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8121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新人文主义

——儒学未来发展的一条可能路径

王正

儒家对人、对社群、对自然、对精神的理解,与西方不同。

中国思想是在一种“存有的连续”中去思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关系,而西方则是以各个分解的逻辑或定义的方式去认识世界。

在这样一种差别下,基于儒家思想的新人文主义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考基础和实践方向。

儒家认为个人不是个体性的存在,因此儒家根本反对西方近代以来原子主义式的对人的理解。

儒家认为每一个个体都不是孤零零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具体盼与他人共同在一起的伦理情境中,所以儒家特别重视人伦观念。

孔子就曾说: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论语·微子》)人应当按照人伦规定来生活,任何试图逃离人伦之外的想法和做法从根本上讲都是有问题的。

对于社群,儒家认可独立社群的独立存在意义,但儒家并不认为各个社群之间是一种绝对不同或者完全隔离甚至处于冲突的状态,而是将各个家庭、社区、民族、国家和文化共同体看作相互关联着的社群,并认为由这些社群共同构成了一个最大的社群——整体人类生活的这个世界,而这个最大社群的和睦正是它的共同善。

由此可知,儒家认为每个小社群之间不应当是冲突对立的,而是应当基于对大社群和谐的认同而处于和睦的状态。

儒家认为自然虽然有其独立客观的意义,但从根本上讲,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不是外在于自然的,因此自然在一定意义上也内在于人的存在中。

也正因如此,人虽然有其特殊于其他物种的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就高于自然,而恰恰是自然赋予了人这种独特性,所以人应当在一定的不伤害自然的范围内去实现自己的独特性。

当这种独特性和自然恰到好处地共同实现的时候,就是儒家的“天人合一”了。

当然,儒家的天还有命运之天和义理之天的含义,因此儒家的天人合一并不仅是自然意义的合一,还有终极超越意义的合一。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阳货》)孔子认为“天”无声无息而自然作用,生化万物而并不与人分裂,因此它是人本来应具之天性和最终应达之境界。

所以人应以天为则,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终实现最高的境界——天人合一。

由此,儒家将人的精神提升到具有宗教性意义的程度。

因为儒家如上对人、社群、自然、精神的认识和追求,基于儒家的新人文主义可以成立。

而这种成立,不仅是一种经典阐释上的成立,更是一种哲学理念的成立。

因为它是当代儒家学者经由和西方以及其他文明的对照,而在传统儒家基础上重新发掘出的具有新意义的哲学理念,所以它可以在当下这个现代甚至后现代的时代生发出真正的力量,去影响人、改变人。

当然,我们应当给基于儒家资源的新人文主义一个长时间的发酵,以使它正常而顺利地发展,而不宜过于苛刻的要求它迅速发生效力,那最终只会伤害到这一理念的自发性生长,而造成儒家思想一次新创生的迟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思想不是用各个分解的逻辑或定义的方式认识世界,而是在一种“存有的连续”中去思考认识世界的。

B.儒家认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具体的与他人共同在一起的伦理情境中,而不是一种孤零零的个体性的存在。

C.各个家庭、社区、民族、国家和文化共同体共同构成了一个最大的社群——整体人类生活的这个世界。

D.儒家认为不应存在一种不同的或者完全隔离甚至处于冲突状态的独立意义的小社群,因为大社群就是建立在共同认同基础之上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的“天人合一”说的是人并不外在于自然,而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的独特性应当和自然共同实现。

B.孔子认为“天”是人本来应具之天性和最终应达之境界,由此可见儒家的天人合一并不是自然意义的合一,而是终极超越意义的合一。

C.儒家将人的精神提升到具有宗教性意义的程度,是因为人可以天为则,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终实现最高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D.儒家的新人文主义的成立,既是一种经典阐释上的成立,也是一种哲学理念的成立,因为它是当代儒家学者重新发掘出的具有新意义的哲学理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特别重视人伦观念,认为任何试图逃离人伦之外的想法和做法从根本上讲都有问题,人应当按照人伦规定来生活。

B.因为儒家对人、对社群、对自然、对精神的理解与西方不同,所以基于儒家思想的新人文主义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考基础和实践方向。

C.孔子认为“天”无声无息而自然作用,它是人之天性和应达之境界,因此,人要做到天人合一,就必须顺应自然。

D.要让基于儒家资源的新人文主义正常而顺利地发展,就不可以过于苛刻的要求它迅速发生效力,因为它需要一个发酵的时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潘光旦:

特立独行的士大夫

高毅哲

如果让潘光旦走进现在大学图书馆翻一下借书记录,恐怕依然会火冒三丈。

上世纪40年代末他担任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时,有次抽查图书馆借书情况,发现最多的是“中文——白话——小说”,不禁极为生气,因为这说明学生偷懒,喜欢看小说而不看文言、外文。

他后来专门著文分析,说青年人受时代成见的支配,喜欢读白话、译文书籍与报纸,冷落了外文、文言书籍,这是应该引以为忧的——今日之大学图书馆,借阅最多的,往往也是各类商业性质浓厚的畅销小说,潘光旦若见了,焉能不气?

潘光旦为这样一件事恼怒,并非吹毛求疵。

他一生的为人、处世、做学问都充满着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

反映在他的教育思想上,便有着浓厚的儒家特色。

潘光旦教育思想的核心,“中和位育”,即典出儒家经典《中庸》。

其文日: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潘光旦以此为核心,联系当时国家社会发展实际,对人的发展作了深刻的观察和思考,并身体力行。

所以他为什么那么在乎学生不读文言、外语?

那是因为他认为文言、外语是学生成为“完人”的必备工具。

当时教育界的思潮是热衷造就专门技术人才,潘光旦对此十分反感。

他认为,教育必须以每一个人为目的,必须在每一个人身上着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一个人,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境界,成为“完人”。

专家人才必须是在完成人的教育后,才能成为完整的“人”的意义上的专才,否则充其量只能是优良的工具。

但潘光旦显然不是一个旧时代的老先生。

他是政治的积极参与者。

他参加政治运动的次数之多,并不逊色于好友闻一多。

闻一多遇刺后,下一个就要轮到潘光旦,以至于他不得不躲入昆明的美国领事馆避难。

如此积极的“入世”,除却他身上士大夫气质,更和他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有关。

潘光旦看重教师的表率作用,他提出要慎择师资,选择教师不仅要看他的学识多少,学问深浅,更重要的是他的学识对他个人的日常生活已经发生了多少良好的影响,潘光旦认为教师风度的表率作用远远胜过训导中实行的那些生活戒条和所订的几种奖惩功过的条例。

潘光旦是有资格说这话的。

他在意气风发的十七岁时,因运动事故失去半条腿,要出国留学,还被当时清华的代理校长严鹤龄嘲讽“怕不合适吧,美国人会说中国人两条腿的不够多,一条腿的也送来了”!

换做别人,恐怕早已一蹶不振了,但潘光旦不仅不以为意,还做诗述怀:

谈兵膑脚传孙子,述史丧明说左丘。

此思尚存志仍在,纵教偏废亦何忧。

后来,他拄着双拐,拖着一条残腿在美国四年拿下硕士学位,回清华担任教务长后,更成为是老清华人中最得力的核心成员之一。

(选自《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17日,有删节)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从当时学生借阅图书的种类看,可以知道他们喜欢读的书是“中文——白话——小说”,说明学生偷懒,这令潘光旦很是忧虑。

B.潘光旦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最终成为“完人”,专家式人才并未实现“完人”的教育目标,充其量只能算优良的工具。

C.潘光旦看重教师的表率作用,认为教师的言传身教的作用远远胜过训导中的奖惩条例,因此选择教师不仅要看他的学识多少,更看重学问的深浅。

D.潘光旦作为老清华人中最得力的核心成员之一,他在身有残疾的情况下,仍然自强不息地做好所担负的工作,这一点尤其值得敬佩。

5.潘光旦在教育思想方面有什么主张?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6.你怎样认识潘光旦是“特立独行的士大夫”这个说法?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聂耽

聂鑫森

聂耽性格内敛,不喜欢疯跑乱叫,好静,尤好静中读书。

初中毕业,他选择了去读中专技校,是“家有万金不如薄技在身”的古语对他起了作用。

技校毕业,聂耽分配到一家国营纺织厂当保全工。

保全工就是维修工,哪台纺纱机、织布机出故障了,一个电话打过来,他和他的工友便提起工具包,立赴现场去处理。

待机器重新运转,他们便如鸟儿归巢,回到保全班的值班室里。

四十多年过去了。

聂耽退休了。

但在聂耽临近退休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

全国纺织系统的保全工,经过层层选拔,十个优胜者再参加决赛,聂耽居然蟾宫折桂,夺得了冠军!

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

在一个巨型车间里,几十台纺纱机、织布机一齐开动,机声喧闹;被蒙上眼睛的聂耽,坐在车间的上端,他能在嘈杂的机声中,听出哪台机器有了毛病,毛病出在什么地方,百分之百的准确。

现场直播的事,是聂夫人失口说出去的。

正好是星期天的上午,全巷的男女老少都在看。

很多特写镜头,都停留在聂耽的耳朵上,又大又长不说,而且在聆听时,耳廓会敏感地扇动,忽快忽慢,让人啧啧称奇。

当决赛结束,评委主任宣布聂耽排名第一时,巷子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鞭炮声。

湘潭曲曲巷出了这样一个人物,太了不起了!

聂耽把获奖的十万元,全捐给了市里的“爱心救助工程”,一个子儿都不留。

可获奖后的聂耽,和从前没有丝毫的不同,别人当面和背后的议论、赞扬,他似乎都没听见——耳朵直愣愣地矗着,一动也不动。

不同的是,在休息日,常有本单位和外单位的青年工人,来曲曲巷拜访退休了的聂耽。

院门是紧关的,他们在说什么、做什么,没有人知道。

有时,聂耽会领着这些年轻人走出巷尾,到雨湖公园去游玩,笑语声一路撒落,滴溜溜转。

与聂耽隔着巷道门对门住的是刘聪。

刘聪四十岁出头,留过洋,现在是一家大医院五官科的主治大夫,在治耳鸣、假聋、耳膜破损等方面名声远播。

他对聂耽的超常听力很感兴趣,希望从中找出什么奥秘,或许会有助于他对耳疾的治疗。

可聂耽不乐于与人打交道,令他束手无策。

现在他有法子啦,可以跟在聂耽一群人后面,也看风景,也听他们说话,不会没有斩获。

秋日的午后,聂家的门打开了,聂耽领着七八个小伙子和姑娘,朝巷尾走去。

刘聪知道,这群年轻人是上午来的,眼下吃过了午饭,聂耽领着他们去雨湖公园溜达,他便悄悄地跟在后面。

游柳堤,看水中游鱼历历。

过花坞,嗅清苦的菊香。

倚八仙桥的红栏,看天上雁字横斜。

然后他们坐进周家山的听风轩,听秋风飒飒。

聂耽的耳廓忽然动了起来,然后用手一指,说:

“那阶边的一颗小石子,压住了一只蝈蝈的腿,它叫得很痛苦。

大家感到很惊异。

一个小伙子飞快地跑过去,扒开一块小石头,蝈蝈嗖地跳起来,很快乐地呜叫着。

有人问:

“聂师傅,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聂耽说:

“因为听多了,听熟了。

坐了一会儿,他们又朝湖心亭走去,有一条宽宽的水上石栈道通向那里。

年轻人簇拥着聂耽,又说又笑。

还有三三两两的游人跟在后面慢行,老人的拐杖声,女人的高跟鞋声,孩子的喊叫声,此起彼落。

走在最后的刘聪,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一元钱的硬币,让它垂直落下,硬币掉到石板上,清脆地一响。

几乎所有的人都听见了钱币落地的声音,都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目光搜索着发出声音的方位。

只有聂耽什么也没听见,依旧向前走去。

刘聪抱歉地对大家笑了笑,弯腰拾起硬币,然后转身走了。

他知道,聂耽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

(选自2016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部分,先介绍聂耽在纺织厂当保全工的身份,又介绍他的工作性质,为后面小说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小说特意安排了参加全国纺织系统的保全工比赛的情节,运用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写出了聂耽独特的技能。

C.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比赛,这对于湘潭曲曲巷而言自然是大事,小说用“聂夫人失口说出去”的方式告知巷子里的人,十分自然。

D.聂耽领着七八个小伙子和姑娘去雨湖公园,通过看游鱼、嗅菊香、看雁字、听秋风等活动,显示了他的本领,同时对年轻人也起到了良好教育作用。

E.小说运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手段,形象地刻画了聂耽这个人物,以此告诉人们,即便是最平凡的小人物,只要用功,也可以有惊人的成就。

8.小说中聂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

9.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在塑造聂耽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的对比手法及作用。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吕午,字伯可,歙县人。

嘉定四年进士,授乌程主簿,郡守致之幕下,事一决于午。

守张忠恕,丞相浚之孙,荐午犹力。

调当涂县丞。

守吴柔胜谓午有操守,俾其子渊、潜定交焉。

会司理摄芜湖县,庐州遣两兵会公事,司理遂以庐兵夺县民为言。

柔胜怒,悉置狱,属午问之。

午谓“庐州有公牍,不可谓夺民”。

柔胜愈怒,再以属午。

明日,午入谒,柔胜先令左右问若何,午执前说。

柔胜益加怒,谓“我不忍庐兵夺吾百姓”。

不出迎午,午坐客位不退,不食。

柔胜勉为出,怒不息,欲黥二兵。

午徐曰:

“庐州初无公牍则可,有则县不为处置而反罪庐兵,恐不可。

”久之,卒从午请,由是柔胜益知午。

陈贵谊守太平属午安集淮南流民江东提举徐侨知午在郡惊喜辟为幕属。

午欲尽决遣郡事而后行,帖趣行至十八而不以白贵谊,侨贻书贵谊,午始行。

既而侨行部,以田事迕丞相史

弥远,以言罢。

午还当涂。

监温州天富北监盐场,改知余杭县,亦以言罢,公论大不平,然午自此名益重。

浙东提举章良朋留之幕,旋兼沿海制置司事。

海寇未平,良朋问策安在。

午廉知调军出海,粮尽即还,军获寇物,官尽拘收。

乃与制置司干官施一飞议,粮尽再给,不许擅还,贼舟所有,悉以给军,海道遂清。

差监三省枢密院门兼监提辖封桩上库。

丁父忧,免丧,迁大府寺簿。

拜监察御史,帝亲擢也。

提举崇禧观,再移浙东提刑。

复为监察御史,入见,帝曰:

“卿向来议论甚明切。

”兼崇政殿说书。

史嵩之雅不欲午在经筵,时殿中侍御史项容孙子娶午从子,嵩之俾容孙上疏避午,欲撼之去,而于法无避。

嵩之乃与言路密谋,以为午尝劾王瓒姻家史洽,遂以瓒为右正言,午即治装去,上手诏趣留之,午力辞,不允,由是再留,而议论愈不合。

迁起居郎兼史院官,官至中奉大夫,间居一纪卒,年七十有七,累赠至华文阁学士、通奉大夫。

(节选自《宋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贵谊守太平属午安/集淮南流民江东/提举徐侨知午在/郡惊喜辟/为幕属。

B.陈贵谊守太平属午/安集淮南流民江东提举/徐侨知午在郡惊喜/辟为幕属。

C.陈贵谊守太平/属午安集淮南流民/江东提举徐侨知午在郡/惊喜/辟为幕属。

D.陈贵谊守太平属/午安集淮南/流民江东提举徐侨知午在郡/惊喜/辟为幕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弱。

B.流民,是指因故被流放的人,因为是宋朝,不必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民”字,所以直接用了“民”字。

C.黥,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后来也用于刺在士兵脸上以防备其逃跑。

D.一纪,因为岁星(木星)绕太阳一周约需十二年,因此古代称十二年为一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午的能力受到地方官的看重。

他任乌程主簿时,郡守张忠恕将事情交由吕午决定,调任当涂县丞时,守臣吴柔胜让儿子们与他交往。

B.吕午能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不屈服于上司。

在对待所谓庐州兵侵扰芜湖县百姓的事件上,他以自己的坚持,改变了吴柔胜的不当做法。

C.吕午做事认真。

江东提举徐侨要聘他为幕僚,他因事务缠身,就没有把这件事告诉陈贵谊,直到徐侨写信给陈贵谊,吕午才成行。

D.吕午在朝内为官受到排挤。

他兼任崇政殿说书时,史嵩之不愿让吕午在经学讲席上,就依法规让项容孙上书使吕午进行了回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明日,午人谒,柔胜先令左右问若何,午执前说。

(5分)

(2)丁父忧,免丧,迁大府寺簿。

拜监察御史,帝亲擢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春江花月夜(节选)

唐·张若虚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4.对以上诗句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的前两句通过写“江天一色”、明月皎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天高地阔,宇宙洪荒的雄浑景象,为下文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追问,创设了由景生情的意境。

B.“江畔何人初见月”,写出了由猿变成了人的远古先民,由树上来到地上,由地上来到江边,看到天空和水中各有一个大大的发光的圆形的意外和惊喜。

C.“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写宇宙形成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月亮在什么时候把它的光辉倾洒的人间大地上,为先民提供了光明。

看似提问,实则是对自然造福人类的礼赞。

D.“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月年复一年没有变化,个体的人在江月面前是短暂的,但整体的人类却绵延无已,也可以构成一种与自然相媲美的永恒。

E.诗歌最后两句中的“待”、“送”两字,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

月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年年长明不衰;而人生、人的青春,却被月下滔滔流水“送”走了。

15.有人说这首诗抒发的是面对永恒的自然,人生苦短的悲观情绪,实则不然,请结合诗句阐述理由。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两句话是:

“,。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一句“”极写刘裕为恢复中原而大举北伐时的威猛声势。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两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敌人的封锁使得中央苏区的经济愈发恶化,食盐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困难,中央苏区的百姓妙招频频骗过敌人的封锁检查,不绝如缕地将盐输入苏区境内。

②已发现的5000多个甲骨文字中大部分的字,或音不堪卒读,或义不可明喻,或形不可构造,考释难度非常大。

③国庆节之前,杭州市将西溪的人文景观重新修缮,整修后的亭台楼阁造型多变,错落有致,吸引了大批游人观赏。

④那种悍然不顾别国利益而干涉别国内政的的霸权主义行径,必将因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强烈谴责而最终宣告失败。

⑤对于2016年楼市的突然火热,人们聚在一起经常街谈巷议限购政策,许多人采取观望态度,在买与不买的门槛上徘徊。

⑥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更应如履薄冰,但也不可畏葸不前,还要有一种“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闯劲,这样才能闯出一条路来。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6年是国家下大力度推进区域性“脱贫”的关键一年,各地政府在改善人民生活和财富的同时,也注重了文化教育的政策性倾斜。

B.一个外来物种的引入,有可能因无法适应新环境而消亡,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与之抗衡的生物而演变为凶残的入侵者。

C.现在一些几童读物含有宣扬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甚至是淫秽暴力,可是没有一个部门明确地表示对此负起监管责任,实在堪忧。

D.中国的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于2014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类的声音和指纹①是独一无二的吗?

②我们都无法肯定地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③我们要真正测试对比完地球上近74亿人的指纹信息,④那仍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⑤我们能测试到世界上所有现存的人类指纹,⑥无法去比较那些已经去世的人的指纹。

A

可能

其实

因为

/

就算

B

难道

所以

因为

但是

即使

C

可能

其实

虽然

/

就算

D

难道

所以

虽然

但是

即使

20.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5分)

人类的智性创造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①。

科学总是朝前看,强调进步,需要不断否定和更替既有知识中过时或错误的成分。

人文思考则追求的是意义,要靠良知和智慧来推进;而智慧是不会逐代增长的。

因此,②,后人必须超越前人,比如爱因斯坦一定是超越牛顿的。

而艺术的创新要复杂的多,③,艺术成就很可能是并列的,比如活跃于十九世纪初的贝多芬与活跃于十八世纪中叶的巴赫,在各自的领域和表达范畴,都做到了尽善尽美,是很难分出个伯仲来的。

21.下面是小张一家利用国庆节小假期旅游出发之前的初步准备计划框架,请把它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字。

(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生命是一种选择。

譬如树,是什么树,不在于树自己如何标榜,而在于树自己作出何种选择。

选择低矮弯曲,你就只能是灌木;选择高大伟岸,你就是乔木;选择四季常青,你就是松柏。

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选择直面人生,你就展示了你的坚强;选择奉献社会,你就成就了你的伟大,选择追求探索,你就会走向你的成功……

也有人说,人生是依靠和等待。

有了好的背景,就有了好的起点;有了好的机遇,就有了好的人生……

对此,你有何看待和评价?

要求: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