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宣讲问题现场解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88143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宣讲问题现场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宣讲问题现场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宣讲问题现场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宣讲问题现场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宣讲问题现场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宣讲问题现场解答.docx

《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宣讲问题现场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宣讲问题现场解答.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宣讲问题现场解答.docx

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宣讲问题现场解答

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宣讲问题现场解答

 

2007年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宣讲现场问题汇总

序号

区县

问题

主答人

1

浦口

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内容在中考中的比例大概是什么?

王小叶

2

栖霞

今年中考复习时间很短,而新教材内容较多,如何安排复习?

许冬红

3

下关

中考指导书上的练习比较多,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这些练习题呢?

董梅

4

鼓楼

在复习中老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题目给学生练习?

如何选择?

唐金龙

5

秦淮

新教材与旧教材有着一些不同的课程理念,课标要求也不一样,我们应持有怎样的复习心态、观念或方式?

许冬红

6

溧水

今年中考内容涉及五册书之多,教学内容又分为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教育四个板块,在复习过程中如何将它们有机地整合?

李宝玉

7

白下

中考复习要想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在学法方面老师可以做一点怎样的指导呢?

董梅

8

江宁

如何把握《中考指导》中的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

陈蕾

9

六合

在复习和考试中应该如何讲解题目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唐金龙

10

大厂

我区有部分教师没有教过初一和初二教材,他们对此内容不熟悉,在复习过程中应如何应对?

许冬红

11

建邺

课标和教材都是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必须依据的,但是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李宝玉

12

雨花

前几年中考政治试卷中的部分主观题的答案强调“ABCD”四类标准,观点分和评价分别设置。

今年是否坚持这种做法?

如果坚持这种做法,在要求上同以往是否有变化?

王小叶

2007年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宣讲问题现场解答实录

1、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内容在中考中的比例大概是什么?

(浦口)

王小叶:

这几年来我们一直没有确定不同考试内容在中考中的比例,今年仍然不确定比例。

主要原因是:

(1)确定比例是不科学的,缺乏确定比例的科学依据,多数是基于经验和人为喜好。

不同年段内容在中考中的权重也难以科学设定。

(2)确定比例不能达到减轻教师和学生负担的目的。

任何一种比例分布对教师具体组织复习和学生自主复习,都不会起到减负的作用。

因为即使某一年段内容只考10%,你也不能确定这10%考在哪里,你也只能依据考纲全面复习,也需要付出100%的努力。

(3)思想品德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理念和特点决定了无法划定科学合理的比例。

新课标和新教材强调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强调综合性,与思想政治课标和教材强调的学科知识体系的结构有着根本的区别。

总之,确定比例的方式既不科学也没有太大的现实价值,而我们设计的以“行为动词”划分能级要求既体现新课标要求,又能清晰地明确重点,减轻师生复习负担。

2、今年中考复习时间很短,而新教材内容较多,如何安排复习?

(栖霞)

许冬红:

(1)抓重点。

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内容上,而不是追求面面俱到,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再适当拓展。

(重点的内容判断标准:

一是依据课标能级要求,二是对学生理解书本主干体系或重要考点是否有重大影响)

(2)依靠备课组集体力量,反复研究,尽可能减少课堂中的低效环节,减少学生低效复习时间。

珍惜每一个课时。

(3)三轮复习安排建议:

一轮复习:

按教材体系进行单元复习。

第一轮复习中主要是帮助学生回忆、梳理知识体系,对重点知识留下较深刻印象,对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有基本掌握。

二轮复习:

按专题进行综合复习课。

可以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个专题组织专题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强调知识间的联系,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进一步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对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熟练掌握。

三轮复习:

重点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查漏补缺,进行综合训练,作最后的冲刺复习。

注:

时政复习可贯穿在三轮复习的过程之中。

陈蕾:

我校的复习计划是:

(1)时间安排

1—3周:

初三内容的复习4—6周:

初一内容的复习

7—9周:

初二内容的复习第10周:

综合练习第11周:

一模考试

12—14周:

第二轮复习第15周:

二模考试第16周:

查漏补缺、考前指导、答疑

第17周:

参加中考

(2)内容与形式

第一轮复习按照教材顺序,依据考纲的具体能级要求进行梳理,课堂上重点复习二级和三级能力要求的考点,选用《中考指导》中的对应的部分习题,讲练结合,精讲精练。

一学年的内容复习结束后进行阶段检测,巩固复习效果。

第二轮复习按照心理、道德、法律、国情进行专题复习,要特别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专题之间的联系。

进行综合练习,注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总结,引导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中考指导书上的练习比较多,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这些练习题呢?

(下关)

董梅:

首先,我们要了解中考指导书给我们提供这些题目的目的是什么?

对学生而言,题目的价值就在于为他们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题海中走出来,提高复习效率、减轻负担。

对老师而言,就是给我们的复习提供了一些高质量的样题。

同样也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减轻我们的负担。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

那对于上面的题目,我们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1)题型样例:

题型样例中选择的都是中考题,因为我们是新教材的第一年考试,前面没有积累,所以选择中考题是为了突出它的严谨性和权威性。

这些题目是不用做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考的主要题型。

(2)考前检测训练:

使用考前检测训练时,我觉得有这么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①不是每道题都一定要使用的,可以有所选择。

因为考前检测的题目是有层次的,你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或在不同的复习阶段有所选择。

②在做题过程中,不能仅仅强调答案,而是要更多的强调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因为我们要明白中考题不在其中,那么,这些题我们做的到底有什么用?

用处就在于通过精讲精练这些题目,一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书本知识;二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所以做一题就要有一题的效果,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③在做题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

在做题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两个方面的问题:

学生的书本知识是否已经扎实的掌握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怎样?

如果发现学生相关的书本知识还有漏洞,就需要及时的补补课;如果发现学生相关题目的解题还存在问题,那可能还需要再找一些类似的题目来练一练。

4、在复习中老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题目给学生练习?

如何选择?

(鼓楼)

唐金龙:

首先必须明确,训练是复习的有效的和必需的手段。

在两轮复习中教师对题目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精简化原则:

实现必须反对“题海战术”,不能认为题目坐待越多效果就越好,有的时候可能会恰恰相反,导致学生“厌做”,不仅是给学生增加负担,也是在给自己增加负担。

因此应精心选择高质量的、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题目,力求“举一反三”。

(2)本土化原则:

这里的“本土化”一是指南京化,二是指学生化。

有的学校选择的资料是外地的,与我们南京的考试特点不一样,为此就要求老师在精心研究南京市近几年中考的特点和走向的基础上,结合《中考指导》给出的课程标准和能级要求,关注身边的生活,精心选择题目。

其二,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点,即使在同一所学校,不同的班级之间,不同的学生之间也是水平不一样的。

为此就不能闭着眼睛简单的选择题目。

而是应该结合我们南京的中考、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水平和特点进行选择。

(3)层次化原则:

不同的学生水平和能力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在选择题目时候进行分层次筛选,对基础低的学生只要求完成基础题以增加其信心,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求综合性的题目以提高其能力。

做到“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4)递进化原则:

在两轮复习之间应该逐步提升对学生的要求,把握好题目的难易程度。

在第一轮中不应该大量出现综合性的、跨度大的题目,否则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丧失信心。

而在第二轮中如果依然选择简答类的、直问直答的题目又可能使得学生产生浮躁心理。

因此应该做好过度,精心选择,逐步递进。

(5)改造化原则:

就是要反对“拿来主义”,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有的题目要对材料进行改造,如有的材料太长、阅读量太大要进行精简;有的时事材料和数据已经太陈旧要进行更新最新的时事材料、数据;有的材料与问之间没有关系要进行更新

有的题目要对设问进行改造,如有的问太空洞、太大,有的问脱离学生的实际,有的问没有层次性

有的题目要对答案进行改造,如有的答案还是使用老教材的说法,有的答案与问之间没有结合度等。

5、新教材与旧教材有着一些不同的课程理念,课标要求也不一样,我们应持有怎样的复习心态、观念或方式?

(秦淮)

许冬红:

(1)心态上沉着冷静。

不必总想着内容不熟悉、范围好像又增多,课标的研究还不透等等困难觉得无法应对,换个角度看问题:

这些困难对于全市教师而言都一样,适应新课程本来就需要有一个过程。

因此不妨改变衡量困难度的参照物:

不要总进行纵向比,即与自己对旧教材熟悉度相比较(总觉得旧教材得心应手,越比较越觉得自己准备不充分);可以进行横向比,即与所有面对困难的教师们比,要了解的是我对新教材的研究是否能与大家同步或是超前、滞后。

(2)以不变应万变。

对于07年中考,有变化,但有更多的“不变”:

中考考点虽发生了变化,但由于近年来南京中考命题一直是在南京市研究新课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因而在命题原则与理念上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在前面王老师的发言中也提到07年中考在命题理念与原则上基本不变,所以我们可以更多地借鉴以往复习中的有效经验,切不可以为07年中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不能把这种观念带给学生(对学生而言,没有什么中考变化),徒增学生不必要的焦虑情绪。

(3)以变应变。

中考考点既然有了新变化,新课程有其新要求,对于这些有变化的部分,我们确实需要反思:

在以往经验中有哪些已不适合新课程的需要,哪些新课程的要求需要我们有新的复习落实方式。

这些是我们寻求发展所必须要做的研究。

(4)复习研究的重点应是学法。

需要反复追问自己的是:

我的这些复习方式是否能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

我的复习指导是否有利于学生加速度发展(我以为学生良好的发展节奏应是先慢后快,重点在于是否有恰当的复习方法指导,让学生有从模仿到超越的可能,有人说“帮助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真正的帮助是让一个人摆脱对另一个人的依赖”,即我们必须抛弃一个习惯、摆脱一个心理:

下决心抛弃代替学生咀嚼知识的习惯,要摆脱“只要我讲到了,心则安,理则得”的自我安慰心理)。

6、今年中考内容涉及五册书之多,教学内容又分为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教育四个板块,在复习过程中如何将它们有机地整合?

(溧水)

李宝玉:

(1)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整合,这是提高复习效益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从复习内容看,今年增加了初一内容,涉及到五册书之多,教学内容又分为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教育四个板块,不仅每个板块的内容紧密联系,而且四个板块的内容也是紧密联系的(如:

关于责任,道德部分涉及到道德责任,法律部分涉及到法律责任,国情教育部分涉及到社会责任等。

)。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学生把握复习要点、明确复习思路,整合必不可少。

从课标要求看,根据行为动词,结果性目标分为了解水平、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的要求,体验性目标分为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和领悟(内化)水平的要求。

通过对课标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内容,在几个课标要求中被提及(如:

尊重),还有些能级要求,内容要求相互联系(如:

法律部分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等),对这些教学内容的整合有利于学生理清复习思路,提高复习效益。

(2)在进行教学内容整合时,我们既要考虑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

第一,做好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教育四个板块各自的综合复习。

如法律部分的综合:

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去综合。

●国家: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依法治国的核心:

依宪治国。

●公民:

依法办事。

公民要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

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1)学法:

认真学法。

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

树立宪法意识,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2)守法:

自觉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

依法行使自身合法权益。

依法参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④在积极履行法律义务的同时,还要积极履行道德义务。

正确行使权利: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尊重他人权利;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3)用法:

依法维护自身法律权益。

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既不要忍气吞声,纵容违法犯罪行为;也不能以牙还牙,采用不法手段,否则既不能维护自身权益,还将受到法律制裁。

(4)护法: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要勇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二,做好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教育四个板块之间的综合复习。

如关于责任:

道德责任:

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法律责任:

自觉履行义务。

社会责任: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立志报效祖国、奉献社会。

再如关于学习:

心理: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

道德:

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法律:

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国情教育:

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3)值得强调的一点,在进行教学内容整合时,除了依据教材和课标,还要注重本校学生的实际,配合复习过程中的分层教学进行,对哪些学生进行第一步的整合复习,对哪些学生进行第二步的整合复习,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从复习效果出发。

7、中考复习要想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在学法方面老师可以做一点怎样的指导呢?

(白下)

董梅:

学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在复习阶段,我们的学法指导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四件事:

1、指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2、指导学生看书;3、指导学生做题;4、指导学生多关心社会、多关注时事。

(1)指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1、我们政治学科是一门思辨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同学觉得不会学政治、不会考政治,这主要是因为相关的思维能力没有跟上,因此在学法指导上,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2、训练学生辩证的思考问题。

辩证的思考问题就是学会对一个现象,你不仅能够看到它的正面的价值,也能够看到它反面的问题。

至少你要有这样一个思辨的意识。

训练学生全面的思考问题。

所谓全面就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

在指导学生辨证、全面的思考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去思考,这样就把思维训练和书本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这个思维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指导学生看书

1、指导学生利用课题、框题、目题把握教材结构和主干知识,学会构建知识框架。

在看一篇课文之前,首先思考课题是什么,在这一个单元里,这一课和其他几课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一课有几个框题,框题与框题之间是什么关系;每一个框题下有几个目,目与目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这样就为一篇课文搭了一个架子,在此基础之上再具体的看内容,大大小小的知识点再往架子上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知识框架,所学的知识不再庞杂而琐碎,而是显得更有条理性和系统性。

2、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中考指导书,突出重点。

中考政治只有80分,试卷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在全面系统的复习基础之上要突出重点。

这就需要很好的利用中考指导书了。

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中考指导书,用好中考指导书。

可以指导学生把中考指导书中的考试内容及能力要求还原到教材中去,用红笔做好记号,在全面看书的基础之上突出考试内容,尤其是能力要求中二级和三级要求的内容,这便是教材的重点,遇到这样的重点就要多读、多想、多记。

(3)指导学生做题

在扎扎实实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的练习对于提高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我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如何指导学生自己做题:

1、选择一些有价值的题目(需要老师指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练习:

a、先不看答案,自己做。

b、做完之后与答案比较,思考差距。

c、合上答案,在刚才思考的基础之上,结合对答案的理解,再做一遍。

d、再对一遍答案,看看是否完整。

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做题水平一定会有提高。

2、将做过、订正过的卷子、习题册保存好,隔一段时间拿出来看一看,对于错题,尤其要多看看、多想想,如果有时间,甚至还可以再做一做,这样不仅可以强化这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的训练,也可以强化政治学科书面表达的训练。

这一届学生使用的是新教材,由于没有前面的积累,经得起推敲的好题目并不多,因此千万不能搞题海战术,泛泛做题,题目做了一大堆,但却并没有什么提高。

而是要精心选题,精讲精练,做一题就有一题的实效。

(4)指导学生多关心社会、多关注时事

我们思品课是一门源于社会、源于生活的生动活泼的课程,在复习过程中,决不能够闭门造车,从书本到书本,而是要更多的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时事。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复习课的生动活泼,也更有利于学生加强书本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做到活学活用。

8、如何把握《中考指导》中的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

(江宁)

陈蕾:

(1)制定考纲的目的,确定能力要求的价值

1、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复习

2、有利于学生依此自主复习

3、明确复习重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4、从学生实际出发,减轻学生复习的负担

(2)如何解读考纲中的不同能力要求

教师要仔细研读《中考指导》P7的“考试内容中的行为动词与能力要求对照表”,理解各种具体目标所要达到的要求。

目标分为两类:

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

“结果性目标”就是明确告诉教师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动词是明确、可评价的,例如,“知道、分辨、正确认识、运用”等。

结果性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

“体验性目标”就是明确告诉教师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者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例如,“感受、参与、杜绝、树立”等。

体验性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

举例说明对各类目标的理解: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解读

4.4: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一级

属于结果性目标,要求学生再认、辨认我国在科教方面的成就和不足,能举出相应的例子等。

1.5: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

一级

属于体验性目标,要求学生建立对社会生活变化的感性认识,养成关心社会的习惯,培养正确的情感。

4.4:

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二级

属于结果性目标,要求学生能依据教材解释或依据材料推断实施科教兴国的现实意义,能与已有知识(如,我国在科教的方面的成就和不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等)建立联系等。

1.4:

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二级

属于体验性目标,要求学生在经历集体生活的基础上,形成“团结就是力量”的价值判断,并能在集体中作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的反映等

2.3:

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三级

属于结果性目标,要求学生能在各种新的情境中会换位思考,真正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与人为善等。

4.5: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级

属于体验性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相对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持续的行为,例如购买无氟冰箱还是有氟冰箱、使用不使用一次性物品等。

3、具体操作

以“4.4:

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为例,在第一轮复习中具体可以这样落实考纲要求:

1、找准行为动词。

首先注意行为动词“理解”,依据“行为动词与能力要求对照表”知道这是结果性目标中的二级能力要求。

2、回归教材。

找到教材第九册第四课第三框(55-58页),知道考点的出处。

3、指导学生复习。

熟读理解教材;熟记重要观点,如: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等;指导学生完成相应习题,如《中考指导书》P49第18题、P50第20题、P56第7题,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加以讲解,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

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对科教新国战略加以拓展。

(3)几个注意事项

1、教师准确解读

教师首先要仔细阅读理解《中考指导》P7“考试内容中的行为动词与能力要求对照表”,准确把握“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中各个级别的能力要求。

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复习工作。

2、指导学生解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复习工作要以学生为主,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意识,从学生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自主解读《中考指导》P7“考试内容中的行为动词与能力要求对照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学会学习”。

3、不人为“拔高”或“降低”能力要求

教师要严格按照考纲中明确的能力要求指导学生开展复习。

●复习中不要人为“拔高”能力要求。

例如,对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要知道“是什么”,不必人为“拔高”要求学生掌握“为什么”。

●复习中也不要人为“降低”能力要求。

例如,对于“树立宪法意识”,不要简单地处理为掌握宪法在内容、效力、程序上与普通法律的区别,因此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而要认识到“树立宪法意识”是要求学生对“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形成相对稳定的态度,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宪法的习惯。

9、在复习和考试中教师应该如何有效讲解题目?

(六合)

唐金龙:

首先必须明确,讲题的前提是“做题”和“改题”,即“学生的做”和“老师的改”,离开了这两个前提就谈不上什么讲题,也不可能起到好的效果。

在复习和考试中教师讲题可以在“做题”和“改题”的基础上按照以下的步骤和思路进行:

(1)发现问题:

就是教师在改题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在答题时存在的问题并适当做好记录,如有的学生答题没有思维的过程,拿到题目就写,审题不清,随意性大。

有的学生不能将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结合,答题时忽略材料的作用。

有的学生答题角度单一,重复,不能多角度、多层次、辩证地分析问题。

有的学生说话不完整,表达不明确。

有的学生条理不清晰,学科术语缺乏。

可以归纳为

解题方法问题

知识复习不到位问题

思维盲区问题

书面表达问题

(2)反馈问题:

在发现问题以后,教师要在课堂讲题的时候把学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给学生听,明确丢分的原因。

甚至可以把存在问题的答案投影到黑板上,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问题所在。

(3)教会方法:

在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以后,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在以后的考试中避免类似的情况出现,应该如何进行审题、思维、表达。

这些方法的讲解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不能空洞。

(4)总结归纳:

在讲解一道题目方法和答案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对类似的题目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这一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有关技巧,切实做到和学会“举一反三”。

(5)拓展训练:

针对学生经常容易出现错误的、在中考中出现频率比较多的题型和知识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和归纳,还需要在以上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巩固训练,强化记忆和方法。

通过以上的步骤,就会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能力形成一个“训练-分析-归纳-再训练”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特别是对重要题型要反复讲、反复训练。

在训练和讲题中要注意避免和反对以下一些形式的讲题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