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8680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殿堂、象征、、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

2.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唤起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2、通过阅读、想象,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以及侵略者的强盗行径,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读准字音。

2.认清字形。

3.理解词语。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分为几部分及每部分的意思,用简要的语言说一说。

2.朗读课文,找出文中高度评价圆明园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

3.你所画的句子中,有什么疑问,需要我们学习时解决的?

甲: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损失?

乙:

圆明园为什么被称为博物馆、艺术馆?

丙:

为什么当时我们不去保护圆明园,而使它被侵略军毁灭了呢?

4.教师: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有的同学从圆明园本身的作用上产生疑问,有的同学从艺术价值、历史地位上产生疑问,还有的同学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上产生疑问。

这些问题要解决,需要我们搜集一些相关历史资料,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

四、收集资料,拓展学习。

1.阅读时为了加深对文章思想容的理解,需要收集资料。

说说我们都有哪些收集资料的方法。

(①通过书报杂志查阅资料,还可以上网查阅;②调查采访;③进行实验;④观看音像资料等。

2.我们最常用的是通过书报杂志查阅资料,是怎样的顺序呢?

议一议,说一说。

(明确方向——浏览查阅——摘录整理)

3.请同学们查找有关圆明园的资料,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吧!

第二课时

一、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断。

2.同学们知道片中被火烧掉的是什么地方吗?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

3.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

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

教师小结:

4.了解毁灭经过。

(1)英法联军到底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段。

(2)指名朗读,提醒学生把心中的感情读出来。

(3)读了这段,你能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一下侵略者吗?

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从“闯、搬、掠、毁”等词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提供资料,让学生联系所提供资料更深刻地体会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二、再现辉煌,深化情感。

1.理解“不可估量”。

2.感受昔日辉煌。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

如果圆明园没有毁灭,会是什么样子呢?

让我们走进圆明园,去看一看吧。

教师:

现在,请把你的感受带到课文中去读一读。

指名读,读出自己醉、自豪的感受,再齐读。

总结:

这就是我们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圆明园,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被他们化为灰烬了。

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②珍贵文物:

教师:

让我们再来看看圆明园有哪些奇珍异宝吧。

指名读第4自然段。

同学们知道圆明园有多少文物吗?

你们知道从先时代到清代,中间经历了多少年吗?

(学生猜测)其实,中间经历了2300年。

你们想想看,2300多年的文物,历代皇帝在里面存放了多少奇珍异宝呀!

课件展示圆明园文物图片。

展示青铜猴首和牛首时,出示文字图片资料。

3.情感外化。

教师:

我们能想象圆明园文物的损失有多大吗?

无法想象,不可估量!

可是这些价值连城的文物被英法联军抢走了,还有无数价值连城的文物被英法联军烧毁了。

了解了这一切,你是什么心情?

(1)课件展示,展现圆明园的辉煌及今天的残垣断壁,最后定格在残垣断壁画面,同时老师配合课件激情叙述雨果的《文明与野蛮》片断: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将它化为灰烬。

金碧辉煌的殿堂呢?

没有了(学生答),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应擦掉黑板上“金碧辉煌的殿堂”几个字。

同样擦掉黑板上其他板书,留下空白板书。

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用笔写下来吧。

(2)在悲壮的音乐中,学生奋笔疾书。

(3)指名读出自己写的话。

三、重温历史,了解毁灭经过,增强使命感。

1.欣赏了圆明园的宏伟壮观,我们不禁为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惊叹,走进圆明园就像走进了中华民族艺术的宝库。

然而当我们今天再次走进圆明园,我们只能看到残垣断壁无语立斜阳。

2.出示书中的插图,请同学们谈感受。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现在已经是一片废墟,真是令人愤恨!

3.默读第5自然段,画出描写侵略者在圆明园实施暴行的句子。

谈谈自己的感受。

(1)“他们把园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①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2)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城。

(从“大火连烧三天”可以体会到什么?

四、重点句段品读。

板书设计:

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崎岖、斩钉截铁、昂首挺胸、坚强不屈、壮烈豪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为祖国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

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并掌握下列词语:

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崎岖、斩钉截铁、昂首挺胸、坚强不屈、壮烈豪迈。

2.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

3.词语解释: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每部分讲了什么容?

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其中第二、四、五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教师板书课题,质疑。

2.明确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小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容,体会五壮士的豪壮。

二、自由学习全文,默读并作批注。

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

(一)确定重点,小组自学。

1.小组经过讨论,很快确定一至两个段落为学习重点。

教师要根据情况做相应调整,保证每个自然段都有小组选择。

2.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学习要求:

(1)先读一读学习的容。

(2)抓词句,谈谈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告诉学生,小组主持人要根据发言情况,给组员评分,老师要根据小组学习的效率、发言情况评优秀讨论小组。

(二)全班交流。

在汇报时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1.汇报由小组共同发言,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成果。

2.一个小组表达不完整,别的小组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听,也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

3.重点指导朗读的地方,要带动全班同学读。

要体现以读为主。

三、教师指导重点。

1.第1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

此段略讲。

2.第2自然段

教师提问:

作者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时用到了哪些表示动作的词?

哪些词语是描写他们的神态的?

从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

3.第3自然段

(1)投影填空: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跟在班长后面。

(2)填完后有语气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第4、5自然段

(1)由学生的问题入手,“为什么用石头砸?

”抓住下列句子“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向敌人头上砸去。

”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举。

教师提问:

①马宝玉的话如何理解?

②“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哩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

说明了什么?

(2)指导朗读。

“同志们,用石头砸!

”。

个别读——学生评读——示读——齐读。

指导朗读两个“带着”。

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

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做停顿,“砸”读重音。

教师读——自由读——齐读

5.第6~9自然段

(1)此部分仍由学生的提问入手,“五壮士为什么跳崖?

”找出下面句子“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写话。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填写的句子。

(3)“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板书设计:

23*难忘的一课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理解课文主要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抓住文中三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引导理解。

3.让学生感受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用心感受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初步领会文章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的妙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1.找出课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用“”画出来。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四、围绕主线,体会情感。

教师:

课文详写了师生学习的情景以及到小礼堂参观这两部分,我们下面就重点来学习这些容。

首先请同学们思考: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在课文中出现的三次,每一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谈作者的感受。

教师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感受: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教师:

看得出,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心已经沸腾,还有什么可以表达我们那份心情呢?

心里就只会涌出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教师:

放声朗诵,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吧!

六、句段解读。

1.“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板书设计:

24*最后一分钟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容;在吟诵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3.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理解词语。

2.背景简介。

3.放声朗读,边读边想:

每个小节主要讲什么?

4.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

现在,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

(指名分小节读,并试着归纳每节的主要意思。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最后一分钟”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提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历史背景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精讲课文。

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第一次出现“最后一分钟”。

①朗读第一节,想一想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②想一想第一次出现的“最后一分钟”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2)第二次出现“最后一分钟”。

①朗读第二节,“最后一分钟”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从“旗帜”“旗杆”“寂静”中,我们仿佛看见了在这最后一分钟里,中华人民国国旗与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②找出表现人们那激动、自豪的爱国情感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我们的心!

”)

(3)第三次出现“最后一分钟”。

①朗读第三节,想一想作者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联想到了什么。

(虎门销烟、深入骨髓的伤痕、发黄的旧条约。

②结合历史背景,谈谈自己感受到的作者此时的思想感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

(4)第四次出现“最后一分钟”。

①朗读第四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节,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四、课文总结,升华爱国情感。

1.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

2.如果让你写《最后一分钟》,你会抓住哪些特写镜头来写呢?

请你也来试着当一回诗人吧!

课件出示诗句:

3.观看回归的影片片段,感受令人振奋的一刻,面对流浪百年的游子,你最想说什么呢?

4.总结。

五、布置作业。

1.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进一步了解的历史,回归的历程,回归后的发展史等。

可以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也可以在信息直通车上和大家交流。

2.搜集其他有关回归的诗歌,有感情地朗诵,在下周班队课上展示。

板书设计:

回顾·拓展七

【学习容】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

【学习目标】

1.积累充满励志性的成语,丰富语言。

2.通过“展示台”提供给学生的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让学生得到知识、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启迪。

3.交流搜集到的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资料,激发学生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重点】

1.积累成语,并做到能理解、会运用。

2.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收获,培养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搜集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资料。

(师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引入。

(1)回顾本组课文,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

(2)交流彼此搜集的资料,教师巡视。

2.交流搜集、整理资料的经验。

(1)刚才同学们在组交流资料。

老师到各个小组看了看,发现大多数同学的资料容丰富、条理清晰,查阅起来非常方便。

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经常被同学们恰当引用的资料所吸引,感到非常佩服。

(2)你能谈一谈自己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好方法吗?

课件出示:

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经验交流

友情提示:

从以下几方面介绍,可任选其一:

①搜集资料的途径。

②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③资料保存和分类的方法。

④资料的整理与运用。

(3)小组交流。

交流资料前教师的友情提示,为学生的讨论、交流提供了参考,使学生的交流目的明确,指向清晰,不至于“一盘散沙”。

3.共享经验,平等交流。

请同学们畅谈自己在搜集、整理、运用资料时的做法与经验。

二、日积月累

1.激趣导入。

(1)中华民族在任何忧外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

正是因为有着千千万万为国捐躯、大义凛然的革命英雄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2)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日积月累”中的16个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教师巡视、纠正:

“同仇敌忾”中“忾”的音为“kài”,意思是“愤恨”;“大义凛然”中“凛”的音为“lǐn”不是“lǐng”;“披荆斩棘”中“荆”的音为“jīng”不是“jīn”。

(3)尝试理解。

学生交流对这些成语的大致理解。

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提倡学生利用工具书。

(4)根据自己的感悟,再去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出自己的感觉。

从自由诵读,读对成语,到尝试理解并且根据自己的感悟再读成语都是学生自主地学习、感悟,教师只是起到点拨、引领作用。

2.多种形式读,熟读成诵。

(1)指名读。

(2)赛读,比一比谁能读出英雄的风度与气魄。

(3)开火车读。

(4)激励背诵:

①按文中的编排顺序背诵。

②分类背诵。

教师提示:

有表示发愤图强的,如:

奋发图强、励精图治、豪情壮志、任重道远、再接再厉。

有表示团结一心的,如:

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

有表示勇敢顽强的,如:

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不屈不挠、披荆斩棘。

有表示英雄气概的,如:

力挽狂澜、中流砥柱、大义凛然、舍生取义。

(5)小组赛背,评出优秀小组。

3.交流课外成语,拓展积累。

(1)鼓励学生读出搜集的成语。

(2)教师利用投影展示学生提供的成语,提倡其他同学积累。

(3)读一读,背一背积累的成语。

描写英雄人物成语的搜集与展示,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也使他们对英雄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4.尝试运用成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我们不仅要会背、会写,也要会用,请同学们用上书上或者你课外积累中的几个成语写一段话。

积累是运用的基础,为运用服务,利用已积累并感悟的成语进行写话训练。

实现了课程总目标中的建议——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三、展示台

1.参观烈士陵园。

(1)带领学生走入陵园,通过扫墓、敬献鲜花、默哀、读碑文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等活动,再次让他们感觉到革命先烈的事迹并不遥远,就是这些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争得了今天平安而幸福的生活。

(2)写一写参观烈士陵园的感受。

2.抗日老英雄战争时期的故事。

3.围绕“祖国的昨天和今天”举办展览。

(1)整理、提炼自己搜集的资料,制作“手抄报”。

要求:

主题鲜明,容真实。

(2)展示作品,同学评议出“最佳设计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