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原创 精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4231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原创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原创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原创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原创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原创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原创 精品.docx

《最新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原创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原创 精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原创 精品.docx

最新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原创精品

一、单选题:

l.“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西周分封诸侯国,诸侯国实质上是

A.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的需要  B.西周的地方政权机构

C.由中央直辖的地方行政单位  D.拱卫中央的藩属国

3.管仲在齐的改革,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包括

A.经济实力发展  B.军事力量加强

C.社会性质变化  D.实现称霸目标

4.“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源出于

A.齐国  B.宋国  C.晋国  D.越国

5.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其主要标志是

A.使用铁器和牛耕   B.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C.井田制在各国瓦解  D.各国进行了政治改革

6.下列关于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张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7.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A.频繁的兼并战争     B.社会大变革

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D.井田制的瓦解

8.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第一次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C.开凿的灵渠第一次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D.疆域的南端在今天的南沙

9.秦《田律》规定: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壅堤水。

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百姓犬入禁苑中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

”这段材料最能反映出我国古代很早就懂得

A.保护自然资源  B.封闭山林猎场

C.严惩猎杀家犬  D.禁止乱砍滥伐

18.《贾谊·治安策》载:

“欲天下之治安,莫着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继承周朝的分封制  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C.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D.汉武帝的“附益之法”

11.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12.秦汉时期,下列边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①河套地区②西南夷地区③西域地区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13.汉朝如果派使臣去大秦,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经过①今新疆境内②河西走廊③西亚④安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14.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B.兴修水利工程和大批良田的开垦

C.南北朝对峙局面形成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

15.南北朝时期,民歌大为盛行。

南方民歌缠绵婉转,北方民歌慷慨激昂。

其中,南方民歌的代表作是

A.《采桑曲》  B.《敕勒歌》  C.《木兰辞》  D.《蒿里行》

16.下列关于隋朝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央机构采取三省六部制  B.开始采取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C.封建经济呈现繁荣局面   D.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

17.隋朝开创科举制,从本质上说是

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

C.网络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D.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

18.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推行,说明

A.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B.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C.体现了唯贤的原则                                   D.士族制度被摧垮

19.唐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以及其后的两税法,共同作用是

A.加强封建经济基础  B.更新生产方式

C.调整生产关系    D.巩固上层建筑

20.下列关于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是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C.有利于协调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

D.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21.下列叙述,不符合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状况的是

A.许多土地重新回到农民手中

B.大量战争期间抛荒的土地被重新开垦

C.人口数量有大幅度增长

D.明末阻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全部取消

22.下列叙述

①满洲是从粟末靺鞨发展而来

②清朝是我国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政权

③清朝统治时,西藏成为中央政权下的正式行政区

④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

A.①②③④全正确                  B.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C.①④不正确②③正确          D.①③不正确②④正确

23.王夫之在分析历史进程时说:

“天下之势,一离一合,一治一乱而已。

”对他的观点评价不准确的是

A.他犯了历史发展循环论的错误

B.他只看到了历史运动的迂回性,没看到历史发展的进步性

C.他没有从本质上认识中国古代史

D.他的观点是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所做的客观总结

24.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的突出反映是

A.一些传统学科的总结性的著作问世

B.出现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

C.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有重大发展

D.小说与戏剧的创作出现繁荣局面

25.如研究明朝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主要文献是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

C.《梦溪笔谈》                 D.《天工开物》

 

 

 

 

 

 

 

 

 

 

 

 

 

 

 

 

 

 

 

 

 

 

 

 

 

 

 

姓名                    座号                   

第二卷

二、材料题(共3题,共36分,其中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2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2: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3: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回答;

(1)材料1中主要作了哪些规定?

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4分)

 

 

 

 

(2)材料2、3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2分)

 

 

 

 

 

(3)材料3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2分)作者对此态度如何?

(1分)你如何评价?

(3分)

 

 

 

 

 

 

 

27.西汉时期的儒生董仲舒,把战国以来的道家、阴阳家等学派中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吸收进儒家思想。

他非常强调“大一统”,他认为,全国人民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大一统”。

他说: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他还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

他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的“君主”即皇帝。

他说: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他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遂被接受。

                                                   ——《中国古代文化教学参考》

  请回答:

①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2分)指出董仲舒观点的实质和影响。

(4分)

 

 

 

 

 

  ②结合秦汉时期有关史实,说明造成儒家在秦汉不同命运的原因。

(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弊,……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汉仪注:

“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兵马。

”“民年七岁至十四岁出口赋钱,人二十三,二十钱以食天子,其三钱者,武帝加口钱,以补车骑马也。

”引自《汉书》卷二

“汉民凡二十三以上为正卒,每一岁当给郡长官一月之役。

其不役者,为钱二千入于官,以雇庸者。

”                     引自《文献通考》

材料二 “凡赋税之制有四:

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日杂徭。

课户每丁租粟两石。

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

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

                                           引自《大唐六典》卷三

材料三 两税之立,则异于斯(指先王制赋入之法)。

唯以资产为家,不以丁身为本。

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

                                         引自《陆宣公奏议》卷12

材料四 丁口之输赋也,其来久矣。

至我朝雍正年间,因疆吏奏请以次摊丁入亩,于是输纳征解,通谓之地丁,或曰丁随地起。

是古来天布之征,口率之赋,一切取之农夫,……昔杨炎并租庸调为两税而丁口之庸钱并入焉。

明嘉靖后行一条鞭,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

丁随地起,非权兴于今日,亦日通其变,使民不倦而已。

……

……惟是米谷者,田之所产;银者,商贾之所流通。

地粮犹兼输米,丁赋各兼米豆,实则皆银。

……我朝定制百余年矣,地丁之外,分毫无取焉,后之谋者曰,亦善守成规焉可矣。

引自《熙乾纪政》

回答:

①据上述材料,自汉至唐前期,我国赋税制度主要以什么为征税标准?

(2分)从哪一朝的什么赋税制度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

(l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l分)

 

 

 

 

②在我国封建社会,农民对国家的赋税负担主要有租(粟)、调(人头税)、役(含徭役和兵役)。

据材料一、二推算哪种负担最重?

(l分)并说明理由(1分)

 

 

 

 

③据材料四,到清朝雍正年间,所有的赋税征收都“实则征银”了,这体现了什么历史现象?

(2分)

 

 

 

 

 

④综观我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其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2分)有何意义?

(2分)

 

 

 

 

 

 

三、问答题(共3题,共33分,第29题18分,30题12分,31题11分)

29.科举制度是怎么形成的?

(8分)其进步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30.战国时期和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试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诸方面比较这两个历史阶段的不同特征。

(12分)

 

 

 

 

 

 

 

 

 

 

 

 

 

 

 

31.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13分)

 

 

 

 

 

 

 

 

 

 

 

 

 

 

 

 

 

 

 

 

 

答案:

(1)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

(4分)

(2)变法使秦国富强(2分)(3)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

(2分)否定。

(1分)作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