工具。

万丈高楼平地起,其基础工作不

能跳过。

否则,基础不扎实将导致后续工作轻则达不到预期目

标,重则事与愿违,南辕北辙。

七、重员工个人绩效管理,忽视企业整体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的主旨是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的达成,其手段是

通过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从而带动企业整体目标的达成。

然而,

在管理的现实中,管理者们往往是本末倒置。

他们多关注于员

工个人绩效的管理,轻视、甚至忽视企业整体绩效的管理。

实,企业整体绩效管理才是管理者应该关注的重点,员工的绩

效管理是工具和过程。

某饮料企业原仅考核员工的个人业绩,

没有从企业整体业绩方面入手,结果显而易见:

员工绩效好不

能带来企业绩效优异。

高绩效的企业往往设有绩效管理委员会,

由企业高层亲自领导,其成员包括企划、财务、人力资源等部

门负责人,他们的任务是确保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目标能层层分

解到员工个人,使员工的工人目标与企业的目标协调一致,不

仅管理员工的绩效,而且使团队、部门、企业整体的绩效有机

地联系起来,得到很好地管理。

八、绩效系统建立后一劳永逸

绩效管理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止、僵化的体系。

建立了

绩效管理体系不等于管理工作一劳永逸。

除了管理体系,尤其

是绩效管理工具自身内在的缺点,外部变化的经济、政治、技

术、社会环境对企业的绩效管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也带来新

的机遇。

纵观绩效管理理论和实践演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

绩效管理的理论不断在创新,绩效管理的实践不断在演化。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霍商试验,一直到管理大师德鲁克提出

的目标管理、关键业绩指标和近年来风靡全球的经济增加值和

平衡计分卡,西方的管理学者和企业管理的实践家们从来没有

停止过对绩效管理的探索和改进。

何况,一种绩效管理实践是

否适合一企业,在管理实践中需要针对本企业特殊的文化作出

何种修订,如何博采各种绩效管理工具之长为本企业所用,都

是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者们所必须思考并不断解决

的问题。

今天的中国企业管理者们已经对“做,还是不做”这

一绩效管理中哈姆雷特式经典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在导入

并建立了本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之后,还要不断就其他诸如

“改,还是不改”,“弃,还是不弃”等更多哈姆雷特式的绩

效管理问题不断思考、探索、尝试。

九、追求考核指标的穷尽

一些企业管理者希望考核面面俱到,不管细枝末节,凡是

员工做的工作,都要考核,否则员工就会偷懒,不愿从事不被

考核的工作。

实际上,考核指标的选取一定要特别慎重。

企业进行绩效

考核要着眼于正确的绩效衡量指标。

可以用来考核的指标非常

多,企业要找出能驱动价值创造的绩效目标,判断其对企业的

影响。

绩效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员工做正确的事情。

过多的考核

指标只会分散员工的关注重点,使得员工不得不“眉毛胡子一

把抓”。

对于企业来说,管理需付出成本。

面面俱到、细枝末

节的衡量指标只会加大管理成本、分散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注意

力。

此外,指标要简单易懂,复杂的考核指标只会困惑员工。

绩效管理在中国毕竟还是一个较新的理念。

传统的文化和

管理模式仍在影响着企业管理者乃至企业的任何一名员工。

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传统管理文化和意识的影响、对

新的绩效管理理念的不完整的理解、绩效体系设计和执行者的

经验和技能的局限等原因,种种误区充斥于绩效管理实践中。

笔者通过总结以上九点中国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中易出现的错

误认识,希望能帮助中国本土企业管理者避免绩效管理的陷阱,

走出绩效管理的误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