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计算方法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8313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负荷计算方法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负荷计算方法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负荷计算方法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负荷计算方法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负荷计算方法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负荷计算方法分析.docx

《负荷计算方法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负荷计算方法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负荷计算方法分析.docx

负荷计算方法分析

负荷计算方法分析

(Loadcalculationmethodanalysis)

张华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0920118131)

摘要本文回顾了空调负荷计算方法的发展简史,综述了应用较为广泛的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等计算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并介绍了空调负荷模拟的意义和现行

发展概况。

关键词:

空调负荷计算方法冷负荷计算谐波反应法冷负荷系数法概算法

1空调负荷计算发展简史

人们能够比较系统地进行空调负荷的计算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

1964年美国的C.O.Mackey和L.T.Wight提出了用当量温差法(ETD)计算通过围护结构的负荷计算方法;50年代初,苏联的A.T.IIIkojiobep等人又提出了谐波分解法。

这两种方法共同的缺点是对得热量和冷负荷不加区分,所以空调冷负荷计算量往往偏大。

1968年加拿大D.G.Stephonsen和G.P.Mitalas提出反应系数法后,掀起了空调负荷计算方法革新的研究潮,使负荷计算从粗放的稳态计算发展到较

为精确的动态计算。

1971年D.G.Stephonsen和G.P.Mitalas又用Z传递函改进了反应系数法,并提出了适合手算的冷负荷系数法合手算的冷负荷系数法(CLF)。

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开展了计算方法的研究,并评议通过了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两种新的计算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自70年代末,动态负荷计算从古典的单点计算过渡到以典型设计日为基准的负荷计算。

到80年代又发展到以设计年为基准,进行HVAC系统全年的负荷计算与模拟。

至此,负荷计算进入了建筑能耗模拟的新时代。

2几种典型的负荷计算方法

1谐波反应法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作用下形成空调负荷有两个过程:

一是室外综合温度作用(外扰)产生室内得热量;另一个是室内得热量经围护结构和室内家俱等吸热、放热,最后形成冷负荷的过程。

两者的共同点是扰量具有周期性和围护结构及整个房间对扰量具有衰减和延迟作用。

当室外综合温度作用于围护结构外表面,则内表面温度和热流将产生衰减和延迟。

该热流值即为室内得热量,其中对流部分直接变为室内冷负荷

;辐射部分经室内围护结构和家俱等的吸热—放热反应后再形成冷负荷,该负荷有衰减和延迟。

因此,衰减度和延迟时间是谐波法的两个重要参数,它们与材料热阻和蓄热系数有关,通过求解导热微分方程来求得。

对于多层围护结构,衰减度是多层衰减度之积,延迟时间是各层延迟时间之和。

谐波法对扰量(室外综合温度)进行谐波分解,用指数式表示谐波反应法

图墙体、屋顶得热形成冷负荷的过程

(1)墙体、屋顶内表面得热量形成的冷负荷对流得热直接变成冷负荷,辐射得热在室内。

吸、放热过程中有衰减和延迟。

从而某一时刻墙体、屋面得热形成的总冷负荷为

2冷负荷系数是建立在Z传递函数基础上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口。

该方法把得热计算和负荷计算两步合并成一步,通过冷负荷系数直接从各种扰量源求得分项逐时冷负荷。

冷负荷系数可以根据某地的标准气象、室内设计参数、不同建筑类型等典型条件事先计算成表格查用。

对日射得热采用与负荷强度意义类似的冷负荷来简化计算。

1.1外墙和犀面传热冷负荷计算公式

外墙或屋面传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

(W),按下式计算:

(1)式中F一计算面积,m^2;T一计算时刻,点钟;T一ζ一温度波的作用时刻,即温度波作用于外墙或屋面外侧的时刻,点钟;△tt~ζ作用时刻下,通过外墙或屋面的冷负荷计算温差,简称负荷温差,℃。

注.例如对于延迟时间为5小时的外墙,在确定16点房间的

传热冷负荷时,应计算时刻T=16,时间延迟为ζ=5,作用时刻为T一ζ=16—5=11。

这是因为计算16点钟外墙内表面由于温度波动形成的房间冷负荷是5小时之前作用于外墙外表面温度波产生的结果。

(1)为谐波反应法计算方法。

冷负荷计算法外墙和屋面传热冷负荷计算为:

1_2外窗的温差传热冷负荷谐波反应法中,通过外窗温差传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按下式计算:

式中△t,一计算时刻下的负荷温差,℃;K一传热系数。

冷负荷计算法外窗的传热冷负荷公式与以上相同。

因为玻璃的蓄热系数可忽略不计,在计算传导得热时,可不计温度波的相位延滞,只考虑衰减度。

1.3外窗太阳辐射冷负荷透过外窗的太阳辐射形成的计算时

刻冷负荷QT,谐波反应法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按下列各式计算:

1.3.1当外窗无任何遮阳设施时

式中J。

,一计算时刻下太阳总辐射负荷强度,W/m2;

1.3.2当外窗只有内遮阳设施时

1.3.3当外窗只有外遮阳板时

1.3.4当窗口既有内遮阳设施又有外遮阳板时

(7)式中Jo,一计算时刻下,标;佳玻璃窗的直射辐射照度,W/m2:

J。

,~计算时刻下,标准玻璃窗的散热辐射照度,W,m2;F,一窗上收

太阳直射照射的面积;F一外窗面积(包括窗框、即窗的墙洞面积)m2;Ca.窗的有效面积系数;C广窗玻璃的遮挡系数:

Cn^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

冷负荷系数法用一个总的公式:

D。

耐一最大日射得热冈数;C。

r窗玻璃冷负荷系数。

1.4内围护结构的传热冷负荷

1.4.1当邻室为通风良好的非空调房间时,通过内窗的温差传热负荷,可按式(3)计算。

1.4.2当邻室为通风良好的非空调房间时,通过内墙和楼板的温差传热负荷,可按式

(1)计算。

1.4.3当邻室有一定发热量时,通过空调房间内窗、隔墙、楼板或内门等内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负荷,按下式计算

《9)式中Q一稳态冷负荷,W;t。

一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tn一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温度,℃:

△tls一邻宰温升,可根据邻窜散热强度采用

1.5灯光、人员和设备得热的得热量这三种得热在其使用期都为一常数,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一致。

3空调负荷的模拟

空调的负荷模拟是一种广义的空调负荷计算和分析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对建筑节能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负荷计算的重点逐渐偏向长期负荷。

对空调的负荷模拟可预测系统的性能,以便利用模拟结果修改空调和建筑节能设计;也可运用各地气象条件和资料预测-./0系统的装机容量;同时还可通过模拟研究负荷组成的各因素对负荷和能耗的影响,从而实现空调系统的最优设计和运行。

空调负荷模拟计算主要分为静态模拟和动态模拟两种。

静态模拟是一种简化的能耗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较为粗略,但计算速度快,易于手算。

可用于研究能耗趋势,进行系统比较与替代。

此类方法主要包括度日法、温频法(123法)、满负荷系数法、有效传热系数法等。

动态模拟方法是一种比较精确的能耗模拟方法,是自4)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

该方法比较耗时,主要用于系统能耗分析和评估、经济性分析和优化,是当今国内外能耗模拟的研究重点。

该类方法主要有加权系数法、热平衡法等。

各国学者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很多较为成熟的软件如DOE-2,HASP等。

目前,各国还在进一步研究建筑物热过程的动态模拟计算,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相对还比较薄弱。

4几种方法的比较

通过利用这两种计算方法的软件对空调工程在相同计算参数的情况下进行冷计算,同时采用概算指标简要计算,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概算法远远大于谐波法和冷负荷系数法,为1.6倍多,谐波法和冷负荷系数法计算结果相当。

所以在实际的负荷计算中不宜采用概算指标,概算法只能在系统初步方案确定时用来参考。

对于各城市的计算,该结果与建筑热工分区相符合。

根据国家规范要求,空气调节区的空调冷负荷应按所服务空气调节区同时使用情况、空气调节系统的类型及调节方式,按各空气调节区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或各空气调节夏季冷负荷的累计值确定,并应计入各项有关的附加冷负荷。

一般设计人员在计算夏季冷负荷时大多利用负荷计算软件进行计算,这些软件一般也按照规范中所给公式计算围护结构传热、外窗日射得热、室内热源散热及新风冷负荷等附加冷负荷,而忽略了空气调节系统的类犁及调节方式对夏季冷负荷的影响。

这些因素对冷负荷的影响一般只能通过人工计算,建筑物逐时空调负荷应在软件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加以人工计算调整才能更加准确。

所以,即使软件使用者非常准确地输入各项数据,所得结果也不一定可以作为进一步空调系统设计的依据,有时仍需要考虑不同的空调系统对空调冷负荷的影响和特殊区域的空调冷负荷而进一步手工计算。

参考文献:

1单寄平空调负荷实用计算法[M1中国建筑工业出社.1989.

2陆亚俊暖通空调I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魏大俊软件计算空调冷负荷中应注意的问题【JI.广东建材20069:

137—138.

4顾小松,傅俊萍空调动态负荷计算软件开发【J】.制冷与空调2005.5

(1):

21—24

5顾小松用谐波反应法计算空调负荷应注意的问题暖通空调【J】2004.34(4):

79—8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