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推动团队学习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80934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推动团队学习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推动团队学习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推动团队学习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推动团队学习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推动团队学习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推动团队学习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推动团队学习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推动团队学习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推动团队学习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推动团队学习MicrosoftWord文档

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推进团队学习的思考

卜金超1姜华峰2陈振勇3

(1、中国地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100083,2、军事科学院北京100000,3、中共邯郸市委党校邯郸056004)

摘要:

团队学习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核心。

重视团队学习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当前团队学习中存在不少问题,推进团队学习必须加强团队建设,培育深化团队精神;强化团队学习意识,提升团队学习理念;明确团队学习目标,整合团队学习内容;健全团队学习机制,确保学习持续有效。

关键词:

推进团队学习思考

作者简介:

卜金超,男,1974年7月生,河北邯郸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2010级博士,中共邯郸市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姜华峰,男,1976年月出生,山东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2010级博士,军事科学院参谋,研究方向:

陈振勇,男,1970年1月生,河北邯郸人,硕士,中共邯郸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团队学习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地位

(一)学习型党组织及其特征

1、学习型党组织,“就是指能够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理念,具有健全的学习机制、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学习力推动创新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生机活力的集体。

”[1]

2、学习型党组织的特征

(1)学习内容的宽泛性:

学习不等于学习型,学习型不等于学习型党组织。

学习型党组织的学习既包括读书,也包括读书基础上的学习功能的扩大和学习能力的拓展;既包括学习理论和知识,也包括学习新形势下处理热点、难点、敏感点等各种复杂问题的方法、方式和能力。

(2)学习意义的深刻性:

从学习到学习型的转变,意味着学习意义发生了非同寻常的重大转变。

在过去强调“重视学习”的基础上,学习的内涵加深了,学习的要求提高了。

学习成了学习型党组织更加鲜明、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组织表现;学习成了党组织活动的典型内容和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志;学习成了学习型党组织的整体性要求和全党的共同责任;学习成了学习型党组织制度化、机制化的长期过程。

(3)学习原则的创新性:

以学习为创新的源动力,通过学习推动创新,是我党各级组织的典型特征。

面对世界的变化和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党的各级组织要既要把学习作为创新的资本,也要以学习来拓宽创新的途径,了解新情况,吸纳新营养,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新突破。

学习型党组织学习的内容、方式、载体和机制要不断创新;学习的阵地、渠道、平台要不断拓展;学习的途径要完善,学习的制度要健全。

学习型党组织必须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激活组织中的各个要素和环节,拥有更高、更强、更持久的创新功能,以此来提高开发加工学习资源的能力和本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处理各种复杂矛盾。

(4)学习形式的团队性:

党员的团队性是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标志。

学习型党组织的学习是全体党员为了组织的共同目标,以基层党组织为依托开展的组织化学习,是一个全员参与、集体运作和整体提高的过程。

学习型党组织的学习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学习,是避免依靠权力、权威、领导意志和行政命令的学习,是通过党员的自主、自觉和组织内部相对稳定的运行机制来实施的学习,是凝聚党员力量、激发党员热情、挖掘党员潜能的学习,是一种平等学习、启发学习、集体学习、互动学习、有序学习,即团队学习。

这种团队学习就是党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合作学习、彼此询问、集体辩论和共同切磋,就是团体智力的开发。

通过团队学习,党组织可以实现学习方法的创新,信息知识的共享,思想、精神的启迪,学习经验的交流,学习成果的交换,学习影响的扩大。

(二)团队与团队学习

团队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共同体。

团队不是简单的毫无关联的个人的加总,也不是一个单位内部人数的简单叠加。

团队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有意识地协同劳动而产生的群体,是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共同奋斗的有机集合体。

团队学习是团队成员之间通过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与经验的交流共享、群化融合,形成、发展团队的整体合作能力,以超越个人智慧之和的集体学习。

(三)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核心

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进行学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和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

它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致的目标和知识的共享。

个人与团队目标的一致是团队学习的基本要件,知识共享则是内部交流的过程,只有通过知识共享,才能互通有无,共同提高,否则团队学习就成了空话。

团队学习对学习型组织的形成至关重要。

团队是个人与组织之间的桥梁,是组织开展工作与学习的基本单位,组织功能的形成与发挥与其所属团队的功能的形成与发挥关系密切。

学习型组织的形成沿着学习型个人—学习型团队—学习型组织的路径进行。

会学的团队可能发展出善学的组织,离开团队学习,就不会有组织学习,也不可能有学习型组织。

团队建设滞后,团队学习就会落后,学习型组织建设就会退后。

在学习型组织中,个人学习是团队学习的必要条件,团队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必要条件。

组织通过个人、团队而学习,其中团队学习是关键环节。

它打破了封闭式的学习方法和模式,克服了个体学习的局限性,弥补了个体学习的不足,能够使参与者畅所欲言,广泛交流,接受来自不同角度的观点的批评,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能够排斥权威的居高临下,培养其自身学习的主动性、群体性和独立性,形成自主思考和学习的习惯;能够使学习主体重温已有的知识,在与他人意见的比较中实现知识的渗透与融合、交叉与横移、重新建构与组合,达到个体学习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能够通过不同观点的争论使杂乱无章的问题变得集中,通过思想火花的碰撞使原本肤浅的讨论更加深入,通过问题的不断追踪滤出符合实际、符合道理的观点,淘汰无端妄说和经不起推敲的观点,得出具有信服力的结论,使学习主体的思维全面而深刻,在讨论和交流中达到认识的提高和统一。

只有众多团队都变成整个组织中的学习单位,只有组织建立起团队学习的风气和标准时,才能通过团队之间的合作学习实现整个组织的学习效果,真正形成学习型组织。

五项修炼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个人的自我超越为学习型组织建设提供了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和精神基础;改善心智模式为学习型组织建设提供了思维基础;建立共同愿景为学习型组织建设提供了动力基础。

团队学习既是团队的活动内容,同时又是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的载体和手段。

而系统思考作为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灵魂,必须以团队学习为方法基础。

只有团队学习得到加强、获得突破、取得成果,组织才能进行系统思考。

建设学习型组织,必须以团队学习为基础和龙头。

二、重视团队学习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团队学习作为中国共产党进行学习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历来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的高度重视。

毛泽东很早就懂得“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道理,认识到相互借鉴和探讨对学习的重要性,高度推崇团队学习的地位和作用。

他善于独立思考,又习惯拜人为师,积极与师友和他人进行研讨交流,切磋学问,注重在集体学习中吸取智慧和营养。

他“亲师而外,取友为急,质疑问难”。

1914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参加了由杨昌济老师任指导的哲学小组,以研讨哲学的有关问题。

这是有记载以来毛泽东最早参加的学习集体。

他与杨昌济、蔡和森、萧子升等师友讨论读书和研究之法,交换学习心得并发表意见。

据说,毛泽东每次去黎锦熙处,不为别的,就为“读书事”、“读史法”、“研究科学之术”、“学与政”,等等。

1915年,毛泽东与肖子升商议创办社团,探讨用集体智慧去解决社会问题和改造旧中国。

后来他又在本校组织成立了“学生自治会”,通过“船山学社”的每周例会,讨论如何爱国救国,“如何使个人及人类的生活向上”等议题,这项活动仅在1916年讨论次数就达百余次以上。

1918年4月,他又成立了“新民学会”,同时还有选择地参加了北京大学的新闻研究会和哲学研究会,组建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等研究社会问题和探讨救国真理的团体。

1921年,毛泽东在长沙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传播新思想和研讨各种学术问题的自修大学,先后组织和培养了两百多进步青年。

无论在革命还是建设中,毛泽东特别重视学习集体的组建,以探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相关问题。

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组建了学习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著作《战争论》的学习小组,以撰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41年9月,中共中央成立了由毛泽东任组长的思想方法学习小组,以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和六大以来的决议;1959年12月,毛泽东指定陈伯达、胡绳、邓力群、田家英等人同他一起读书,组建了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学习小组,以解决大跃进中的“五风”问题。

毛泽东认为,“不先有言,何以知失?

知失则得,非言之功乎?

”[2]“其为事无域,而人生有程,人获一珠,家藏半璧,欲不互质参观,安由博征而广识哉?

”[3]唯有“互质参观”,才能“殊趋而同至”。

[4]

在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和《关于读书的建议》一文中,毛泽东明确提出“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并通过倡导和参与创造学习讨论会的组织学习形式和组建学习团体来进行集体学习,相互分享学习成果,共同提高。

如对革命军队建设,他曾提出:

“练兵的方法,应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练兵运动”。

[5]在“十大教授法”里,毛泽东提倡“干部班要用讨论式”。

[6]

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还明确指出:

“我希望从我们这次中央全会之后,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

”[7]从而提升自己看事物、看问题的智慧和能力,

在国内,不论是不同地区之间还是同志之间都要相互学习。

1963年,毛泽东充分肯定湖南省委学习外省优良经验的态度和办法,提出要“把向别部、别省、别市、别单位的好经验、好作风、好方法学过来这样一种方法,定为制度。

[8]

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再次强调:

“一个问题来了,一个人分析不了,就大家来交换意见,要造成交换意见的空气和作风。

我这个人凡事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问问同志们,问老百姓。

从自学到他学,从自学与他学并重到发动学习运动,从开展学习竞赛到“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毛泽东创建了学习化政党,创立了团队学习的教育领导机构、管理体制和

以中国军政抗日大学等20余所为代表的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场所和基地,制定完善了以《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等近20个文件为代表的团队学习教育制度体系。

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也是高度重视和极力倡导团队学习的。

他认为“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

”[9]“不同学派之间要互相尊重,取长补短。

要提倡学术交流。

任何一项科研成果,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都是吸收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

”[10]“要想学到一些东西,就要虚心,不虚心的人是会一无所成的。

互相探讨是集思广益的好办法,一个作品经过大家研究和讨论,是会更臻完善、收效更大和不易发生毛病的。

能接受别人意见,才能使自己进步。

[11]学习就要老老实实、一丝不苟,就要具有开放意识,博采众家之长,更要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集体攻关,获得重大突破。

唯有“百家争鸣”,认真探讨,互相辩论,彼此交流,才能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才。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也没有放松对团队学习的落实。

江泽民从主持中央工作开始,就指示制定中央政治局的理论学习计划,要求全党都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

在党的十五大上他还特别要求在党内造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

他不但向全党发出“讲学习”的号召,还正确地分析了当今社会的发展特征,敏锐地洞察到了团队学习的重要性,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讲话上明确指出,“推动教育体系的创新,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学习型社会”。

[12]他开创了中央领导集体学习的制度。

从1994年12月9日中央政治局在中南海听取法律知识讲座开始到2002年,中央领导共组织了12次集体学习。

中央领导集体学习制度开始形成,团队学习进一步推进。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3]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积极推动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终身教育体系。

”[14]面对党中央的号召,以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乡村等活动为形式的团队学习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15]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为切实推动团队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坚持集体学习制度。

从2002年11月到2007年9的5年间,党的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先后进行了44次集体学习,平均40天左右就集体学习一次。

自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已近30次。

三、推进团队学习的思路

(一)现阶段团队学习的不足

1、团队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团队学习的整体成效

在团队建设方面,我们的团队结构不尽合理,团队意识有所欠缺,团队活力明显不足,这必然使团队学习的成效大打折扣。

2、目标模糊导致团队学习的动力不足

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学习目标模糊成了团队学习的软肋。

有些党组织要我学我才学,学习的紧迫感不强,压力不大,投入不足,学风不振、热情不高,毅力不够,玩风过剩,内驱力不足。

3、形式主义造成团队学习有名无实

在一些党组织中,学习的形式主义倾向着实存在,有的认识不到位,敷衍了事;有的不从实际出发,不求实效;有的存在运动化倾向和政绩化倾向,大做表面文章,大形象工程。

4、机制不健全使得团队学习难以持续。

有的党组织在学习中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学习交流机制,学习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学习考核机制不够严格。

克服学习型组织建设中团队学习的障碍与不足,以更加积极有效的思维和方式方法推进团队学习,必须全面加强团队建设,培育深化团队精神;强化团队学习意识,提升团队学习理念;明确团队学习目标,整合团队学习内容;健全团队学习机制,激发团队学习动力,确保学习持续、有效。

(二)推进团队学习的方法和措施

1、全面加强团队建设,培育深化团队精神

(1)加强团队组织建设,巩固学习组织基础

首先,健全机构,合理配置团队。

各单位要综合考虑党员的年龄、性别、知识、能力、专业、素质等特点,科学合理地构建好自己的领导团队、管理团队、业务团队,搞好本单位的科室、部所、班组、区队等基层团队建设,巩固团队建设的组织基础。

其次,建立团队的沟通协调机制。

各级领导要通过畅通的渠道交流信息、想法和感情,做到领导之间诚实相待,真诚关爱,管理层关心、尊重、理解、信任下级。

通过内部的深度会谈、观点分享,统一思想,协调配合,相互帮助,奠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形成强大的内力,练就深厚的“内功”,促进和谐团队的建设。

(2)加强团队思想建设,精心培育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奋斗的思想意识。

培育团队精神,就是要培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关系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首先,培育团队成员的集体归属感与一体感。

党员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礼让,整体搭配,尊重理解人,宽容体贴人,关心同情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要坚持团队利益至上的原则。

其次,深化团队之间的团结合作。

团队之间要增进团结,深化合作,敞开胸怀,互相补位、协同作战,做到分工不分家,多沟通少抵触,多协调少抗拒,多信任少怀疑,加强整体合作、主动合作、一般合作、常态合作,群策群力,强化纪律,形成合力。

(3)加强团队作风建设,努力升华团队精神

团队的作风建设至关重要。

加强作风建设就要树立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思想作风,树立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学习作风,树立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树立顾全大局、科学民主的领导作风,树立积极正派、健康向上的生活作风。

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恪尽职守、勇于负责,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先进学习,少说多做,敬业、求实、务实、落实,具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摒弃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和骄奢淫逸的作风,抵制各种诱惑,培养高尚情操。

2、强化团队学习意识,提升团队学习理念

(1)强化团队学习意识,就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团队学习风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改进学风和文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学习,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中学习,在改革创新中学习,在同各个团队的协作奋进中学习,在学习中升华团队精神,在学习中凝聚团队合力,在学习中创新团队的事业。

(2)提升团队学习理念。

首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成一种境界,一种时尚,一种觉悟、一种责任,一种追求,贯穿工作和生命的全过程,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不突击,不马虎,不敷衍,不应付,持之以恒,始终如一,普遍化,常态化,制度化。

其次,要牢固树立“全员学习”的理念。

从团队的领导层或决策层、管理层、业务层或操作层都要全身心投入学习。

第三,要牢固树立“全程学习”的理念,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共同学习,共同讨论,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第四,要牢固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激发每个团队成员的潜能,将分散在每个人头脑中知识、经验和信息整合成更大的创新力量,培养创新思维。

总之,团队学习既是财富、机会,又是享受、修养;既是读书、思索,又是实践、进取;既是生活、职业,又是创新、成功。

3、明确团队学习目标,整合团队学习内容

(1)确立团队学习目标。

首先,要从整体出发确立宏观目标,充分考虑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和本省、本市、本单位发展的大局,认真谋划本团队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第二,要从本团队出发确立中观目标。

将发展总体目标加以分解,认清本团队在发展大局中的角色定位、职责定位和功能定位,认清本团队应该学习什么、怎样学习才能发挥团队功能,确定团队的中长期和近期学习目标。

第三,要从个体出发确立微观目标。

将整体目标分解成量化的指标,形成小团队目标和个体目标。

领导团队、管理团队、业务团队学什么、如何学,都要有计划和安排,自觉地把个体目标融到团队目标之中。

(2)科学安排团队学习的内容。

第一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

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第二,要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即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在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开阔思路、把握规律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第三,要学习业务知识。

要紧密结合本团队的工作性质和任务,结合团队成员本职岗位的工作要求,不断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善于学习借鉴其他团队的好做法好经验。

(四)健全团队学习机制,确保学习持续有效

1、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完善团队学习第一责任人制度,制定团队学习的总体规划和阶段计划研究解决学习中的重大问题,根据团队学习不断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各项学习制度和落实机制。

2、健全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

把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作为评议干部、考察干部、发现干部的重要渠道和考核干部、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把党员干部学习情况的考核与其奖惩、评优、晋升和使用挂起钩来,使理论素养高、学习能力强的党员干部能够得到重用和提拔,使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党员干部能够被选拔到领导岗位,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

结合团队工作特点,有效激励每个人内心的真正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和团队的潜能,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增强党员干部学习的内动力,提高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党员干部重视学习、崇尚学习,把学习作为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避免学与不学一个样,甚至学还不如不学的现象出现,避免形式主义、走过场的现象蔓延。

3、健全评价和考核机制。

对团队学习的评价应既注重学习的形式又注重学习的内容,既注重学习的过程又注重学习的结果和成效,既严肃及时又灵活机动,既恰当准确又入木三分,既把握全局又客观具体。

在此基础上,把党员干部的学习情况纳入到考核指标体系,落实到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中。

突出学习绩效在党员干部的奖励、选拔、任用等工作中的评价作用,从而增强党员干部约束自我、加强学习的紧迫感。

把学与考核、学与使用、学与晋升紧密结合起来,构建起团队学习考核评价的制度体系,健全“逼学、述学、评学、考学、奖学”相结合的督学制度,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使团队学习形成长效机制,努力创造党员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激活党员干部学习的“原动力”,不断增加党员干部学习的“外加力”,达到学有动力与学有压力的双面互动。

4、健全管理和保障机制。

建立学习的组织领导体系,制定完备的学习活动规划和实施方案。

建立常态化、多样化的学习培训制度,把日常学习、脱产学习和短期集中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安排岗前培训、业务培训、晋职培训、理论培训,努力改进培训方法,并在培训时间上做出制度性的规定,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立健全学习投入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学习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抓好学习、培训、文化和文体活动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注重完善教育学习的师资,努力搭建学习平台,切实丰富学习资源,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强化团队学习教育的局域网、数字图书馆、数字出版物等网络建设,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加快办公自动化更新和实现进程,不断提高团队学习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5、建立平等的学习交流机制。

党员干部要敞开心扉、充分交流、共享知识,通过彼此启发和思想碰撞,激发创造火花,形成更高层次的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增强团队的集体智慧和整体效能。

注释:

[1]王炳林.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特征和建设路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3-26.

[2]莫自斌.青年毛泽东思想研究[M].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6.

[3]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

湖南出版社,1990:

18.

[4]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

湖南出版社,1990:

14.

[5]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1175.

[6]毛泽东.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165.

[7]《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3页.

[8]毛泽东.毛泽东文集:

第8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349.

[9][10]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

270,57.

[11]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

28.

[12]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

500.

[1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5.

[14]胡锦涛.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3-12-19

(1).

[1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291.

Thethinkingofadvancingteamlearninginthelearningpartyorganizationconstruc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