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8074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上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上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上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上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上精品教案.docx

《四上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精品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上精品教案.docx

四上精品教案

“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教前思考】

《射线、直线和角》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段的特征,直观认识了直线、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空间与图形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同时又是学生学习“角的度量”和“垂直和平行”等的基础。

前面的学习都只是直观的描述,而这节课则是对图形的特征及意义的抽象概括。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运用直观的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基于以上理念,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力求作到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导入新知,层层相扣,注重课堂的生成性。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学具的恰当选择,活动和合作的有效组合,使学生在观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新知。

教学内容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实践探究具有层次性、开放性,使得学生始终保持着盎然的情绪,在愉悦中,师生共同生成新知识,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使学生经历观察、画图和交流等活动,初步感悟:

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4.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

直线、线段、射线之间的联系、角的形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三角板、手电筒、活动角:

学具准备:

水彩笔、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出直的线

谈话:

我们的生活就象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生活中的美丽我们可以用巧手把它描绘下来,瞧,小朋友画的这幅画很美吧,今天我们探究的数学知识就藏在这画里,画面上藏着许多线,大家找找看,能把它比画出来吗?

会把它画在纸上吗?

学生找出后画在纸上,教师行间巡视,将学生画好的线展示在黑板上。

谈话:

大家找出了这么多美丽的线,可不可以根据线的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摆放呢?

(可以)

操作:

学生到前台对线进行分类摆放。

提问:

你是怎样分的?

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可以按线的直、曲分;按点的多少分…)

小结:

这些线有的是直的,有的是弯曲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到线王国里找找我们的老朋友吧!

(二)线的研究

1、课件出示线段:

你对线段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说说线段的特征

2、课件演示:

把线段一端的端点去掉,引出射线

提问:

认真观察,这一端会发生什么变化?

(演示:

把一端延长)现在你看到的还是一条线段吗?

组织交流讨论(或许会说出是射线)

讲述:

我们得到一种新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这样的线我们把它叫做射线。

强调:

射怎么理解?

(回答:

射箭,灯光照射等)

谈话:

射线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

演示:

打开手电筒光线射向掌心——移开手掌将光投至墙壁,感知光线可以不断延长。

引导:

如果老师把手移开,光线会发生什么变化?

(光会照射到墙上)

谈话:

如果不受任何阻碍,想像一下,这束光线将会穿越天空,冲出云层,穿过宇宙……这束光线它长吗?

手电筒的光源——灯泡我们就可以把它近似地看作一个端点,它射出的光线向外无限延伸,像这样的光线就可以看作是射线。

提问:

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一端可以无限延长的现象吗?

提问:

我们认识了射线,那谁能说说射线是什么样的?

板书:

射线

谈话:

广场大家去过吗?

那里的夜景美丽极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课件显示)一束束绚丽的灯光把广场的夜空装扮得格外美丽,你能从中找出我们熟悉的线朋友吗?

(学生可以找出射线、直线和线段以及曲线等)其实只要善于观察,作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3、认知直线

谈话:

在生活中我们找到了线段和射线,还有一些曲线,可是有一种在我们生活中很熟悉但却很不好找的线,它在数学王国了有很重要的位置,大家能猜出它是谁吗?

想不想认识它的样子?

课件演示:

动画延伸直线

4、合作交流:

探究三线的联系与区别

提问:

每种线都有各自的特点,那么它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下面需要大家认真观察、讨论,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活动之前请看清楚要求。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⑴4人小组分工合作,团结探索

⑵先画出三线的图示,再交流三线的区别与联系

图例端点个数长度

线段

射线

直线

小组汇报后教师小结三线的区别(课件出示)

线段:

两个端点,可以度量长度

射线:

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

直线:

没有端点,向两边无限延伸

提问:

通过大家的观察比较,发现三种线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再来一起研究一下,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课件动态演示)

学生交流讨论(略)

小结:

射线和线段都来自于直线,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5、学以致用说一说(判断并说明理由)

课件出示

6、学以致用画一画

根据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射线和直线都可以延伸,画的时候不能画完,所以只需要画出一部分就可以了,我们来比试一下,画一画吧!

a通过一点画直线,大家猜想一下,过这一点你能画多少条直线?

我们试试看,看你在20秒内可以画多少条!

(学生活动)在心里数数,你画了多少条?

看来20秒内画的条数不一样,有的孩子画的快,就多画了几条。

那大家想想,如果时间不限制,你可以画多少条?

如果时间可以无限多,那你可以画多少条。

那说明,通过一点的直线有多少条呢?

(课件显示)

b出示2点画直线,大家猜猜要同时经过这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

学生画一画汇报结果,课件显示结果。

过两点的直线只有一条。

c有了刚才的经验,那么猜一猜,通过一点的射线有多少条?

课件显示: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小结:

过一点可以作出无数条射线。

d从一点起可以画出无数条射线,现在请大家画一点,然后从这一点开始只画两条射线,(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其余学生在练习纸上画)

(三)、角的研究

1、引出角的概念

谈话:

观察有公共端点的这些射线,你能从中发现隐藏的图形吗?

(角)通过刚才画角,想想你的角是怎么画成的?

学生交流后,(课件演示角的动态形成过程)

小结: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学生看书学习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记法

交流汇报自学的知识,教师板书角的知识

2、组织作角,理解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

学生操作:

利用手中的练习纸折出角,比一比同桌2人谁折的角大

操作讨论:

你有办法使角变大吗?

提问:

由次可知,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

小结: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四、小结收获,运用新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你想提醒同学们记住哪些知识呢?

(板题:

直线、射线和角)

五、拓展延伸

(1)数出下图中有几个角?

(2)找出下图中有哪些线,各有几条?

【作业布置】作业本第12页。

【板书设计】

直线、射线和角

线段:

两个端点,可以度量长度

射线:

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

直线:

没有端点,向两边无限延伸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新”、“活”、“实”、“用”这四个字,整节课贯穿了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变化的观点,使学生对直线、线段、射线和角有了较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环节设计精心,层层相扣,使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有重点地获取知识。

通过观察、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的活动,使学生掌握抽象的概念;教师将现代化教育媒体与传统教育手段优化组合,生动、直观地揭示了三线之间的联系,既阐明了概念,又发展了学生思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教前思考】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何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如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得出结论?

本课主要通过观察、讨论、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去感知、理解、发现和认识。

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发现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不同情况,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对“面”的想象、对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想象、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相交情况的想象等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想像、动手操作、观察、分类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具有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体会到数学的应用和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同一个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和对“同一平面”的正确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白纸。

【教学过程】:

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1、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

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

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板书: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学生想象)

2、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师:

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想法画下来。

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

(学生试画,教师巡视)

二、观察分类,探究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1、展示各种情况。

师:

画完了吗?

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

(小组交流)展示学生的做法。

(课件演示学生的种种画法,并板书:

在同一个平面内)

2、进行分类。

师: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

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1)分为两类:

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2)分为三类:

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3)分为四类:

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

(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

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

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

并在适当时机板书:

相交)

3、引导学生分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不相交两类。

设想:

当出现第

(2)种情况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想象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并把直线画得长一些,使学生明白,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实际上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时,无法把直线全部画出。

当出现第(3)种分法时,开始同第

(2)种的做法一样,先使学生明确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

再使学生明确分类时要统一标准。

相交的一类,快要相交的一类,不相交一类,这样分类是以相交与否为分类标准。

而相交成直角是根据两条直线相交后所成角度来分类的。

二者不是同一标准,所以这种分法是不正确的。

从而达成分类的统一,即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

总之,在分类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看似两条直线不相交而事实上是相交的情况。

(课件演示分类情况,并板书:

不相交、相交)

三、归纳认识,明确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一)认识平行线。

(1)师:

这组直线相交了吗?

(没有)想象一下,画长点,相交了吗?

(没有)再长一点,相交了吗?

(没有)无限长,会不会相交?

(不会)(边提问边用课件演示)师:

这种情况在数学上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板书:

互相平行)知道为什么要加“互相”吗?

(学生回答)谁能说说什么是互相平行?

(学生试说不完整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平行的概念。

(课件出示概念)

(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

(课件显示)

(二)认识垂线。

(1)师:

咱们再来看看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

你们发现了什么?

(都形成了四个角)

师:

你认为在这些相交的情况中哪种最特殊?

(相交形成了四个直角)

师: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况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钝角。

(板书:

不成直角)

师:

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相交后形成了四个直角呢?

(学生验证:

三角板、量角器)(板书:

成直角)

师:

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板书:

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板书:

一般相交)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互相垂直。

(课件出示互相垂直的概念)

(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

(课件出示)

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探讨了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知道了平行与垂直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懂得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今后的生活中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

四、练习巩固,深化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

(课件出示)

1、下面的各组直线,哪组互相平行?

哪组互相垂直?

2、我们看看运动场上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出示主题图)

3、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4、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5、看看几何图形中有没有垂直和平行的现象?

(出示几何图形)

6、折一折。

(1)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平行。

(2)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垂直。

五、拓展延伸,发展空间观念。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出示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直线。

1、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

看一看,这两根小棒互相平行吗?

2、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

看一看,这两根小棒有什么关系?

六、课堂总结

刚才同学们通过“找一找”、“摆一摆”对平行和垂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行线与垂线,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

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你还有什么问题或疑惑?

【作业布置】作业本第26页。

【板书设计】:

垂直与平行

不相交:

平行线(互相平行)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成直角:

一般相交

(在同一个平面内)相交

成直角:

互相垂直

【教学反思】:

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街接准备。

2、关注新知的生长点,体现新知动态的生成过程。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

”“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类?

”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

这样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垂直与平行现象。

3、精心设计练习,把握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

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几何图形中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引导学生用三根小棒摆一摆,使两根小棒都与第三根平行或垂直。

通过这些练习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

 

 

《亿以内数的认识和读法》教学设计

【教前思考】: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

学生在读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

为此,课标教材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不仅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经过第一学段数的认识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这就为将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亿级做好了铺垫。

本节课将原来的两课时合并成一课时,这样便于学生形成整体的认识。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围绕教学重点精心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将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讲授法有机结合起来,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本节课将原来的两课时合并成一课时,这样便于学生形成整体的认识。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围绕教学重点精心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将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讲授法有机结合起来,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4、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数位顺序,能正确的读出亿以内的数.【教学难点】:

中间有0数的读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伦敦奥运会的图片及有关资料。

结合以上数据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

2、出示伦敦奥林匹克主体育场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图片,说明:

伦敦奥林匹克主体育场可以容纳观众55000名,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可容纳观众100000人。

3、出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大数的存在。

4、揭示课题:

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结合人民币的演示和计数器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

2、发现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提问:

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师说明:

要把一个数字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

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每个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按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万”。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几个一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写在十位上……几个千万写在千万位上。

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

4、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

5、口答。

(1)从低位到高位,按照顺序说出个级和万级的每一个数位。

(2)从个位起,第几位是万位?

第几位是百万位?

第几位是亿位?

(3)万位的右面一位是什么位?

左面一位是什么位?

6、学习读数。

(1)出示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中三件藏品的价格让学生试读。

三件藏品的价格分别是:

200000元500000元1500000元

(2)大屏幕上出现的北京、西藏、四川、河南、新疆和黑龙江的人口普查数据,让学生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

①师生一起读北京的人口数。

②根据学生读数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和学生在计算器上输入一些数据,学生试读。

(3)小组讨论:

含两级的数怎样读?

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读?

(4)引导学生总结出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

(只要意思对就给予肯定)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读出下面各数。

2、小组交流,怎样读比较方便。

3、读出横线上的数。

4、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5、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打手势判断)6、摆一摆:

用四个“5”,四个“0”按下列要求摆出八位数。

①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八位数。

②只读出一个“零”的八位数。

③读出两个“零”的八位数。

④读出三个“零”的八位数。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小调查:

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亿以内的数?

把这些数写下来,再读一读。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和读法

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万级个级

读作:

24960000640500085000300

【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

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2、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引导学生发现的关系。

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让学生牢固掌握。

但是,不应把现成的结论、法则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创设问题情境,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本节课,对于“计数单位”“数位”“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亿以内数的读法”我都采用了“先试后讲,先尝试后指导”的教学方法,而对于“数级”的概念,对于一些国家规定的读数的规则,我采用的则是教师直接讲授的方法。

因为这些东西没有必要让学生探究,也没有探究的必要。

3、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新课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要的训练是不不可少的。

本节课,我除了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边讲边练外,在课的最后,还专门组织了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前思考】: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0—71页内容。

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一节课要着重探讨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以及它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认识,除了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要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能将四边形分类,概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总结概括出它们各自的定义,并用集合图直观表示出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观察、测量等实际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总结概括及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理解四边形内各种图形间的关系。

2、难点: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并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