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8009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

四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

【篇一:

人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014年版第七册)】

小学第七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以促成学生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为教与学的主线,以人文结构散点式为基本特征的新教材。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充分考虑了综合性因素。

重视审美感受与视觉经验,强调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学内容偏重趣味性和活动性。

2、本册教材的课题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全册教材共有20个课题,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以及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

其中第2、3、5、6、10、11、12、15、16课为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

第4、7、8、9、13、14、17、18、19、20课为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

3、本册教材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教学内容占较大比重。

欣赏评述为随堂教学,分布在课题之中。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色彩的冷暖基本知识,

2、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感受、体念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3、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4、通过欣赏活动,使学生了解民间艺术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四年级是多媒体教学,一共三个班,其中1、2两个班的基础较为扎实,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当然各班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作品较雷同,想象力较缺乏。

四、教学措施:

1、针对各班的情况,因材施教,如:

可以适当让学生尝试一些不同的创作表现方法。

2、评价多样性,让学生充分体念成功的喜悦。

3、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学进度

第1课四季的色彩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应会:

认识该课中介绍的四位画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并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而的认识与感受。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难点:

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三、课前准备

l教师设计《四季的色彩》课件,音像结合,图文并茂。

2学生搜集在不同季节拍摄的照片或相关资料,并和家人聊一聊对不同季节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导人

1、请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课件出示四季图片)2、问题:

(1)你看到了什么?

(2)听到了什么?

(3)又想到了什么?

(请学生回答)

3、自学:

打开书第2页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试着用“这是季,是的季节。

”来形容它。

4、全班交流:

你对最喜欢的季节有哪些美好的记忆或感受?

5、出示课题:

四季的色彩

(二)新授1、欣赏。

(2)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画。

(3)问题:

说说四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分组活动。

(1)要求: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

(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反馈。

(以小组形式)

(1)《早春之路》(日本画)东山魁夷(日本)①画面体现了什么绘画风格?

(写实性、装饰性)②画家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春天?

③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

又感受到什么?

(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④你还想了解什么?

(2)《夏》列维坦(俄国)

①画家运用了怎样的笔触来表现画面?

(细碎、完整)

小知识:

笔触是画家在再现或表现自然和生活时运用的各种笔痕。

②画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颜色?

③用短文表达欣赏这幅作品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

(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3)《金秋》(中国画)林风眠

①画面用色有什么特点?

(淡雅、浓重)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什么色彩’

③给你带来哪些秋天的感受?

试用短文表达。

(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4)《冬猎》(油画)勃鲁盖尔(尼德兰)

①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风景、人物、动物、植物)说一说。

②观察作品的色彩,你有哪些体会?

③你能感受到哪些冬天特有的美丽?

用一篇短文表达出来。

(请参考书上第3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3、拓展

教师总结:

虽然冬季将一切事物归于沉寂,但是却预示着春天的

来到。

四季的色彩是丰富的,有无限象征意义,四季的更替又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们之间是互相孕育、不断积累、循环往复的。

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艺术的服光和美术的语言来观察、表达艺术作品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篇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冷色和暖色

一、本课冷色与暖色是在学生对三原色认识的基础上对色彩分类的了解.按人们视觉对自然的经验感受,色彩分为冷与暖两大调子,冷色与暖色色彩中的冷暖关系是相对的比较关系,而在两大类的内部也有冷暖对比的因素.冷色与暖色不同的色彩给你不同的心理作用,引导学生观察一些色彩对比比较强烈的图片,感受冷色和暖色的区别.并要求他们在绘画中运用色彩的明度变化对比和调子的表情特征绘画出能表达自己情绪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能够区分冷色与暖色.

2、情感目标:

能够说出冷色和暖色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3、实践目标:

用绘画的或拼贴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温暖或寒冷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

学会区分冷色和暖色.了解艺术语言.

四、教学难点:

创作表现一幅温暖或寒冷的作品.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教师准备:

色轮、色纸、以及有明显冷、暖倾向的图片

七、学生准备:

自备绘画工具冷色与暖色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老师:

同学们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三原色,还记得是哪三原色吗?

学生:

红、黄、蓝

老师:

非常好,我们的同学学的非常认真。

如同我们同学的个性一样,每位同学的性格脾气都是不一样的,色彩呢他也有自己的个性。

红色她的个性火辣、奔放、热烈、温暖,让人联想到火焰、太阳。

蓝色他的个性宁静、和谐,稳重、寒冷会使人联想到天空、大海、冰雪。

四季给我们冷和暖的感觉,颜色也可以给我们冷暖的感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色彩的冷与暖》

板书:

色彩的冷与暖

(二)、教授过程

1、老师:

那么同学们你们觉得,(新)苏教版美术教案冷色与暖色冷色与暖色还有那些颜色给你这样的感觉呢?

并说说这些颜色能使你联想到哪些物体。

也可以在我们的教室中寻找。

(如:

红色,火焰山、酷暑)

学生:

蓝色、白色、紫色是冷色。

白色的雪,深蓝的夜空。

大红、橙色是暖色。

大红的喜字很喜庆。

(很多学生觉得黄色颜色很淡,应该是冷色,其实黄色是暖色,在荷兰著名画家凡.高的夜间露天咖啡座中画家就运用黄色来表现温暖的灯光.)

2、欣赏作品

学生欣赏老师带来的图片,

老师:

同学们请你们说说这些图片给人带来的整体感觉,再距离一下作品分别使用了哪些颜色。

学生:

老师: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说的非常好,现在思考一下:

在表现寒冷的作品中,我们能够使用暖色吗?

我们应该用哪些色彩?

怎样运用?

使用暖色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什么?

学生;在表现寒冷的画面的时候,我们可以大面积的运用白色、蓝色,绿色等,我想也可以适当的画一点暖色来衬托冷色,比如在冰天雪地中画一个小小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可以

给人更冷的感觉。

老师:

说的太好了,太棒了,(新)苏教版美术教案冷色与暖色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

另为老师还要告诉,同一颜色他的深浅不同也就是他的明度不同给你感觉也是有变化的。

(三)、学生作业

老师:

同学们现在对色彩的冷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老师要求选择一幅冷色系或是暖色系的作品把他表现出来。

作业要求:

1、可以选择绘画或色纸拼贴的方式表现。

2、作业的造型不要太复杂。

3、作品可以是具体也可以是抽象的。

4、可以把你的作品用色卡纸衬托强调其冷暖效果。

(四)、作业评讲:

教学反思:

第2课奇怪的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叙述梦境、奇怪的梦表现梦境的过程中,了解梦是现实生活的特殊继续,是人脑活动的特殊形式。

2、通过启发回忆和想像,奇怪的梦诱导学生用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梦中故事”,挖掘创造的潜能,抒发自己的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远离迷信的情感。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图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和梳理自己的梦境,进行大胆奇特的想像、幻想和创造。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进入梦的感觉和体验,并通过美术活动,利用色彩和构图,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作品新颖、生动,富有艺术美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设梦的情境,让学生从图片加上音乐和自己的幻想进入梦境。

二、回忆表述梦。

讨论:

你曾经做过哪些奇怪的梦,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表述:

把你梦中最精彩的片段说给同学们听。

三、欣赏作品。

欣赏大师和同学的作品,(新)苏教版美术教案奇怪的梦加深学生对梦的独特的感受,并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范作的表现手法。

主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思和色彩上讨论。

四、构思创作。

1、梦的构图。

2、梦的色彩。

五、学生绘画。

用创新的思维,画出最奇异的梦吧。

教师相机指导。

六、课堂小结。

学生作业点评。

结合学生自己的讲述的创作意图。

教学反思:

第3课车

(一)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接触古今中外的不同车辆,了解其主要的组成结构、功效用途。

(2)技能目标:

尝试用喜欢或擅长的方式描绘车的外形,培养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

知道人类的造车历程,探究车辆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与车辆制造相关的典型事例。

2.学习内容

学生初步接触有关“车”的艺术性话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当对车这种重要的机械有所了解,其中包括车的各个种类、车的多样材质、车的基本结构、车的不同功用以及车的发展历史等,知道人类的这项重要发明对自身有多么重要,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了怎样巨大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还要尝试以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车的造型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图片的欣赏,了解车的各方面知识,用自己学过的绘画表现方法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车的造型。

教学难点:

车辆的外形特点及其规律;以绘画的形式对车进行造型的方法。

3.课时:

1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上网浏览并下载一些表现“车”主题的资料,如文字、图片、音乐、影片,大师的画作,学生绘画用纸等。

学生准备:

美术创作的工具及材料,课前查阅有关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情况。

教学过程:

(1)感知与体验:

①观看有关“车”的音像资料,认识各种车辆,再说说自己知道的车辆及其特点,了解古今中外不同地区、不同用途、不同造型的车。

②教师对以上问题做简单总结,介绍车的发展。

③同学分4—6人小组展开讨论,围绕“人类与车”这一话题进行交流,说说人类为什么要发明车,车辆的发明和制造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有什么帮助。

④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单归纳和规律总结。

从车的造型、材质、作用等方面进行分类概括并明确板书。

⑤教师和同学对车的造型展开进一步探究,就其主要构成部分——车身、车轮的外形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再对其中的细节做深入了解。

如门、窗、顶、灯等。

教师将大家的发言归纳整理后,以绘画的方式在黑板上记录下来。

(2)创作与表现:

同学以线描绘画的形式对自己喜欢或熟悉的车辆进行表现。

在表现车的整体结构的基础上注意细节的刻画。

(3)评价与反思:

①同座位同学互相介绍自己所画的车,并将作品展示在教师事先布置好的展示栏中。

②欣赏名画当中画家笔下的车。

说说自己对画作的看法,谈谈画面中的车在整幅作品中的作用。

③想像未来车辆发展的趋势,同学互相交流各人对未来车辆的看法。

教学反思:

【篇三: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

主备人:

郭燕使用人:

______

1.色彩的冷与暖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使用建议

教学重难点:

1、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2、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

教具学具:

水粉颜色、毛笔、笔洗、调色盒、色相卡、色轮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

二、新授:

(一)导入

教师提问:

(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教师小结:

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

(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

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

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

(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

---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课题:

“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

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

1

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好不好?

”板书课题:

色彩的冷与暖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

“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

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属于有彩色。

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

我们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1、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

(1)冷色调画面《雪地》,问:

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

冷的感觉。

(2)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

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3)同时欣赏这两幅画面

启发提问:

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师根据回答情况小结:

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色调(色彩总倾向)。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温度相同的室内,一个屋子涂成蓝色,另一个屋子涂成红色,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就很大。

两间屋子给人温度差别可以达到三、四度,原因是蓝色能减慢人们的血液循环,给人感觉较冷;而红色刺激人们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加快,给人感觉较暖。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体会色彩的冷与暖。

回忆我们刚才作品里所见,再联想一下可以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给我们以冷和暖的感觉?

看哪位同学想象的更丰富。

分别让生起来举例,如:

太阳、火焰给人以暖的感觉;天空、大海给人以冷的感觉。

师小结给予鼓励:

看来大家平时是很注意观察事物的。

只有经常去注意观察事物,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色彩中的冷与暖。

究竟什么颜色属于冷色?

什么颜色属于暖色呢?

(二)放映色轮,让生观察并谈谈对不同颜色的感觉,从色轮中区别冷暖。

(1)在12个基本色相中,最亮的黄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为基准划

2

使用建议

分的。

提问:

仔细观察,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什么色?

(朱红色)最冷的是什么色?

(蓝色)这两色是冷暖对比的中心轴。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色彩冷暖的规律。

提问:

谁能从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

将色相卡分成两部分摆放(冷、暖两个序列),并说出自己分的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

偏红偏黄的色彩属于暖色,偏蓝偏绿的色彩属于冷色。

因此在色环中红、橙、黄属于暖色,绿、紫、蓝属于冷色。

(3)绘画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如:

黄和黄绿比?

黄暖黄绿冷;黄绿与绿比?

黄绿又显得暖,而绿则比黄绿冷。

所以,色彩的冷暖决不是死记硬背才能记住的它需要相对比较去感觉。

(4)同样的一幅画面,用不同的冷暖色调表现时,冷与暖不同的色彩感觉在绘画中当然是很重要的问题。

一样的画面它们的冷暖色调是完全不同的。

(三)结合色相卡讲解色彩的补色对比。

在色彩中最富有明快强烈对比作用的是两个相互起补色关系的色彩,也就是三原色和三间色相对的三组色(显示色相卡),红绿、黄紫、蓝橙。

在色彩中称它们为补色对比(板书)。

补色对比在绘画中运用很多,如我国民间年画中具有这种典型特征。

四、作业要求:

(一)内容:

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填涂一组同样的图形,看看它们的画面感觉有何不同,体会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

(用色彩冷暖涂色印样)

(二)要求:

将这四幅图分别涂成冷的、暖的、暖色调中偏冷的和冷色调中偏暖的。

涂色时应注意色彩的搭配。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六、讲评学生作业,课堂小结:

表扬优秀作业。

教学反思:

使用建议

3

线条的动与静

课时:

1课时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教学目标:

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使用建议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2、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师小结:

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师小结:

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

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4、教师结合《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

4

暖+直=温暖、平和暖+曲=热烈、欢快

(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

冷+曲=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冷+直=单调、呆板

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四、作业布置:

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并上色。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六、课堂小结:

表扬优秀作业

七、拓展:

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

请学生欣赏。

教学反思:

美术的节奏

课时:

2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教学目标:

观察、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

2、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式表现美术的节奏感。

教学重难点:

1、对美术节奏的理解。

2、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图形,表现美术的节奏。

教具学具:

彩纸、剪刀、双面胶、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5

使用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